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语言之寂静的反意象思维——对《庄子》话语解构策略的现象学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光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176,225,共11页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思维传统在当代学界尤其得到关注,但另外一条源自老子、庄子的反意象思维传统,却同样不当被忽略。从《庄子》文本来看,庄子的反意象思维,主要是通过"三言"(寓言、重言、卮言)的话语否定与解构策略来实现的...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思维传统在当代学界尤其得到关注,但另外一条源自老子、庄子的反意象思维传统,却同样不当被忽略。从《庄子》文本来看,庄子的反意象思维,主要是通过"三言"(寓言、重言、卮言)的话语否定与解构策略来实现的。这种反意象思维可以在现象学维度作出四个层次的考察:一是"至人"或"真人"是反意象思维的主体,其借助语言否定策略以消解形象和意象的感官声色所造成的障碍,以达到"用心若镜"的自由生命状态;二是这种否定语言与意象的解构策略指向的是"超以象外"和"不落言诠"的本质之象和本质之言,也即"天籁";三是从"天籁"再进入更高的否定,即"听乎无声"的"寂静"意识,它将形象、意象、声象等都予以否定,从而进入一种幽暗和澄明混合的具有源发性的内在生命的矛盾共生状态;四是反意象的话语解构策略,有助于打破工具语言或功利语言的疆域化弊端,以回到生命的混沌之乡,"混沌"即成为反意象的艺象。这种"艺象"即可以看作是借助语言或话语解构策略所指向的无心、无形、无声的大象,是一种现象学式的本质还原,它于"寂静"和"无声"中开显生命的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寂静意识 反意象思维 话语解构 现象学 艺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