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防控体系建构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刘琪
陈晓娟
何卫卫
-
机构
山东警察学院专业基础教研部
-
出处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04-110,共7页
-
基金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08WD52
-
文摘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是我国近年来频发的一种个体仇视、报复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的恶性犯罪,具有犯罪成员的个体性和低层次性、犯罪起因的简单性和多样性、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犯罪手段的极端性、犯罪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及犯罪后果的恐怖性等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是该类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弱势群体为该类犯罪提供了主体条件,人格缺陷是该类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中的漏洞为该类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应建构由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的宏观预防与由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构成的微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
-
关键词
个体反社会性
犯罪
社会防控体系
-
分类号
D917.6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的预防对策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陈晓娟
-
机构
山东警察学院专业基础部
-
出处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15-119,共5页
-
基金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防控体系的建构"(项目编号J08WD52)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对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破坏性后果,寻找预防之策具有现实的社会需求。影响个体实施反社会性犯罪的因素有:犯罪人因素、被害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犯罪空间因素以及犯罪行为方式和工具。预防此类犯罪应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入手。其中宏观预防包括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微观预防包括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
-
关键词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
宏观预防
微观预防
-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个体反社会性犯罪的社会学探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何卫卫
-
机构
山东警察学院专业基础教研部
-
出处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22-125,共4页
-
基金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防控体系的建构"(项目编号J08WD52)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剧烈嬗变,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在其疯狂性和恐怖性的表面之下,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秩序的失范、社会价值体系的扭曲和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直接原因是弱势群体所遭受的社会剥夺和社会歧视,社会化的缺失所导致的人格障碍也是引起个体反社会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关键词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
社会失范
弱势群体
社会化
-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论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
- 4
-
-
作者
陈晓娟
孙晨
-
机构
山东警察学院专业基础教研部
北京师范大学
-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29-134,共6页
-
文摘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对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构建其预防体系具有现实的社会需求。以理论与事实为依据,预防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可以从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结合的角度构建综合犯罪预防体系,其中宏观预防包括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微观预防包括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
-
关键词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
宏观预防
微观预防
-
Keywords
individual antisocial crime
macro prevention
micro prevention
-
分类号
D63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总目录
- 5
-
-
-
出处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27-128,共2页
-
-
关键词
刑事错案
山东警察学院
法律规制
犯罪情报
刑法解释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
公安机关
司法机关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录
检索工具
-
分类号
D
[政治法律]
-
-
题名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神经法学观点
被引量:5
- 6
-
-
作者
郭笑
杨波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
出处
《证据科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09-117,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BSH085)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4JYB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CXLX063)
-
文摘
认知神经科学对法律行为背后神经心理机制的聚焦和讨论,催生了神经科学与法学的联姻—神经法学。其中,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评定刑事责任能力是神经法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重点介绍了精神疾病患者决策过程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和反社会个体的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证据,来分析讨论这两个特殊群体的刑事责任能力,以此说明认知神经科学可能对司法实践中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带来的影响。
-
关键词
神经法学
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病人
反社会个体
法医精神病学
-
Keywords
Neurolaw,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Mental patients, Antisocial individual, Forensic psychiatry
-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