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美学的狭隘视野——李志宏反本质论使认知美学变得褊狭、错乱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5期115-119,共5页
李志宏的认知美学自诩为"科学化"和"科学性",自以为"明白易懂"。可是,李志宏跟着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后面邯郸学步,以狭隘的视野建构认知美学,使得认知美学变得褊狭、错乱。认知美学偏执于单一的... 李志宏的认知美学自诩为"科学化"和"科学性",自以为"明白易懂"。可是,李志宏跟着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后面邯郸学步,以狭隘的视野建构认知美学,使得认知美学变得褊狭、错乱。认知美学偏执于单一的认识论美学,没有本体论根据,成了无根的浮萍;认知美学只承认"知觉模型"的决定作用,而否认"美的本质"的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范导和规范作用,成了片面的经验论美学;认知美学片面追求"科学主义",丧失了人文精神,把人文科学的美学错乱为纯粹的自然科学。由此可知,认知美学不利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美学 反本质论 认识论美学 经验论美学 自然科学
下载PDF
“反本质论”的学术后果——对中国儿童文学史重大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92-98,共7页
近年来,儿童文学学术界出现了反本质论这一重要学术动向。对反本质论者的学术研究展开富于学理的深入讨论,这是谋求儿童文学学科的学术深化的一个契机。借鉴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哲学方法,不针对本质论和反本质论作孰是孰非的... 近年来,儿童文学学术界出现了反本质论这一重要学术动向。对反本质论者的学术研究展开富于学理的深入讨论,这是谋求儿童文学学科的学术深化的一个契机。借鉴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哲学方法,不针对本质论和反本质论作孰是孰非的理论论证,而是对"反本质论"这一工具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具体考察,揭示当下的反本质论者在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些重大问题研究上出现的学术失据状况,以期引起学界对反本质论的负面学术效果的反思,并倡导学界保持凝视、谛视、审视这三重学术目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质论 效果 学术失据
下载PDF
文学本质论的存在论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中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9-216,共8页
当代的文学反本质论在解构主义的语境下重新提出了文学本质论为何及其何以可能的问题,对上述问题的回应需要从存在论层面对文学本质论的内涵及其可能性进行探讨。文学的本质指涉文学存在,文学本质论是对文学存在的理论阐释。文学本质论... 当代的文学反本质论在解构主义的语境下重新提出了文学本质论为何及其何以可能的问题,对上述问题的回应需要从存在论层面对文学本质论的内涵及其可能性进行探讨。文学的本质指涉文学存在,文学本质论是对文学存在的理论阐释。文学本质论是文学研究的首要课题、文艺学的元理论。文学本质论奠基其中的存在论区域显示为"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是"和"文学是"三个区间的区分着的统一。对文学本质论的存在论区域的清查,使形形色色的文学本质论的合法性根据及其边界得以洞察,从而使具体形态的文学本质论的本质性力量得以释放,文学理论研究乃至文学研究由此才得到源始的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本质 文学存在 文学研究 文学反本质论
下载PDF
萨义德在台湾 被引量:1
4
作者 单德兴 《华文文学》 2011年第5期23-30,共8页
本文从中文世界的立场出发,根据萨义德有关"理论之旅行"的理念,以译者、学者以及文化生产的角度,来呈现本世纪初萨义德在台湾翻译、流传与接受的情形,相当程度反映了萨义德作品最初进入中文世界的情境及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本文从中文世界的立场出发,根据萨义德有关"理论之旅行"的理念,以译者、学者以及文化生产的角度,来呈现本世纪初萨义德在台湾翻译、流传与接受的情形,相当程度反映了萨义德作品最初进入中文世界的情境及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文中评介了萨义德若干重要观念,如理论旅行,代表/再现,开始,反本质论,世俗的批评,从属关系与认属关系,现世性,混杂性,文化与帝国主义,地理,抗拒,后殖民主义,反后现代主义,批评,知识分子等,并且试图将这些观念连结上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翻译 理论旅行 代表/再现 开始 反本质论 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
下载PDF
“文学性”问题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琳莉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9-50,共2页
"文学性"问题是文学研究领域的母题。本文试图换一种思路思考,从"文学之真"、"文学之善"、"文学之美"三个维度重新探索了文学性。在本文中认为文学性是一个浑然的整体,它包括了过程与意义、手... "文学性"问题是文学研究领域的母题。本文试图换一种思路思考,从"文学之真"、"文学之善"、"文学之美"三个维度重新探索了文学性。在本文中认为文学性是一个浑然的整体,它包括了过程与意义、手段与目的、本体与客体的融合。它既是作家伟大心灵的艺术化、形象化、文本化的最终展示,也是作家灵魂实现"文学之真"、"文学之善"、"文学之美"的交融升华并最终凝聚为语言文本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本质论 反本质论 文学之真 文学之善 文学之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