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溢式控制器在北京城市道路交叉口溢流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志刚 马文倩 张日 《交通世界》 2024年第19期5-7,共3页
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溢流现象,总结了交通溢流发生的原因及判定方法,开展了反溢信号控制研究。基于地图实时路况调查以及实地调研,排查出北京市四环内经常发生交通溢流现象的交叉口,结合各交叉口的设施属性和交通流特性分析了反溢... 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溢流现象,总结了交通溢流发生的原因及判定方法,开展了反溢信号控制研究。基于地图实时路况调查以及实地调研,排查出北京市四环内经常发生交通溢流现象的交叉口,结合各交叉口的设施属性和交通流特性分析了反溢式控制器设置适用性,结合交叉口的信号设置及拥堵特性,找寻适合设置反溢式控制器的路口,并制定相应的反溢流控制方案。通过对北土城东路—惠新西街交叉口、东直门内大街—东直门北小街、清华东路—学清路交叉口三个路口的实施效果分析得出,在安装反溢式控制器后,溢流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溢流频率和严重性都有所降低。同时,反溢设备的启动,使非溢流方向直行车辆的路权得到一定保证,路口整体通行的车流量增加,排队延误降低,交叉口通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反溢式控制器 交叉口
下载PDF
城市交叉口反溢流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
2
作者 马文倩 《交通工程》 2024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为预防和控制过饱和交叉口的交通溢流现象,提出了1种基于路况数据的交通溢流状态判定方法,排查可能存在溢流现象的交叉口。以清华东路—学清路交叉口为例进行反溢式控制器设置适用性分析。结合交叉口的设施属性和交通流特性,利用智能信... 为预防和控制过饱和交叉口的交通溢流现象,提出了1种基于路况数据的交通溢流状态判定方法,排查可能存在溢流现象的交叉口。以清华东路—学清路交叉口为例进行反溢式控制器设置适用性分析。结合交叉口的设施属性和交通流特性,利用智能信号控制器与地磁检测器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反溢流控制方案。最后,应用VISSIM交通仿真方法,论证了反溢流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和合理性。结果表明:改善后交叉口交通流量增加1.2%,车辆通过交叉口时间减少4.7%~66.1%,有效缓解交通溢流现象,提升了该区域道路整体通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叉口 交通 反溢流控制 仿真评价
下载PDF
基于优先度规则的交叉口反溢流动态控制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曹政 李华明 +1 位作者 卓为 李振龙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69,共8页
针对过饱和交叉口的交通溢流现象,研究了一种基于优先度规则的交叉口反溢流动态控制方法。依据溢流交叉口上下游相邻路段的排队情况和上下游相邻交叉口的信号灯状况,提出溢流交叉口各流向的需求性系数和可行性系数,综合考虑需求性系数... 针对过饱和交叉口的交通溢流现象,研究了一种基于优先度规则的交叉口反溢流动态控制方法。依据溢流交叉口上下游相邻路段的排队情况和上下游相邻交叉口的信号灯状况,提出溢流交叉口各流向的需求性系数和可行性系数,综合考虑需求性系数和可行性系数确定相位优先度,基于数据驱动思想,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避免经验选取权重的主观性,并采用模糊理论对周期时长进行确定。以NEMA双环结构为基础制定优先度规则,以此确定动态相位组合及相序排列。以北京市平乐园交叉口为例进行仿真验证,反溢流动态控制的仿真结果相比定时控制,平均排队长度降低21.73%,平均排队时间下降10.12%,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缓解交通溢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过饱和交叉口 反溢流控制 熵权法 NEMA双环结构
下载PDF
基于反溢流控制的城市交叉口改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秀峰 王栋 +1 位作者 叶凯丰 郝思源 《公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187,共6页
为了对城市交叉口交通溢流现象进行管控,利用MCU-6智能信号控制器与地磁检测器结合,实现信号周期相位实时控制,以达到限制溢流方向的车辆通行,优先放行非溢流方向车流的目的。以北京市成府路-中关村东路交叉口交通溢流为例开展了VISSIM... 为了对城市交叉口交通溢流现象进行管控,利用MCU-6智能信号控制器与地磁检测器结合,实现信号周期相位实时控制,以达到限制溢流方向的车辆通行,优先放行非溢流方向车流的目的。以北京市成府路-中关村东路交叉口交通溢流为例开展了VISSIM仿真和实地实验的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反溢流控制可以提高交叉口交通量、减少排队延误、缩短车辆通过时间、降低交通溢流发生频率及严重性,从而提高交叉口整体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叉口 反溢流控制 VISSIM 实地实验
原文传递
对建筑雨水设计的探讨
5
作者 陈涛 周红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4-15,21,共3页
针对工程实际,详细分析了雨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雨水斗 反溢 气水混流 泄流量
下载PDF
阳台与屋面合用排水立管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刘应华 呼金梅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74,共2页
为了解决阳台雨水与屋面雨水合用管道造成地漏雨水反溢的问题 ,结合工程实际详细分析了造成的原因 。
关键词 反溢 气水混流 流管 阳台 屋面 排水立管
下载PDF
MNC's Know-how Feedback: an Economic Explanation
7
作者 王荣朴 宣国良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2期90-93,共4页
An important mo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 is to acquire local knowledge, and to transfer know-how from its foreign subsidiaries to the parent in order to enhance core competence. An... An important mo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 is to acquire local knowledge, and to transfer know-how from its foreign subsidiaries to the parent in order to enhance core competence. An economic explanation about know-how feedback is demonstrated, the factors of subsidiaries feedback decision are analyzed, the benefit effects of the parent and subsidiary on feedback and non-feedback model are elaborated. In conclusion, MNC should locate in the country abundant with advanced knowledge and pay attention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knowledge transfer mechanism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know-how feedback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 Know-how feedback knowledge spillover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active sites for hydrogenation over Ru/SBA-15 using in situ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8
作者 Hangjia Shen Xianyuan Wu +2 位作者 Dahao Jiang Xiaonian Li Jun N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97-1602,共6页
The active sites for hydrogenation over Ru/SBA‐15catalys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in situ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amount of active sites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interfacial circumference of the Ru... The active sites for hydrogenation over Ru/SBA‐15catalys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in situ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amount of active sites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interfacial circumference of the Ru particles.In contrast,the rate of hydrogen spillover from Ru to the support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ize of the Ru metal particles.Consequently,a catalyst with small Ru metal particles has a high rate of hydrogen spillover but a low density of active sites,whereas one with large Ru particles has a low rate of hydrogen spillover but a high density of active sites.The formation of these active sites is probably an intermediate step in hydrogen spillo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BA‐15 catalyst In‐situ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HYDROGENATION Active site Hydrogen spillov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