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酸钾反相悬浮共聚合过程中的相转变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绍英 张炳烛 +2 位作者 付朝霞 段玉丰 马劲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80-82,共3页
用电导率仪、像衬光学显微镜对共聚体系反相悬浮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反相悬浮聚合共聚体系反应过程是由油包水到油水连续相互相贯穿,最后到水凝胶和油相共存的状态。
关键词 反相悬浮共聚 聚合过程 反相悬浮聚合 反应过程 丙烯酸 共聚体系 相转变 贯穿 水凝胶 连续相
下载PDF
反相悬浮共聚法合成耐盐快吸水性树脂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密峰 张秀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627-1631,共5页
以AA(丙烯酸 )、AMPS ( 2 丙烯酰胺 2 甲基丙烷磺酸 )为单体 ,APS(过硫酸铵 )为引发剂 ,MBAM(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为交联剂 ,十八醇磷酸单酯为分散稳定剂 ,环己烷为连续相 ,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吸盐水率高、吸水速率快的共聚型吸... 以AA(丙烯酸 )、AMPS ( 2 丙烯酰胺 2 甲基丙烷磺酸 )为单体 ,APS(过硫酸铵 )为引发剂 ,MBAM(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为交联剂 ,十八醇磷酸单酯为分散稳定剂 ,环己烷为连续相 ,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吸盐水率高、吸水速率快的共聚型吸水树脂 .研究了单体组成、交联剂浓度、AA中和度 (Dn)、引发剂浓度、共聚温度 (T)、油水相体积比对树脂吸盐水率和吸水率、吸水速率及物理性状的影响 .当w(AMPS) =4 0 %、c(MBAM) =1 6 2mmol·L-1、Dn =75 %、c(APS) =2 4 70mmol·L-1、T =6 5℃、V(油 )∶V(水 ) =1 5∶1 0时 ,共聚物的吸盐水率和吸水率分别为 :A生理盐水 =2 6 4ml·g-1,A蒸馏水 =12 0 0ml·g-1,15min可吸水饱和 .通过热分析发现 ,提高共聚物的交联密度利于改进共聚物的保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反相悬浮共聚 丙烯酸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
下载PDF
反相悬浮共聚法制备速溶型阴离子淀粉接枝絮凝剂及其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希晨 聂新卫 +1 位作者 刘宪军 宋辉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 20为分散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高分子量、速溶型阴离子淀粉接枝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分散剂、单体用量及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和淀粉接枝率的影响。当复合引发剂K2S2O8浓...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 20为分散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高分子量、速溶型阴离子淀粉接枝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分散剂、单体用量及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和淀粉接枝率的影响。当复合引发剂K2S2O8浓度为1.2×10-2mol/L、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浓度为1.2×10-2mol/L、分散剂Span 20用量3%(体积分数),反应体系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h,淀粉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分别可达146%和90%,产品共聚物特性粘数为1100mL/g,溶解速度小于4min。应用实验表明该絮凝剂对大连金舟纺织集团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接枝 速溶型 单体转化率 反相悬浮共聚 分散剂 引发剂 反应时间 印染废水处理 絮凝剂 处理效果
下载PDF
低温反相悬浮合成AA/AM共聚型吸水树脂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密峰 张秀娟 杨健茂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88,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反相悬浮法低温合成AA/AM共聚型吸水树脂。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单体组成、交联剂和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中和度对共聚物吸液能力的影响。与单一引发剂相比,采用复合引发体系,反应温度降低,聚合时间缩短,产物吸...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反相悬浮法低温合成AA/AM共聚型吸水树脂。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单体组成、交联剂和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中和度对共聚物吸液能力的影响。与单一引发剂相比,采用复合引发体系,反应温度降低,聚合时间缩短,产物吸水速度和吸液能力高于聚丙烯酸钠,保水性略低于后者。共聚物最大吸液能力为:Q去离子水=970mL/g,Q生理盐水=129mL/g,Q人工尿=13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AA/AM共聚型吸水树脂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丙烯酸钠 丙烯酰胺 反相悬浮共聚
下载PDF
AA/AMPS共聚型吸水树脂反相悬浮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密峰 张秀娟 杨健茂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51-456,共6页
 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钠为引发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丙烯酸/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烷磺酸共聚型吸水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浓度=1.082mmol·L-1,丙烯酸中和度为80%,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烷磺酸的质量分数w=0.30,...  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钠为引发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丙烯酸/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烷磺酸共聚型吸水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浓度=1.082mmol·L-1,丙烯酸中和度为80%,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烷磺酸的质量分数w=0.30,OP4 PEG的质量分数w=0.003,双组分引发剂浓度=22.64mmol·L-1,反应温度50℃。共聚物吸液率(水及生理盐水)A为:AH2O  =1070mL·g-1,Anormalsaline   =220mL·g-1,抗电解质能力高于聚丙烯酸钠或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反相悬浮法合成),140℃以上热稳定性低于聚丙烯酸钠,保水性与其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AMPS共聚型吸水树脂 合成工艺 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 反相悬浮共聚
下载PDF
淀粉/AA/AM/MA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吸水树脂 被引量:7
6
作者 尹沾合 张友全 谭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07-1210,1214,共5页
以含阻聚剂的工业级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及木薯淀粉、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法,使用自配分散剂,环己烷为连续相,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高吸水树脂。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 以含阻聚剂的工业级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及木薯淀粉、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法,使用自配分散剂,环己烷为连续相,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高吸水树脂。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m(淀粉)∶m(AA)∶m(AM)=1.0∶4.5∶0.9,MA、交联剂加入量分别为5.0%,0.3%(相对AM和AA总质量),引发剂(两次引发)浓度分别为2.0,13.5 mmol/L,油水比例为1.90∶1.00(体积比)。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树脂的吸水率≥600 g/g,吸盐率≥60 g/g,环己烷回收率为97.3%。由于引入适量的MA,产物吸水率和吸盐率提高了20%,产物形态由最初的粘接颗粒变成分散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反相悬浮共聚 淀粉 亲水单体 疏水单体
下载PDF
高吸水性聚丙烯酸盐共聚物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绍英 姚学俊 +2 位作者 许永权 付朝霞 张炳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钾 -丙烯酰胺 - N—羟甲基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共聚物。制得的树脂吸收去离子水可达 80 0 g/g以上 ,吸收 w( Na Cl)为 0 .9%的溶液1 0 0 g/g以上。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用量 ,交联剂用量 ,丙烯酸中和度 ,引发...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钾 -丙烯酰胺 - N—羟甲基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共聚物。制得的树脂吸收去离子水可达 80 0 g/g以上 ,吸收 w( Na Cl)为 0 .9%的溶液1 0 0 g/g以上。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用量 ,交联剂用量 ,丙烯酸中和度 ,引发剂用量 ,共聚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共聚物吸水率的影响 ,为选择最佳配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钾 丙烯酰胺 N-羟甲基丙烯酰胺 反相悬浮共聚 高吸水树脂
下载PDF
高吸水树脂的共聚组成与微球性能
8
作者 许湧深 潘凡凡 +1 位作者 朱立平 袁才登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与丙烯酰胺(AM)共聚的球状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微球的共聚组成、吸液性能和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水介质中,AM是竟聚率较小的单体,间歇共聚合的共聚物微球的组成...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与丙烯酰胺(AM)共聚的球状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微球的共聚组成、吸液性能和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水介质中,AM是竟聚率较小的单体,间歇共聚合的共聚物微球的组成是不均一的。微球的吸水能力随AM含量的增大而降低,当AM在共聚单体中质量分数为30%时,树脂对盐水的吸收能力具有协同效应,表明非离子型单体的耐盐性较好。显微镜观察表明,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微球为规整的球形,而共聚物微球则为不规整的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倍率 微球 反相悬浮共聚反应 丙烯酸 丙烯酰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