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越战运动中美国公众舆论的影响与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郭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135,共6页
反思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反越战运动,是近年来反战运动研究的一个热点。二战后美国的总体外交方针路线及其对越南战争的干预,是导致其国内反战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在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对越战的强烈关注与积极报道、公众舆论... 反思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反越战运动,是近年来反战运动研究的一个热点。二战后美国的总体外交方针路线及其对越南战争的干预,是导致其国内反战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在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对越战的强烈关注与积极报道、公众舆论的转变倒戈,推动了反战运动的高涨,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美国民众意见"自下而上"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促成越南战争的早日结束,对于之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反越战运动 新闻媒体 公众舆论
原文传递
谈全球化背景下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凌津奇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年第1期59-65,共7页
全球化、跨国性和后民族主义,这是几个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有着不同内在逻辑和复杂互动关系的现象或话语。总体来说,全球化,就其在当代的表现形式而言。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赵健秀 华裔美国人 华裔美国作家 互动关系 汤亭亭 文化政治 反越战运动 安德 美国主流文化
下载PDF
《夜幕下的大军》主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迪 《商情》 2010年第21期10-11,共2页
诺曼·梅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夜幕下的大军》是他以本人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影响力极大的非虚构小说。这是一部社会反响强烈的作品,本文试探讨她的多重主题:反越战,反极权主义,反现代科技等。
关键词 《夜幕下的大军》 反越战 极权主义 科技技术
下载PDF
新闻摄影的语言个性
4
作者 徐政治 《新闻传播》 1994年第2期41-42,共2页
新闻摄影作为传播媒介,以其独有的形象语言,冲出国界和地域的界限,不分人种,突破语言障碍,成为世界人民交流思想感情,传播科学文化信息的共通性语言。摄影语言,首先是视觉感受。人们的喜怒哀乐,反映在人的形体造形及面目表情上已经成为... 新闻摄影作为传播媒介,以其独有的形象语言,冲出国界和地域的界限,不分人种,突破语言障碍,成为世界人民交流思想感情,传播科学文化信息的共通性语言。摄影语言,首先是视觉感受。人们的喜怒哀乐,反映在人的形体造形及面目表情上已经成为定式。而摄影正是利用人体这些特征,巧妙地利用光线、条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摄影语言 语言个性 新闻照片 摄影作品 胜千 造形 文字符号 反越战运动 艺术摄影
下载PDF
穿越男性秘境的新女性——小说《在乡下》中的女性主义观念与两性认同
5
作者 蔡茜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115,共6页
美国作家波比·安·梅森(Bobbie Ann Mason)的小说《在乡下》(In Country,1985)是一部反映美国南方女性在越战后的创伤中如何重拾生活希望的反战题材作品。作者一改越战小说以战场前线为主的惯例,把重心放在一个遥远的美国宁静... 美国作家波比·安·梅森(Bobbie Ann Mason)的小说《在乡下》(In Country,1985)是一部反映美国南方女性在越战后的创伤中如何重拾生活希望的反战题材作品。作者一改越战小说以战场前线为主的惯例,把重心放在一个遥远的美国宁静小镇,诉说战争创伤穿越时空和跨越性别的特点,展现女性在面对战争和文化的冲击下进行的积极响应与调适。文章从小说的女主人公山姆的自我发现之旅切入,研究被战争历史排斥在外的女性,如何通过独有的性别体验去诠释战争以及获得女性身份的认同感,探索女性主义书写中隐含的对和平与平等的人性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越战小说 女性主义 身份认同 《在乡下》 波比·安·梅森
下载PDF
《毕业生》一个时代的迷惘与救赎
6
作者 来雄 《南腔北调》 2007年第4期68-70,共3页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霍夫曼用这样的眼神告诉我们:主人公的内心其实百无聊赖,无所适从。
关键词 霍夫曼 美国电影 好莱坞电影 自我救赎 罗宾逊 克莱默夫妇 反越战运动 达斯 亦真亦幻 妇女解放运动
下载PDF
“反主流文化运动”改变美国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伟(文/图) 《检察风云》 2020年第17期78-80,共3页
如今的美国社会遭逢多事之秋:新冠肺炎疫情、黑人民权运动、两党选战……美国《芝加哥太阳报》近日发表专题报道指出,这是一段特殊的时期,与20世纪60年代有相似之处。彼时,美国爆发黑人民权运动和反越战运动,随之而来的是以青年知识分... 如今的美国社会遭逢多事之秋:新冠肺炎疫情、黑人民权运动、两党选战……美国《芝加哥太阳报》近日发表专题报道指出,这是一段特殊的时期,与20世纪60年代有相似之处。彼时,美国爆发黑人民权运动和反越战运动,随之而来的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左派运动”,以及反抗形式多样的“反主流文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文化运动 太阳报 青年知识分子 黑人民权运动 专题报道 反越战运动 芝加哥 形式多样
原文传递
小说《第一滴血》中角色兰博的战争创伤叙事
8
作者 陆满庭 《休闲》 2021年第7期0028-0029,共2页
20 世纪 70 年,反越战浪潮中越战退伍老兵结成团体,促使美国政府和公众直面越战带来的道德崩溃、民族创伤和战争创伤。在美国反越战浪潮中,美国小说作家戴维·默莱尔受越战相关报道启发,于 1972 年创作《第一滴血》。小说讲述了越... 20 世纪 70 年,反越战浪潮中越战退伍老兵结成团体,促使美国政府和公众直面越战带来的道德崩溃、民族创伤和战争创伤。在美国反越战浪潮中,美国小说作家戴维·默莱尔受越战相关报道启发,于 1972 年创作《第一滴血》。小说讲述了越战老兵兰博回国后受到驱逐与虐待,在战争创伤的影响下,给平静的小镇带来暴力的故事。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创伤理论,分析小说主角兰博的战争创伤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理论 创伤叙事 反越战 第一滴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