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转移反应控制技术 被引量:14
1
作者 倪炳华 黄风林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3-315,共3页
氢转移反应是催化裂化过程中的重要二次反应,对催化裂化的产品分布、产品质量以及裂化产物中的烯烃含量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结合氢转移反应的机理及热力学、动力学特征,从剂油比、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等操作条件及孔结构、稀土交换量等催... 氢转移反应是催化裂化过程中的重要二次反应,对催化裂化的产品分布、产品质量以及裂化产物中的烯烃含量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结合氢转移反应的机理及热力学、动力学特征,从剂油比、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等操作条件及孔结构、稀土交换量等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方面,介绍了催化裂化反应中氢转移反应的优化控制技术及对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控制技术 催化裂化 氢转移 催化剂 汽油
下载PDF
有机氯化反应控制技术
2
作者 姚日生 邓胜松 何红波 《化工中间体导刊》 2005年第10期15-18,共4页
结合氯化反应工程应用实例,对有机氯化反应过程安全事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反应过程安全控制技术方法。通过介绍国内外分子筛择形催化氯化及氯化反应分离耦合工程技术的进展,展示实现有机氯化反应高选择性的控制技术... 结合氯化反应工程应用实例,对有机氯化反应过程安全事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反应过程安全控制技术方法。通过介绍国内外分子筛择形催化氯化及氯化反应分离耦合工程技术的进展,展示实现有机氯化反应高选择性的控制技术,为氯产品工业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控制技术 反应分离耦合 有机氯化反应 反应过程 应用实例 反应工程 初步分析 形成原因 安全事故 技术方法 安全控制 工程技术 催化氯化 高选择性 工业技术 分子筛 国内外 氯产品
下载PDF
我国通用智能化学反应控制技术获重大突破
3
作者 李传珠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9-39,共1页
由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开发研制的通用智能化学反应控制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并已具备整机制造条件。目前已有60台整机应用于科研、实验领域,4台整机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领域,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流量控制精度可达0.5%,经有关专家... 由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开发研制的通用智能化学反应控制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并已具备整机制造条件。目前已有60台整机应用于科研、实验领域,4台整机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领域,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流量控制精度可达0.5%,经有关专家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装置是在感光乳剂制备实验装置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它集化工工艺、化工机械、自动控制、通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学反应控制技术 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 开发 研制 流量控制精度
下载PDF
我国通用智能化学反应控制技术获重大突破
4
《化工经济技术信息》 2002年第10期6-7,共2页
由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开发研制的通用智能化学反应控制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并巳具备整机制造条件。目前已有60台整机应用于科研、实验领域,4台整机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领域,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流量控制精度可达众0.5%,经... 由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开发研制的通用智能化学反应控制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并巳具备整机制造条件。目前已有60台整机应用于科研、实验领域,4台整机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领域,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流量控制精度可达众0.5%,经有关专家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智能化学反应控制技术 整机制造 最优化控制 工艺控制 化学工业
下载PDF
化工工艺流程中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牟丛立 曹运兴 杨洪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4期0115-0118,共4页
文章针对化工工艺流程危险源控制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涉及预防性控制技术与反应性控制技术类型及应用案例,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证明危险源控制技术是有效可行的。同时对危险源识别和控制技术的提高和创新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新... 文章针对化工工艺流程危险源控制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涉及预防性控制技术与反应性控制技术类型及应用案例,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证明危险源控制技术是有效可行的。同时对危险源识别和控制技术的提高和创新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运用,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运用及管理体制和标准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危险源控制技术在保证化工工艺流程安全稳定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研究还需进一步扩大技术范围、强化技术评估与标准制定,并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源控制技术 预防性控制技术 反应控制技术 理体制与标准
下载PDF
输油管道减阻剂及多项减阻增输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6
《石油工程建设》 2010年第2期25-25,共1页
近年来,随着世界油气用量的迅猛增加,在役管道腐蚀老化,输送能力逐渐下降,解决这一矛盾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应用减阻增输技术。中国石油管道科技中心针对这一问题实施重大科技攻关.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解决了烯烃超纯净化技术、聚... 近年来,随着世界油气用量的迅猛增加,在役管道腐蚀老化,输送能力逐渐下降,解决这一矛盾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应用减阻增输技术。中国石油管道科技中心针对这一问题实施重大科技攻关.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解决了烯烃超纯净化技术、聚合反应控制技术、聚合悬浮分散技术三大科技难题.研究的管道减阻增输多项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制成功的EP系列理一烯烃减阻剂可使新管道增加输量60%,老管道在维持设计输量下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减阻剂 净化技术 突破性 输油 反应控制技术 科技攻关 管道腐蚀 输送能力
下载PDF
丁辛醇装置采用无模型控制系统
7
《河南化工》 CAS 2007年第10期55-56,共2页
日前,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二厂与哈尔滨德维自动化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丁辛醇装置羰基合成反应器上采用无模型控制系统,这是丁辛醇装置反应控制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丁辛醇行业反应过程优化控制的空白。
关键词 无模型控制系统 丁辛醇装置 大庆石化公司 反应控制技术 合成反应 设备开发 优化控制 反应过程
下载PDF
汽车用挡风胶条的回收再生
8
作者 陈锦波 《世界橡胶工业》 2002年第5期28-29,23,共3页
介绍了采用剪切流动场反应控制技术对市场回收的汽车用 EPDM制移动玻璃挡风胶条进行连续再生 ,将所得的再生胶与 EPDM并用 ,该并用胶的加工性能和力学特性与
关键词 剪切流动场反应控制技术 汽车 挡风胶条 回收 再生
下载PDF
废油脂制业物柴油如何更简单便宜
9
《上海化工》 CAS 2006年第4期9-9,共1页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设计研究所“反应控制技术与催化”课题组最近在生物柴油低成本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废弃油脂制备脂肪酸甲酯,常规工艺是酯华、醇解联合。第一步的酯化工序是将脂肪酸酯化为脂肪酸甲酯,要用酸作...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设计研究所“反应控制技术与催化”课题组最近在生物柴油低成本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废弃油脂制备脂肪酸甲酯,常规工艺是酯华、醇解联合。第一步的酯化工序是将脂肪酸酯化为脂肪酸甲酯,要用酸作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废油脂 脂肪酸甲酯 反应控制技术 河北科技大学 酯化工序 突破性进展 低成本生产 化工设计 油脂制备
下载PDF
Flexibility of MIP Technology 被引量:9
10
作者 Tang Jinlian Gong Jianhong Xu Youhao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3期39-43,共5页
The flexibility of MIP technology to meet market demand is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Their commercial application and technical principle are analyzed too. The MIP technology with wide feed adaptability can for... The flexibility of MIP technology to meet market demand is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Their commercial application and technical principle are analyzed too. The MIP technology with wide feed adaptability can form a good combination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The MIP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extensively in China. Based on this platform, the CGP, MIP-LTG and MIP-DCR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MIP technology. Based on its novel reaction control technique with a sole sequential two-zone riser, the MIP users can easily switch to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between producing either more clean gasoline and propylene or diesel through changing the catalysts and vary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at offers MIP users with enough production flexibility and a rational production arrangement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The MIP-DCR technology with less dry gas and coke yields can provide a more flexible operating mode since the catalysts to oil ratio has become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 technology feed adaptability good combination operation flexibility multiple operation modes reductionof dry gas and coke
下载PDF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ZnO porous flower through a membrane dispersion reactor and their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被引量:6
11
作者 Feng Zhang Zhilong Xu +3 位作者 Kun Wang Rizhi Chen Zhaoxiang Zhong Weihong Xi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2192-2198,共7页
Three dimensional (3D) flower-like basic zinc carbonate constructed by multilayered nanoplates were rapidly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rough the direct precipitation method coupled with membrane dispersion technol... Three dimensional (3D) flower-like basic zinc carbonate constructed by multilayered nanoplates were rapidly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rough the direct precipitation method coupled with membrane dispersion technology, and porous ZnO with similar structures could be obtained after calcining the precursor.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alcining proces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TEM and XRD.The supersaturation of the reaction system due to the membrane dispers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uniform Zn_5(CO_3)_2(OH)_6 precursors. A plausible mechanism was proposed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flower-like ZnO assembled by nanoplates composed of nanoparticles. The obtained ZnO microspheres showed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open structure and remarkable amount of porous nanop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dimensional Porous ZnO FLOWER-LIKE Membrane dispersion Growth mechanism PHOTOCATALYTIC
下载PDF
Feedforward Variable Structural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宪波 袁景淇 汪志锋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0-206,共7页
To track the rapidly changing temperature profiles of thermal cycling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ccurately, an innovative feedforward variable structural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FVSPID) controll... To track the rapidly changing temperature profiles of thermal cycling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ccurately, an innovative feedforward variable structural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FVSPID) controller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tep response test data of the heat block, a reduced first order model was estabfished at different operating points. Based on the reduced model, the FVSPID controller combined a feedforward path with the variable structural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control. The modified feedforward action provided directly the optimal predictive power for the desired setpoint to speed up the dynamic response. To cooperate with the feedforward action, a variable structural PID was applied, where the P mode was used in the case of the largest errors to speed up response, whereas the PD mode was used in the case of larger errors to suppress overshoot, and finally the PID mode was applied for small error conditions to eliminate the steady state offset. Experimental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ler, the FVSPID controller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time taken to complete a standard PCR protocol, but als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gene ampl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forward variable structural PID controll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rmal cycling temperature track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