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储存与恢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军 李嘉睿 +4 位作者 李东岳 吴耀东 梁东博 丁凡 边雪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3-2031,共9页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时间慢等问题,进行了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常温储存及活性恢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经过60d的常温储存后,颗粒的结构基本能保持稳定,但是颗粒污泥的活性大幅度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仅有储...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时间慢等问题,进行了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常温储存及活性恢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经过60d的常温储存后,颗粒的结构基本能保持稳定,但是颗粒污泥的活性大幅度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仅有储存前的30%~40%.将常温储存的颗粒污泥接种到反应器中,经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可以在60d内恢复好氧颗粒污泥的功能及活性.此外,经过储存与恢复,好氧颗粒污泥的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部分的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变化可逆,经过储存和恢复可以恢复至储存前的状态(包括Defluviicoccus(GAOs)和Flavobacterium(PAOs)),重构同步脱氮除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 常温储存 活性恢复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AOA后置短时低氧曝气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
2
作者 张杰 杨杰 李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为培养亚硝酸盐型反硝化聚磷菌实现好氧颗粒污泥(AGS)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设置3组同规格以厌氧/好氧/缺氧后置短时曝气(AO_(1)A-O_(2))模式运行的SBR,各反应器好氧段/后置好氧段(O_(1)/O_(2))的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均不同,通过对比3... 为培养亚硝酸盐型反硝化聚磷菌实现好氧颗粒污泥(AGS)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设置3组同规格以厌氧/好氧/缺氧后置短时曝气(AO_(1)A-O_(2))模式运行的SBR,各反应器好氧段/后置好氧段(O_(1)/O_(2))的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均不同,通过对比3组反应器60 d的运行情况,探究各系统污染物处理性能和功能菌活性。结果表明,后置短时低氧曝气10 min且O_(1)、O_(2)的曝气强度分别为5、2.5 L/(h·L)的R2脱氮除磷效果最佳,其COD、TP、NH^(+)_(4)-N、TN去除率达95.49%、95.57%、100%、95.52%。通过短时好氧饥饿和低溶解氧可以创造出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的最适环境,R2中约60%的除磷菌为DPAOs,且亚硝酸盐型聚磷菌最多,可达38.76%,其反应器好氧段的亚硝酸盐积累率(R_(NA))为74.19%,实现了较高的NO^(-)_(2)-N积累,游离亚硝酸(FNA)为1.03μg/L,可抑制PAOs和NOB,同时富集出更多的AOB和DPA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好氧颗粒污泥 反硝化除磷 短时曝气
下载PDF
延时厌氧调控DPAOs内碳源转化实现反硝化除磷
3
作者 李冬 胡丽君 +3 位作者 李明润 邓栋才 毛中新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62-3671,共10页
采用SBR反应器,以模拟市政污水为进水基质,在富集PAOs后采用厌氧/缺氧/好氧运行方式富集DPAOs,探讨延长厌氧时间过程中DPAOs内碳源利用、脱氮除磷效果及富集程度.结果表明:厌氧时间由50min延长至70和90min,DPAOs内碳源的储量及利用率增... 采用SBR反应器,以模拟市政污水为进水基质,在富集PAOs后采用厌氧/缺氧/好氧运行方式富集DPAOs,探讨延长厌氧时间过程中DPAOs内碳源利用、脱氮除磷效果及富集程度.结果表明:厌氧时间由50min延长至70和90min,DPAOs内碳源的储量及利用率增加,延时厌氧条件的改进使DPAOs富集程度增加.厌氧90min COD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54%和94.6%,DPAOs/PAOs及DPAOs对内碳源贡献率达69.4%和60.1%,继续延长厌氧时间至110和130min后,DPAOs内碳源的储量降低系统除磷效率下降,厌氧130min TP平均去除率、DPAOs/PAOs及DPAOs对内碳源贡献率分别降至84.6%、50.2%和36.4%.延时厌氧运行过程中,LB-EPS含量变化较小,内碳源储量的改变对TB-EPS影响较大.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系统内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厌氧90min时以Dechloromonas、Candidatus_Accumulibacter为代表的DPAOs是系统内优势微生物(相对丰度由接种污泥1.44%、2.12%增至15.58%、5.86%);厌氧130min时DPAOs丰度减少,以Candidatus_Competibacter为代表的DGAOs明显增多(相对丰度由厌氧90min的3.29%增至16.16%),导致系统除磷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时厌氧 反硝化除磷 内碳源 EPS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脱氮机理及其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操泽贤 杨长河 张文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由于我国城市污水普遍存在碳源不足、C/N较低等问题,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往往难以达到排放要求,且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碳源竞争、泥龄差异等弊端,使脱氮除磷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以其能耗低、效率高等优... 由于我国城市污水普遍存在碳源不足、C/N较低等问题,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往往难以达到排放要求,且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碳源竞争、泥龄差异等弊端,使脱氮除磷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以其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反硝化除磷脱氮理论,总结了反硝化除磷机理、微生物种类及特性,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及其耦合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各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及其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机理 工艺 低C/N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操泽贤 杨长河 张文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综述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与反硝化除磷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总结了功能微生物的富集策略及其特性,并分析了两者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技术... 综述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与反硝化除磷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总结了功能微生物的富集策略及其特性,并分析了两者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技术及两者耦合工艺的研究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除磷 工艺 机理
下载PDF
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爱杰 吴丽红 +2 位作者 任南琪 赵丹 鄢敏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18,共4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探讨了厌氧/缺氧条件下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亚硝酸盐浓度、进水COD浓度和进水pH值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过程是完...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探讨了厌氧/缺氧条件下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亚硝酸盐浓度、进水COD浓度和进水pH值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过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控制NO2--N浓度为35±5mg/L、厌氧段进水pH值为8.0±0.1,缺氧段进水pH值为7.2±0.1、COD浓度为400mg/L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亚硝酸盐 反硝化除磷菌(DPB)
下载PDF
新型高效反硝化除磷工艺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勇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晓莲 李金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3,62,共4页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简述了反硝化除磷工艺所具有的优点及其代谢途径 ,提出了两种典型的反硝化除磷工艺 ,并介绍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硝化 污泥龄 反硝化除磷 DPB PAO 污水处理
下载PDF
不同电子受体影响下的反硝化除磷过程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晓洁 周少奇 +1 位作者 丁进军 黄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反硝化除磷菌的代谢行为,以序批式反应器(SBR)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培养的活性污泥为对象,进行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电子受体对反硝化缺氧吸磷的影响.结果证实:只要有电子受体存在,不论是硝氮(NO3--N)还是亚硝氮(NO2--N),缺氧... 为进一步了解反硝化除磷菌的代谢行为,以序批式反应器(SBR)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培养的活性污泥为对象,进行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电子受体对反硝化缺氧吸磷的影响.结果证实:只要有电子受体存在,不论是硝氮(NO3--N)还是亚硝氮(NO2--N),缺氧吸磷都会发生,但NO2--N的缺氧吸磷量相对较少;反应开始时的电子受体质量浓度对反应过程影响很大,试验中NO3--N质量浓度为30mg/L、NO2--N质量浓度为20mg/L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均达到最高值;低于该值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随着电子受体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高于该值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随着电子受体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减少;NO2--N质量浓度达80mg/L时,没有发现对反应的抑制作用;好氧吸磷效果好于缺氧吸磷.试验还发现反应器在厌氧/缺氧条件下连续运行时,反硝化除磷菌的厌氧释磷和缺氧吸磷能力将很快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电子受体 序批式应器 反硝化除磷 生物除磷
下载PDF
一株短程反硝化除磷菌的鉴定与生物学利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晖 孙彦富 +3 位作者 崔英德 周康群 顾雪婷 陈仪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58-1766,共9页
依据短程反硝化除磷原理,在SBR装置中加入厌氧池污泥,采用厌氧/缺氧工艺,投入亚硝酸盐以富集短程反硝化除磷菌(SDPB),并进行SDPB的筛选、分离,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手段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进行不同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 依据短程反硝化除磷原理,在SBR装置中加入厌氧池污泥,采用厌氧/缺氧工艺,投入亚硝酸盐以富集短程反硝化除磷菌(SDPB),并进行SDPB的筛选、分离,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手段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进行不同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菌的生物学利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一株新的兼性厌氧菌株,具有同步短程反硝化和除磷功能。通过细菌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培养特征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相似性高达99.3%,该种尚未见文献报道。Gi菌的最佳碳源为乙酸钠。此菌不仅可以利用NO-2也可以利用NO-3为电子受体。Gi菌的最佳pH值为7。温度为25℃时的反硝化除磷效果最好,适宜的温度为20~35℃。当温度为10℃时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温度高于35℃时活性下降。磷、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82.94%和8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短程反硝化除磷 亚硝酸盐
下载PDF
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对比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洪波 李卓 +2 位作者 缪强强 肖苏林 夏四清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6年第6期4-7,共4页
介绍了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比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传统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通过分析认为反硝化除磷菌(DPB)能够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从而大大节省耗氧量,缓解常规工艺对外加碳源的需求。如何在不增加工艺流程... 介绍了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比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传统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通过分析认为反硝化除磷菌(DPB)能够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从而大大节省耗氧量,缓解常规工艺对外加碳源的需求。如何在不增加工艺流程复杂性的同时,在工艺中充分富集DPB是反硝化除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脱氨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除磷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马娟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丽 刘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共5页
反硝化除磷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污水脱氮除磷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基于其高效低能耗特性,探讨反硝化除磷的基本原理、介绍几种典型工艺、总结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认为NO3-和NO2-均可以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提出结合亚硝... 反硝化除磷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污水脱氮除磷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基于其高效低能耗特性,探讨反硝化除磷的基本原理、介绍几种典型工艺、总结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认为NO3-和NO2-均可以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提出结合亚硝酸盐型硝化技术以实现短程硝化后的反硝化除磷,从而进一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硝化 反硝化除磷工艺 电子受体
下载PDF
泥龄对反硝化除磷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春丽 马放 +1 位作者 刘慧 米海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37-640,共4页
在厌氧/缺氧(A/A)SBR反应器中考察了污泥龄对反硝化除磷系统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龄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并无明显影响,进水COD基本上都能降解完全;系统脱氮效能受SRT影响不大,只要系统保持SRT大于多数反硝化菌的时代时间,脱氮率基本... 在厌氧/缺氧(A/A)SBR反应器中考察了污泥龄对反硝化除磷系统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龄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并无明显影响,进水COD基本上都能降解完全;系统脱氮效能受SRT影响不大,只要系统保持SRT大于多数反硝化菌的时代时间,脱氮率基本在90%以上。除磷效果则对SRT变化较为敏感,SRT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当SRT为18 d时是维持污泥浓度和除磷效果的最佳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厌氧 缺氧SBR 反硝化除磷 泥龄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C/N)等单因素对反硝化除磷菌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李一凡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11期105-107,120,共4页
对污水处理中反硝化除磷菌在不同碳氮比(C/N)及其他环境因素(如pH、溶解氧、温度)影响下的脱氮除磷性能进行深入分析。从菌种选择与培养、模拟废水配置、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揭示碳氮比及上述环境因素如何调控脱氮除... 对污水处理中反硝化除磷菌在不同碳氮比(C/N)及其他环境因素(如pH、溶解氧、温度)影响下的脱氮除磷性能进行深入分析。从菌种选择与培养、模拟废水配置、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揭示碳氮比及上述环境因素如何调控脱氮除磷过程。提出基于实验数据的优化策略,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不同参数对脱氮除磷效率的具体影响。此研究达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效果,解决现有污水处理技术中脱氮除磷过程效率低下和环境因素影响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实验方法和详尽的数据分析,为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操作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C/N) 反硝化除磷 脱氮除磷性能
下载PDF
(AO)_2—SBBR反硝化除磷工艺处理低碳城市污水 被引量:6
14
作者 荣宏伟 张朝升 张可方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9-32,共4页
低碳源浓度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一直是个难题,为此在AO—SBBR工艺中引入一个缺氧段而形成(AO)2—SBBR工艺,研究了AO—SBBR和(AO)2—SBBR对低碳源浓度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BOD5/TN=3、BOD5/TP=17的情况下,(AO)... 低碳源浓度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一直是个难题,为此在AO—SBBR工艺中引入一个缺氧段而形成(AO)2—SBBR工艺,研究了AO—SBBR和(AO)2—SBBR对低碳源浓度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BOD5/TN=3、BOD5/TP=17的情况下,(AO)2—SB-BR工艺比AO—SBBR工艺具有更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了79.8%,对总氮的去除率从25.83%提高到51.26%,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该工艺有效解决了低碳源浓度城市污水在同步脱氮除磷过程中有机物不足的问题,并在单一反应器中实现了反硝化除磷菌的增殖过程,反硝化除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从14.82%增长到63.04%;反硝化除磷菌能够以低浓度的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如亚硝酸盐氮>10 mg/L则会抑制反硝化除磷菌的活性,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是瞬时的,至少要持续一段时间其活性才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污水 (AO)2-SBBR工艺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除磷
下载PDF
硝酸盐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辉 沈耀良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7-980,共4页
在厌氧/缺氧间歇反应器内考察了硝酸盐进水浓度及进水方式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阶段,反硝化除磷菌(DPBs)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当硝酸盐浓度较低时,DPBs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吸磷。进水COD浓度为220 mg/L,正磷... 在厌氧/缺氧间歇反应器内考察了硝酸盐进水浓度及进水方式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阶段,反硝化除磷菌(DPBs)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当硝酸盐浓度较低时,DPBs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吸磷。进水COD浓度为220 mg/L,正磷浓度为6.8 mg/L,硝酸盐初始浓度为26 mg/L时,系统达到最佳脱氮除磷效果,期间亚硝酸盐浓度积累至10.71 mg/L。采用连续流投加硝酸盐的方式更利于氮磷的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缺氧吸 反硝化除磷 硝酸盐 亚硝酸盐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雪飞 严冰 李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3,共4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反硝化除磷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讨论并分析了NO3-、NO2-、碳源、污泥龄、溶解氧、碳氮比和碳磷比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并指出了反硝化除磷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除磷
下载PDF
新型单级自养脱氮与反硝化除磷耦合工艺 被引量:5
17
作者 乔森 张美娇 +1 位作者 邵东海 周集体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7-263,共7页
反硝化除磷菌(Denitrifying 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s)在缺氧段需要硝氮(NO-3-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厌氧氨氧化细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 反硝化除磷菌(Denitrifying 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s)在缺氧段需要硝氮(NO-3-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厌氧氨氧化细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恰好能够产生NO-3-N,基于此原理,将反硝化除磷菌与氨氧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进行联合培养,建立单级自养脱氮与反硝化除磷耦合工艺。该耦合工艺通过3个阶段的培养,在低碳氮磷比的条件下实现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氨氮及磷酸盐的同步高效去除(〉90%)。同时探讨了反硝化除磷细菌在不同碳源的条件下,各个化学指标(如挥发性脂肪酸、聚羟基脂肪酸等)的变化趋势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单级自养脱氮工艺 反硝化除磷工艺 单级自养脱氮与反硝化除磷耦合工艺 碳源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菌的培养及驯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红 张可方 +1 位作者 张朝升 荣宏伟 《广东化工》 CAS 2009年第6期135-137,共3页
针对广州地区城市污水碳量严重偏低、碳氮磷比例失调的特点,以模拟的广州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SBR反应器,对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的培养及驯化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菌存在于传统生物除磷体系中。经过两个阶段... 针对广州地区城市污水碳量严重偏低、碳氮磷比例失调的特点,以模拟的广州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SBR反应器,对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的培养及驯化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菌存在于传统生物除磷体系中。经过两个阶段试验的培养驯化,反硝化除磷菌在聚磷菌中的比例从29.8%上升到85.2%。稳定运行的反硝化除磷系统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脱氮除磷性能,系统出水磷<1.0mg/L,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除磷 硝酸盐 缺氧吸
下载PDF
废水反硝化除磷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德兴 孙立柱 沈耀良 《环境科技》 2008年第5期57-60,共4页
介绍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实现反硝化除磷的新途径。国内外对碳氮质量比,亚硝酸盐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文对有争议和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影响因素作了总结。目前,关于在工艺中如何实现反硝化除磷的... 介绍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实现反硝化除磷的新途径。国内外对碳氮质量比,亚硝酸盐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文对有争议和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影响因素作了总结。目前,关于在工艺中如何实现反硝化除磷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新途径有:AOAO-SBR工艺、好氧颗粒污泥法。反硝化除磷技术已从基础性研究发展到了工程应用阶段,随着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反硝化除磷机理、影响因素将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影响因素 反硝化除磷
下载PDF
AAO与AO工艺污泥反硝化除磷菌构成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志广 周琪 顾国维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反硝化除磷技术因节约碳源、能源而备受关注。以实验室稳定运行的连续流厌氧/缺氧/好氧(AAO)和厌氧/好氧(AO)除磷工艺污泥为研究对象,设计批式试验考察了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两种污泥反硝化除磷代谢过程。根据不同电子受体磷... 反硝化除磷技术因节约碳源、能源而备受关注。以实验室稳定运行的连续流厌氧/缺氧/好氧(AAO)和厌氧/好氧(AO)除磷工艺污泥为研究对象,设计批式试验考察了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两种污泥反硝化除磷代谢过程。根据不同电子受体磷去除速率的差异将上述两系统内聚磷菌细分为以氧为唯一电子受体的聚磷菌(PO),仅以氧、硝氮为电子受体的聚磷菌(PON)和能以氧、硝氮及亚硝氮为电子受体的聚磷菌(PONn)3类,分析结果表明AAO工艺聚磷菌中上述3类功能微生物数量比约为54∶16∶30,而AO工艺聚磷菌中上述3类功能微生物数量比约为77∶3∶20。结合聚磷菌划分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系统污泥反硝化除磷过程中重要胞内聚合物PHB变化与吸磷量之间的统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除磷菌划分 聚β羟基丁酸 硝酸盐 亚硝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