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外侧倒“L”形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国华 尹德超 付开封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后外侧倒“L”形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0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对照组(n=35,后外侧倒... 目的探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后外侧倒“L”形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0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对照组(n=35,后外侧倒“L”形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随访期间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运动范围、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胫股角(FTA)、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外侧胫骨后倾角(PA);采用SF-36量表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6(14.23±3.14)个月。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以及HSS评分、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11.4%,χ^2=2.39,P=0.122)。结论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效果相当,前者有望在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方面获益,但能否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倒“L”形 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 骨折愈合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王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骨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行后外侧倒“L”形入... 目的:探讨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骨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行后外侧倒“L”形入路内固定术,B组行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C组行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3组围术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3组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B组,手术时间、骨折暴露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短于A组、B组(P<0.05)。术后6个月,3组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较术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降低,且C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高于A组、B组,VAS评分低于A组、B组(P<0.05);但A组、B组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HSS、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术 后外侧倒“L”形 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 改良Carlson后外侧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2~2021-01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接受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B组接...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2~2021-01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接受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B组接受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Lyshom膝关节评分(LKS)],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以及膝关节屈曲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LK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K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B组术后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后外侧倒“L”形入路,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在外侧FTP患者中应用效果更好,更有助于患者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倒“L”形 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