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一套在腰椎MRI短时间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图像上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改良STIR序列八级分级系统,并检验其效度及可重复性。方法根据改良Pfirrmann八级分级系统及MRI检查结果建立并优化一套基于S...目的建立一套在腰椎MRI短时间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图像上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改良STIR序列八级分级系统,并检验其效度及可重复性。方法根据改良Pfirrmann八级分级系统及MRI检查结果建立并优化一套基于STIR序列图像的腰椎间盘矢状位分级系统。以2011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7~85岁,平均50岁。对每例研究对象5个腰椎间盘(L1、2~L5、S1)行T2加权像及STIR序列扫描。由3位分级者独立分级后再共同分级,分级者之间的效度及可重复性采用一致率和Kappa系数进行分析。结果共同分级示,所有椎间盘中无1级椎间盘,2级83个(27.7%),3级87个(29.0%),4级66个(22.0%),5级31个(10.3%),6级15个(5.0%),7级12个(4.0%),8级6个(2.0%)。分级者自身达极强一致性(Kappa值0.822~0.952),组间达高度至极强一致性(Kappa值0.749~0.843)。分级者两次分级与共同分级比较,分级一致率为82.7%~92.7%,平均85.6%;13.9%的分级差异发生于相邻1个级别,0.5%为相邻2个或以上级别。结论对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可以采用改良STIR序列八级分级系统,提高了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分级的准确度。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T23D SPACE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根中的应用及其参数优化。方法:前瞻性招募并收集46名正常志愿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所有志愿者均行常规T23D SPACE(方法A)、优化后T23D SPACE(方法B)磁共振扫描,并比较2种方法的扫描时间,第4~5腰神...目的:探讨T23D SPACE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根中的应用及其参数优化。方法:前瞻性招募并收集46名正常志愿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所有志愿者均行常规T23D SPACE(方法A)、优化后T23D SPACE(方法B)磁共振扫描,并比较2种方法的扫描时间,第4~5腰神经、第1~4骶神经、坐骨神经的神经显示情况,第5腰神经根节中、节前、节后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_(神经-肌肉)、对比度(CR)_(神经-肌肉值)。优化后T23D SPACE序列(方法B)主要优化了TR、TE、加速因子(回波链)、脂肪抑制方式、血液抑制方式、层厚等参数。结果:(1)方法A扫描时间为356 s,方法B扫描时间为229 s。(2)在神经显示评分比较中,第4、5腰神经,第1~4骶神经和坐骨神经的显示评分在2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第5腰神经根的节中SNR值(286.842±75.822 vs 376.784±111.880)、CNR_(神经-肌肉值)(389.199±106.824 vs 522.683±159.883)、CR_(神经-肌肉值)(0.798±0.037 vs 0.830±0.038)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第5腰神经根的节前SNR值(198.758±52.966 vs 260.378±79.631)、CNR_(神经-肌肉值)(254.720±74.904 vs344.948±112.041)、CR_(神经-肌肉值)(0.718±0.070 vs 0.762±0.056)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第5腰神经根的节后SNR值(161.400±46.883 vs 206.849±59.706)、CNR_(神经-肌肉值)(197.684±63.776 vs 263.240±80.910)、CR_(神经-肌肉值)(0.663±0.068 vs 0.711±0.058)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T23D SPACE序列与优化后的序列均可以显示腰骶神经,优化后扫描更快,神经显示中第5腰神经根的信噪比、对比度均比常规T23D SPACE序列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建立一套在腰椎MRI短时间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图像上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改良STIR序列八级分级系统,并检验其效度及可重复性。方法根据改良Pfirrmann八级分级系统及MRI检查结果建立并优化一套基于STIR序列图像的腰椎间盘矢状位分级系统。以2011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7~85岁,平均50岁。对每例研究对象5个腰椎间盘(L1、2~L5、S1)行T2加权像及STIR序列扫描。由3位分级者独立分级后再共同分级,分级者之间的效度及可重复性采用一致率和Kappa系数进行分析。结果共同分级示,所有椎间盘中无1级椎间盘,2级83个(27.7%),3级87个(29.0%),4级66个(22.0%),5级31个(10.3%),6级15个(5.0%),7级12个(4.0%),8级6个(2.0%)。分级者自身达极强一致性(Kappa值0.822~0.952),组间达高度至极强一致性(Kappa值0.749~0.843)。分级者两次分级与共同分级比较,分级一致率为82.7%~92.7%,平均85.6%;13.9%的分级差异发生于相邻1个级别,0.5%为相邻2个或以上级别。结论对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可以采用改良STIR序列八级分级系统,提高了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分级的准确度。
文摘目的:探讨T23D SPACE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根中的应用及其参数优化。方法:前瞻性招募并收集46名正常志愿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所有志愿者均行常规T23D SPACE(方法A)、优化后T23D SPACE(方法B)磁共振扫描,并比较2种方法的扫描时间,第4~5腰神经、第1~4骶神经、坐骨神经的神经显示情况,第5腰神经根节中、节前、节后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_(神经-肌肉)、对比度(CR)_(神经-肌肉值)。优化后T23D SPACE序列(方法B)主要优化了TR、TE、加速因子(回波链)、脂肪抑制方式、血液抑制方式、层厚等参数。结果:(1)方法A扫描时间为356 s,方法B扫描时间为229 s。(2)在神经显示评分比较中,第4、5腰神经,第1~4骶神经和坐骨神经的显示评分在2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第5腰神经根的节中SNR值(286.842±75.822 vs 376.784±111.880)、CNR_(神经-肌肉值)(389.199±106.824 vs 522.683±159.883)、CR_(神经-肌肉值)(0.798±0.037 vs 0.830±0.038)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第5腰神经根的节前SNR值(198.758±52.966 vs 260.378±79.631)、CNR_(神经-肌肉值)(254.720±74.904 vs344.948±112.041)、CR_(神经-肌肉值)(0.718±0.070 vs 0.762±0.056)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第5腰神经根的节后SNR值(161.400±46.883 vs 206.849±59.706)、CNR_(神经-肌肉值)(197.684±63.776 vs 263.240±80.910)、CR_(神经-肌肉值)(0.663±0.068 vs 0.711±0.058)在2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T23D SPACE序列与优化后的序列均可以显示腰骶神经,优化后扫描更快,神经显示中第5腰神经根的信噪比、对比度均比常规T23D SPACE序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