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痕记忆的拷问——论“反思小说”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2
1
作者 方守金 路文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0-96,F003,共8页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反思小说 历史叙事 文化大革命 “文革” 真实 描写 斗争 丧失 民族
下载PDF
噩梦醒来──“反思小说”简论
2
作者 张景忠 《东疆学刊》 1998年第3期85-88,共4页
“反思小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产物,是噩梦醒来的人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反观和审视现实的艺术成果,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历史自审意识。一个个凄婉的“右派”故事,一曲曲严峻的乡村牧歌,连同对党的干部思想历程和灵魂... “反思小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产物,是噩梦醒来的人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反观和审视现实的艺术成果,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历史自审意识。一个个凄婉的“右派”故事,一曲曲严峻的乡村牧歌,连同对党的干部思想历程和灵魂变异的写照,构成“反思小说”的三大热点题材。其反思意识流贯于后来的小说创作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小说“右派”故事 农村政策 干部思想
下载PDF
浅议反思小说思潮
3
作者 赵宇红 吕亚新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对反思小说起源、发展、作家、作品、题材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对反思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新质进行总结,由此得出结论:反思小说在文学精神发挥、主题展示、知识分子地位改变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反思小说... 对反思小说起源、发展、作家、作品、题材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对反思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新质进行总结,由此得出结论:反思小说在文学精神发挥、主题展示、知识分子地位改变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反思小说的历史局限也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出超越性不强、批判性不彻底,前瞻性有限等特点,从而导致了反思小说思潮的逐渐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小说 历史功绩 历史局限
下载PDF
冯骥才“文化反思小说”中的意象
4
作者 吴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4-36,共3页
冯骥才的"文化反思小说"创作于八十年代中期,是他摆脱过去的"驾轻就熟的两种写法",是他另辟一条新路的代表作品。文章选取"小脚"、"辫子"、"八卦"这类封建传统文化象征物为意象,审... 冯骥才的"文化反思小说"创作于八十年代中期,是他摆脱过去的"驾轻就熟的两种写法",是他另辟一条新路的代表作品。文章选取"小脚"、"辫子"、"八卦"这类封建传统文化象征物为意象,审视并剖析了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因素,用历史观照现实,引起读者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骥才 文化反思小说 意象
下载PDF
论反思小说中的历史受难者形象
5
作者 刘卫华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7-39,75,共4页
20世纪 7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反思小说中 ,涌现了一大批历史受难者的形象。他们主动地承担起民族、历史的苦难 ,象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样 ,甘于自己的肉体、灵魂受难 ,坚持真理 ,执着信仰 ,为后人指出前进的方向。文章分析了李铜钟、... 20世纪 7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反思小说中 ,涌现了一大批历史受难者的形象。他们主动地承担起民族、历史的苦难 ,象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样 ,甘于自己的肉体、灵魂受难 ,坚持真理 ,执着信仰 ,为后人指出前进的方向。文章分析了李铜钟、罗群、郭金泰、张思远等反思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指出他们不但是历史的受难者、是昨天的悲剧主人公 ,他们也是历史的英雄、是明天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小说 小说评论 受难者形象 历史人物
下载PDF
鲁迅的《铸剑》:一篇后现代主义的小说
6
作者 顾明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5-118,共14页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鼎盛时期(1910-1939年)的主要作家在同一个时期创作,甚至早于这些作家,因此不存在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直接影响,更不用说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了,因为后现代主义在鲁迅去世前尚未出现。但是,以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视角来...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鼎盛时期(1910-1939年)的主要作家在同一个时期创作,甚至早于这些作家,因此不存在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直接影响,更不用说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了,因为后现代主义在鲁迅去世前尚未出现。但是,以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视角来研究鲁迅作品发现,鲁迅在追寻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文学的新概念和实践的过程中,也许是不经意之间走进了后现代文学创作的园地,这在他晚期的《故事新编》中尤其突出。通过细读《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可以看出鲁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存在主义思考,对宏大叙事的辛辣讽刺,他大量地使用油滑、戏仿、解构式反讽,在小说叙事中混合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奇幻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写作手法,清楚地表现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我们甚至有理由声称,《铸剑》是一篇土生土长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铸剑》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反思小说
下载PDF
时间的政治——以“伤痕”和“反思”小说中的创伤叙事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敏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6,共5页
“时间的政治”是指我们的各种文化实践是如何编织出不同意义的时间的。文章认为在“伤痕”和“反思”小说的创伤叙事中,时间的政治表现在对于刻度时间和结构时间的组织上,这种时间的构造与社会意识形态的表意机制具有内在的同一关系。
关键词 伤痕和反思小说 创伤叙事 时间 时间的政治
下载PDF
论反思小说的政治向度——以张贤亮、王蒙作品为重心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道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4,172-173,共6页
作为对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思,反思小说曾在新时期形成文学热潮并引起强烈反响。总体而言,政治是反思小说的主要精神向度。这种精神向度既体现为对特殊历史阶段的政治得失的总结与考量,也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政治情怀的表达或政... 作为对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思,反思小说曾在新时期形成文学热潮并引起强烈反响。总体而言,政治是反思小说的主要精神向度。这种精神向度既体现为对特殊历史阶段的政治得失的总结与考量,也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政治情怀的表达或政治身份的诉求。就张贤亮、王蒙两位反思小说代表作家来说尤其如此。在张贤亮那里,政治苦难于知识分子来说不唯是历史的馈赠,而且是政治浴火重生的熔炉。而对王蒙来说,即使历史曲折让知识分子遭受政治打击与精神扭曲,也不能改变他们"虽九死而未悔"的"少共"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小说 政治向度 张贤亮 王蒙 苦难崇拜 “少共”情怀
原文传递
创作主体对文学创作的“烛照”作用——对新时期“伤痕”到“反思”小说创作实践的一点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晓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0-82,共3页
我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从“伤痕”小说到“反思”小说的历程 ,清楚地阐释了创作主体的阅历、知识、思想 ,尤其是思维能力与审美意识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起着“烛照”作用 。
关键词 创作主体 文学创作 作用 伤痕小说 反思小说
下载PDF
论“伤痕一反思”小说的奴性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时国炎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32-34,49,共4页
“伤痕反思”小说的文本特征凸显了作家与民众封建、愚昧的奴性意识。在现代性危机日趋严峻的今天.要对历史作出客观公正的反思,就必须重构批判性知识分子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 伤痕——反思小说 奴性意识 批判性知识分子
下载PDF
“教育反思小说”:从启蒙到批判的人性呼唤
11
作者 李雅妮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1,共4页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十余年间,小说界出现了大量的反映社会教育问题的现实题材小说,这已然成为一种小说写作浪潮,且愈来愈汹涌,小说数量愈来愈多。创作主体标举“为人生”的文学旗帜,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向教育界,暴露教育界阴暗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十余年间,小说界出现了大量的反映社会教育问题的现实题材小说,这已然成为一种小说写作浪潮,且愈来愈汹涌,小说数量愈来愈多。创作主体标举“为人生”的文学旗帜,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向教育界,暴露教育界阴暗面,反思现行教育体制内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不妨把此类型小说称之为“教育反思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小说 教育问题 人性 批判 “为人生” 九十年代 现实题材 小说写作
原文传递
论"伤痕-反思"小说的奴性意识
12
作者 时国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共4页
"伤痕-反思"小说的文本特征凸显了作家与民众封建、愚昧的奴性意识.在现代性危机日趋严峻的今天,要对历史作出客观公正的反思,就必须重构批判性知识分子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 伤痕--反思小说 奴性意识 批判性知识分子
下载PDF
“伤痕”与“反思”小说中“受伤者”的形象分析
13
作者 李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5-57,共3页
"伤痕"和"反思"小说中的"受伤者"形象包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当其为"知识分子"时,常常被设计为"革命知识分子";当其为"女性"时,常常被想象为等待男性拯救的"少女&qu... "伤痕"和"反思"小说中的"受伤者"形象包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当其为"知识分子"时,常常被设计为"革命知识分子";当其为"女性"时,常常被想象为等待男性拯救的"少女"形象或寻找父亲的"女儿"形象。在关于"受伤者"的身份设计和性别想象中,既展示着历史与现实的交锋,又演绎着记忆与遗忘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和反思小说 受伤者 身份 性别
下载PDF
“工具文体”的突破与“精英文体”的确立--“伤痕”、“反思”小说新论
14
作者 何雨维 何言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88-93,共6页
1940年代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文学写作一直遭受着处于主流地位的"工具文体"的严重制约。"新时期"文学突破"工具文体"的历史起点,并不是有学者所认为的"八五小说新潮",而是... 1940年代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文学写作一直遭受着处于主流地位的"工具文体"的严重制约。"新时期"文学突破"工具文体"的历史起点,并不是有学者所认为的"八五小说新潮",而是"伤痕"、"反思"小说。这一突破,主要是通过"精英主体"的语言表达、"精英语言"的本体追求和"异语"的现代性录用等策略,从而建立"精英文体"的方式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小说 反思小说 文体
下载PDF
左翼文学叙事范式的延展和深化——以“伤痕”“反思”小说为例
15
作者 杨永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89,共5页
"伤痕""反思"小说所呈现的叙事范式,是"左翼"文学叙事传统的延续和深化。作为形象叙事的语符系统能指,其目标指向明确定位于表现社会本质秩序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意义所指。文本系统追求叙事的完整性与封闭... "伤痕""反思"小说所呈现的叙事范式,是"左翼"文学叙事传统的延续和深化。作为形象叙事的语符系统能指,其目标指向明确定位于表现社会本质秩序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意义所指。文本系统追求叙事的完整性与封闭性,时空秩序与因果逻辑成为叙事的主轴和基本的语法规则。元话语在小说文本符号系统由基本意指向含蓄意指的多层构设中置于调控导向的关键环节,形成自足的言说系统并与整个社会的权力话语构成深层的隐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小说 反思小说 叙事范式
下载PDF
历史叙述的“默契”与“偏离”——对“伤痕、反思”小说与“主流”话语关系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文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在"新时期"之初,围绕着如何想象与阐释"新时期"这一新的历史叙述概念,"主流"话语与当时占据文坛主潮的"伤痕、反思"小说之间形成了极为默契的"互动"关系,"伤痕、反思"小... 在"新时期"之初,围绕着如何想象与阐释"新时期"这一新的历史叙述概念,"主流"话语与当时占据文坛主潮的"伤痕、反思"小说之间形成了极为默契的"互动"关系,"伤痕、反思"小说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并推动了"主流"话语的建构,从而形成了当代文学史上一次文学与"主流"话语的高度"融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创作与"主流"话语之间不存在分歧,对历史叙述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创作中出现的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偏离"使刚刚建立的"规范"有了松动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话语 “新时期” “伤痕、反思小说 历史叙述 叙述规范
下载PDF
复调的回响——浅析谈歌新反思小说的双重叙述主体
17
作者 聂俊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X期12-13,共2页
谈歌的新反思小说在小说文本中以旁观者和亲历者的身份构建了双重"叙述主体"的复调回响,并以此将历史与现实交替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形成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比,由此引起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在当代社会中重新审视、反思历史... 谈歌的新反思小说在小说文本中以旁观者和亲历者的身份构建了双重"叙述主体"的复调回响,并以此将历史与现实交替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形成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比,由此引起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在当代社会中重新审视、反思历史,寻求历史上曾或隐或现的崇高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小说 旁观者 亲历者 双重叙述主体
原文传递
隐逸与凸显——对一组“反思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18
作者 陈文婷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4-15,共2页
"反思小说"这类作品中多数以一个男性主人公的经历来连结当代重大历史事件,把男性当作历史表述的主要载体,但是通过细读这些作品我发现,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女性主人公也是一个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表达载体,她们在当代历史中... "反思小说"这类作品中多数以一个男性主人公的经历来连结当代重大历史事件,把男性当作历史表述的主要载体,但是通过细读这些作品我发现,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女性主人公也是一个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表达载体,她们在当代历史中的命运更具有悲剧性。本文基于对这些作品的细读分析,试图呈现这一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小说 女性主人公 悲剧性
原文传递
德国反思小说《朗读者》的耻辱与禁忌
19
作者 武晨 《作家》 2015年第1X期60-62,共3页
《朗读者》以人性化的写作策略深入到战后德国社会,通过刻画被人们所刻意隐瞒的耻辱印记,全面地展现了战争留给人们的精神创伤。汉娜和米夏的不伦之恋作为社会的禁忌话题,则将小说的主题拓展到女性独特的精神空间,使得小说的主题上升到... 《朗读者》以人性化的写作策略深入到战后德国社会,通过刻画被人们所刻意隐瞒的耻辱印记,全面地展现了战争留给人们的精神创伤。汉娜和米夏的不伦之恋作为社会的禁忌话题,则将小说的主题拓展到女性独特的精神空间,使得小说的主题上升到更为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者》 反思小说 耻辱 禁忌
原文传递
德国统一对德语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卫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1989年东欧巨变背景下的德国统一,不仅给德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重大变化,而且对德国的思想领域、文化生活、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仅出现了直接以德国统一为题材的"转折小说",对刚刚过去的... 1989年东欧巨变背景下的德国统一,不仅给德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重大变化,而且对德国的思想领域、文化生活、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仅出现了直接以德国统一为题材的"转折小说",对刚刚过去的德国统一进行讨论、思考甚至质疑;而且,由统一引发的对德国历史、特别是对纳粹德国历史的反思,催生了"反思小说"。与此同时,从80年代就已经在小说创作中逐渐凸显的对身体、感官和性的描写,在90年代与上述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主题和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统一 转折小说 反思小说 身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