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性早搏折返径路文氏及反文氏周期
1
作者 王肖龙 陈万春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03-103,共1页
关键词 室性早搏 折返径路文氏周期 心电图 反文氏周期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内B型交替性反文氏周期1例
2
作者 倪红林 杨林森 《心电与循环》 2012年第3期177-177,共1页
交替性文氏周期分为A、B型,B型指传导系统或异位起搏点与心肌连接处的近端发生文氏现象,远端发生2∶1阻滞.现报道1例少见的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内B型交替性反文氏周期.
关键词 交替性反文氏周期 室性期前收缩 折返径路 B型 交替性文氏周期 文氏现象 传导系统 连接处
下载PDF
右束支魏登斯基现象和左束支反文氏周期
3
作者 汪新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1期29-29,共1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原患冠心病,近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就诊。体检时发现心率缓慢且不齐。图为窦性心律,心房率约75次/min,律匀齐。V<sub>1</sub>导联心室波为RBBB型,时限约0.12s,R—R匀齐,频率约54次/min,P与QRS呈阻滞性分离...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原患冠心病,近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就诊。体检时发现心率缓慢且不齐。图为窦性心律,心房率约75次/min,律匀齐。V<sub>1</sub>导联心室波为RBBB型,时限约0.12s,R—R匀齐,频率约54次/min,P与QRS呈阻滞性分离状态。Ⅱ导联除R<sub>4</sub>外,心室节律亦匀齐,频率同V<sub>1</sub>导联,但QRS形态多变--R<sub>1</sub>~3为RBBB型,R<sub>4</sub>提前为LBBB型(室早),R<sub>5~8</sub>为左束支阻滞程度由重到轻直至心室双侧束支正常传导的系列性图形,R<sub>9、10</sub>仍为RBBB型。Ⅱ导联的R<sub>1~3</sub>、(5~10)各心室周期皆为1.12s,提示它们皆源于一个起搏点,由于R<sub>8</sub>为正常形态的QRS,因此这个起搏点应考虑在束支分叉以上的交接区。R<sub>4</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文氏周期 魏登斯基现象 右束支 起搏点 心房率 Ⅱ导联 室早 逸搏 窦性心律 单向阻滞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伴折返径路内的交替性反文氏周期2例
4
作者 王军 杨佩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2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折返径路 交替性反文氏周期 心电图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内A型交替性文氏反文氏周期1例
5
作者 贾邢倩 王凤秀 马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折返径路内A型交替性文氏反文氏周期 心电图
原文传递
心房下部并行心律伴高度传出阻滞合并反文氏传导周期
6
作者 傅金香 范华昌 林雪梅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并行心律 心律失常 文氏传导周期 心电图 传出阻滞
下载PDF
双重性文氏现象二例报告
7
作者 马留柱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1期19-19,共1页
心肌传导组织有两处文氏阻滞区,激动通过该两处阻滞区时,同时或先后形成两种文氏周期,称为双文氏周期或双重文氏现象(Do ubleV Wenckebach phe-nomenon,DWP)。现报告二例。例1、患者女,41岁,突然心慌1小时急诊测得图1,临床拟诊心肌炎... 心肌传导组织有两处文氏阻滞区,激动通过该两处阻滞区时,同时或先后形成两种文氏周期,称为双文氏周期或双重文氏现象(Do ubleV Wenckebach phe-nomenon,DWP)。现报告二例。例1、患者女,41岁,突然心慌1小时急诊测得图1,临床拟诊心肌炎,本图示窦性心律,心率约48次/min,为窦性心动过缓,心室传导为不全性右束支阻滞。另有折返性交界性早搏构成双联律,早搏的QRS(R<sub>2、4、5、6、10、12</sub>)为CRBBB型——不同程度的IRBBB型——正常形态,它们与窦性QRS构成交替性右束支直接显示型反文氏周期(alternating RBB reverseWenckebach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文氏周期 右束支阻滞 交界性早搏 联律 交替性 CRBBB 窦性心动过缓 间位性室性早搏 窦性心律 临床拟诊
下载PDF
1993年第1卷总目录
8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4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并行心律 束支 房室传导 室性融合波 房性早搏 反文氏周期 三联律 心室晚电位 窦室传导 左前分支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