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工作者“知行反悖”成因探析
1
作者 王卉 《新闻研究导刊》 2012年第10期48-50,共3页
本文是成都地区新闻从业人员传媒伦理调查问卷的报告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对样本的观念影响最大的是法律法规,对样本行为影响最大的是党政管理部门的指令。对比分析得出,相同的因素对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力大不相同,如"指令类"因... 本文是成都地区新闻从业人员传媒伦理调查问卷的报告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对样本的观念影响最大的是法律法规,对样本行为影响最大的是党政管理部门的指令。对比分析得出,相同的因素对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力大不相同,如"指令类"因素对伦理观影响小,对伦理抉择的影响却非常大;法律法规、宣传纪律则对伦理观和伦理抉择的影响力都很大。这些调查结果对解释和分析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突出的"知行反悖"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报告 新闻伦理观 新闻伦理抉择 知行反悖
下载PDF
暧昧的政治书写:《马里·阿尔梅达的七个月亮》的悖反叙事
2
作者 刘佳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1-110,F0003,共11页
谢汉·卡鲁纳蒂拉卡在其获奖作品《马里·阿尔梅达的七个月亮》中巧妙地运用第二人称叙述,使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形成了关于内战的复调叙事,削弱了作者和叙述者的政治声音,且第二人称叙述的悖反艺术在于拉近了读者与... 谢汉·卡鲁纳蒂拉卡在其获奖作品《马里·阿尔梅达的七个月亮》中巧妙地运用第二人称叙述,使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形成了关于内战的复调叙事,削弱了作者和叙述者的政治声音,且第二人称叙述的悖反艺术在于拉近了读者与文本故事的距离,但主人公在进行内心自我交流时又拉远了自我与叙述者的距离;作品在宏观上以主人公破解自己死亡之谜的七天时间来统摄作品结构,但在微观叙事层面又用图像、多重空间交错的手法还原战争场景;作者看似用魔幻、幽默的手法讲述荒诞可笑的故事,实则叙述的是残酷而严肃的政治事件。整个小说使用悖反的叙事策略既使小说层次感强,充满极大的艺术张力,又使作者和叙述者的政治立场、作品中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主题变得暧昧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汉·卡鲁纳蒂拉卡 《马里·阿尔梅达的七个月亮》 叙事 政治书写
下载PDF
身份悖反与精神超越:当代国产喜剧电影再审视
3
作者 吴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8-121,共4页
人们已注意到,随着部分国产平庸之作对市场的占领,国产喜剧电影树立新的“喜剧思维”在当下便显得格外重要。一些优秀的电影人走出误区,不再依靠强行“胳肢”观众,刺激生物本能的生硬方式让其发笑,而是挖掘现实生活中人和事物根深蒂固... 人们已注意到,随着部分国产平庸之作对市场的占领,国产喜剧电影树立新的“喜剧思维”在当下便显得格外重要。一些优秀的电影人走出误区,不再依靠强行“胳肢”观众,刺激生物本能的生硬方式让其发笑,而是挖掘现实生活中人和事物根深蒂固的、难以克服的矛盾性与局限性,从而赋予电影深度。而设计人物在身份上的悖反,展示人物的精神超越状态,尤其是不回避其难以改变的“丑”,无疑是一种更高级的取悦观众的方式,而人物的生存状况也能得到一种真诚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喜剧电影 身份 精神超越
下载PDF
毕赣电影的“冲突律”悖反及其时空调度
4
作者 周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20-123,共4页
毕赣作品目前仅有三部长片与四部短片,但已经显示出了游刃有余的驾驭影像能力和在时空设置上的惊人才华。相比于以外显、激烈的戏剧冲突来愉悦观众,毕赣更愿意对人物心灵冲突予以深切关怀,并通过多元复杂的时空设置与调度让观众走入人... 毕赣作品目前仅有三部长片与四部短片,但已经显示出了游刃有余的驾驭影像能力和在时空设置上的惊人才华。相比于以外显、激烈的戏剧冲突来愉悦观众,毕赣更愿意对人物心灵冲突予以深切关怀,并通过多元复杂的时空设置与调度让观众走入人物内心世界,真诚地探讨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命运出路。无论从诗性技法抑或人文主义内涵而言,毕赣电影为当下电影人带来的启迪都是可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赣 “冲突律” 时空调度 个性化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悖反性、内在根源和超越路径
5
作者 徐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9-44,52,共7页
“悖反”即促成事物得以生成运作的条件机制,反过来则成为其发展的障碍,但仅依靠自身的发展又无法摆脱并超越相关障碍的矛盾状态。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悖反逻辑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现代性悖反集中体现为启蒙理性反理性化、现代文明反文明... “悖反”即促成事物得以生成运作的条件机制,反过来则成为其发展的障碍,但仅依靠自身的发展又无法摆脱并超越相关障碍的矛盾状态。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悖反逻辑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现代性悖反集中体现为启蒙理性反理性化、现代文明反文明化和个性发展的反人性化。现代性的悖反性根源于资本逻辑,内置于资本的增值性贬值、扩张性限制与创造性毁灭的运行逻辑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阐释超越现代性的可能、限度与条件指出,唯有通过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彻底摒弃现代社会运作的制度基础与生产条件,才能最终建立每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资本逻辑 超越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在墨西哥译介中的悖反现象
6
作者 黑宇宇 《国际汉学》 2023年第6期29-36,155,156,共10页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在墨西哥有史料可查的译介史已超过100年。本文以中国古典诗歌的墨西哥译本及其研究为基本文献,借鉴相关的翻译与传播理论,旨在通过运用学术史研究和深入分析的方法,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在墨西哥翻译与传播之间的悖反现象...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在墨西哥有史料可查的译介史已超过100年。本文以中国古典诗歌的墨西哥译本及其研究为基本文献,借鉴相关的翻译与传播理论,旨在通过运用学术史研究和深入分析的方法,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在墨西哥翻译与传播之间的悖反现象。研究发现,中国古典诗歌在墨西哥的翻译存在数量和质量的不足,这一现象可以归因于两国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的变化趋势,以及数字化对文学市场的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在墨西哥的传播却在文学作品、文化机构、研究中心、文化期刊和新媒体平台等诸多传播路径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古典诗歌在墨西哥翻译与传播打破“译”与“介”之间固有的规律,这种悖反现象反映了翻译与传播的互动机制,揭示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这一研究对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传播,以及推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西语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墨西哥 译介
下载PDF
大卫·哈维的“时空修复机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悖反性研究
7
作者 王晓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作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理论预判,然而当代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还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是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伪?哈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建构了“时...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作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理论预判,然而当代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还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是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伪?哈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建构了“时空修复机制”的系统理论,探究了时空修复化解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运行机制及其局限性。这既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幸存提供了解释力,也揭示了“时空修复机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悖反性,进而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域接续论证了当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必将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新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实质是大卫·哈维的“第二块危机理论”和“第三块危机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中的初步应验,揭露了“时空修复机制”内在否定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哈维 “时空修复机制” 当代资本主义
下载PDF
身体·真实·时间——论印象主义视知觉的悖反性
8
作者 王县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3-108,共6页
知觉模式与时间模式皆是一个文化体的基本结构形式,厘清印象主义知觉模式的悖论与时间意识模式的关系,有助于把握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冲突及演化逻辑。印象主义的知觉模式孕育于现代都市文化之中,并催生出一种时间、身... 知觉模式与时间模式皆是一个文化体的基本结构形式,厘清印象主义知觉模式的悖论与时间意识模式的关系,有助于把握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冲突及演化逻辑。印象主义的知觉模式孕育于现代都市文化之中,并催生出一种时间、身体参与到视知觉机制之中的新的知觉方式。知觉模式的转变带来了艺术真实观的转向,使印象主义呈现为“瞬间真实”。但现代性本身是由多重张力关系构成的,这不仅在时间模式上导致现代性时间观的内在冲突,而且令印象主义知觉方式也呈现出悖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主义 时间观 视知觉 现代性
下载PDF
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反悖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肖楠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68,共8页
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反悖徐肖楠反悖反悖,是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的独特手法。在他的小说中,违反或有悖于现实逻辑或故事文本自身逻辑(故事发展、情节转变、人物统一、主题生成等)的叙述方式,我们称之为反悖手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反悖徐肖楠反悖反悖,是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的独特手法。在他的小说中,违反或有悖于现实逻辑或故事文本自身逻辑(故事发展、情节转变、人物统一、主题生成等)的叙述方式,我们称之为反悖手法。在阿兰·罗伯格里耶的故事文本中,反悖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悖 格里耶 故事文本 现实逻辑 《去年在马里安巴》 《在迷宫里》 新小说派 古希腊悲剧 《窥视者》 叙述者
原文传递
法律适用中的“规则悖反”及其解决方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余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11,共5页
按照法学方法论之通说,"规则悖反"属于法律适用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规范与事实不相调适的情形,其发生的具体境遇往往是——存在适用于个案的单一法律规则,但规则的适用结果却有悖于规则的设立目的,甚或极不公正以至于无法让人接受。... 按照法学方法论之通说,"规则悖反"属于法律适用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规范与事实不相调适的情形,其发生的具体境遇往往是——存在适用于个案的单一法律规则,但规则的适用结果却有悖于规则的设立目的,甚或极不公正以至于无法让人接受。规则悖反有时亦被视为"隐藏的漏洞",虽然规则对案件事实并不适宜,但乍看之下并未欠缺可资适用的规则,所以称之为"隐藏的"漏洞。"规则悖反"(隐藏的漏洞)属于成文法规则不完满性的具体表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适用 法学方法论 法律规则 案件事实 隐藏 公正
下载PDF
规则悖反案件的两种论证模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军 林淡秋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规则悖反是当下中国法律实践中常见的疑难案件,由于此类案件的论证结果是排除规则的适用,并创设新的例外规则,因此对解释者的论证义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目的论限缩方法进行论证虽然简洁、便宜,但容易招致说理不足的质疑。在原则论证... 规则悖反是当下中国法律实践中常见的疑难案件,由于此类案件的论证结果是排除规则的适用,并创设新的例外规则,因此对解释者的论证义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目的论限缩方法进行论证虽然简洁、便宜,但容易招致说理不足的质疑。在原则论证模式下,规则悖反案件首先表现为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冲突,运用阿历克西的原则理论,可将其转换为原则之间的冲突,进而在比例原则框架下进行个案中的衡量以得出最终裁判。以原则衡量模式论证规则悖反案件,不仅可以避免规则与原则适用方式不可通约性的障碍,亦为裁判者在个案中排除不正义规则的适用提供了强大说理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 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原则衡量 比例原则
下载PDF
精神复仇的两种悖反形式——鲁迅的两篇同名散文《复仇》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雨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杀” ,鲁迅则表现出“哀莫大于心死”的精神绝望。这种充满矛盾与绝望的复仇欲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蜡》 复仇 精神复仇 绝望 同名散文 形式
下载PDF
价值观的悖反——网络游戏的现实伦理危害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少翀 《天中学刊》 2009年第3期72-75,共4页
网络游戏作为青少年网民越来越喜欢的一种网络娱乐方式,其内里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却与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相悖,现实社会中对平等、民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对爱情和人生的严肃而谨慎的态度,这些在网络游戏世界中却被边缘化甚至... 网络游戏作为青少年网民越来越喜欢的一种网络娱乐方式,其内里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却与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相悖,现实社会中对平等、民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对爱情和人生的严肃而谨慎的态度,这些在网络游戏世界中却被边缘化甚至被否定,也因此侵蚀着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的道德观。应该从游戏内和游戏外的现实世界共同采取措施来防止这种令人担忧的伦理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 价值观 道德取向 规范
下载PDF
《水浒传》武大郎人格的悖反与其文化意义解读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树功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8,共9页
《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形象历来被研究者忽略,不多的涉 及他的文章也多以善良可怜相视。道德评判以及弱势同情往往使我们 忽视了武大郎的另一面:可怜之外有可恶。如果说可怜还属于人性卑 弱的成分,那么可恶则来源于这个小男人身上属于那... 《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形象历来被研究者忽略,不多的涉 及他的文章也多以善良可怜相视。道德评判以及弱势同情往往使我们 忽视了武大郎的另一面:可怜之外有可恶。如果说可怜还属于人性卑 弱的成分,那么可恶则来源于这个小男人身上属于那个时代与制度浸 淫下生出的毒瘤。在他的身上,存在着人格的悖反:呆笨之中寓有心 机,平时懦弱但于自身男性根本权威受到侵犯时出奇地勇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大郎 人格 文化解读 水浒传 文化意义 人格 解读 道德评判 研究者 可怜
下载PDF
浅论鲁迅乡土小说中价值与审美的悖反现象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帆 《长江学术》 2014年第4期13-19,共7页
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模式,是"五四"乡土小说及其后的重要乡土小说作家和流派的被模仿式。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并存着改造农业社会国民劣根性的使命感与哀怜同情农民的儒者之心,这两种文化价值在其中所形成的理念叙述的冲突... 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模式,是"五四"乡土小说及其后的重要乡土小说作家和流派的被模仿式。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并存着改造农业社会国民劣根性的使命感与哀怜同情农民的儒者之心,这两种文化价值在其中所形成的理念叙述的冲突,造成了作者对传统的"乡土中国"两种情感——"深刻的批判"与"深刻的眷恋"的混合;从而,也使其乡土小说创作的悲剧审美形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酒神的悲剧精神与柔美的田园牧歌相杂糅的表现形态交错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乡土小说 文化价值 审美形态
下载PDF
世纪之交生态小说的理论悖反与叙事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金春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3,共5页
中国当前的生态小说叙事依托于西方生态理论,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张扬"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生命中心主义"的同时,忽视了西方生态理论所倡导的"生命中心论"和"整体生命观"的现代化... 中国当前的生态小说叙事依托于西方生态理论,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张扬"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生命中心主义"的同时,忽视了西方生态理论所倡导的"生命中心论"和"整体生命观"的现代化生成语境及其本身的理论价值裂隙。在中国前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和后现代文明共时共存的"文明差序"格局中,简单化的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之时,遮蔽了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本土复杂性,甚至呈现出保守主义的反现代性倾向,导致当前生态小说思想批判性有余而构建性不足,但它却在文学叙事经验领域开启了诸多空间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理论 叙事构建
下载PDF
悖反与张力:《末路狂花》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宗启 刘良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69-70,共2页
对于美国影片《末路狂花》,学者们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和评论,但就艺术魅力而言,《末路狂花》的魅力主要不来自女性主义内涵本身,而来自于这一内涵的表现方式,即来自于影片为这一内涵所设计的一系列具有悖反性特征的情节... 对于美国影片《末路狂花》,学者们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和评论,但就艺术魅力而言,《末路狂花》的魅力主要不来自女性主义内涵本身,而来自于这一内涵的表现方式,即来自于影片为这一内涵所设计的一系列具有悖反性特征的情节内容和人物特征。这些悖反性的情节内容与人物特征极富审美张力,能激起人们丰富的审美联想与想象,从而使影片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路狂花》 张力
下载PDF
依法审计定性、规则悖反与救助机制——兼论新常态下的依法审计定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石桥 朱霁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5期70-77,共8页
依法定性是依法审计的重要内容,简单地应用法条进行审计定性可能出现规则悖反,为此提出依法审计定性可能出现的规则悖反情形及其救助机制的理论框架。依法审计定性的最直接路径就是严格地按法条对嫌疑行为予以定性,这可能出现两类规则... 依法定性是依法审计的重要内容,简单地应用法条进行审计定性可能出现规则悖反,为此提出依法审计定性可能出现的规则悖反情形及其救助机制的理论框架。依法审计定性的最直接路径就是严格地按法条对嫌疑行为予以定性,这可能出现两类规则悖反的情形:一是合法但不合理,二是合理但不合法。两类事项的不当定性都不利于审计目标的达成。为此,依法审计定性必须判断规则悖反是否出现,并对出现的规则悖反实施救助,救助机制包括目的性扩张和目的性限缩。新常态下有新的治国理政方略,国家审计要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更需要在依法审计定性中判断并救助规则悖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审计定性 规则 救助机制 审计目标 审计事项 新常态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政府审计
下载PDF
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奎英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7,共7页
道与言的关系是道家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道家坚持道"自然无为"、"混成无形"。"道不可言",言不及道,二者之间是相离、相悖的关系。道家认为,要想超越道言悖反,一是要破除名言的人为性,使之成为自然的、&q... 道与言的关系是道家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道家坚持道"自然无为"、"混成无形"。"道不可言",言不及道,二者之间是相离、相悖的关系。道家认为,要想超越道言悖反,一是要破除名言的人为性,使之成为自然的、"无心"的语言;二是要破除名言的区分性,使之成为混整性的、象化的语言。前者可称为"言无言",后者可称为"言象言"。"言无言"开拓出审美化的"天地之境","言象言"创造出审美化的"大道之象",这使得道家语言哲学,无论在内在精神还是在外在形式上,都表现出审美化的倾向,并对中国诗学、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言 审美超越 道家语言哲学
下载PDF
论20世纪80年代“影戏”理论的建构与悖反 被引量:2
20
作者 齐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63,共12页
"影戏"理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提出的最具标志性也是最有争议性的电影理论观念。从学术史的视野对"影戏"理论的提出及其相关论争展开讨论,在回溯"影戏"为何在20世纪80年代复活,又如何转换生成为一... "影戏"理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提出的最具标志性也是最有争议性的电影理论观念。从学术史的视野对"影戏"理论的提出及其相关论争展开讨论,在回溯"影戏"为何在20世纪80年代复活,又如何转换生成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电影学术史事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在80年代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其理论提出本身具有建构性与悖反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理论 历史语境 建构性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