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音社交发展的新趋势:想象共同体、名人直播间、反思现代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克勤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65-75,共11页
语音社交在读图时代的成功逆袭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Clubhouse的海外爆红。定位于想象的共同体,Clubhouse以其圈层文化的共识召唤、重建公共领域的价值取向赢得了其用户群体的逐渐增长;Clubhouse对名人访谈的关注、优质话题的选择符合了... 语音社交在读图时代的成功逆袭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Clubhouse的海外爆红。定位于想象的共同体,Clubhouse以其圈层文化的共识召唤、重建公共领域的价值取向赢得了其用户群体的逐渐增长;Clubhouse对名人访谈的关注、优质话题的选择符合了普通民众打破区隔、平等交流的心理期待;作为反思现代性的产物,Clubhouse凸显了肉身缺场、声音共在的原地逃逸,回归理性和场景渲染的双向诉求。Clubhouse的创新战略能否实现语音社交的全面升级,并引领未来传播的新格局,尚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社交 想象的共同体 名人连线 反思现代性
下载PDF
脱域与重构:反思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与哲学视域 被引量:23
2
作者 任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反思现代性出现了本土化的"脱域"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的"脱域",就是中国的现代性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的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 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反思现代性出现了本土化的"脱域"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的"脱域",就是中国的现代性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的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于中国共时出场或错序出场;所谓"重构",即与全球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对接的中国现代化既不是经典现代性,也不是后现代,也不是西欧"新现代"或"反思的现代性"的跨界平移,而是立足中国本土的"新现代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的中国问题,需要我们以中国立场、全球视域来观察中国问题,建立中国新现代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现代性 中国问题 哲学视域
下载PDF
作为反思现代性的实践美学——驳“实践美学终结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全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11,26,共6页
实践美学的批评论者错误地理解了实践美学的问题域,割裂了审美与现实社会、人生的丰富联系,他们从审美中心主义的视点出发,将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简单地等同于个人本位和感性本体,先入为主地认为实践美学片面强调必然、物质、群体、理性... 实践美学的批评论者错误地理解了实践美学的问题域,割裂了审美与现实社会、人生的丰富联系,他们从审美中心主义的视点出发,将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简单地等同于个人本位和感性本体,先入为主地认为实践美学片面强调必然、物质、群体、理性,因而断定实践美学“不具有现代性,还不是现代美学”,并宣称“实践美学作为一个具有理论规定性的学术流派走向终结”。这种简单的三段论式的思路无论是前提还是由此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实践美学建基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现代性构想之上,坚持从现实社会、人生出发理解审美问题,反对后实践美学对超验彼岸世界的乌托邦幻想;坚持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反对后实践美学对理性的激进批判。实践美学不仅具有现代性,是真正的现代美学;而且作为对现代性(包括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反思,实践美学是一项未完成的现代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审美主义 反思现代性
下载PDF
危机叙事及其意识形态生产——以《2012》为契机反观“反思现代性”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滕翠钦 《社会科学论坛》 2012年第11期208-217,共10页
本文立足于影片《2012》反观"反思现代性"的三种模式。《2012》给出的是危机叙事的一种类型——风险模式,而对《2012》的指责隐藏着现实主义式的"现代性反思"。另外,在当下的讨论中,还有人将"风险"机制... 本文立足于影片《2012》反观"反思现代性"的三种模式。《2012》给出的是危机叙事的一种类型——风险模式,而对《2012》的指责隐藏着现实主义式的"现代性反思"。另外,在当下的讨论中,还有人将"风险"机制带来的某些弊端转换为"娱乐之罪",因为一旦"现代性反思""被展示",那么"反省"将会被消费覆盖。风险、娱乐、现实主义等反思的三种模式在物质与精神、批判性的有效性等问题上产生别有意味的差别。当然,"反思现代性"方式的多样化仍旧是现代性社会风格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叙事 反思现代性 风险 娱乐 现实主义式反思
下载PDF
反思现代性:现代性社会基础的解构与重建
5
作者 洪晓楠 林丹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学界逐渐形成了三种话语系统:后现代、多元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其中,反思现代性思潮批判高度现代性的抽象理论,它从分配逻辑、个体化进程和政治的领导角色等三个方面对现代性的社会基础提出质疑。...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学界逐渐形成了三种话语系统:后现代、多元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其中,反思现代性思潮批判高度现代性的抽象理论,它从分配逻辑、个体化进程和政治的领导角色等三个方面对现代性的社会基础提出质疑。反思现代性诉求一种"虚无的基础",这个基础是由一种新的理性所构筑的,并通过确定性判断和反思性判断同时完成解构与重建。这种反思现代性对于重新构建现代社会的基础具有积极意义,也成为风险文化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现代性 确定性判断 反思性判断 风险文化
下载PDF
“反思现代性”视野下的梁启超研究
6
作者 魏万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7期140-143,共4页
梁启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密切,从多方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反思现代性”的时代语境中,梁启超思想获得重新地理解和重视,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理解梁启超与其他文化保守派之间的差异至... 梁启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密切,从多方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反思现代性”的时代语境中,梁启超思想获得重新地理解和重视,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理解梁启超与其他文化保守派之间的差异至关重要。也正是这种差异,使得梁启超由一个有落伍嫌疑的晚清立宪派维新思想家、政论家,变成一个晚年仍有广泛影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受到学界瞻仰和推崇,继续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风云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反思现代性 梁启超研究 历史语境
下载PDF
《过昭关》:内生性视角与现代性反思
7
作者 娄诗羽 杨璟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乡村电影是中国乡村的一面镜子,也是寄托中国式田园牧歌理想的场域。从早期中国乡村电影《小玩意》(1933)、《狂流》(1933)到《被告山杠爷》(1994)、《一个都不能少》(1999),再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好大一对羊》(2004)、《心迷宫》(2015... 乡村电影是中国乡村的一面镜子,也是寄托中国式田园牧歌理想的场域。从早期中国乡村电影《小玩意》(1933)、《狂流》(1933)到《被告山杠爷》(1994)、《一个都不能少》(1999),再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好大一对羊》(2004)、《心迷宫》(201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大一对羊》 田园牧歌 现代性反思 二十一世纪 小玩意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历史追寻与现代性反思——评于坚长诗《莫斯科札记》
8
作者 李寅秋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莫斯科札记》是于坚创作的极具个人特色的长篇史诗,是现代汉语诗歌领域的鸿篇巨制。于坚以“意识流”的形态展开叙事,诗歌在眼前的现实、遥远的历史、个人的回忆之间来回穿梭,造就了多重时空的交织并置,构建了广阔无边的诗歌场域。在... 《莫斯科札记》是于坚创作的极具个人特色的长篇史诗,是现代汉语诗歌领域的鸿篇巨制。于坚以“意识流”的形态展开叙事,诗歌在眼前的现实、遥远的历史、个人的回忆之间来回穿梭,造就了多重时空的交织并置,构建了广阔无边的诗歌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于坚执着追寻俄罗斯历史文化的古老踪迹,深切关注现代性社会下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走向,并尝试探索出一条精神回归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札记》 历史追寻 现代性反思 于坚
下载PDF
诗意化表达与现代性反思:《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影像反身性
9
作者 梁艺伟 《视听》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宇宙探索编辑部》集科幻、喜剧、公路片等多种类型元素于一身,其手持拍摄配合罗伯特·奥特曼式的推拉镜头意外地与卓别林式的大远景动作喜剧风格相得益彰。《宇宙探索编辑部》以伪纪录的叙事策略表现超真实的审美体验,又以诗歌、... 《宇宙探索编辑部》集科幻、喜剧、公路片等多种类型元素于一身,其手持拍摄配合罗伯特·奥特曼式的推拉镜头意外地与卓别林式的大远景动作喜剧风格相得益彰。《宇宙探索编辑部》以伪纪录的叙事策略表现超真实的审美体验,又以诗歌、章回体等叙事技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诗意化表达背后深藏着影片创作者对社会的现代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探索编辑部》 影像反身性 诗意化表达 现代性反思
下载PDF
文化工业与社会控制——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现代性反思
10
作者 王玲玲 《哲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64-369,共6页
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文化作为社会批判的切入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本文探讨了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在当代社会的适应性,并对阿多诺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旨在为理解... 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文化作为社会批判的切入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本文探讨了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在当代社会的适应性,并对阿多诺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旨在为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动态提供新的视角,并对文化工业与社会控制的关系提出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文化工业 社会控制 现代性反思
下载PDF
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现代性规则困境与破困路径
11
作者 王正青 蒋文程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3,共12页
师德制度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助推教师职业发展、构建教育生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制度工具主义的滥觞和受制度自身逻辑的影响,高校师德制度建设陷入了制度建构困境、取向困境、执行困境、评价困境。根据反思性现代性理... 师德制度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助推教师职业发展、构建教育生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制度工具主义的滥觞和受制度自身逻辑的影响,高校师德制度建设陷入了制度建构困境、取向困境、执行困境、评价困境。根据反思性现代性理论,风险可以被看作现代性制度的内在变量,通过加强对制度的反思性监测,以激进的参与态度对反思性的制度进行再生产,为破解师德制度建设所面临的规则困境提供了视角和方法。具体而言,高校破解师德制度建设的现代性规则困境,需增强制度的反思性意识,从制度结构、价值取向、规则运行、目标达成等方面突破,以实现师德制度建设与师德养成的双向共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制度建设 师德失范 制度正义 现代性规则困境 反思现代性
下载PDF
乡村书写的现代反思和归乡意识的表达——纵论徐迅近年来的散文创作
12
作者 张凡 杨玄璘 《百家评论》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相比以往,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散文书写,始终伴随着一种来自都市、来自“他者”眼光的挑剔与审视。这种基于现代维度下的书写逻辑和表达范式可以说业已越过传统模式下对自然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定义及范畴。以乡村书写见长的作家徐迅,... 相比以往,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散文书写,始终伴随着一种来自都市、来自“他者”眼光的挑剔与审视。这种基于现代维度下的书写逻辑和表达范式可以说业已越过传统模式下对自然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定义及范畴。以乡村书写见长的作家徐迅,通过“乡村-城市-乡村”的多维度观照与视野来回望乡村及其所有以及那些身处皖河流域的故乡人、故乡事和故乡情,这种充满现代焦虑感及强烈的归乡意识的书写范式为新世纪中国散文创作送来一股清新质朴的乡野之风,其间足见生命的灵动以及深邃的艺术表达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书写 现代性反思 归乡意识 文化乡愁
下载PDF
浪子形象·都市漫游·现代性反思——评李永平的小说《海东青》《朱鸰漫游仙境》等
13
作者 林婕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5-50,共6页
《海东青》《朱鸰漫游仙境》《雨雪霏霏:婆罗洲童年记事》是在台马华作家李永平的代表作。3部小说皆以主人公的台北漫游贯穿故事主线,无家可回或有家不回成为主人公的共同特性,他们都是作者自我精神投射下无所事事、四处漫游、观看世情... 《海东青》《朱鸰漫游仙境》《雨雪霏霏:婆罗洲童年记事》是在台马华作家李永平的代表作。3部小说皆以主人公的台北漫游贯穿故事主线,无家可回或有家不回成为主人公的共同特性,他们都是作者自我精神投射下无所事事、四处漫游、观看世情的浪子。父位的缺席、原乡的失落架构出浪子们的创伤身世,观看姿态的差异赋予“漫游”建构国族想象、表达反讽立场、重启童年记忆的多重意义,现代性与后殖民交杂的台北文化景观则揭露出都市主体的消费异化和身体异化危机,为书写和反思现代都市文化提供了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永平 台北书写 浪子形象 都市漫游 现代性反思
下载PDF
评《现代性反思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二)
14
作者 郝保权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88-188,共1页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的根源,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的方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在诸多现代性批判学者和流派中独树一帜,开辟了现代性批判新的理论路向和实践路向,深刻影响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的现代性批...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的根源,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的方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在诸多现代性批判学者和流派中独树一帜,开辟了现代性批判新的理论路向和实践路向,深刻影响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的现代性批判立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理论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 现代性反思 理论向度 视域下 深刻影响
下载PDF
从反思现代性视角考察莫言与民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枫 曲鑫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6-164,176,共9页
莫言立足中国民间文化,以民间叙述人的身份叙述民间,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表达民间,坚持超越的立场对社会现代性作了批判,这将他推上了文学史的高峰。本着反思现代性的视角,莫言民间创作的意义与特色可以从城与乡的叙事变... 莫言立足中国民间文化,以民间叙述人的身份叙述民间,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表达民间,坚持超越的立场对社会现代性作了批判,这将他推上了文学史的高峰。本着反思现代性的视角,莫言民间创作的意义与特色可以从城与乡的叙事变调、人与鬼的魔幻轮回和革命与血缘的伦理裂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莫言凭着对现代汉语和本土传统的敏感,发现和构建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创造了世界文学的中国经验,为现代汉语小说赢得了地位和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民间立场 现代性 反思现代性
原文传递
评《现代性反思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一)
16
作者 郝保权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70-170,共1页
当华平撰写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性反思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一书呈现在眼前时,让自认为阅读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且对该问题有一定思考的我眼前一亮。论著中的“文明”一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耳熟能详,但究竟什么是文... 当华平撰写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性反思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一书呈现在眼前时,让自认为阅读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且对该问题有一定思考的我眼前一亮。论著中的“文明”一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耳熟能详,但究竟什么是文明?广义讲,文明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累积和沉淀下来的积极有益成果,既包括物质形态、精神形态,亦有制度形态等,是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形态 现代性反思 精神形态 物质形态 发明创造 公序良俗 视域下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葛水平散文集《河水带走两岸》的文化寻根指向及现代性反思
17
作者 高文丹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
作为葛水平散文创作集大成的作品,《河水带走两岸》记述了沁河两岸人事与物态风俗的变迁,直言是人类不当行为及索取的贪欲造成了沁河今日的衰败,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发展经济的名义,以消耗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化为代表的所谓城市文明... 作为葛水平散文创作集大成的作品,《河水带走两岸》记述了沁河两岸人事与物态风俗的变迁,直言是人类不当行为及索取的贪欲造成了沁河今日的衰败,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发展经济的名义,以消耗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化为代表的所谓城市文明,并且呼应了反思现代性的社会思潮。她以“走沁河”的方式,来重新发现那正在被现代性的潮水湮没的沁河民间的美,寻找自己的精神根基;以对沁河历史、文化、生态及民情的深刻体验,表达了对母亲河沁河的热爱与敬畏,对沁河两岸民间文化的高度认同及文化寻根的诉求。作者呼唤文明的多样化,主张在物质主义的使用价值之外培育我们面对自然时的一种尊重和敬畏的眼光,以乡村文明对城市文明的弊病予以纠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带走两岸》 沁河民间文化 文化寻根 现代性反思
下载PDF
祛魅与返魅:新世纪生态小说的现代性反思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鸣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是人类现代性的文化危机,只有深刻反思现代性的文化逻辑,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现代性以智化与理性,摒弃任何具有神秘性的有魔力的事物,追求对"世界的祛魅"。而新世纪的生态小说通过灵异动物的本性重塑,... 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是人类现代性的文化危机,只有深刻反思现代性的文化逻辑,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现代性以智化与理性,摒弃任何具有神秘性的有魔力的事物,追求对"世界的祛魅"。而新世纪的生态小说通过灵异动物的本性重塑,远古神话的回响再现、以及民间宗教的激活复归,演绎着自然世界神性,从而显示反拔着现代性对自然的祛魅,蕴涵着作家对现代性予以反思与质疑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魅 返魅 反思现代性 神话 民间宗教
下载PDF
铁凝“三垛”:反思现代性的三种叙事维度
19
作者 孙金燕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6,共8页
铁凝历经十年写作中篇小说《麦秸垛》(1986年)、《棉花垛》(1988年)、《青草垛》(1995年),以“三种至今还维系着人类生存的‘物质’为名,并从三种不同的叙事维度反思现代性,以及“思考在这些物质注视下的人类景况”。
关键词 反思现代性 维度 叙事 铁凝 人类生存 《麦秸垛》 中篇小说 物质
原文传递
从现代化到反思现代性——新时期古代文论研究的跨学科思考
20
作者 刘思宇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6,共6页
从20世纪90年代国学热一直到现在,关于“国学”或者“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甚嚣尘上,与之不相称的却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领域似乎并没有借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蓬勃发展的东风而生机勃勃。与之相反的,多数的讨论围绕着“古代文论的现... 从20世纪90年代国学热一直到现在,关于“国学”或者“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甚嚣尘上,与之不相称的却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领域似乎并没有借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蓬勃发展的东风而生机勃勃。与之相反的,多数的讨论围绕着“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古代文论的当代失语症”等话题进行,似乎从五四以后的“整理国故”到从90年代后期持续至今的大谈国学,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虽然历经兴衰沉浮,却无时无刻不透露出骨子里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反思现代性 20世纪90年代 新时期 现代 中国传统文化 科思 传统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