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磁场中氢分子离子H_2^+反键态能级的绝热变分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焦志勇 李毓成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4-115,122,共3页
采用绝热变分近似方法 ,计算了均匀强磁场 (0 .5≤β≤ 10 0 0 )中H+2 的Δu,Φg,Γu,Hg 态 (无外磁场或外磁场较弱时为反键态 )的能级及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 ,并与前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强磁场 绝热变分近似 成键态 反键 氢分子离子 能级
下载PDF
反键效应及其应用
2
作者 黄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3-35,共3页
本文主要阐明了反键效应及反键效应缓冲的概念 。
关键词 反键效应 缓冲 分子轨道理论 应用
下载PDF
H_2^+体系中成键体系和反键体系能量与电子分布关系的研究
3
作者 姚树文 候振雨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7-52,共6页
利用Hartree-Fock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H_2^+体系在不同键长的条件下,成键体系和反键体系的总能量、动能、势能随电子分布的规律.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成键体系总能量随第一个原子轨道系数a1的变化先减小后增大,动能随第一个原子轨道系... 利用Hartree-Fock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H_2^+体系在不同键长的条件下,成键体系和反键体系的总能量、动能、势能随电子分布的规律.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成键体系总能量随第一个原子轨道系数a1的变化先减小后增大,动能随第一个原子轨道系数a1的变化先减小后增大,势能随第一个原子轨道系数a1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无论是成键体系总能量还是反键体系总能量,都是受动能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键体系 反键体系 总能量 动能 势能
下载PDF
二苯甲醇结构异构体在胶束纸色谱分离中的反键合行为
4
作者 蔡俊 付正生 王晓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24-27,共4页
二苯甲醇结构异构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水溶液为展开剂,在纸色谱分离中的保留行为不仅偏离Armstrong标准曲线,而且是反键合型的。其原因在于立体效应,溶质的分子结构和胶束的形状与大小能否适配是色谱分离的主要驱动力。其机理仍然符... 二苯甲醇结构异构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水溶液为展开剂,在纸色谱分离中的保留行为不仅偏离Armstrong标准曲线,而且是反键合型的。其原因在于立体效应,溶质的分子结构和胶束的形状与大小能否适配是色谱分离的主要驱动力。其机理仍然符合Armstrong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醇 异构体 胶束纸色谱 反键合型 分离
下载PDF
反键分子轨道与对称性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聂丽 张强 《大学化学》 CAS 1997年第2期53-54,52,共3页
根据群论,阐述了对称性匹配的原子轨道不仅可以组成成键分子轨道,同样可组成反键分子轨道。
关键词 反键分子轨道 对称性 分子轨道
下载PDF
《超级舞者》手把手教你用反键模式
6
《网友世界》 2006年第12期83-84,共2页
最近久游又给所有沉醉于《超级舞者》的玩家们带来了新的激情一一反键模式。相信玩家在久游的另外一款音乐游戏《劲舞团》中已经尝试过反键模式的乐趣,《超级舞者》这次要把恶搞发挥到极致,第一次进入反键模式的时候,居然反问自己跟... 最近久游又给所有沉醉于《超级舞者》的玩家们带来了新的激情一一反键模式。相信玩家在久游的另外一款音乐游戏《劲舞团》中已经尝试过反键模式的乐趣,《超级舞者》这次要把恶搞发挥到极致,第一次进入反键模式的时候,居然反问自己跟《超级舞者》是否只是初次见面……想征服这个充满挑战的最新模式吗?不要着急,下面为大家带来最新鲜热辣的反键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游戏 《超级舞者》 反键模式 久游网
下载PDF
试析反键分子轨道的成因
7
作者 聂丽 张强 《六安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51-52,10,共3页
本文根据群论,阐述了对称性匹配的原子轨道不仅可以组成成键分子轨道,同样可组成反键分子轨道,否定了反键分子轨道是由对称性不匹配原子轨道组合的观点.
关键词 反键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 对称性原则
全文增补中
耦合量子点中空穴基态反键态特性研究
8
作者 汤乃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3-397,共5页
本文采用六带K·P理论计算了耦合量子点在不同耦合距离下空穴基态特性,探讨了轻重空穴及轨道自旋相互作用对耦合量子点空穴基态反成键态特性的影响.在考虑多带耦合的情况下,耦合量子点随着耦合强度的变化,价带基态能级和激发态能级... 本文采用六带K·P理论计算了耦合量子点在不同耦合距离下空穴基态特性,探讨了轻重空穴及轨道自旋相互作用对耦合量子点空穴基态反成键态特性的影响.在考虑多带耦合的情况下,耦合量子点随着耦合强度的变化,价带基态能级和激发态能级发生反交叉现象.同时,随着耦合距离的增加,量子点基态轻重空穴波函数的比重发生变化,导致量子点空穴基态波函数从成键态反转成为反成键态.同时研究发现,因空穴基态及激发态波函数特性的转变,电子、空穴的基态及激发态波函数的叠加强度发生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量子点 反键 多带理论 自旋轨道耦合
原文传递
通过氟掺杂调控TiO_(2)的d带中心以增强光催化产H_(2)O_(2)活性
9
作者 赵艳艳 张淑敏 +3 位作者 吴珍 朱必成 孙国太 张建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19-230,共12页
光催化产双氧水(H_(2)O_(2))以太阳光、水和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原料,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是一种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光催化产H_(2)O_(2)主要包括三个关键步骤:(1)催化剂在高能入射光激发下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2... 光催化产双氧水(H_(2)O_(2))以太阳光、水和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原料,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是一种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光催化产H_(2)O_(2)主要包括三个关键步骤:(1)催化剂在高能入射光激发下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2)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并迁移到催化剂表面;(3)光生电子与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超氧自由基,其继续与水和光生电子反应,产生H_(2)O_(2).因此,氧气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性能的强弱对光催化产H_(2)O_(2)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d带中心理论表明,金属的d带能级高低决定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对小分子物质的吸附强度,能级越高,催化剂对小分子物质的吸附能力越强.TiO_(2)具有制备简单、无毒、理化性质稳定、导价带位置跨越多个氧化还原电位等诸多优势,在光催化生产H_(2)O_(2)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提升TiO_(2)的d带中心可以提高其对小分子物质如O_(2)的吸附性能,有效提升其光催化产H_(2)O_(2)的活性.本文从氟离子掺杂提升TiO_(2)的d带中心增强对O_(2)的吸附性能入手,通过第一性理论计算、电子顺磁共振实验、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等方法研究光生载流子的传输机理,阐明F/TiO_(2)光催化产H_(2)O_(2)活性增强机制,并对TiO_(2)光催化产H_(2)O_(2)的前景提出了展望.首先,分别以钛酸四异丙酯和氟化铵作为钛源和氟源,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煅烧制得了F/TiO_(2)光催化剂.第一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F-体相掺杂导致TiO_(2)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使得d带中心上移,从而增强TiO_(2)与表面吸附O_(2)的相互作用,降低表面氧的吸附能,最终提高光催化生成H_(2)O_(2)的效率.电子顺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晶格中F-离子的存在诱导了还原性Ti^(3+)中心的形成,这些还原性Ti^(3+)中心可以提供电荷补偿所需的额外电子.O_(2)温度程序解吸实验结果表明,F/TiO_(2)对O_(2)的化学吸附能力高于纯TiO_(2),说明较低的反键轨道占用率可以增强Ti^(3+)对O_(2)的吸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光生电子从F/TiO_(2)的导带转移到Ti^(3+)表面态和表面F-离子上,加速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光生电子与吸附在F/TiO_(2)表面的O_(2)发生反应,加速了H_(2)O_(2)的生成.光催化产H_(2)O_(2)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掺杂TiO_(2)后,光催化生成H_(2)O_(2)的产率由277μmol·g^(-1)·h^(-1)提高到了467μmol·g-1·h^(-1).循环实验结果表明,F/TiO_(2)使用前后形貌和晶体结构几乎没有改变,且循环实验后氧空位和Ti3+中心依然存在,说明制得的F/TiO_(2)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文借助第一性理论计算并结合实验结果,从d带中心调控的角度揭示了F/TiO_(2)光催化产H_(2)O_(2)活性提高的机理,阐明了光催化产H_(2)O_(2)的反应机制.本研究为优化光催化剂与氧气之间的吸附强度,提高光催化产H_(2)O_(2)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可为后续光催化产H_(2)O_(2)技术的改进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键轨道 d带中心 氧吸附 电荷转移 双氧水生成
下载PDF
Why the abnormal phenomena of D-band center theory exist?A new BASED theory for surface catalysis and chemistry
10
作者 Zelong Qiao Run Jiang +1 位作者 Jimmy Yun Dapeng Ca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44-53,共10页
Since the D-band center theory was proposed,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surface chemistry by almost all researchers,due to its easy understanding,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relative accuracy.However,with th... Since the D-band center theory was proposed,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surface chemistry by almost all researchers,due to its easy understanding,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relative accuracy.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systems and modification strategies,researchers have gradually found that D-band center theory is usually effective for large metal particle systems,but for small metal particle systems or semiconductors,such as single atom systems,the opposite conclusion to the D-band center theory is often obtained.To solve the issue above,here we propose a bonding and anti-bonding orbitals stable electron intensity difference(BASED)theory for surface chemistry.The newly-proposed BASED theory can not only successfully explain the abnormal phenomena of D-band center theory,but also exhibits a higher accuracy for prediction of adsorption energy and bond length of intermediates on active sites.Importantly,a new phenomenon of the spin transition state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observed based on the BASED theory,where the active center atom usually yields an unstable high spin transition state to enhance its adsorption capability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intermediates when their distance is about 2.5Å.In short,the BASED theory can be considered as a general principle to understand catalytic mechanism of intermediates on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chemistry Surface catalysis D-band center theory Bonding orbital Anti-bonding orbital
下载PDF
氢在金刚石结构中的自陷模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明生 杨志军 苑执中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2-314,共3页
氢在金刚石结构中是自陷的。可以稳定存在的自陷形式有成键氢 ,反键心氢 ,键心氢及四面体空隙氢四种模型 ,而且氢在其中的相对稳定程度依上述顺序渐次递减。
关键词 金刚石 自陷模型 成键氢 反键心氢 四面体空隙氢
下载PDF
应变对耦合量子点空穴基态混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乃云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2-1478,共7页
考虑应变对量子点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采用六带K·P理论模型计算了耦合量子点系统在不同耦合距离下空穴基态及激发态的能态特性,探讨了应变效应对耦合量子点空穴基态反成键态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单轴应变对量子点的空穴能带... 考虑应变对量子点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采用六带K·P理论模型计算了耦合量子点系统在不同耦合距离下空穴基态及激发态的能态特性,探讨了应变效应对耦合量子点空穴基态反成键态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单轴应变对量子点的空穴能带有主要影响:首先它使重空穴(HH),轻空穴(LH)能级分裂增加,减少了HH,LH的混合;同时,改变了LH的束缚势垒,使得空穴基态波函数较多局限在底部量子点中。在不考虑应变的情况下,随着量子点之间耦合强度的减小,价带基态能级和激发态能级发生反交叉现象,基态从成键态翻转为反成键态。应变效应使得量子点的重空穴及轻空穴的能带发生改变,轻重空穴耦合减弱,基态和激发态之间发生成键、反成键态翻转的临界距离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量子点 应变 反键 六带K·P理论
下载PDF
分子轨道理论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2-44,共3页
本文对分子轨道理论教学中关于对称性匹配原则 ,最大重叠原则 。
关键词 分子轨道理论 成键三原则 分子轨道符号 反键效应
下载PDF
过渡金属配合物电荷跃迁和显色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学俊 张炎有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电荷跃迁 显色 特征颜色 配位场跃迁 价间跃迁 成键-反键跃迁
下载PDF
Hückel规则与芳香性
15
作者 陈晓波 万新 陈向东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2-28,共7页
本文运用 Hückel 4n+2规则,阐述了芳香性与π分子轨道特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再介绍了 Frost 作图法和 Hess—Schaad 的 REPE 值计算法以及 Hückel4n+2规则的应用。
关键词 芳香性 分子轨道 成键轨道 反键轨道 非键轨道
下载PDF
反光电子谱仪的研制
16
作者 周红 王向东 +1 位作者 胡际璜 戴道宣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用经过改进的LEED装置和自制的9.8eV光子探测器研制成反光电子谱仪。测得了Si(111)7×7清洁表面的反光电子谱。
关键词 电子谱仪 子谱 光子探测器 LEED 电子倍增器 低能电子 光子能量 反键 真空紫外 电子态
下载PDF
CO2环境下DLC与不同对偶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韶先 李强 霍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1,共6页
高硬度、高耐磨以及良好化学稳定性的类金刚石(DLC)薄膜具有低摩擦行为.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DLC薄膜,在CSM高-低温真空摩擦试验机上进行摩擦学测试,并且基于第一性原理建模计算,分析真空和CO2气氛与DLC薄膜同Al和ZrO2配副之间相... 高硬度、高耐磨以及良好化学稳定性的类金刚石(DLC)薄膜具有低摩擦行为.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DLC薄膜,在CSM高-低温真空摩擦试验机上进行摩擦学测试,并且基于第一性原理建模计算,分析真空和CO2气氛与DLC薄膜同Al和ZrO2配副之间相互作用的摩擦机理.结果表明:真空环境下,DLC同Al和ZrO2配副对磨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8和0.28;CO2气氛环境下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051和0.011.理论计算揭示,真空环境下Al/DLC和ZrO2/DLC的相互作用界面分别形成Al-C和O-C共价键和大的界面分离功,导致摩擦系数偏高;然而,CO2饱和了DLC表面的C悬键,且在Al/DLC-CO2和ZrO2/DLC-CO2摩擦副的界面处形成了Al-O和O-O的高能反键态,导致界面分离功降低,从而呈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表明ZrO2/DLC摩擦副的摩擦性能更优;更重要的是,CO2气氛可以显著降低两种摩擦副的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薄膜 Al ZRO2 CO2 第一性原理 分离功 反键
下载PDF
Key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of stochastic seismic inversion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哲远 甘利灯 +2 位作者 戴晓峰 李凌高 王军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2年第1期49-56,115,116,共10页
Stochastic seismic invers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geostatistics and seismic inversion technology which integrates information from seismic records, well logs, and geostatistics into a posterior probability density fu... Stochastic seismic invers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geostatistics and seismic inversion technology which integrates information from seismic records, well logs, and geostatistics into a posterior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of subsurface models. The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CMC) method is used to sample the posterior PDF and the subsurface mode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inferred by analyzing a set of the posterior PDF sample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troduce the stochastic seismic inversion theory,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four key parameters: seismic data signal-to-noise ratio (S/N), variogram, the posterior PDF sample number, and well density, and propose the optimum selec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seismic data S/N adjusts the compromise between the influence of the seismic data and geostatistics on the inversion results, the variogram controls the smoothness of the inversion results, the posterior PDF sample number determin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from the samples, and well density influences the inversion uncertainty. Final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ochastic seismic inversion and the deterministic model based seismic inversion indicates that the stochastic seismic inversion can provide more reliable information of the subsurface char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seismic inversion signal-to-noise ratio VARIOGRAM posterio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sample number well density
下载PDF
荧光分析仪的原理及常见故障处理
19
作者 李攀 《电子世界》 2014年第10期67-67,共1页
荧光分析仪在医院和实验室广泛地使用,故障也是比较复杂。针对我们日常的工作,归纳如下:〈br〉 一、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br〉 处于基态的被测物质的分子在吸收适当能量,如光、化学、物理能后,其共价电子从成键分子轨道或非键... 荧光分析仪在医院和实验室广泛地使用,故障也是比较复杂。针对我们日常的工作,归纳如下:〈br〉 一、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br〉 处于基态的被测物质的分子在吸收适当能量,如光、化学、物理能后,其共价电子从成键分子轨道或非键分子轨道跃迁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去,形成分子激发态。分子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在分子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同时常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就是发光现象。荧光则属于分子的光致发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故障处理 荧光分析仪 原理 反键分子轨道 分子激发态 发光现象 荧光分析法 轨道跃迁
下载PDF
Adsorption/reaction energetics measured by microcalorimetry and correlated with reactivity on supported catalysts: A review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林 林坚 +3 位作者 李筱玉 王爱琴 王晓东 张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39-2052,共14页
The forma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the chemical bonds of reactants and intermediates on cata- lyst surfaces occu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heat during catalytic reactions. Measure- ment of this evolved ... The forma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the chemical bonds of reactants and intermediates on cata- lyst surfaces occu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heat during catalytic reactions. Measure- ment of this evolved heat is helpful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s be- tween the catalyst and the adsorbed species, and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re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Although various techniques have previously been applied to assessments of evolved heat, direct measurements using a Tian-Calvet microcalorimeter are currently the most reliable method for this purpose.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sorption/reaction energetics determined by microcalorimetry and the reactivities of supported catalysts, and examine the im- portant role of microcalorimetry in understanding catalytic performance from the energetic point of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sis Microcalorimetry Reactivity Energetics Binding strength Catalyst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