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铁矿基MFC-CW耦合系统反硝化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张倩倩 鲁汭 +3 位作者 安恒 卢欣怡 吴振斌 肖恩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4-1224,共11页
研究比较了黄铁矿基双阳极MFC-CW在不同碳氮比(0和2.5)及初始硝酸盐浓度(7、14和28 mg/L)条件下上阳极和下阳极的反硝化速率,以及对不同阶段硝酸盐还原反应动力学的模拟,从动力学角度揭示系统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机理。结果显示:不同碳... 研究比较了黄铁矿基双阳极MFC-CW在不同碳氮比(0和2.5)及初始硝酸盐浓度(7、14和28 mg/L)条件下上阳极和下阳极的反硝化速率,以及对不同阶段硝酸盐还原反应动力学的模拟,从动力学角度揭示系统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机理。结果显示:不同碳氮比下系统两阳极硝酸盐还原效果差异不大,而亚硝酸盐累积、硫酸盐生成的差别较大,两阳极处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受C/N、阳极位置影响较大;两阳极处的硝酸盐还原动力学均属于一级反应,且C/N=0时反硝化速率常数(0.0087、0.0045和0.0188/h)均小于C/N=2.5(0.0151、0.0071和0.0798/h;以上阳极为例);MFC-CW系统的反硝化动力学更符合Monod-CSTR模型,且在停留时间较长时取得更好的拟合效果,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C/N=0时系统的反硝速率增加,C/N=2.5时系统的反硝化速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0.6662—0.7744 g/(m^(2)·d)]。实验结果可为黄铁矿基MFC-CW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低碳氮比污水 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人工湿地 反硝化动力学 混养硝化
下载PDF
厌氧复合床处理模拟焦化废水的反硝化动力学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宪 岳秀萍 +2 位作者 王孝维 刘吉明 米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50-2655,共6页
采用厌氧复合床(UBF)处理模拟焦化废水,进水中投加NaNO3模拟硝化液回流,实现了同时反硝化/产甲烷,COD去除率达到94%,NO3--N去除率达到99%。取复合床下部污泥做反硝化动力学研究,在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情况下,以NO3--N+0.6NO2--N作为反硝... 采用厌氧复合床(UBF)处理模拟焦化废水,进水中投加NaNO3模拟硝化液回流,实现了同时反硝化/产甲烷,COD去除率达到94%,NO3--N去除率达到99%。取复合床下部污泥做反硝化动力学研究,在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情况下,以NO3--N+0.6NO2--N作为反硝化电子受体,采用双基质的Monod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曲线与实验测定值相关性良好。其次,采用双基质的Monod微分方程组对NO3--N和NO2--N的浓度变化进行拟合,得到相关参数:硝态氮的最大比降解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1.13d-1和2.0mg·L-1;亚硝态氮的最大比降解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66d-1和2.5mg·L-1,基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有机物半饱和常数分别为90.8mg·L-1和96.8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反硝化动力学 亚硝酸盐积累
下载PDF
改良UCT分段进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反硝化动力学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葛士建 李夕耀 +2 位作者 彭永臻 马斌 张静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3-439,共7页
采用序批试验研究了在T=(15±1)℃条件下以生活污水、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乙酸钠、甲醇、乙醇和葡萄糖为电子供体的活性污泥的反硝化性能以及pH变化规律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乙酸钠的比反硝化速率和比耗碳速率最高,分别为4.13 mg... 采用序批试验研究了在T=(15±1)℃条件下以生活污水、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乙酸钠、甲醇、乙醇和葡萄糖为电子供体的活性污泥的反硝化性能以及pH变化规律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乙酸钠的比反硝化速率和比耗碳速率最高,分别为4.13 mg/(g.h)和29.8 mg/(g.h),但其反硝化能力最低.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的反硝化速率与乙酸钠相当.反硝化菌需经若干周期的驯化后才能适应甲醇和乙醇电子供体.当要求直接提高反硝化速率时,不宜选择甲醇和乙醇为碳源.而葡萄糖电子供体系统在前10~120 min出现短暂的'ρ(NOx--N)还原停滞平台',当大分子葡萄糖糖酵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后,反硝化过程才顺利进行,糖酵解过程是葡萄糖反硝化过程的限速步骤.此外,不同电子供体反硝化过程pH变化规律可以间接指示反硝化动力学特性,其缺氧异养菌产率系数为0.68~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反硝化动力学 碳源 电子供体 硝化速率
下载PDF
A/O生物脱氮工艺的反硝化动力学试验 被引量:18
4
作者 马勇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4-468,共5页
通过SBR反应器间歇试验,研究了投加外碳源后系统的反硝化潜力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向原有淀粉废水中投加外碳源乙醇废液后,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反硝化速率由0.74mg/(g?h)增加到2.11mg/(g?h),反硝化潜力由... 通过SBR反应器间歇试验,研究了投加外碳源后系统的反硝化潜力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向原有淀粉废水中投加外碳源乙醇废液后,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反硝化速率由0.74mg/(g?h)增加到2.11mg/(g?h),反硝化潜力由5.6mg/L增加到16.2mg/L.脉冲投加淀粉废水进行缺氧反硝化间歇试验,可以获得系统污泥动力学信息,确定原水的反硝化潜力,并可估计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总反硝化潜力,因此可以预测获得最小出水硝酸氮浓度的控制策略.相对于COD/N,如果确定了系统反硝化潜力和污水水质能获得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潜力 COD/N 硝化速率 反硝化动力学 污水特性
下载PDF
SBR法短程反硝化动力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英慧 赵海燕 黎圣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实验室中采用SBR反应器,研究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数据对SBR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反硝化动力学方程参数进行确定,通过维持SBR反应器内的水温,控制溶解氧浓度和氨氮浓度等反应条件,分析实验数据,最后推导出短程反硝化... 实验室中采用SBR反应器,研究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数据对SBR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反硝化动力学方程参数进行确定,通过维持SBR反应器内的水温,控制溶解氧浓度和氨氮浓度等反应条件,分析实验数据,最后推导出短程反硝化动力学方程式。实验中,由于反应起始和反应过程中COD和NO-2-N浓度远大于饱和常数,所以短程反硝化反应近似于零级反应,亚硝酸盐氮和有机物浓度对反硝化速率影响很小,反硝化速率仅是温度和p H值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工艺 短程硝化 短程硝化动力学 MONOD方程
下载PDF
高浓度亚硝酸盐下产甲烷颗粒污泥反硝化动力学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茹 宋英豪 +2 位作者 王焕升 贾立敏 林秀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23,共5页
采用批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厌氧颗粒污泥的产气特性,并对颗粒污泥在高亚硝酸盐浓度下的反硝化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当厌氧颗粒污泥中只含有产甲烷菌时,加入NO2--N后,首先发生反硝化反应。当NO2--N浓度较... 采用批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厌氧颗粒污泥的产气特性,并对颗粒污泥在高亚硝酸盐浓度下的反硝化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当厌氧颗粒污泥中只含有产甲烷菌时,加入NO2--N后,首先发生反硝化反应。当NO2--N浓度较低时对产甲烷菌的抑制作用较小,反硝化结束后会逐渐恢复产甲烷反应,浓度较高时则会完全抑制产甲烷反应。②高浓度的NO2--N对反硝化具有抑制作用,采用修正后的Monod模型描述了高浓度NO2--N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得到最大反硝化速率为2.394 mgNO2--N/(mgMLVSS·h),亚硝酸盐氮的半饱和常数为948 mg/L,亚硝酸盐氮抑制反硝化反应的抑制系数为0.003 08;当亚硝酸盐氮浓度>300mg/L时,会对反硝化反应造成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亚硝酸盐 产甲烷颗粒污泥 反硝化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聚己内酯的固相反硝化工艺处理低碳污水动力学特性及经验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恒 赵茜 +5 位作者 李汶鸿 王嘉祺 李安洁 郑钧美 王佳文 姚义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2-268,共7页
经验模型是指导固相反硝化(solid-phase denitrification,SPD)工艺进行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完善其相关理论体系有助于指导实际应用。采用批式试验研究了基于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的SPD工艺硝化反硝化动力学性能、碳源静态释... 经验模型是指导固相反硝化(solid-phase denitrification,SPD)工艺进行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完善其相关理论体系有助于指导实际应用。采用批式试验研究了基于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的SPD工艺硝化反硝化动力学性能、碳源静态释放性能,并基于Eckenfelder方程推导出经验模型。结果表明:基于PCL的SPD工艺的硝化速率为1.317g NH^(+)_(4)-N/(g VSS·h),反硝化速率为2.650 NO^(-)_(3)-N/(g VSS·h),总的反硝化性能优于硝化性能;该工艺在启动初期碳源快速释放导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值达到最高,工艺运行过程中不存在碳源释放超标的问题;COD浸出规律符合方程y_(0)=-23.32lnx_(0)+104.46;该工艺连续运行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y=48.723e^(0.083x),引入碳源模型常数n=2.2719,基于此获得的SPD工艺经验模型为ln(S_(e)/S_(0))=-615.55·H/(qS_(0)^(2.2719));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5.8%,模型灵敏度分析显示,NO^(-)_(3)-N浓度在60 mg/L以内时模型灵敏度较高,对于工艺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污水处理 固相硝化工艺 聚己内酯 固体碳源 硝化反硝化动力学特性 经验模型
下载PDF
高温短程反硝化菌Brevibacillus sp.XF-03特性及其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4
8
作者 郝敏娜 杨云龙 葛启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7-181,共5页
采用梯度驯化方法,使得菌株Brevibacillus sp.XF-03在高温(50℃)条件下,能够降解1 000 mg/L亚硝态氮,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生长碳源和C/N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Brevibacillus sp.XF-03短程反硝化最适碳源为琥珀酸钠,C/N为12∶1。在此... 采用梯度驯化方法,使得菌株Brevibacillus sp.XF-03在高温(50℃)条件下,能够降解1 000 mg/L亚硝态氮,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生长碳源和C/N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Brevibacillus sp.XF-03短程反硝化最适碳源为琥珀酸钠,C/N为12∶1。在此最佳条件下,42 h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亚硝态氮去除率为95.1%。对该菌株亚硝态氮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符合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模型,各参数分别为:最大比降解速率(μmax)=1.28 h-1,半饱和常数(KS)=451.42 mg/L,底物抑制常数(Ki)=176.77 mg/L。初步探讨了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在该菌株生长指数期的后期,亚硝酸盐还原酶比活力达0.279(U/mg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vibacillus sp XF-03 高温短程硝化亚硝态氮降解动力学酶活性
下载PDF
外加常规碳源污水反硝化脱氮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光学 时运红 +2 位作者 魏楠 孙迎雪 胡洪营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68-172,共5页
针对外加碳源强化反硝化脱氮,论述了反硝化相关机理与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反硝化碳源投加量、反硝化动力学、污泥产率和亚硝酸盐积累问题。生物反硝化过程是多级反应过程,需要从电子供体多级传递、碳源生物代谢途径和微生物种群结构... 针对外加碳源强化反硝化脱氮,论述了反硝化相关机理与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反硝化碳源投加量、反硝化动力学、污泥产率和亚硝酸盐积累问题。生物反硝化过程是多级反应过程,需要从电子供体多级传递、碳源生物代谢途径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等角度综合分析研究。不同碳源条件下,反硝化动力学研究需从微生物结构和工艺运行条件等各个角度开展。在实现有效反硝化脱氮的同时,应注重二次污染的控制,如亚硝酸盐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碳源 反硝化动力学 污泥产率 亚硝酸盐
下载PDF
低碳高氮磷城市污水中碳源组分对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红娟 王洪洋 周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68-372,共5页
反硝化过程中可利用的碳源包括快速生物降解物质、慢速生物降解物质和内源代谢物质,碳源的种类及数量对系统的脱氮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对上海某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测试研究表明:污水中快速生物降解碳源、慢速生物降解碳源以及内源代谢碳源... 反硝化过程中可利用的碳源包括快速生物降解物质、慢速生物降解物质和内源代谢物质,碳源的种类及数量对系统的脱氮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对上海某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测试研究表明:污水中快速生物降解碳源、慢速生物降解碳源以及内源代谢碳源的平均比反硝化速率分别为3.10 mgN/(gMLVSS·h)、0.81 mgN/(gMLVSS·h)和0.32 mgN/(gMLVSS·h);污水中的快速生物降解物质占总COD的9.26%~18.5%,慢速可生物降解物质占29.2%~34.6%;污水的反硝化脱氮能力主要由慢速生物降解碳源的含量来决定,占总硝氮去除量的一半左右;快速生物降解碳源反硝化的硝氮占20%左右,内源代谢占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动力学 碳源组分 快速生物降解碳源 慢速生物降解碳源 内源硝化
下载PDF
去除低温地下水中硝酸盐适冷反硝化菌的筛选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倩 张多英 +3 位作者 白也 韩亚西 荣欣 田源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94-601,共8页
硝酸盐氮是地下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由于地下水水温通常低于15℃,尤其是黑龙江省地下水温普遍在6~10℃,严重影响地下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反硝化效率。本文从低温地下水中筛选出可在0~40℃生长的适冷反硝化菌Y39-6,其表型、生理生化和... 硝酸盐氮是地下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由于地下水水温通常低于15℃,尤其是黑龙江省地下水温普遍在6~10℃,严重影响地下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反硝化效率。本文从低温地下水中筛选出可在0~40℃生长的适冷反硝化菌Y39-6,其表型、生理生化和基因特征表明,Y39-6与极地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xtremaustralis)高度同源。菌株Y39-6可以利用NO^-_3-N为唯一氮源进行生长,在0.5 h内反硝化速率最大,为99.04 mg·L^-1·h^-1;72 h内对硝酸盐的最大去除率可达88.82%。10℃条件下,Y39-6的反硝化动力学方程与莫诺方程拟合度R^2=0.930,动力学参数μ_(max)=0.44 h^-1,半饱和常数K_s=119.517 mg·L^-1。温度、pH值、溶解氧(DO)和C/N比影响菌株Y39-6对硝酸盐的去除效率,当温度为15℃、pH值7.2、DO为10~12 mg·L^-1(摇床转速为180 r·min^-1)、C/N比为10时,菌株Y39-6对硝酸盐的去除率最高(63.00%)。本研究结果为低温地下水除硝酸盐提供了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地下水 反硝化动力学 硝酸盐 适冷菌
下载PDF
DO对高氨氮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反硝化过程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洪伟 魏东洋 +4 位作者 王淑莹 时晓宁 张树军 杨庆 彭永臻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5-940,共6页
为考察实际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过程DO对以NO2--N为电子受体反硝化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生化系统处理实际高氨氮垃圾渗滤液,在SBR系统实现稳短程生物脱氮(120d运行)的基础上,取SBR反应器内的污泥进行pH8.... 为考察实际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过程DO对以NO2--N为电子受体反硝化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生化系统处理实际高氨氮垃圾渗滤液,在SBR系统实现稳短程生物脱氮(120d运行)的基础上,取SBR反应器内的污泥进行pH8.0条件下不同DO浓度梯度反硝化批次试验,从而确定DO对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溶解氧抑制系数(K′O)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对反硝菌的NO2--N还原活性具有明显影响,与缺氧状态相比,DO为0.4和0.6mg·L-1时,其还原活性分别降低了49.0%和16.3%左右.DO与NO2--N还原速率两者呈指数负相关.DO对NO2--N为电子受体K′O具有显著影响,存在明显的分段现象,每一DO范围内,K′O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 反硝化动力学 亚硝态氮 溶解氧 抑制系数
原文传递
间歇曝气对化肥废水的短程硝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琳 徐新阳 张铭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为提高化肥废水的脱氮效率,试验采用间歇曝气SBR(IASBR)和连续曝气SBR(CASBR)控制模式,考察常温条件下(16~26℃)化肥废水的短程硝化脱氮特性.稳定运行阶段COD去除率均达90%以上,IASBR和CASBR平均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3.8%和87.2%,亚硝酸盐... 为提高化肥废水的脱氮效率,试验采用间歇曝气SBR(IASBR)和连续曝气SBR(CASBR)控制模式,考察常温条件下(16~26℃)化肥废水的短程硝化脱氮特性.稳定运行阶段COD去除率均达90%以上,IASBR和CASBR平均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3.8%和87.2%,亚硝酸盐累积率分别为72.6%和65.6%.短程硝化动力学分析显示,IASBR和CASBR的NH_4^+-N和NO_2·--N最大比硝化速率之比分别达到了830:1和16:1.通过研究间歇曝气不同厌氧时间条件下的短程硝化效果,试验发现厌/好氧时间为20/40min时,短程硝化能力最强.间歇曝气的厌氧阶段能够强化AOB的活性表达,从而提高化肥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和短程硝化性能.另外,系统中游离氨浓度(1.3~7.5mg/L)也是快速实现短程硝化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废水 间歇曝气 短程硝化 厌氧时间 硝化反硝化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发泡方式改进缓释碳源基质脱氮效果研究
14
作者 于鲁冀 黎亚辉 +3 位作者 李廷梅 范鹏宇 彭赵旭 任昆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3,F0002,共8页
为解决传统缓释碳源材料释碳不稳定和脱氮速率慢的问题,以物理曝气发泡、双氧水(HO)、十二烷基硫酸钠(K12)3种发泡方式对玉米芯、聚己内酯(PCL)和菌悬液(B)为原料的有机缓释碳源基质进行改进,考察了不同发泡方式下改进缓释碳源的释碳性... 为解决传统缓释碳源材料释碳不稳定和脱氮速率慢的问题,以物理曝气发泡、双氧水(HO)、十二烷基硫酸钠(K12)3种发泡方式对玉米芯、聚己内酯(PCL)和菌悬液(B)为原料的有机缓释碳源基质进行改进,考察了不同发泡方式下改进缓释碳源的释碳性能、脱氮效果和脱氮速率.结果表明,3种改进型缓释碳源(曝气-B,HO-B,K12-B)在中(NO-N为10.00 mg/L)、高(NO-N为20.00 mg/L)质量浓度进水条件下的总氮平均去除率高于原基质,曝气-B缓释碳源基质释碳速率快、释碳稳定,在中、高质量浓度进水条件下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59%和87.34%,比原基质分别高6.38%和13.26%.基于反硝化动力学方程,曝气-B缓释碳源基质的最大比反硝化速率可达到3.06 mg/(L·h·g),从理论上证明了曝气-B缓释碳源基质可提高脱氮速率,为快速脱氮提供了一种新型碳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碳源 硝化脱氮 脱氮速率 反硝化动力学
下载PDF
Nitrogen Release Kinetics and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on Surface Sediments under Aerating Disturbance Condition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佩祯 余光伟 +3 位作者 种云霄 肖航 许诺 黄梅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8期1733-1737,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nitrogen release kinetics and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on surface sediments under aerating disturbance condition, with the purpose to solve the sediment nitrogen re...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nitrogen release kinetics and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on surface sediments under aerating disturbance condition, with the purpose to solve the sediment nitrogen release and secondary pollution problems. [Method] The effect of in situ sediments aeration on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pollutant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nitrogen release kinetics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under sediments aeration condi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laboratory. [Result] The nitrogen released from sediments was enhanced by aeration disturbance. The concentration of NH4+-N and TN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in 30 min, and release rates were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urbance strength. In this study, with the distance of aerator to the sediments surface of 0, 1, 2 and 3 cm, the suspended sediments concentrations were 3.52, 3.41, 3.26 and 3.01 g/L, respectively. Maximum release concentration of NH4+-N and TN were 14.3, 13.8, 13.2, 12.2 mg/L and 33.21, 30.98, 29.83, 27.30 mg/L, respec- tively. In addition, both NH4+-N and TN release kinetics could be described by Double Constant Equation as InC=A+Blnt. Nitrification reaction occurred and was promoted by continued aerating to sediments.The concentration of NH4+-N dropped down from 12.4 mg/L to 0.2 mg/L in 8 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NO3--N increased to the maximum value of 10.8 mg/L. In addition, concentration of NO3--N and TN decreased from 10.8 mg/L and 37.4 mg/L to 0.36 mg/L and 23.2 mg/L after the stop of aeration for 12 d, indicating the occurrence of denitdfication reaction. Therefore, sediment aeration could accelerate nitrogen release and nitrification reaction, and with intermittent aeration, nitrogen could be removed from sediments in-situ by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in situ sediment remediation for the black-odor rivers in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sediments aeration Nitrogen release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Nitrogen removal Kinetics
下载PDF
Kinetics of Ortho-nitrochlorobenzene Hydrogenation on Platinum/Carbon Catalyst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成君 尹红 陈志荣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52-657,共6页
The kinetics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ortho-nitrochlorobenzene to 2,2′-dichloroazoxybenzene on platinum/carbon catalyst is investigated in a slurry reactor with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13-343 K, and orthochlor... The kinetics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ortho-nitrochlorobenzene to 2,2′-dichloroazoxybenzene on platinum/carbon catalyst is investigated in a slurry reactor with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13-343 K, and orthochloroaniline is formed as a byproduct. Models based on Rideal-Eley and Langmuir-Hinshelwood mechanism have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rate data and the kinetic regime. The former model can be used to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better. Reaction controlling steps are physical adsorption of hydrogen and adsorbed ortho-nitrochlorobenzene reacted on the surface of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inum/carbon HYDROGENATION ortho-nitrochlorobenzene KINETICS 2 2′-dichloroazoxybenzene
下载PDF
Nitroge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Related to Nitrification Capacity in Agricultural Soils 被引量:1
17
作者 SONG Ge ZHAO Xu +1 位作者 WANG Shen-Qiang XING Guang-X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A laboratory-based aerobic incubation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nitrogen (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related to nitrification in five agricultural soils after application of ammonium sulfate ((NH4)2804). The s... A laboratory-based aerobic incubation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nitrogen (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related to nitrification in five agricultural soils after application of ammonium sulfate ((NH4)2804).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subtropical barren land soil derived from granite (RGB), three subtropical upland soils derived from granite (RQU), Quaternary red earth (RGU), Quaternary Xiashu loess (YQU) and a temperate upland soil generated from alluvial deposit (FAU). The five soils varied in nitrification potential, being in the order of FAU 〉 YQU 〉 RGU 〉 RQU 〉 RGB. Significant 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ccompanied nitrification of NH4+. 615N values of NH4+ increased with enhanced nitrification over time in the four upland soils with NH4+ addition, while those of NO3 decreased consistently to the minimum and thereafter increased. 515N values of NH4+ showe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NH4+-N concentration, but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NO3-N concentration. The apparent isotopic fractionation factor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loss of NH4+ was 1.036 for RQU, 1.022 for RGU, 1.016 for YQU, and 1.020 for FAU, respectively. Zero- and 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seemed to have their limitations in describing the nitrification process affected by NH4+ input in the studied soils. In contrast, N kinetic isotope fractiona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itrifying activity, and might serve as an alternative tool for estimating the nitrification capacity of agricultural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 addition NITRIFICATION nitro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 reaction kinet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