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消除“返混”的内耦合萃取-反萃分离装置 被引量:1
1
作者 甘学英 白书雨 顾忠茂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0-52,共3页
从提取率和油相浓差两方面 ,研究了内耦合萃取 -反萃装置的溢流口大小对分离La3+ 的影响 .结果发现 ,适宜的溢流口大小能够消除“返混” ,提高传质效率 .此外 ,还对该装置性能作了考察 .
关键词 内耦合 反萃分离 返混 性能 分离
下载PDF
用水溶性氧杂酰胺从有机相中反萃分离放射性元素的方法
2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4-224,共1页
用水溶性氧杂酰胺从有机相中反萃分离放射性元素的方法,属核燃料后处理、高放废液分离、应用化学等领域。本方法是用取代烷基碳链长度小于3个碳的烷基-3-氧杂戊酰胺水溶液作反萃剂,从萃取了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的磷酸三丁酯和三烷基氧... 用水溶性氧杂酰胺从有机相中反萃分离放射性元素的方法,属核燃料后处理、高放废液分离、应用化学等领域。本方法是用取代烷基碳链长度小于3个碳的烷基-3-氧杂戊酰胺水溶液作反萃剂,从萃取了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的磷酸三丁酯和三烷基氧膦的有机相中,经过多级错流反萃取/或连续逆流反萃取超铀元素和镧系元素。本方法有反萃流程简单、二次废物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氧杂酰胺 有机相 反萃分离 放射性元素 核燃料后处理 磷酸三丁酯 三烷基氧膦
下载PDF
内耦合萃反交替分离法从稀溶液中提取与富集稀土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全锋 顾忠茂 《稀土》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10,共6页
内耦合萃反交替分离法是本实验室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液膜分离法。本文较系统地探讨了该方法从稀溶液中提取与富集稀土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g/L的稀土La^(3+)溶液,以10%(V/V)的P204煤油溶液为有机相,... 内耦合萃反交替分离法是本实验室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液膜分离法。本文较系统地探讨了该方法从稀溶液中提取与富集稀土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g/L的稀土La^(3+)溶液,以10%(V/V)的P204煤油溶液为有机相,内耦合萃反交替分离法的稀土提取率可达99%,浓缩液中La^(3+)浓度可高达352g/L(折合氧化稀土413g/L),浓缩液剩余酸浓度低于0.2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耦合 交替分离 提取 富集 稀土 分离
下载PDF
U(Ⅵ)电还原反萃动力学研究 Ⅰ.U(Ⅵ)电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1
4
作者 仝继红 邰德荣 马栩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2-149,162,共9页
本文在带有阴阳极的恒界面池中研究了HNO_3-N_2H_5NO_3(H_2O)/UO_2(NO_3)_2-HNO_3(30%TBP-煤油)体系中U(Ⅵ)电还原动力学。这是U(Ⅵ)电还原反萃动力学研究的第一步。测定了两相溶液中各组分浓度对U(Ⅵ)电还原速率的影响。根据实验所得... 本文在带有阴阳极的恒界面池中研究了HNO_3-N_2H_5NO_3(H_2O)/UO_2(NO_3)_2-HNO_3(30%TBP-煤油)体系中U(Ⅵ)电还原动力学。这是U(Ⅵ)电还原反萃动力学研究的第一步。测定了两相溶液中各组分浓度对U(Ⅵ)电还原速率的影响。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到U(Ⅵ)电还原动力学微分方程: -(d[U(Ⅵ)]/dt)=k[U(Ⅵ)]_0^(1.294)[HNO_3]_0^(0.0143)[HNO_3]_α^(0.322)[N_2H_5^+]_α^(0.0178)式中k为速度常数,25℃时,k=1.816×10^(-4)。研究了阴极电位、操作温度、两相搅拌速率和界面面积对U(Ⅵ)电还原速率的影响。选定了公称实验条件,将U(Ⅵ)电还原速率与“比”实验条件进行关联,得到如下的经验方程: r=r_0[E]^(1.589)[T]^(0.155)[W]^(0.078)[A]^(0.265)式中r_0为公称实验条件下U(Ⅵ)电还原速率。在本文实验范围内,U(Ⅵ)电还原过程由电极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还原动力学 反萃分离
下载PDF
新型萃取剂AMHPA和D2EHPA对铟,锡的反萃取分离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
5
作者 于静芬 黄莉 《龙羊水电》 1989年第1期 6-14,共9页
关键词 AMHPA D2EHPA 分离
全文增补中
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制取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吕木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4年第2期7-10,共4页
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和生产现状 ,找出了我国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 ,比较了四种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 。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提取方法 生产现状 酸沉碱提法 分离浓缩法 胶束分离 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