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延髓背角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参与三叉神经痛慢性化
1
作者 罗骁 万通 +4 位作者 丁卓峰 侯新冉 王健 郭曲练 宋宗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是慢性疼痛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观察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中延髓背角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探究其引起中枢敏化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是慢性疼痛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观察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中延髓背角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探究其引起中枢敏化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infraorbital nerve,ION-CCI)组。分别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第1、3、7、10、14天进行大鼠面部机械痛阈、热敏潜伏期测定。疼痛行为学检测完成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延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对GFAP、补体3(complement 3,C3)/S100A10、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进行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并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二氢红藻氨酸(dihydrokainic acid,DHK)组。DHK组加入1 mmol/L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抑制剂DHK,使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AM对2组细胞进行钙荧光染色,连续观察高钾刺激下2组细胞的钙波活动差异。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ION-CCI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敏潜伏期均明显低于sham组(均P<0.05)。ION-CCI组延髓背角存在大量GFAP表达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荧光强度明显强于sham组(P<0.05)。GFAP和C3/S100A10共定位于延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sham组比较,ION-CCI组C3的荧光强度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HK组C3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在第60秒给予高钾刺激后,空白对照组和DHK组的钙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且空白对照组的钙荧光峰值和钙荧光升高幅度均高于DH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延髓背角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其可能通过影响钙波活动参与三叉神经痛的中枢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A1型反应星形胶质细胞 延髓背角 钙波
下载PDF
黄芪甲苷可抑制炎性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婧文 郭敏芳 +7 位作者 张冰心 穆秉桃 孟涛 张慧宇 马存根 殷金珠 宋丽娟 尉杰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5022-5028,共7页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型变化及功能改变,提示其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靶点。前期研究证实,黄芪甲苷可以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反...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型变化及功能改变,提示其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靶点。前期研究证实,黄芪甲苷可以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其是否可以通过Notch-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炎性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CCK-8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确定黄芪甲苷及Notch活性抑制剂DAPT的最适浓度;然后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5组:PBS组、LPS组、LPS+黄芪甲苷组、LPS+DAPT组和LPS+DAPT+黄芪甲苷组,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分泌水平,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水平,用Transwell小室将星形胶质细胞与脾脏单个核细胞共培养,观察CD4 T细胞的迁移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GFAP、星形胶质细胞的A1标记物C3、A2标记物S100A10以及信号通路相关Notch-1、Jag-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FB、C3、S100A10、PTX3、Notch-1、Jag-1和Hes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根据CCK-8结果,筛选黄芪甲苷终浓度为25μmol/L,DAPT终浓度为50μmol/L进行后续实验;②与PBS组相比,LPS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和一氧化氮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5,P<0.01);与LPS组相比,LPS+黄芪甲苷组、LPS+DAPT组、LPS+DAPT+黄芪甲苷组白细胞介素6(均为P<0.05)、白细胞介素12(P>0.05,P<0.05,P<0.05)和一氧化氮(P<0.05,P<0.01,P<0.01)分泌显著减少;③与PBS组相比,LPS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明显,GFAP表达明显增多,CD4 T细胞的迁移数量明显增多(P<0.01);与LPS组相比,LPS+黄芪甲苷组、LPS+DAPT组、LPS+DAPT+黄芪甲苷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受到显著抑制,CD4 T细胞迁移减少(P<0.05,P<0.05,P<0.01);④与PBS组相比,LPS组A1型标记物C3和CFB的表达增加(P<0.01,P<0.05),而A2型标记物S100A10和PTX3的表达减少(P<0.01,P<0.05);与LPS组相比,LPS+黄芪甲苷组、LPS+DAPT组、LPS+DAPT+黄芪甲苷组C3(均为P<0.01)和CFB(均为P<0.05)的表达显著减少,S100A10(均为P<0.01)和PTX3(P<0.05,P<0.05和P>0.05)的表达增加;⑤与PBS组相比,LPS组Jag-1、Notch-1和Hes表达明显增加(均为P<0.01);与LPS组相比,LPS+黄芪甲苷组、LPS+DAPT组、LPS+DAPT+黄芪甲苷组Jag-1(均为P<0.01)、Notch-1(均为P<0.01)和Hes(P<0.05,P<0.01,P<0.01)表达显著减少;⑥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可通过调控Notch-1信号通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由A1型向A2型转化,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和CD4 T细胞的迁移,从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Notch-1/Hes信号通路 神经炎反应 DAPT
下载PDF
远端脊髓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神经损伤诱发的播散性疼痛
3
作者 金思璇 于宁 +1 位作者 孙丰润 马超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远端脊髓节段胶质细胞活化与播散性疼痛的关系。方法5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眶下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ION)组、CCI-ION+米诺环素(Mino)组、CCI-ION+L-2-氨基己二酸(LAA)组和CCI-ION+生理盐水(NS...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远端脊髓节段胶质细胞活化与播散性疼痛的关系。方法5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眶下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ION)组、CCI-ION+米诺环素(Mino)组、CCI-ION+L-2-氨基己二酸(LAA)组和CCI-ION+生理盐水(NS)组,每组n=10。建立CCI-ION模型,鞘内注射Mino、LAA和生理盐水,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延髓、颈段、胸段、腰段脊髓节段中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在第7、14、21、28天,使用von Frey纤维丝评估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值,并采用电子von Frey仪测量大鼠前足、胸部及后足机械痛阈值,用辐射热痛刺激仪测量大鼠后足热痛阈值。结果结果显示,鞘内注射Mino抑制小胶质细胞后,各脊髓节段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减少,鞘内注射LAA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后,各脊髓节段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减少,且注射Mino和LAA后,模型组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升高,损伤部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缓解。鞘内注射Mino后,模型组大鼠后足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未发现明显变化;鞘内注射LAA后,后足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显著升高,播散性疼痛缓解。结论远端脊髓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介导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播散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疼痛 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免疫荧光 大鼠
下载PDF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受损后的激活与反应性胶质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叶诸榕 李立新 朱建辉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6年第4期170-175,共6页
用鼠脑星形胶质细胞(AS)原代培养技术建立体外AS机械性损伤模型。以c—Foxs、bFGF、PCNA、GFAP—mRNA、GFAP和Myosin作为观察指标研究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c—Fos蛋白... 用鼠脑星形胶质细胞(AS)原代培养技术建立体外AS机械性损伤模型。以c—Foxs、bFGF、PCNA、GFAP—mRNA、GFAP和Myosin作为观察指标研究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c—Fos蛋白于损伤后45min即有阳性表达,伤后2h消失;2.损伤后2h,损伤边缘的AS开始表达bFGF,12h达高峰,2d后表达强度开始回落;3.损伤边缘的部分AS于损伤后2h开始表达PCNA,伤后1d,PCNA阳性的AS沿损伤边缘呈列兵式整齐排列,2d后PCNA阳性的AS分布于损伤周围区域;4.损伤后4h,损伤边缘的AS开始表达Myosin,并逐渐增加,而且朝向损伤区胞浆突起的阳性表达强于背向损伤区的突起;5.损伤边缘的AS于损伤后6h开始表达GFAP—mRNA,1d达高峰,2d开始回落,3d则只在少数AS中可检出GFAP—mRNA;6.损伤后1d,GFAP表达明显增强,胞体肥大并向损伤区伸出粗大突起,2dGFAP达高峰,3d肥大AS的胞体和突起覆盖损伤区;7.在体外AS机械性损伤模型上,在没有神经元和其它复杂因素影响的条件下,AS对损伤的主要反应是胞体的肥大、突起的粗大,并能独立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反应 星形胶质 星状胶质细胞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勇 郑荣远 +4 位作者 王小同 李剑敏 邵蓓 潘建春 杨学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4,i002,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探讨EAE大鼠的发病相关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的Wistar大鼠EAE的过程中,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EAE大鼠症状高...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探讨EAE大鼠的发病相关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的Wistar大鼠EAE的过程中,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EAE大鼠症状高峰期时星形胶质细胞开始激活,恢复期时激活达到高峰,而且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未见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结论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与EAE大鼠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星形胶质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反应性及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爱春 董燕燕 +3 位作者 张春庆 李丹阳 王丹丹 戚基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突变型p53及VEGF在反应性及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例正常脑组织、49例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49...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突变型p53及VEGF在反应性及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例正常脑组织、49例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49例低级别(I-II级)及50例高级别(III-IV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iNOS、突变型p53、VEGF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三者均为阴性表达;从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组到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组,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均呈升高趋势,分别为:iNOS:28.89%(13/45),57.75%(27/47),81.63%(40/49);p53:23.81%(10/42),53.66%(22/41),79.55%(35/44);VEGF:22.73%(10/44),44.19%(19/43),69.77%(30/43),并且三者在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组及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各实验组中iNOS与p53表达水平一致性较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iNOS与VEGF在低级别及高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组中表达水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及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反应性增生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iNOS、突变型p53及VEGF的过表达是胶质瘤发生的早期分子生物学事件,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的形成;单一或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及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氮合酶(iNOS) 突发型p53 VEGF 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增生 星形胶质细胞 肿瘤发生 血管生成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含药脑脊液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刘飞飞 申友奎 +1 位作者 陶开亮 张言涛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8,I0003,共9页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含药脑脊液(TQHXD-CSF)对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其调控IL-33/肿瘤发生抑制蛋白(ST)2信号通路相关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含20%正常脑脊液)、模型组(含20...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含药脑脊液(TQHXD-CSF)对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其调控IL-33/肿瘤发生抑制蛋白(ST)2信号通路相关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含20%正常脑脊液)、模型组(含20%正常脑脊液)、TQHXD-CSF组(含20%TQHXD-CSF)和跨膜型ST2(ST2L)中和抗体+TQHXD-CSF组(含20%TQHXD-CSF+5、10、20μg/mL ST2L中和抗体);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按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模型构建方法处理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33、ST2L、IL-1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Western blot、q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IL-33、ST2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反应性增生改变,细胞活性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IL-33、ST2L、IL-1β水平以及IL-33、ST2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TQHXD-CSF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活性及TGF-β1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IL-33、ST2L、IL-1β水平以及IL-33、ST2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TQHXD-CSF组比较,ST2L中和抗体(5、10、20μg/mL)+TQHXD-CSF组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ST2L中和抗体(10、20μg/mL)+TQHXD-CSF组TGF-β1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TQHXD-CSF能够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33/ST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 星形胶质细胞 含药脑脊液 细胞介素33 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 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过表达NeuroD1对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康文博 陈翀 +4 位作者 李晓红 王景景 涂悦 张赛 梁海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Neuro D1对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以划痕实验制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NV组)、对照病毒组(GFP组)和Neuro D1病毒组(Neuro D1组)。各组行... 目的探讨过表达Neuro D1对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以划痕实验制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NV组)、对照病毒组(GFP组)和Neuro D1病毒组(Neuro D1组)。各组行划痕处理7 d后,NV组不感染病毒,GFP组感染携带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Neuro D1组感染同时携带GFP和Neuro D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24 h后同时更换神经元条件培养基。各组在1 d、2 d、3 d、5 d、7 d、14 d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在感染病毒后7 d观察细胞DCX阳性率和14 d观察细胞Neu N阳性率。结果更换神经元条件培养基后,各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胞核明显饱满,胞浆减少,突起减少并延长。与Neuro D1组相比,NV组和GFP组细胞突起短而分枝多,胞核较小。感染病毒后7 d,NV组和GFP组细胞部分形态逐渐恢复以前形态而Neuro D1组维持变化后形态。与NV组和GFP组相比,Neuro D1组出现DCX(9.84%±2.06%)(F=40.107)和Neu N(8.25%±2.78%)阳性细胞(F=21.73),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Neuro D1的过表达可以介导体外培养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D1 转分 反应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划痕
下载PDF
5—甲基硫代腺苷对培养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的抑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立新 叶诸榕 朱建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观察5—甲基硫代腺苷(5—MTA),作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影响。原代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行机械刮伤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检测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 观察5—甲基硫代腺苷(5—MTA),作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影响。原代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行机械刮伤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检测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后1~2d,实验组AS胞体瘦小。突起短少,增生减弱(PCNA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GFAP-mRNA和GFAP表达减弱(P<O01)。然而损伤后3d,两组的上述指标测定无明显差异。结论:5一MTA对反应性胶质化有可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胶质 甲基硫代腺苷 PCNA GFAP MRNA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受体PirB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反应性增生的影响
10
作者 赵沅杰 拓振杰 +2 位作者 尚培骏 杨锦雯 张晓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受体PirB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反应性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组、Aβ+0.2μmol/L PEP组、Aβ+0.4μmol/L PEP组、Aβ+Fluspirilene组、Aβ+GFP-LV组和Aβ+mPirB...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受体PirB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反应性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组、Aβ+0.2μmol/L PEP组、Aβ+0.4μmol/L PEP组、Aβ+Fluspirilene组、Aβ+GFP-LV组和Aβ+mPirB-LV组。分别采用PirB的可溶性胞外段PEP或PirB抑制剂Fluspirilene处理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内源性PirB受体;或采用慢病毒转染过表达PirB基因,其后给予Aβ1-42寡聚体处理。采用RTCA和EdU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相关S-100钙结合蛋白B(S-100β)、波形蛋白(Vimentin)、巢蛋白(Nestin)、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结果RTCA法检测结果显示,给药后各组标准化细胞指数(NCI)值均骤降,其后逐步升高并趋于平稳。EdU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5);与Aβ组比较,Aβ+0.2μmol/L PEP组、Aβ+0.4μmol/L PEP组和Aβ+Fluspirilene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组GFAP、S-100β、Vimentin、Nestin、APP和PirB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与Aβ组比较,Aβ+0.4μmol/L PEP组GFAP、S-100β、Vimentin、Nestin、APP和PirB的m 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1);与Aβ+GFP-LV组比较,Aβ+mPirB-LV组GFAP、S-100β、Vimentin、Nestin、APP和PirB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组GFAP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Aβ组比较,Aβ+0.4μmol/L PEP组GFAP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PirB是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和增殖的上游分子,抑制星形胶质细胞PirB受体可能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反应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PirB 星形胶质细胞 增殖
下载PDF
电针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秀文 张立霞 +2 位作者 杨成 潘晶晶 王红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机械性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3d龄SD大鼠的大脑皮层进行Ast原代培养,取第三、四代细胞制作细胞机械性损伤模型,电针刺激,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观... 目的观察电针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机械性损伤后反应性胶质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3d龄SD大鼠的大脑皮层进行Ast原代培养,取第三、四代细胞制作细胞机械性损伤模型,电针刺激,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形态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Ast机械性损伤后,细胞增生,体积变大,GFAP表达增强。电针组较模型组细胞增生减少,细胞体积变化不大,GFAP表达较弱。结论电针刺激可以抑制体外培养Ast机械性损伤后的增生,降低细胞内GFAP的表达,即电针可以抑制Ast的反应性胶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星形胶质细胞 机械损伤 反应胶质 胶质纤维酸蛋白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抑制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缓解完全弗氏佐剂所致炎性痛
12
作者 袁蕾 杨智伟 +3 位作者 杨惠 刘政海 何洁 万炜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完全弗氏佐剂(CFA)所致慢性炎性疼痛小鼠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Ctrl)、CFA组(CFA)、CFA+PNS组、CFA+地塞米松(DEX)组(CFA+DEX)。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完全弗氏佐剂(CFA)所致慢性炎性疼痛小鼠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Ctrl)、CFA组(CFA)、CFA+PNS组、CFA+地塞米松(DEX)组(CFA+DEX)。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小鼠机械疼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后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和形态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相应节段脊髓GFA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表达。结果与Ctrl组相比,CFA组小鼠机械痛阈值在第1、3、5、7、14天明显下降,小鼠脊髓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NS干预可缓解模型小鼠机械痛觉,下调小鼠脊髓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且与CFA+DEX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Ctrl组相比,CFA组小鼠脊髓后角GFAP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NS干预后CFA+PNS组小鼠脊髓后角GFAP阳性细胞数目减少;DEX干预后对小鼠脊髓后角GFAP阳性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Ctrl组相比,CFA组小鼠脊髓GFAP表达明显增加;PNS干预后CFA+PNS组小鼠脊髓GFAP表达明显减少,DEX干预后对小鼠脊髓后角GFAP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PNS对炎性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以及减少NLRP3炎性小体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星形胶质细胞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免疫组织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变化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李红丽 蔡文琴 邓晓林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反应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 胞体 GFAP
下载PDF
不同损伤条件下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形态学观察
14
作者 李红丽 蔡文琴 邓晓林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1-42,共2页
本实验用Wistar大鼠建立三种脑损伤模型,即脑顶叶皮层针刺损伤、全脑缺血/再灌注和急性高原(5000米)缺氧,应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伤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21天皮层、海马及室... 本实验用Wistar大鼠建立三种脑损伤模型,即脑顶叶皮层针刺损伤、全脑缺血/再灌注和急性高原(5000米)缺氧,应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伤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21天皮层、海马及室周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如下:(1)针刺脑损伤组:术后5-7天,伤侧海马CAl、CA。区及室周区可见星形胶质细胞染色加深,胞体增大,数目增加,伤道底部GFAP阳性纤维长短不一;至14天左右阳性细胞突起增长增粗,数目进一步增加,伤道底部阳性纤维横向排列,多垂直于伤道。(2)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术后1天即可见海马CA;、CA。区星形胶质细胞染色增强,胞体增大;术后3-5天,皮层、海马CAl、CA。区及室周区星形胶质细胞脑体增大,突起增粮、增长,染色加深,细胞数目产多,海马齿状回处GFAP阳性纤维较正常增多增长,且呈辐射状排列:水后14-ZI天,仍见上述反应,但无进一步改变。(3)急性高原缺氧组;1—5天,星形胶质细胞未见明显形态学变化;10—14天,可见有轻微的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及少数细胞胞体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反应
下载PDF
诱导抑郁症患者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昊 孙浩 廖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029-1033,共5页
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是抑郁症患者及相关动物模型中广泛观察到的病理现象,与抑郁症密切相关。抑郁症中诱导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机制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活后糖皮质激素水平变化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肠道微生物代谢物通过... 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是抑郁症患者及相关动物模型中广泛观察到的病理现象,与抑郁症密切相关。抑郁症中诱导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机制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活后糖皮质激素水平变化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肠道微生物代谢物通过脑肠轴中免疫与神经途径的作用以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对小胶质细胞的直接激活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胶质细胞反应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 脑肠轴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
下载PDF
神经毒性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由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的 被引量:1
16
作者 温彩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77-1777,共1页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所诱导的,但它们的作用却鲜为人知。Liddelow等发现,被经典通路激活的神经炎症性小胶质细胞可诱导产生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一种亚型,他们称之为A1。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所诱导的,但它们的作用却鲜为人知。Liddelow等发现,被经典通路激活的神经炎症性小胶质细胞可诱导产生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一种亚型,他们称之为A1。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和补体1q来诱导A1星形胶质细胞生成,并且所有这些细胞因子是诱导A1星形胶质细胞的充分必要条件。A1星形胶质细胞不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生长、突触形成和吞噬作用的能力,并且它会诱导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毒 细胞诱导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细胞介素1Α 胶质细胞 神经元存活
下载PDF
基于“中医阴阳学说”探讨反应性星型胶质细胞A1/A2表型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光磊 沈俊希 +6 位作者 郑宇皓 陈云志 金亚弦 赵芝兰 齐晓岚 况时祥 朱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12,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障碍,发病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防治不当,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星形胶质细胞(A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丰富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在AD的发生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障碍,发病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防治不当,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星形胶质细胞(A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丰富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在A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CNS受损后,AS被激活并改变其细胞特性,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其表型可变为A1型AS(A1S)与A2型AS(A2S),两者在功能上分别表现为神经毒性与神经保护性。中医阴阳学说贯穿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以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以及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保健。A1S与A2S在功能上表现出双重特性,与中医阴阳学说有相似之处。因此,通过“抑阳扶阴”的方式,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有望抑制A1S的“阳性”作用,促进A2S的“阴性”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AD的目的。将中医阴阳学说与西医学相结合,不但有助于丰富中医阴阳理论的现代内涵,而且通过中医阴阳学说解读AS表型的变化,为中医药在防治AD方面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阴阳学说 反应星形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组胺H 1受体激动剂通过Akt/NF-κB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佳雯 沈佳红 +1 位作者 温雨欣 孙建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3,共7页
目的探讨组胺H 1受体(histamine H 1 receptor,H 1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随机将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H... 目的探讨组胺H 1受体(histamine H 1 receptor,H 1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随机将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H 1R激动剂组(2-pyridylethlamine,Pyri)和H 1R激动剂组。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LPS+H 1R激动剂组提前在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1的Pyri,1 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0μg·L-1的LPS。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活化标记物GFAP和H 1R的表达;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NF-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星形胶质细胞分支和辐射状突起减少,GFAP表达增加,细胞表面H 1R表达下调,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增加,Akt和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与LPS组相比,LPS+H 1R激动剂组激活态星形胶质细胞减少,GFAP表达降低,培养基上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下降,Akt和NF-κB p65的磷酸化表达明显降低。结论H 1R激动剂能够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且Akt/NF-κB通路可能是H 1R参与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调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H 1受体 H 1受体激动剂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Akt/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巢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平林 贺西京 +5 位作者 李浩鹏 兰宾尚 王栋 王国毓 徐思越 刘亦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细胞类型及相关性。方法利用动脉瘤夹压迫法建立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利用BBB评分标准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法与LeicaQ500IW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和显...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细胞类型及相关性。方法利用动脉瘤夹压迫法建立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利用BBB评分标准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法与LeicaQ500IW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和显示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1、3、5d,1、2、4、6、8w)、不同部位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巢蛋白与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及细胞类型。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所有实验动物双后肢(HL)评分低至0~1min,随后逐渐上升,1~2周内恢复的幅度较大,以后恢复较缓慢,较正常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损伤区有核固缩、胞浆溶解、尼氏体模糊且染色较深的神经元。随着动物存活时间延长,损伤范围逐渐扩大,约1周后损伤范围不再扩大。正常对照组脊髓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轮廓清晰。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及图像处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脊髓伤24h后可诱导损伤及邻近区域巢蛋白和GFAP高度表达,中央管周围室管膜区几乎均为巢蛋白/GFAP-细胞群,室管膜区以外的灰质和白质中几乎全是巢蛋白/GFAP+细胞群,3~7d逐渐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弱,在损伤后2周左右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正常对照组在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区有少量巢蛋白/GFAP-细胞,在室管膜区以外的灰质和白质中偶可见染色强度较弱的巢蛋白/GFAP+共存细胞。结论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可诱导巢蛋白和GFAP的表达,巢蛋白的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且表达多相互共存;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都有反应,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巢蛋白 胶质纤维蛋白 反应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大鼠腰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对外伤性疼痛刺激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关系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辉 段丽 +3 位作者 贾轶 刘莹莹 林英华 饶志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本研究采用抗缝隙连接蛋白 43 ( Cx43 )和抗缝隙连接蛋白 3 2 ( Cx3 2 )免疫电镜双标记方法 ,观察了一侧胫、腓骨骨折后大鼠腰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 ,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结合区域存在... 本研究采用抗缝隙连接蛋白 43 ( Cx43 )和抗缝隙连接蛋白 3 2 ( Cx3 2 )免疫电镜双标记方法 ,观察了一侧胫、腓骨骨折后大鼠腰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 ,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结合区域存在着如下的超微结构 :( 1)轴突终末直接与星形胶质细胞突起 ( Cx43阳性 )形成一种突触样结构 ;( 2 )由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三方突触结构”;( 3 )星形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 ;( 4 )新发现的由一侧的神经元( Cx3 2阳性 )和另一侧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 ( Cx43阳性 )组成的一种超微结构 ,骨折后此结构数目显著增高 ,可能是缝隙连接的同源结构 ,暂称为异源性缝隙连接。结果提示 :异源性缝隙连接结构可被疼痛刺激激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腰髓背角 星形胶质细胞 外伤疼痛刺激 神经元 免疫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