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的颠覆——中国“后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反情节策略
1
作者 韦华 李维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后新时期文学时代”;并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相交汇,受到其深刻的影响。这种东西方的碰撞使得中国小说的形式发生嬗变,进而借助有效的策略,使小说呈现出较鲜明的“反情节”特征。
关键词 中国“后新时期”小说 后现代 反情节
下载PDF
“反情节性”与“心灵表现的艺术整一性”——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新的戏剧文体原则
2
作者 张薇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2期29-30,共2页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以奥尼尔的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悲剧.该剧放弃了"情节整一性"的传统,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挖掘出非常的戏剧性;并把亚里斯多德描述的"情节"与"性格"的先后关系颠倒了过来,...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以奥尼尔的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悲剧.该剧放弃了"情节整一性"的传统,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挖掘出非常的戏剧性;并把亚里斯多德描述的"情节"与"性格"的先后关系颠倒了过来,直接描写人物,进入人物的内心生活;表述了现代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揭示了现代戏剧中特有的"人与环境的冲突";以心灵表现的艺术整一性取代了"情节整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反情节 心灵表现的艺术整一性 人与环境的冲突
下载PDF
《斯通日记》的后现代“反情节”特征
3
作者 王玲 秦明利 《山东外语教学》 2000年第3期49-51,共3页
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情节方面的特征违背了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福斯特等著名学者对情节的定义。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反情节”的小说。当代加拿大女作家卡罗.希尔兹发表于1993年的获奖作品《斯通日记》正是这样一... 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情节方面的特征违背了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福斯特等著名学者对情节的定义。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反情节”的小说。当代加拿大女作家卡罗.希尔兹发表于1993年的获奖作品《斯通日记》正是这样一部“反情节”的后现代小说。该作品每章各部分之间和各章之间的事件安排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非连续性和碎片性特征,从而起到了重要的“反情节”;后现代主义,从而起到了重要的“反情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小说 《斯通日记》 "反情节"特征
下载PDF
巴塞尔姆小说创作的后现代反情节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韦华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当代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本。本文试图从其小说的非连续性和碎片性入手 。
关键词 巴塞尔姆 小说创作 后现代 反情节特征 非连续性 美国 碎片性
原文传递
情节反转的认知诗学分析——以欧·亨利小说《汽车等待的时候》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凤梅 方红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80-86,共7页
短篇小说《汽车等待的时候》中人物身份戏剧化的对换将欧·亨利的反转艺术推到极致,作者在该小说中熟练驾驭“前景化”和“隐藏”两种修辞控制策略,巧妙地操纵读者对人物身份、特性和关系的认知建构,读者通过前后语境框架假设的建... 短篇小说《汽车等待的时候》中人物身份戏剧化的对换将欧·亨利的反转艺术推到极致,作者在该小说中熟练驾驭“前景化”和“隐藏”两种修辞控制策略,巧妙地操纵读者对人物身份、特性和关系的认知建构,读者通过前后语境框架假设的建立、修正与替换,获得情节反转的情感体验和意义建构。以反转为导向的修辞控制策略的使用不仅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新奇性的文学效果,而且能多面性地塑造人物特性,具有重要的主题建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情节 修辞控制 读者操控 欧·亨利 《汽车等待的时候》
下载PDF
论《觉醒》中的情节反讽和结构反讽
6
作者 魏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4-47,94,共4页
《觉醒》通常被认为是一部表现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是对《一小时的故事》所表达的女性自由解放思想的深化,但申丹却从《一小时的故事》读出了反讽,故有必要对《觉醒》中的反讽加以分析。从情节反讽和结构反讽两方面对《觉醒》进行解读,... 《觉醒》通常被认为是一部表现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是对《一小时的故事》所表达的女性自由解放思想的深化,但申丹却从《一小时的故事》读出了反讽,故有必要对《觉醒》中的反讽加以分析。从情节反讽和结构反讽两方面对《觉醒》进行解读,发现作品对埃德娜在追求自由独立中所表现的盲目和冲动持保留和批评态度,并通过对埃德娜的反讽强调女性主义运动需要坚强的意志和理性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觉醒》 情节 结构
下载PDF
电影叙事中的故事、情节与叙述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显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29-35,共7页
当电影由一种纪录性“写实”(卢米埃尔)呈现,演进为以某种“特定叙述方式”展示故事,从而引起人们的推想、悬念和惊奇时,电影成为严格意义上(“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的艺术。这在卢米埃尔的《水浇园丁》中初露端倪,在梅里爱的“排演片... 当电影由一种纪录性“写实”(卢米埃尔)呈现,演进为以某种“特定叙述方式”展示故事,从而引起人们的推想、悬念和惊奇时,电影成为严格意义上(“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的艺术。这在卢米埃尔的《水浇园丁》中初露端倪,在梅里爱的“排演片”、“变形片”中已得到确认。故而乔治·萨杜尔说:“梅里爱以他真正叙事性的影片,创造了故事片的样式。”到了格里菲斯的手中,电影艺术的叙述方式已奠定基础(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格里菲斯创造了电影的句法。在1908年以前电影还只是在拼凑字母;但自从有了格里菲斯之后,它就开始有了银幕文法和摄影修辞了”(拉姆萨语);苏联电影学派则使电影艺术的特定叙述方式得到完善和深化(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蒙太奇理论和文法规范);被人们称之为“现代蒙太奇”(戈达尔式)的叙述方式和方法,则强化了电影叙事的破碎感、断裂性,使电影的故事性更晦涩、更迷乱,从而增强了人们对电影艺术叙述方式自身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 故事 情节 情节性叙述 反情节性叙述
下载PDF
论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邵丽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9-60,共2页
反讽是奥斯丁理解、评价生活的惬意的载体,并成为她作品的基调和风格标志。在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这种艺术风格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反讽艺术的运用是促成这种成功的重要... 反讽是奥斯丁理解、评价生活的惬意的载体,并成为她作品的基调和风格标志。在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这种艺术风格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反讽艺术的运用是促成这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傲慢与偏见》无论从人物刻画,语言使用,情节发展上都渗透着反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辞 人物描写 场景描写 情节
下载PDF
析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的反讽艺术 被引量:6
9
作者 闫朝晖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54-256,共3页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社会意义最为深刻的一部,反讽艺术的运用是其显著的艺术特色。剧中对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的娴熟运用使该剧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意蕴深远的多棱镜效果。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言语 情节 戏剧
下载PDF
影视艺术低碳叙事的情节设计
10
作者 张笑函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60-61,共2页
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其最重要的美学机制就是叙事,电影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故事的魅力。不同于阅读的文字,观众看到的是真实生动的人物演绎出来的故事。然而,要讲好一个故事并不容易,它涉及故事素材、情节结构、激励事件、高潮发展... 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其最重要的美学机制就是叙事,电影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故事的魅力。不同于阅读的文字,观众看到的是真实生动的人物演绎出来的故事。然而,要讲好一个故事并不容易,它涉及故事素材、情节结构、激励事件、高潮发展、结局等诸多环节。可以说,叙事艺术是影视艺术的基础。好的影视艺术较之文学作品更依赖于高超的叙事艺术。不过,困难的是究竟怎样的叙事才算得上高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叙事艺术 情节设计 艺术真实 情节结构 满城尽带黄金甲 反情节 情节线 视觉盛宴 次要情节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的情节理论研究及其意义
11
作者 李振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90-93,共4页
本文对情节理论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与梳理,并结合现代语境中叙事文本的发展变化分析了情节理论研究的视域及其意义,指出情节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与开放性的概念,情节分析仍然是当今叙事文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叙事文本 开放性 宏观情节理论 微观情节理论 反情节 空间情节结构 小说
下载PDF
论《福翩翩》的反讽艺术
12
作者 徐祖明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120-123,共4页
用反讽的视角阅读当代小说,寻求与作者和作品的情感与意识的交流,从而形成共鸣,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迟子建创作的中篇小说《福翩翩》,运用反讽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两个相邻家庭的艰辛生活,反映了两对夫妇情感世界的曲折变化,给读者以... 用反讽的视角阅读当代小说,寻求与作者和作品的情感与意识的交流,从而形成共鸣,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迟子建创作的中篇小说《福翩翩》,运用反讽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两个相邻家庭的艰辛生活,反映了两对夫妇情感世界的曲折变化,给读者以一种巨大的思想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的题名"福翩翩",既是对它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概括,也是对其中一个典型画面的形象描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与祸 喜与悲 情节 铺垫的 性格的 情感的
下载PDF
小小说中的反讽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载春 《写作》 2000年第12期13-14,共2页
近年来,小小说中不断出现反讽,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所谓反讽,最常见的解释就是言在此意在彼,即语言的表面意义与其实际涵义相异。形成反讽的关键在于言与意的矛盾与冲突。德国浪漫主义批评家F·希勒格尔很早就指出,反讽是“认识到... 近年来,小小说中不断出现反讽,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所谓反讽,最常见的解释就是言在此意在彼,即语言的表面意义与其实际涵义相异。形成反讽的关键在于言与意的矛盾与冲突。德国浪漫主义批评家F·希勒格尔很早就指出,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在本质上是诡论性的,一种模棱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耶鲁大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14页)。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语言技巧,反讽被认为是诗歌语言的基本原则,甚至是诗歌的基本思想方式和哲学态度。而对于叙事文学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手法 言语 情节 体式 小小说
全文增补中
《儒林外史》中溜须拍马描述及其叙事意义
14
作者 刘威风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15-19,共5页
《儒林外史》中人物之间的溜须拍马描述十分丰富,其核心话题往往是功名富贵。八股文士与官员主要谈论“功”;名士主要谈论才名、品貌、家世等,“功”成为区分二者的关键因素。当场景转换时,溜须拍马的话题亦随之迅速切换。讽刺手法的运... 《儒林外史》中人物之间的溜须拍马描述十分丰富,其核心话题往往是功名富贵。八股文士与官员主要谈论“功”;名士主要谈论才名、品貌、家世等,“功”成为区分二者的关键因素。当场景转换时,溜须拍马的话题亦随之迅速切换。讽刺手法的运用,情节反转的设计,有利于塑造溜须拍马者的形象,揭露八股之弊、世态炎凉等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名富贵 讽刺手法 声态描摹 情节 世态炎凉
下载PDF
穿越文本的游戏:评“元电影”《商第传》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56,共3页
英国实验派导演麦克尔·温忒博特姆的影片《商第传》以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书为蓝本,在试图延展原著实验派创作风格的同时,更多地运用了“元电影”自我指涉的本质特征将电影艺术创作过程本身作为核心叙述对象,并通过其在... 英国实验派导演麦克尔·温忒博特姆的影片《商第传》以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书为蓝本,在试图延展原著实验派创作风格的同时,更多地运用了“元电影”自我指涉的本质特征将电影艺术创作过程本身作为核心叙述对象,并通过其在时间与空间、情节与反情节的二元对立关系对电影艺术的生产进行本体式关照,同时也对电影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进行隐喻式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电影 《商第传》 反情节
下载PDF
探析中国体育电影《八角笼中》
16
作者 楚卫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3期18-21,共4页
电影《八角笼中》是2023年暑期上映的一部中国体育电影,该片上映以来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票房,也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文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电影的故事搭建、主题设置、风格设定和情节安排,认为该片成功地突破了中国传统体育电影的... 电影《八角笼中》是2023年暑期上映的一部中国体育电影,该片上映以来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票房,也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文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电影的故事搭建、主题设置、风格设定和情节安排,认为该片成功地突破了中国传统体育电影的常规范式,完成了向电影现实主义创作的自觉靠拢,这种现实主义主要体现为“形式现实主义”和“温暖现实主义”。在此基础上,电影创作者通过人物的刻画和塑造及情节的反转和闭合,不仅实现了对个人艺术理想的表达,而且充分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不懈追求,使得影片既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又具有大众的商业性,为当下的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电影 《八角笼中》 情节 现实主义 个人表达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慧红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第11期58-61,共4页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白雪公主》是以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为蓝本的戏仿之作。这部典型的后现代实验小说,对经典童话进行了解构和再现。本文从解构主义视角出发,探讨巴塞尔...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白雪公主》是以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为蓝本的戏仿之作。这部典型的后现代实验小说,对经典童话进行了解构和再现。本文从解构主义视角出发,探讨巴塞尔姆运用后现代写作手法从文本形式、文本语言和文本内容三方面对经典童话进行消解和重现,进而揭示后现代主义文本的革命性和后现代艺术的解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性 反情节 不确定性 童话性
下载PDF
《小团圆》与张爱玲晚期风格的转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飞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与张爱玲的早期作品不同,《小团圆》在叙事上所表现出的"杂乱无章"、"结构松散",其实是张爱玲有意识坚持的一种"反时间"、"反因果"和"反情节"的"反传统"叙事。从小说叙事... 与张爱玲的早期作品不同,《小团圆》在叙事上所表现出的"杂乱无章"、"结构松散",其实是张爱玲有意识坚持的一种"反时间"、"反因果"和"反情节"的"反传统"叙事。从小说叙事的技术层面上看,《小团圆》出现了两个叙事者,体现了张爱玲"穿插藏闪"和"平淡而近自然"的晚期风格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时间 因果 反情节 传统 晚期风格
下载PDF
关于现实主义的思考
19
作者 古华 《文艺研究》 1983年第1期37-38,共2页
要是有人问,现实主义高寿多少?原籍何邦?出身何族?以及姓氏沿袭,遗传变异……文学界的师友们一定会笑掉大牙,或是嗤之以鼻。 可见,不必咬文嚼字地来做名词解释,考证它的列祖列宗。 那么。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遗传变异 当代文学 现代派艺术 文学流派 反情节 闭关锁国政策 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文学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的召唤性
20
作者 东红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16-19,共4页
文本的开放性及由此形成的召唤结构是文学作品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张爱玲的小说因其显明的召唤性而显示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其小说由于在语言运作、情节设置、女性人物性格上都强化了召唤力量 ,从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召唤性 语言运作 高潮情节处理 女性人物性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