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余音:闽案与中国反日舆论新动向
1
作者 张恒 《福建史志》 2024年第2期82-90,92,共10页
作为五四运动的延续,闽案期间浩大的政治声势与强烈的公众诉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时中国反日舆论的新动向,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愈发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渐趋强烈的反日救国诉求、日益鲜明的御侮安邦追求既是督促北洋政府在对日交涉... 作为五四运动的延续,闽案期间浩大的政治声势与强烈的公众诉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时中国反日舆论的新动向,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愈发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渐趋强烈的反日救国诉求、日益鲜明的御侮安邦追求既是督促北洋政府在对日交涉进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直至取得全面胜利的驱动力,更成为反日政治力量对抗亲日政治势力、最终引发北洋裂变与时局变动的政治旗帜。这种新动向对于中国人民的救亡运动及各派政治集团的竞逐兴衰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闽案 反日舆论
下载PDF
略论国民党政府反日舆论宣传的政策逻辑——从济南惨案到“八一三”事变
2
作者 刘继忠 《新闻春秋》 CSSCI 2021年第6期73-82,共10页
面对日本"拧紧螺丝"的局部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严重威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攘外必先安内"框架内展开了反日舆论民族主义操控。其反日舆论政策形成于"五三"惨案,"九·一八"至"一·... 面对日本"拧紧螺丝"的局部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严重威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攘外必先安内"框架内展开了反日舆论民族主义操控。其反日舆论政策形成于"五三"惨案,"九·一八"至"一·二八"走向失控,淞沪停战签订后蒋介石着手调适,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在内外压力下转向抗战动员。这一政策的本质是在"战略反日"旨趣下利用国家民族主义,以动员、安抚、分流与规制等手段规训抗议型民族主义,将民众纳入国民党政府反日路线的"正轨"。国民党反日舆论宣传政策深受宁粤权势结构的制衡,漏洞百出、矛盾重重,在全民族抗战大局压力下虽胜犹败。国民党的反日舆论政策集中了违反舆论宣传规律的各种表现,彰显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进步性,其经验教训是一部有历史价值的"反面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日舆论宣传政策 国家民族主义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原文传递
一战前后美日在华舆论战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莹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6,共10页
晚清以来,美国在东亚一直奉行"门户开放"政策,而日本自吞并朝鲜后,一直试图独霸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在华势力崛起,两国的战略必将发生冲突。在威尔逊的对华政策之下,美国在华外交官、传教士与报人参与到国际政治事... 晚清以来,美国在东亚一直奉行"门户开放"政策,而日本自吞并朝鲜后,一直试图独霸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在华势力崛起,两国的战略必将发生冲突。在威尔逊的对华政策之下,美国在华外交官、传教士与报人参与到国际政治事务中。美国在华反日舆论的形成是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过程可以从美国参战与对华宣传的启动、美国在华报人的反日情绪、日本的反美舆论及美国人的应对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该活动不但成为当时中国抵制日货运动的组成部分,而且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场舆论战,就美国而言,使其在中国的新闻事业与政府联系起来,促进了在华美国系报纸的迅速发展;就日本而言,促使其进行调整以往对华政策并注意到舆论等文化力量在外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日本 反日舆论 宣传战 中外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