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带中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机理及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佳琪 马瑞 孙自永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0-280,共11页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及归宿的关键问题。受含水介质异质性、水流模式的复杂性及其与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作用影响,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极为复杂,研究十分困难。水流和污染物反应迁移耦合模型可将地下水流、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揭示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的过程和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研究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带 氮素污染物 水流模式 反应迁移模型
下载PDF
碳酸盐溶解、沉淀控制下的反应-迁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永祥 薛禹群 曹玉清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2-36,共5页
以碳酸盐岩中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溶解和沉淀化学反应为基础,阐述了反应模型和水流模型,建立了化学动力学方程-水流方程的关系,并且采用解析法-数值法混合解法求解济南岩溶区的反应-迁移模型。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溶解 沉淀 反应-迁移模型 水动力
下载PDF
北方半干旱区不同岩溶系统的碳循环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永祥 董英 +2 位作者 陈鸿汉 李绪谦 黄继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6-303,共8页
中国北方半干旱区存在丛山窄谷、冈山宽谷和孤山溶盆三种岩溶地貌。不同岩溶地貌区的碳酸盐岩溶蚀强度和碳循环强度不同。碳酸盐岩溶蚀量和CO2吸收量可以用化学热力学过程和化学动力学过程描述。
关键词 岩溶 碳循环 反应-迁移模型 数值模拟 干旱区
下载PDF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下NH4-N的吸附/解吸行为及其对N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安广 梁莹 马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61-3772,共12页
铵吸附/解吸是控制氮转化的重要反应之一,但其在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影响下对氮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以江汉平原东部沙湖监测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位及其水化学指标长期监测数据,结合室内土柱实验和反应迁移数值模型解译... 铵吸附/解吸是控制氮转化的重要反应之一,但其在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影响下对氮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以江汉平原东部沙湖监测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位及其水化学指标长期监测数据,结合室内土柱实验和反应迁移数值模型解译,识别了地表水补给和地下水排泄两种模式下NH_(4)-N的迁移转化过程,探究了水动力驱动下N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表明,农业活动带来的高浓度NH_(4)-N会被表层沉积物颗粒吸附;地表水入渗会促进沉积物中NH_(4)-N的解吸附及后续的硝化作用,引起地下水中NO_(3)-N浓度上升;含NH_(4)-N的地下水排泄过程会促进沉积物对NH_(4)-N的吸附,使沉积物中NH_(4)-N吸附量升高.阳离子交换是影响NH_(4)-N迁移转化的关键机制,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引起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变化影响了NH_(4)-N的吸附/解吸及后续生物地球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离子交换 反应迁移模型 地表水 地下水 江汉平原 水文地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