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世界历史目的”的双重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宏政 付艳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8,I0002,I0003,共10页
按照康德和黑格尔的说法,认识分为“知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与此相对应,人类对世界历史目的的认识就有两种,即世界历史的“知性目的”和“反思目的”。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上述双重目的。基于“历史科学”所发现的人类通往... 按照康德和黑格尔的说法,认识分为“知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与此相对应,人类对世界历史目的的认识就有两种,即世界历史的“知性目的”和“反思目的”。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上述双重目的。基于“历史科学”所发现的人类通往共产主义的自由和解放,构成了世界历史的“知性目的”;而基于“历史哲学”所发现的人类共产主义的自由和解放,则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反思目的”。一方面,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的“反思目的”,通过“知性目的”为“反思目的”确立了经验基础,即为世界历史进程找到了客观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探究“类本质”和“社会关系总和”的思辨关系、“三形态”的辩证逻辑以及知性时间序列的颠倒等,使“反思目的”为“知性目的”提供了价值归宿,并且为世界历史提供了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科学 历史哲学 知性目的 反思目的 自由和解放
下载PDF
培养“高峰学习者”——对新时期成人教育目的的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艳艳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4-36,共3页
资讯化、全球化、多元化浪潮和无声无息的知识经济悄然来临,对人类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尤其对为经济服务的成人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带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整个社会将树立起终身... 资讯化、全球化、多元化浪潮和无声无息的知识经济悄然来临,对人类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尤其对为经济服务的成人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带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整个社会将树立起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潮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对以往成人教育目的的审视,认为成人教育需要在价值取向上完成向成人学员素质培养的转向,把高峰学习者的培养作为成人教育的首要目的或显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目的反思 显性与隐性目的 培养高峰学习者
下载PDF
幼儿音乐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
3
作者 赵雨萍 王小丁 《教育科学论坛》 2019年第11期28-31,共4页
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幼儿音乐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将反思纳入幼儿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学习项目。针对幼儿音乐教师反思不主动、缺乏理论指导和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幼儿音乐教师反思意识、丰富幼儿音乐教师反思的理论依... 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幼儿音乐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将反思纳入幼儿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学习项目。针对幼儿音乐教师反思不主动、缺乏理论指导和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幼儿音乐教师反思意识、丰富幼儿音乐教师反思的理论依据和制定反思计划这三个策略来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反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师 反思意识 反思理论 反思目的 教师专业化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与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园 张继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第12期36-38,共3页
高等教育目的是确保高等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的指向标,对高等教育具有根本引导和价值判断的意义。探求目前高等教育目的制定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目的 目的制定依据 目的反思
原文传递
对“反思笔记热”的冷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银玲 《幼儿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反思笔记 幼儿园管理 保教质量 反思目的 多元化反思
原文传递
关于“创造的解释学”——从“哲学的经验”角度重新思考傅伟勋提出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卫平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6,共9页
几十年前,著名学者傅伟勋率先提出了“创造的解释学”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以西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儒道释的解经经验的总结为根据,具有许多深刻与独到之处,至今不失为一种卓见或一家之言。然而,毋庸讳言,他的“创... 几十年前,著名学者傅伟勋率先提出了“创造的解释学”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以西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儒道释的解经经验的总结为根据,具有许多深刻与独到之处,至今不失为一种卓见或一家之言。然而,毋庸讳言,他的“创造的解释学”用现在的眼光看是有明显局限性的,由于更多受英美哲学的影响,他主要立足于方法论的角度来论述这个概念。傅伟勋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现象学解释学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这导致他的“创造的解释学”不够周全,很难在创造和任意或随心所欲之间划清界线。作为改进,我们应保留傅伟勋的“创造的解释学”这个提法,但需要补充本体论—目的论的内容,因为如果缺乏这些内容,“创造的解释学”就得不到根本的奠基和最终的保证。本文从“哲学的经验”出发,突出分析了傅伟勋提到、但未展开的胡塞尔的例子,并将其与他所提到的黑格尔的例子相关联,力图站在哲学解释学的高度来反思“创造的解释学”应有的内涵,并将它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思想相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的解释学 傅伟勋 黑格尔 胡塞尔 目的论—历史的反思 伽达默尔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