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人格性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廷福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注重"知识"、"技能"等各项素养的培训,并通过传递的方式让教师获得。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效性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有实质性的改进。教师专业发展源于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发展动力,...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注重"知识"、"技能"等各项素养的培训,并通过传递的方式让教师获得。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效性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有实质性的改进。教师专业发展源于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发展动力,通过人格性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设计,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因此,唯有深入教师自我的教师人格培训模式,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训 教师人格 专业发展 人格反思
下载PDF
论人格性反思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江虹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年第8期100-101,共2页
美国学者瓦利(Valli)提出了五种反思模式。其中,人格性反思模式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信念和对自已教学的信念,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在强调人格性反思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人格反思 关怀教育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载PDF
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年第6期61-65,共5页
研究和实践表明,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内容包括掌握反思的专业知识,形成对反思的正确认识;掌握反思方法和技巧,培养反思能力;培养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为反思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培养职前教师反... 研究和实践表明,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内容包括掌握反思的专业知识,形成对反思的正确认识;掌握反思方法和技巧,培养反思能力;培养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为反思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培养职前教师反思能力有以下对策:一是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反思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的要求之一,二是采用课程渗透的培养模式,三是发挥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并实施活动化的课程改革,四是重视反思环境的建设,组建学习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职前教师 反思能力 反思人格
下载PDF
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 被引量:50
4
作者 张贵新 饶从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在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中 ,涌现出多种教师教育模式。其中技术性反思模式、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缜密性反思模式、人格性反思模式和批判性反思模式最具代表性。这五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可以实现互补。因此 。
关键词 反思型教师教育 技术性反思 人格反思 缜密性反思 批判性反思
下载PDF
反思中的文化自觉——基于费孝通文化观的人类学方法论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旭东 王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77,共12页
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20世纪的人类学家从书斋走向田野,实现了人类学的一次田野转向,却也跳脱不出“殖民性”和“西方性”的偏见。20世纪30-40年代,受到功能学派的影响,以吴文藻、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学派在中国作出了实用性的社会学... 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20世纪的人类学家从书斋走向田野,实现了人类学的一次田野转向,却也跳脱不出“殖民性”和“西方性”的偏见。20世纪30-40年代,受到功能学派的影响,以吴文藻、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学派在中国作出了实用性的社会学本土化的努力,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异域研究的偏见,实现了本土研究的重要转向,但偏向功能性和实用性,尚存不足。费孝通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和反思了中国本土社会的研究,提出了迈向人民的人类学。在晚年,他超越自己以往的思考,反思自己早年的研究犯了“只见社会不见人”的错误,强调关于“人”的研究,构建看得见个人内心的世界图景,提出文化自觉和“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方法论原则,超越价值中立的研究视角,试图建立有自觉的人类学,他的思想经历了“三级两跳”的过程,呈现出一种反思性的人格剖面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反思 反思人格 人民的人类学
下载PDF
鲁迅与王元化第一次“反思” 被引量:4
6
作者 夏中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31,共7页
通过比较王元化在第一次"反思"前后"鲁迅观"的微妙差别,呈示青年元化当年的心灵真实:1940年前,青年元化用阶级论暨"日丹诺夫主义"将鲁迅和尼采决绝地分开,把鲁迅想象成"高、大、全"的英雄造型;... 通过比较王元化在第一次"反思"前后"鲁迅观"的微妙差别,呈示青年元化当年的心灵真实:1940年前,青年元化用阶级论暨"日丹诺夫主义"将鲁迅和尼采决绝地分开,把鲁迅想象成"高、大、全"的英雄造型;1943年前后的"反思"调整了他对鲁迅的体认,到共和国初年,他又把鲁迅的价值落实到"人格"尊严这一根基。然王元化对鲁迅人格的确认,又与他感应时势的内在惶恐相纠结。由此可鉴青年元化独立思考与体制语境之关系的复杂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王元化 鲁迅观 “日丹诺夫主义” 人格反思
下载PDF
《恋爱先生》:情节空漏下的反思型人格塑造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一川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1,共4页
电视剧《恋爱先生》可以帮助观众想象地体验和认识自己所处的现实人生境遇乃至未来人生愿景,产生活的思想的启迪,这主要表现为刻画了一群人物从直线型人格向反思型人格转变的轨迹,揭示了当前公民人格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该剧也暴露出... 电视剧《恋爱先生》可以帮助观众想象地体验和认识自己所处的现实人生境遇乃至未来人生愿景,产生活的思想的启迪,这主要表现为刻画了一群人物从直线型人格向反思型人格转变的轨迹,揭示了当前公民人格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该剧也暴露出情节空漏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先生》 直线型人格反思人格 人格转变 情节空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