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化丙烯酸的反相悬浮交联聚合及吸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瑾 唐蜀忠 朱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0-273,共4页
以丙烯酸、二甲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 ,通过曼尼希反应制得两性离子单体 :α -羟丙基二甲胺基 -丙烯酸。以该单体为原料、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 - 6 0为悬浮稳定剂、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体系为引发体系、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 以丙烯酸、二甲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 ,通过曼尼希反应制得两性离子单体 :α -羟丙基二甲胺基 -丙烯酸。以该单体为原料、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 - 6 0为悬浮稳定剂、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体系为引发体系、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一种高吸水树脂———两性离子单体和丙烯酸的聚合物。讨论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的摩尔配比、分散剂用量、中和度等因素对该聚合物吸水率的影响 ,同时对该产品进行了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化丙烯酸 反相悬浮交联整合 吸水性能 研究 高吸水树脂 两性离子单体 交联
下载PDF
无皂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聚乙烯醇球珠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苗延奎 张楠 +2 位作者 周超 杨海东 张会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7-79,共3页
利用聚乙烯醇(PVA)自身所具有的"双亲性"特征,在不引入悬浮分散剂的条件下,通过无皂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交联的PVA球珠,且产物流动性、分散性、几何形态均良好。实验选取液体石蜡为连续相,戊二醛(GA)为交联剂,盐酸(HCl)为催... 利用聚乙烯醇(PVA)自身所具有的"双亲性"特征,在不引入悬浮分散剂的条件下,通过无皂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交联的PVA球珠,且产物流动性、分散性、几何形态均良好。实验选取液体石蜡为连续相,戊二醛(GA)为交联剂,盐酸(HCl)为催化剂。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发现PVA球珠表面光滑无粘连。同时还讨论了体系pH值、GA用量等因素对PVA成球时间及球珠溶胀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球珠 反相悬浮交联反应 戊二醛
下载PDF
新型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对苯甲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袁彦超 陈炳稔 +2 位作者 王瑞香 石光 陈玉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42-846,共5页
以壳聚糖为原料 ,甲醛为预交联剂 ,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 ,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新型壳聚糖树脂 ,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新制备树脂自水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 ,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并用F... 以壳聚糖为原料 ,甲醛为预交联剂 ,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 ,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新型壳聚糖树脂 ,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新制备树脂自水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 ,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并用Freundlich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发现该方程适用于所研究的吸附体系 .体系的热力学与吸附机理密切相关 ,当苯甲酸浓度较低时 ,吸附为放热过程 ,体系熵减少 ,降温有利于吸附 ;当苯甲酸浓度较高时 ,吸附为吸热过程 ,体系熵增加 ,升温有利于吸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壳聚糖树脂 制备 苯甲酸 吸附热力学 反相悬浮交联 吸附机理 静态吸附行为
下载PDF
可溶性淀粉交联微球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希琴 陈东 +3 位作者 荀哲 李轶群 刘兰 丁平田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9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目的获得对碘具有良好吸附性的载体。方法使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淀粉微球,对乳化过程中影响粒径分布的单因素进行考察;在交联过程中,以吸附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用SSX-550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傅立叶红... 目的获得对碘具有良好吸附性的载体。方法使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淀粉微球,对乳化过程中影响粒径分布的单因素进行考察;在交联过程中,以吸附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用SSX-550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傅立叶红外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器、热重分析仪等对微球的结构及外观进行考察和表征。结果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可溶性淀粉、水、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7:20:2;水相的总量为20g,油相的体积为160mL,乳化剂用量为8g,搅拌速度为500r·min-1,乳化时间20min,分散均匀后,加入4mL环氧氯丙烷,45℃水浴交联4h。获得的微球粒径在68μm左右,形状圆整。红外光谱和热分析证明,糊精在交联后结构和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大量羟基的存在和三维网格结构使产物仍保持强亲水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在溶液中可以溶胀并吸附载药。结论制备的交联可溶性淀粉微球可以作为碘的载体,用于局部消炎和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微球 反相悬浮交联 可溶性淀粉 交联 吸附
下载PDF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黎 马力 李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7-582,共6页
背景:磁性高分子微球作为酶、细胞、药物等的载体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生物工程、细胞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目的:制备出粒径小、分散性好、磁响应强、安全无毒的磁性高分子微球。方法:以Fe3O4磁性粒子为内核、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Span-80... 背景:磁性高分子微球作为酶、细胞、药物等的载体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生物工程、细胞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目的:制备出粒径小、分散性好、磁响应强、安全无毒的磁性高分子微球。方法:以Fe3O4磁性粒子为内核、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探讨了交联时间(0,20,40,60,80,100,120,150,180min)、反应温度(20→50℃、30→60℃、40→70℃、50→80℃)、壳聚糖质量浓度(0.01,0.02,0.03,0.04,0.05g/mL)、Fe3O4/壳聚糖质量比(1∶1,1∶2,1∶3,1∶4)、戊二醛用量(8-10 mL)、液体石蜡用量(40,60,80,100 mL)、搅拌速度(0-2 000 r/min)等因素对磁性壳聚糖微球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形态、粒径、分散性、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与结论:(1)实验发现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的最佳条件为:从加入交联剂戊二醛开始计时,先于40℃反应1 h再升温至70℃继续反应120 min,壳聚糖浓度为0.02 g/mL,Fe3O4/壳聚糖质量比为1∶2,液体石蜡用量为80 mL,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戊二醛用量为8-10 mL;(2)磁性壳聚糖微球在外加磁场下具有强磁性能,在自然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3)壳聚糖与Fe3O4纳米粒子形成的复合微粒呈球状,纳米粒子被包裹在微球内,为核壳结构,微球表面较平滑,单分散性好;(4)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介于1-15μm之间,该粒径利于微球在反应体系中分散和磁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球 高分子微球 生物材料 壳聚糖 固定化载体 磁响应 反相悬浮交联 四氧化三铁
下载PDF
球形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吸附牛血清蛋白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施晓文 肖 玲 +1 位作者 杜予民 覃彩芹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多孔微球树脂,讨论了交联剂环氧氯丙烷浓度、致孔剂PEG2000浓度对成球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树脂为蜂窝状多孔微球,色泽好,粒度均匀,阴离子交换容量为3-4mmol/g,不溶于...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多孔微球树脂,讨论了交联剂环氧氯丙烷浓度、致孔剂PEG2000浓度对成球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树脂为蜂窝状多孔微球,色泽好,粒度均匀,阴离子交换容量为3-4mmol/g,不溶于水、酸、碱.从吸附牛血清蛋白(BSA)的实验发现,交联剂浓度对吸附有很大影响,交联浓度为0.04 mol·L-1时得到的微球树脂对牛血清蛋白有较好的吸附,其饱和吸附容量达到 116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改性壳聚糖 制备 牛血清蛋白 多孔微球树脂 吸附性能 反相悬浮交联 交联 致孔剂
下载PDF
苦荞麦淀粉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卢飞 熊双丽 +1 位作者 史敏娟 王莹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5-238,242,共5页
目的:优化苦荞麦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方法:正交实验法优化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红外、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制备苦荞麦淀粉微球的最佳条件为:5%苦荞麦淀粉、0.9gSpan60、3mL环氧氯丙烷、反应温度60℃、反应... 目的:优化苦荞麦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方法:正交实验法优化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红外、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制备苦荞麦淀粉微球的最佳条件为:5%苦荞麦淀粉、0.9gSpan60、3mL环氧氯丙烷、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4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淀粉微球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结构呈多孔立体网络结构,平均粒径为32μm;其对次甲基蓝的吸附量为3.78mg/g。结论:苦荞麦淀粉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吸附和缓释性能,可应用于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淀粉 淀粉微球 反相悬浮交联聚合法
下载PDF
微米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宇 刘兆丽 吴庆辉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微米级壳聚糖微球,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壳聚糖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质量分数为4.5%、液体石蜡和壳聚糖溶液两相体积比1∶1.5、Span-80在油相中的质... 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微米级壳聚糖微球,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壳聚糖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质量分数为4.5%、液体石蜡和壳聚糖溶液两相体积比1∶1.5、Span-80在油相中的质量浓度为9.0mg/mL、戊二醛和壳聚糖溶液体积比1∶20、搅拌转速大于800r/min时,SEM表明所制备产物是粒径10μm的壳聚糖微球。壳聚糖微球对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反相悬浮交联 微球
下载PDF
食用级吸附淀粉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燕 刘兆丽 李沅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9-412,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的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同时以三偏磷酸钠作为交联剂,Span80作为乳化剂,聚乙二醇6000作为致孔剂,大豆油为油相制备食用级吸附淀粉微球,研究了pH、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和致孔剂用量等对淀粉微球制备的影...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的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同时以三偏磷酸钠作为交联剂,Span80作为乳化剂,聚乙二醇6000作为致孔剂,大豆油为油相制备食用级吸附淀粉微球,研究了pH、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和致孔剂用量等对淀粉微球制备的影响。在pH为10、反应温度50℃、交联剂用量0.8%、反应时间5h、致孔剂用量0.08g/g淀粉条件下,得到的多孔性淀粉颗粒的吸附性能最好,对亚甲基蓝吸附量为1.761mg/g淀粉颗粒。通过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证明淀粉微球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 699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反相悬浮交联 结合磷 吸附性
下载PDF
壳聚糖/凹土复合树脂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舒畅 马高军 吴洁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85-88,共4页
以凹凸棒黏土与壳聚糖为原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凹凸棒黏土/壳聚糖复合树脂(ACR),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复合树脂孔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凹土的加入显著改善了树脂的孔度、含水量和溶胀... 以凹凸棒黏土与壳聚糖为原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凹凸棒黏土/壳聚糖复合树脂(ACR),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复合树脂孔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凹土的加入显著改善了树脂的孔度、含水量和溶胀性,降低了树脂的失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黏土/壳聚糖复合树脂 反相悬浮交联 孔参数
下载PDF
改性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海燕 仇旭东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237,共6页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液体石蜡油为油相、司盘-80为乳化剂、壳聚糖作为骨架结构,加入丙烯酸、氢氧化钠、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交联化反应,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复合微球。采用SEM和FTIR对所合成的复合微球进行结构表征...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液体石蜡油为油相、司盘-80为乳化剂、壳聚糖作为骨架结构,加入丙烯酸、氢氧化钠、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交联化反应,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复合微球。采用SEM和FTIR对所合成的复合微球进行结构表征的测定。探究了壳聚糖用量等制备因素影响,阐述各种因素对微球的粒径与形貌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优的复合微球的反应条件为:m(CTS)/m(AA)=5:3,引发剂和交联剂与单体的质量比为3.2%和4.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4 h,油水比6:1,中和度为70%,搅拌速率450 r/min,预乳化时间为15 min,在此条件下合成的复合微球的粒径均匀且分散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丙烯酸 反相悬浮交联 复合微球
原文传递
利用一种以淀粉固定的腐植酸为基础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水凝胶去除铅(Ⅱ)和亚甲基蓝
12
作者 Rongping Chen Yinlong Zhang +1 位作者 Lianfeng Shen 韩立新(译) 《腐植酸》 2017年第5期46-46,共1页
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吸附剂:淀粉一腐植酸复合凝胶珠(ST-HA)。利用ST—HA可有效去除Pb(II)和亚甲基蓝(MB)。Pb(II)和MB在ST—HA上的吸附与溶液pH值有关,在酸性溶液中吸附量下降。Pb(II)和MB... 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吸附剂:淀粉一腐植酸复合凝胶珠(ST-HA)。利用ST—HA可有效去除Pb(II)和亚甲基蓝(MB)。Pb(II)和MB在ST—HA上的吸附与溶液pH值有关,在酸性溶液中吸附量下降。Pb(II)和MB的吸附机制也不同,后者除了离子交换外还涉及到p—p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 亚甲基蓝 腐植酸 铅(Ⅱ) 淀粉 利用 水凝胶 反相悬浮交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