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我国反腐剧的政治传播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立兵 张芳芳 《现代视听》 2017年第7期47-50,共4页
大众传媒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随着政治、社会媒介化趋势的日益加深,媒介在人们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反腐剧的热播使执政党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政治主张深入人心,意味着影像叙事成为政治传播的重要渠道。反腐剧所采... 大众传媒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随着政治、社会媒介化趋势的日益加深,媒介在人们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反腐剧的热播使执政党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政治主张深入人心,意味着影像叙事成为政治传播的重要渠道。反腐剧所采取的直面现实问题、采用双向技巧、表现通情达理的政治宣传策略,政治情境修辞、政治话语修辞、政治制度修辞的政治修辞技术,政治影像符号、政治人物符号、政治活动符号的政治符号运用,对于推动政治传播创新,提升政治传播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宣传 政治传播 政治社会化 反腐倡廉 反腐剧
下载PDF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艺术特色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培伦 《视听》 2017年第9期66-67,共2页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的播出打破了中国电视剧反腐涉案题材多年的沉寂,且该剧在现实性、社会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文从题材、叙事策略、角色设置等诸多方面对《人民的名义》进行全方面的艺术特色分析,试图寻找出该剧热播...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的播出打破了中国电视剧反腐涉案题材多年的沉寂,且该剧在现实性、社会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文从题材、叙事策略、角色设置等诸多方面对《人民的名义》进行全方面的艺术特色分析,试图寻找出该剧热播的原因和尚存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叙事策略 现实主义 《人民的名义》
下载PDF
新时代反腐剧受众心理的呈现——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解读《人民的名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宝华 《声屏世界》 2017年第9期35-37,共3页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一路走高的收视率迅速成为现象级大剧,获得了受众的普遍认可。出于内在需求和外在"话语奖惩"机制的诱导,受众纷纷加入观剧潮。在观看该剧过程中,受众的廉政期待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现实中...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一路走高的收视率迅速成为现象级大剧,获得了受众的普遍认可。出于内在需求和外在"话语奖惩"机制的诱导,受众纷纷加入观剧潮。在观看该剧过程中,受众的廉政期待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现实中产生的失望情绪得到某种心理补偿,而剧情设置和所宣扬的主题能够将人卷入其中,引发价值共鸣。受众基于追逐娱乐时尚、呼应大众审美转向的心理,自发地参与到对该剧的"二次传播"之中,助推该剧持续火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受众心理 使用与满足 人民的名义
下载PDF
《大明王朝》:反腐剧的新高峰
4
作者 宋法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9-39,共1页
反腐剧凭借对社会腐败的形象鞭笞所生发的心灵疗慰成为荧屏的热点和对话的平台,不管是现实题材的映现还是历史题材的折射,不管是喜剧的笑声还是悲剧的眼泪,都以艺术形式给观众提供了宣泄的通道,传达了反腐的决心。最近热播的《大明王朝... 反腐剧凭借对社会腐败的形象鞭笞所生发的心灵疗慰成为荧屏的热点和对话的平台,不管是现实题材的映现还是历史题材的折射,不管是喜剧的笑声还是悲剧的眼泪,都以艺术形式给观众提供了宣泄的通道,传达了反腐的决心。最近热播的《大明王朝》更是以复杂真实的人物形象、细腻考究的影像呈现树立了反腐剧的新高峰。《大明王朝》在实践更为完美的审美功能的同时,也使电视剧具有了更为复杂的认识功能和更深沉的感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王朝 反腐剧 高峰
下载PDF
论反腐剧作为流行文艺的社会功能及公民的网络评论自由
5
作者 李占喜 《艺术评鉴》 2017年第10期126-128,共3页
最近几年,反腐倡廉逐步成为社会安定和人民拥护的主旋律,而随之也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反腐剧。这些反腐倡廉题材,作为影像语言的流行文艺电影或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拥护,也是对我党所有干部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本文立足现... 最近几年,反腐倡廉逐步成为社会安定和人民拥护的主旋律,而随之也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反腐剧。这些反腐倡廉题材,作为影像语言的流行文艺电影或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拥护,也是对我党所有干部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本文立足现实,着重论述反腐剧作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自媒体时代公民网络评论的言论自由,从而为流行文艺的主流价值观梳理一条清晰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流行文艺 社会功能 言论自由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反腐剧粉丝社群的互动研究——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华伟 桂琳 《东南传播》 2017年第7期14-18,共5页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八的佳绩,创下近十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纪录,预示着现实主义题材的强势回归。本文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人民的名义》粉丝社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受众反馈...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八的佳绩,创下近十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纪录,预示着现实主义题材的强势回归。本文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人民的名义》粉丝社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受众反馈和网际互动奠定了互动仪式的基础;观影仪式和讨论仪式的交替进行维系整个粉丝社群的运转;相互关注及情感连带催生了群体团结,并作用于社会现实,从而促进现实社会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粉丝社群 互动仪式 《人民的名义》 情感连带
下载PDF
反腐剧对公众举报腐败意愿的影响——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治洲 蒋美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47-56,共10页
反腐剧的播出经常会受到观众的关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更是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反腐败问题的热烈讨论。研究反腐剧对观众参与反腐的意愿尤其是举报腐败意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和... 反腐剧的播出经常会受到观众的关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更是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反腐败问题的热烈讨论。研究反腐剧对观众参与反腐的意愿尤其是举报腐败意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依此提出通过反腐剧提升公众举报腐败意愿的若干建议:适时推出优秀的反腐剧,加强对腐败危害的宣传;反腐剧不要过多透露腐败细节;反腐剧要展现完善的腐败举报制度;反腐剧要突出腐败治理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人民的名义》 公众参与反腐 腐败认知度 举报意愿
下载PDF
优化教育环境 巩固思想阵地 反腐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文双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19,共2页
新媒体时代,影视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和资源优势越来越明显。反腐剧所包含的政治元素、思想元素和道德元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本源、育人目的、传播路径等方面十分相符。反腐剧蕴含的思想价值有助于我们充实思... 新媒体时代,影视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和资源优势越来越明显。反腐剧所包含的政治元素、思想元素和道德元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本源、育人目的、传播路径等方面十分相符。反腐剧蕴含的思想价值有助于我们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巩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下载PDF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整合现实提升艺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范选伟 《传播力研究》 2020年第10期56-57,共2页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近五年最成功的反腐剧,探索其成功的原由有三个方面:一是剧本紧贴时代,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二是剧情看点密集,冲突集中,演员演技精湛,感染力强;三是人物命运多变,一些人物由正面走向反面,令...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近五年最成功的反腐剧,探索其成功的原由有三个方面:一是剧本紧贴时代,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二是剧情看点密集,冲突集中,演员演技精湛,感染力强;三是人物命运多变,一些人物由正面走向反面,令人沉思。概括而言,该剧极好地整合了现实问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反腐剧 真实 艺术
下载PDF
反腐剧制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一性分析——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磊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2-113,116,共3页
反腐剧的制作和传播逐渐成为了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它和反腐剧的制作和传播在理论来源上具有统一性;反腐剧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一定阶级和时代的... 反腐剧的制作和传播逐渐成为了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它和反腐剧的制作和传播在理论来源上具有统一性;反腐剧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一定阶级和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时代性,这也就决定了反腐剧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在目的上具有统一性;反腐本身就是德育范畴,反腐工作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方面,因此,反腐剧制播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具有同一性;影视剧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它的制播依赖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二者的传播路径具有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的名义
下载PDF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热播的原因
11
作者 李振礼 王永收 《民族艺林》 201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反腐题材电视剧处于严重缺席的地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受到市场和口碑的双重肯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该剧符合了受众的心理诉求。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进行了市场环境、人物...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反腐题材电视剧处于严重缺席的地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受到市场和口碑的双重肯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该剧符合了受众的心理诉求。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进行了市场环境、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文化精神传达方面的深入剖析,揭示出该剧取得市场和口碑双丰收的深层原因,希望为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受众 《人民的名义》
下载PDF
反腐剧“正剧萌化”现象探析——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12
作者 高思佳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8期109-110,共2页
《人民的名义》既没有小鲜肉演员,也不是热门大IP(知识产权),却成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反腐剧。该剧之所以成功,既有时代的因素,也离不开青年群体的"萌化"推动。本文分析了"正剧萌化"现象在《人民的名义》传播中的表... 《人民的名义》既没有小鲜肉演员,也不是热门大IP(知识产权),却成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反腐剧。该剧之所以成功,既有时代的因素,也离不开青年群体的"萌化"推动。本文分析了"正剧萌化"现象在《人民的名义》传播中的表现,将该现象视为对反腐剧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反腐剧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萌化 反腐剧
下载PDF
从《人民的名义》看政治反腐剧类型框架下的叙事突破
13
作者 张娟 《影视制作》 2018年第3期84-89,共6页
《人民的名义》在国家重拳反腐的背景下出现,继承反腐剧叙事经验的基础上有突破及创新。剧作在反腐剧类型框架下,表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填充进编导的个人思考,利用娱乐文化、网络文化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对其类型叙事进行研究,分析其如... 《人民的名义》在国家重拳反腐的背景下出现,继承反腐剧叙事经验的基础上有突破及创新。剧作在反腐剧类型框架下,表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填充进编导的个人思考,利用娱乐文化、网络文化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对其类型叙事进行研究,分析其如何在政治话语、商业文化和创作者个人情怀表达间取得平衡,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人民的名义》 类型化 叙事 突破
下载PDF
反腐剧的突围——浅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14
作者 苑镨元 《文化产业》 2021年第5期165-166,共2页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社会热议。2017年3月29日到4月28日,该剧稳稳霸占荧屏。数据显示,《人民的名义》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收视之最,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大长今》。截止收官当晚,...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社会热议。2017年3月29日到4月28日,该剧稳稳霸占荧屏。数据显示,《人民的名义》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收视之最,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大长今》。截止收官当晚,csm31城收视率破7,更是创下单集最高收视率破8的收视佳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人民的名义 突围
下载PDF
反腐剧的观众收视心理研究——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15
作者 魏明 《东南传播》 2017年第8期64-66,共3页
伴随着《人民的名义》创造的收视神话,反腐剧继2004年沉寂之后,再次回到电视观众的视野之中。观众所表现出的收看、点播、热议等收视行为,受到其收视心理的驱动。反腐剧作为类型剧,观众的收视心理既异于其他类型剧,也有其自身共性,因此... 伴随着《人民的名义》创造的收视神话,反腐剧继2004年沉寂之后,再次回到电视观众的视野之中。观众所表现出的收看、点播、热议等收视行为,受到其收视心理的驱动。反腐剧作为类型剧,观众的收视心理既异于其他类型剧,也有其自身共性,因此探讨反腐剧观众的收视心理具有指导意义。《人民的名义》所取得的口碑、"票房"双丰收,使其成为了探讨反腐剧观众收视心理的绝佳代表,观众在收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期待视野、移情、娱乐等心理因素,在我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下,呈现出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反腐剧 受众心理
下载PDF
“人物二重性”的丰富性与倾向性——围绕反腐、扫黑题材剧的人物塑造展开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清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5期17-23,I0002,共8页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人物二重性”理论为基础,探讨反腐、扫黑题材剧中的反派人物塑造,首先积极肯定了创作中对人物塑造的丰富性追求与艺术成绩;其次,在辨析反派人物的悲剧性与复杂性的基础上,指出把握此类人物的倾向性与整体...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人物二重性”理论为基础,探讨反腐、扫黑题材剧中的反派人物塑造,首先积极肯定了创作中对人物塑造的丰富性追求与艺术成绩;其次,在辨析反派人物的悲剧性与复杂性的基础上,指出把握此类人物的倾向性与整体性(即主导性格)的重要意义;最后,进一步指出该类题材剧中的正面人物塑造亟需拓展表现空间,通过深入开掘生活、借助适当的创作手法弥补人物单薄的不足,追求丰富立体的人物塑造,以更好地传播反腐、扫黑题材剧的正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二重性 反腐、扫黑题材 倾向性
下载PDF
从《突围》看国产反腐题材电视剧的新突破
17
作者 何绘佳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10期147-149,共3页
国产反腐题材电视剧与社会民生、时代风貌、社会经济等宏大议题息息相关,充当着社会的传声筒。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集结号的吹响引发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打虎行动,也为文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反腐剧因此迎来春天。反腐剧制作者要... 国产反腐题材电视剧与社会民生、时代风貌、社会经济等宏大议题息息相关,充当着社会的传声筒。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集结号的吹响引发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打虎行动,也为文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反腐剧因此迎来春天。反腐剧制作者要抓住这一契机,但更要注重制作质量,在创作中要不断创新和突破。本文旨在通过对反腐电视剧《突围》的题材、人物群像、叙事建构三个方面的分析,尝试探究反腐剧新的创作手法,以助力打造出视角独特、个性鲜明、展现时代风貌的高质量国产反腐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反腐剧 人物形象 类型融合 叙事结构 《突围》
下载PDF
从参拍反腐剧到贪腐入狱
18
作者 许敬远 《清风》 2023年第2期24-25,共2页
江苏省书画院原副院长郑必厚曾在2017年热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担任书法作者,其书法作品频频出现在该剧各种场景中。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几年后的郑必厚却以自己为主角,最终因贪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9个月。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讽刺意味 反腐剧 书画院 书法作品 有期徒刑 贪腐 原副院长
原文传递
曾参拍反腐剧的书画院副院长落马
19
作者 金波 《检察风云》 2023年第2期16-17,共2页
令人错愕的反差人生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书画界是“文人雅士”汇聚的圈子,洁身自好者颇多。然而,个别领导干部竟在这方艺术的净土中胡作非为、自甘堕落,不仅令自己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还污染了整个文化生态。对这些不法之徒来说,即便是再... 令人错愕的反差人生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书画界是“文人雅士”汇聚的圈子,洁身自好者颇多。然而,个别领导干部竟在这方艺术的净土中胡作非为、自甘堕落,不仅令自己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还污染了整个文化生态。对这些不法之徒来说,即便是再高雅的书画领域,也有让他们伸手敛财、攫取不正当利益的机会。殊不知,一旦抓住机会实施贪腐,等待他们的便是仕途的终结和法律的严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领导干部 违法犯罪 不正当利益 画院副院长 文人雅士 书画界 反腐剧 自甘堕落
原文传递
思想的审美化——《人民的名义》等反腐影视剧的现实主义表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立勇 姜光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2,共4页
现实主义既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流派运动,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方法,具有独特的气质与美学价值。而作为一种美学精神,现实主义是贯穿在不同题材、类型、风格电影中的一种价值取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是国家当前... 现实主义既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流派运动,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方法,具有独特的气质与美学价值。而作为一种美学精神,现实主义是贯穿在不同题材、类型、风格电影中的一种价值取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是国家当前大力度反腐政策的影像化、艺术化表达,体现了国家的反腐政策所向与民之所望保持的高度一致,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的心声。该剧强化了电视艺术的社会功能,主题内涵得到了现实主义的审美化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反腐剧 主流价值观 美学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