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ark的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算法的工程化实现
1
作者 袁联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7-816,共10页
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是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精度高,但计算量大且需要进行多域数据切换。随着原始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其算法实现的高效运行成为主要的应用瓶颈问题。分析了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 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是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精度高,但计算量大且需要进行多域数据切换。随着原始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其算法实现的高效运行成为主要的应用瓶颈问题。分析了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计算密集、通讯密集的特征,针对算法难以实现并行计算的难点,提出了基于Spark分布式内存计算模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海量地震数据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高效流转和多域数据的灵活切换,完成了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多节点分布式并行计算,提高了大数据情形下方法的适应性和计算效率,提升了其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实用化程度。实际生产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Spark的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的软件模块在复杂近地表地震数据的处理中取得了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的应用效果,兼具适应性强和计算效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剩余校正 Spark框架 工程化实现 分布式并行计算
下载PDF
煤层气地震勘探中的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占族 曹孟起 +2 位作者 孙军晓 陈院生 晏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5-429,356+518,共5页
静校正技术是煤层气地震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基于沁水盆地煤层气地震资料的特点,本文简析了不同静校正方法的原理,通过对实际资料的深入分析和对静校正方法的反复研究与试用对比,探索得到一套综合利用折射波静校正、初至波剩余静校正... 静校正技术是煤层气地震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基于沁水盆地煤层气地震资料的特点,本文简析了不同静校正方法的原理,通过对实际资料的深入分析和对静校正方法的反复研究与试用对比,探索得到一套综合利用折射波静校正、初至波剩余静校正和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等技术的有效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该区煤层气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为深化研究该区煤层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进行煤储层的裂缝预测和含气性检测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煤层气 折射校正 初至剩余校正 反射剩余校正 复杂地表区
下载PDF
折射静校正与剩余静校正技术在黄土塬地区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田田 薛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6期15-18,23,共5页
针对黄土塬地区静校正问题的特点,采用折射静校正方法来解决黄土塬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折射静校正技术虽然适用于黄土塬地区,但仍存在短波长静校正量。将EGRM折射静校正技术与剩余静校正技术相结合,并采用测线闭合监控手段,能够较好地解... 针对黄土塬地区静校正问题的特点,采用折射静校正方法来解决黄土塬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折射静校正技术虽然适用于黄土塬地区,但仍存在短波长静校正量。将EGRM折射静校正技术与剩余静校正技术相结合,并采用测线闭合监控手段,能够较好地解决黄土塬地区不同波长的静校正问题,并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EGRM折射校正 反射剩余校正 联合应用
下载PDF
六盘山地区静校正处理技术
4
作者 蔡存军 肖逸飞 杨玉洪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55-56,共2页
六盘山区域因为地表条件复杂而使得解决该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比较棘手。文中采用综合静校正方法,首先通过应用基于能量法的初至拾取方法拾取到准确的初至,然后应用层析静校正解决因为地形起伏和黄土沉积厚度变化而引起的较大量的静校正问... 六盘山区域因为地表条件复杂而使得解决该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比较棘手。文中采用综合静校正方法,首先通过应用基于能量法的初至拾取方法拾取到准确的初至,然后应用层析静校正解决因为地形起伏和黄土沉积厚度变化而引起的较大量的静校正问题,进一步应用初至波剩余静校正解决反演模型与实际地表模型差异所造成的静校正问题,最后应用反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残存的剩余静校正量。通过综合应用多种静校正方法之后,该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得以解决,最终处理的剖面在信噪比、连续性、波组特征、分辨率等各方面均能够满足后续解释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校正 初至剩余校正 反射剩余校正 综合校正
下载PDF
复杂地表资料的静校正处理技术研究
5
作者 肖辉 《中国化工贸易》 2012年第4期189-189,共1页
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区地震资料,由于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在原始采集记录上存在着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及各类强干扰,记录上几乎看不到有效反射波的影子,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本文针对复杂地表低信... 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区地震资料,由于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在原始采集记录上存在着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及各类强干扰,记录上几乎看不到有效反射波的影子,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本文针对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以解决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及合理剔除各类干扰为出发点,在整个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从浮动基准面的校正、然后利用折射波静校正消除中、低频的长波长静校正量;经去噪处理在数据具有较高信噪比基础上,再利用剩余静校正和速度分析多次迭代方法逐次逼近,最终实现整条测线乃至全区的静校正量系统最优和全局最小化处理方法,最终形成一套较完整且有效的针对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流程。以此满足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区勘探与开发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基准面 折射校正 反射剩余校正
下载PDF
大庆喇嘛甸地区静校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吉丰 陈斌 +1 位作者 关昕 王桂水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6期120-123,共4页
静校正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重要的一环,静校正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震勘探的效果和精度,已经成为制约地震勘探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针对大庆地区薄储层地震勘探所面临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模型法与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组合的... 静校正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重要的一环,静校正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震勘探的效果和精度,已经成为制约地震勘探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针对大庆地区薄储层地震勘探所面临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模型法与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组合的静校正组合思路,然后用常规的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求取最终剩余静校正量。理论实验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对于解决高频剩余静校正量问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初至 剩余校正 反射剩余校正
下载PDF
黄土塬探区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冯茂仁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1期25-26,共2页
对于黄土塬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不仅仅是复杂的地表和静校正问题。而是由于这种情况往往与低信噪比,有效反射信号弱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先进的静校正软件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静校正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需要在多... 对于黄土塬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不仅仅是复杂的地表和静校正问题。而是由于这种情况往往与低信噪比,有效反射信号弱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先进的静校正软件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静校正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需要在多个处理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做好每一步的处理工作。特别是对于浮动基准面与野外高程校正、折射波的拾取、剩余静校正时窗、速度分析,切除等关键参数的反复试验,选取合理的参数,才能获得理想的处理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复杂地表 浮动基准面 折射校正 反射波静校正 速度 切除 去噪
下载PDF
陕北黄土塬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探讨
8
作者 李剑飞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9期48-49,共2页
对于黄土塬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不仅仅是复杂的地表和静校正问题,而且由于这种情况往往与低信噪比,有效反射信号弱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先进的静校正软件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需要在多个处理环节进行认真... 对于黄土塬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不仅仅是复杂的地表和静校正问题,而且由于这种情况往往与低信噪比,有效反射信号弱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先进的静校正软件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需要在多个处理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做好每一步的处理工作。特别是对于浮动基准面与野外高程校正、折射波的拾取、剩余静校正时窗、速度分析,切除等关键参数的反复试验,选取合理的参数,才能获得理想的处理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浮动基准面 折射校正 反射波静校正 速度
下载PDF
沁水盆地晋中地区古河道地震资料成像方法研究
9
作者 苗丽娟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3-15,共3页
沁水盆地晋中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复杂山地和黄土塬并存,代表了我国华北地区最为典型的地形地貌。从该地区叠加剖面来看,目的层成像效果和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古河道部位成像效果差。针对该区资料特点,采用静校正、叠前... 沁水盆地晋中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复杂山地和黄土塬并存,代表了我国华北地区最为典型的地形地貌。从该地区叠加剖面来看,目的层成像效果和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古河道部位成像效果差。针对该区资料特点,采用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恢复与补偿、叠加成像等技术,可提高古河道地区地震资料品质,进一步压缩古河道地震资料成像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校正 反射剩余校正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