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贪腐题材电影人物对大学生的美育意义——以《反贪风暴》系列为例
1
作者 杨伟祺 刘桂霖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43-146,共4页
在反贪腐题材电影中,正反人物的对抗推进着剧情的发展,其中正面人物的美育意义不言而喻,而塑造成功的电影反面人物同样具有着丰富的美育意蕴。以电影《反贪风暴》系列为例,通过剖析电影中反面人物的塑造方式和细节设置,探讨电影反面人... 在反贪腐题材电影中,正反人物的对抗推进着剧情的发展,其中正面人物的美育意义不言而喻,而塑造成功的电影反面人物同样具有着丰富的美育意蕴。以电影《反贪风暴》系列为例,通过剖析电影中反面人物的塑造方式和细节设置,探讨电影反面人物在引导大学生明辨善恶美丑、树立健康审美观念以及认识复杂人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对电影反面人物带给大学生观影群体的美育意义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贪腐题材电影 电影人物 大学生 美育 反贪风暴
下载PDF
《反贪风暴》系列的类型化论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智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4-137,共4页
《反贪风暴》系列由香港导演林德禄执导,共5部。在观众迅速转换兴趣热点的当下,即使一部电影与观众建立起了高度默契,要想成为一个能延续多部,长久保有生命力的IP也绝非易事。《反贪风暴》系列的成功,是与其高度类型化分不开的。在具体... 《反贪风暴》系列由香港导演林德禄执导,共5部。在观众迅速转换兴趣热点的当下,即使一部电影与观众建立起了高度默契,要想成为一个能延续多部,长久保有生命力的IP也绝非易事。《反贪风暴》系列的成功,是与其高度类型化分不开的。在具体形态上,《反贪风暴》系列遵守类型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即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影像。在理论层面上,《反贪风暴》系列践行了由学者总结的文化冲突、精神慰藉、选择偏好与优势张扬等与类型片相关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贪风暴 系列电影 类型化
下载PDF
基于艺术和伦理的多重审视——《反贪风暴》系列影片简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冯靖 袁智忠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8期92-94,共3页
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贪风暴》系列重新开启了尘封十余年的反贪腐题材热潮。《反贪风暴》系列影片不仅选题聚焦社会民生热点,反映时代主旋律,而且在美学价值、叙事表达和电影伦理学等方面折射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其对于当前因被快餐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贪风暴》系列重新开启了尘封十余年的反贪腐题材热潮。《反贪风暴》系列影片不仅选题聚焦社会民生热点,反映时代主旋律,而且在美学价值、叙事表达和电影伦理学等方面折射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其对于当前因被快餐化、碎片化的商业氛围所裹挟的过于强调"颜值""流量"而忽视了"美学"和"艺术"的影视业美学观念进行纠偏,将不同角色同样行为模式选择和价值观置于不同时空、剧情和角色体现差异性与统一性进行多重叙事风格表达,对新时代我国影视行业更好地诠释核心价值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探索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影视剧美学表达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内地类似题材影片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贪风暴 现实主义美学 多重叙事 电影伦理
下载PDF
香港系列电影《反贪风暴》:超稳定美学和伦理失范的杂糅
4
作者 冯靖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期158-160,共3页
在“超稳定美学”和“市场迎合主义”裹挟之下,电影艺术创作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大批票房颇丰、口碑极佳的影视作品缺乏美学意蕴和伦理思辨,美学意义、伦理价值和艺术创新在商业票房面前变得边缘化和无足轻重。香港电影《反贪风暴》系列... 在“超稳定美学”和“市场迎合主义”裹挟之下,电影艺术创作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大批票房颇丰、口碑极佳的影视作品缺乏美学意蕴和伦理思辨,美学意义、伦理价值和艺术创新在商业票房面前变得边缘化和无足轻重。香港电影《反贪风暴》系列似是而非的美学和伦理观照,显示出香港电影既渴望临摹内地社会热点,又无法领会内地热点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念。而第四部票房的成功和豆瓣评分的跃升恰恰将这种香港电影的“表”、“里”矛盾推到了更为尴尬的境地,由此折射出香港电影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下混乱无序的伦理观。深入挖掘声光影像和叙事背后蕴含的时代主题、价值观念和道德力量,能“涤荡市场”、“教化受众”,从而为清正廉洁的时代主旋律和公平正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大众化传播贡献影视力量,并对香港电影破解超稳定美学和矫正伦理失范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贪风暴 超稳定美学 电影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