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区瑞庆 覃朋 林春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探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胫前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iEMG)、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干预4周,两组患者在iEMG、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并且治疗组干预4周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步行能力,并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岳盼盼 张为民 闫雪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逐步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以弥补常规康复训练的不足。本文对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的发展、工作原理、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逐步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以弥补常规康复训练的不足。本文对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的发展、工作原理、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脑卒中 功能障碍
下载PDF
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左菲菲 成旭东 +1 位作者 姬余良 李菲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9例脑梗死患者按康复护理方式差异设置对照组(125例)与研究组(1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 目的:研究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9例脑梗死患者按康复护理方式差异设置对照组(125例)与研究组(1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对比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训练后研究组甘油三酯(TG)、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积分肌电(IEMG)值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水平,提高预后水平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反复促通疗法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邵岚 白定群 +3 位作者 余和平 王大武 李小宏 陈大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伤平面T10—L1,ASIA分级C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伤平面T10—L1,ASIA分级C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站立床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用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IA-LEMS),Berg平衡量表(BBS),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组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高于电动起立床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脊髓损伤 电动起立床
下载PDF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志清 丁勤能 +3 位作者 刘蓓蓓 谢财忠 汤江帆 刘燕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第3期268-270,277,共4页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屈曲和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脑卒中 下肢 平衡
下载PDF
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对卒中患者脑区功能重塑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叶强 刘莉 +2 位作者 钱竞光 顾小东 高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3-569,共7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的临床康复干预效果,总结其脑功能重塑特征及机制。方法:1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2组进行30 d步行训练,研究组为结合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对照组为常规...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的临床康复干预效果,总结其脑功能重塑特征及机制。方法:1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2组进行30 d步行训练,研究组为结合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对照组为常规训练。对脑区激活的结果进行偏侧化指数(laterality index,LI)分析,并与运动功能评定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下肢运动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同时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其中卒中患者在偏瘫侧运动时,其LI值与使用足底压力反馈式电刺激治疗相关(r=0.884,P <0.001),而健侧运动时,LI值与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也密切相关(r=0.892,P<0.001),特别是使用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后,卒中患者两侧半球感兴趣区的LI值之间有显著关联(r=0.974,P <0.001)。结论:卒中患者佩戴由足底压力反馈式电刺激仪构成的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可以显著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从根本上加速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偏侧化指数 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
下载PDF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斌 高晶 +2 位作者 薛晶晶 何璐娜 王丽娜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等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等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儿经12周治疗后,FMFM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能有效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痉挛型偏瘫 精细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计忠宇 尹同珍 马红如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429-430,共2页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是近年来用于康复治疗领域的新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相较于普通电动起立床新增了智能反馈、减重支持以及虚拟踏步训练系统,已被证实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但目前国内将其用于脊髓损伤...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是近年来用于康复治疗领域的新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相较于普通电动起立床新增了智能反馈、减重支持以及虚拟踏步训练系统,已被证实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但目前国内将其用于脊髓损伤相关功能障碍的报道还较少。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疗效及机制,现进行前瞻性对照试验,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解东风 冯碧珍 +3 位作者 许长城 李奎 付奕 李鑫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9期1085-1086,1088,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电动起立床 脑卒中 下肢功能
下载PDF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和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云 杨小燕 李妙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8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作业治疗能否可效地促进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上肢康复。方法对照组采用康复作业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辅助训练。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作业治疗能否可效地促进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上肢康复。方法对照组采用康复作业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辅助训练。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的综合运动功能;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作业治疗能显著地促进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上肢康复,本文采用的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 作业治疗 偏瘫 上肢功能障碍 治疗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基 张盘德 +4 位作者 刘翠华 彭小文 何慧斌 曾义新 赵荣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5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 目的探究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站起-行走"计时测试(TUGT)结果。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分分别为(18.96±3.37)、(25.58±4.1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42±3.15)、(16.36±3.5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步行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TUGT为(15.86±4.69)s,短于对照组的(23.54±4.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1, P=0.000<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TUGT为(8.42±1.13)s,短于对照组的(18.97±2.6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14, P=0.000<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探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脑卒中 足内翻下垂 步行功能
下载PDF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手功能运动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俏慧 许燕飞 +2 位作者 林燕 陈志芬 翟春苗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2期2004-2005,2007,共3页
目的 探究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手功能运动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 探究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手功能运动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在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偏瘫手的运动功能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运动功能状态改良量表(M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训练1个月、3个月后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不仅提高脑卒中早期患者偏瘫手的运动功能状态,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提高偏瘫手的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改善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津宁 鲍晓 +3 位作者 刘惠宇 王日升 张林剑 朱丽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对下肢痉挛肌肉加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对下肢痉挛肌肉加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症治疗。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各组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各时间点,治疗组MAS、FMA、BB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 <0. 05)。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能明显改善痉挛性下肢瘫痪的肌肉痉挛,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肌张力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中医揿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术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俊 朱冬燕 +2 位作者 梁丽 韩珍真 黄志东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132-133,共2页
目前,对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早期手术和药物干预,但对于患者术后下肢功能康复的关注较少。本研究对SCI患者术后给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中医揿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 目前,对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早期手术和药物干预,但对于患者术后下肢功能康复的关注较少。本研究对SCI患者术后给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中医揿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确诊胸腰段骨折且合并SCI的患者62例,均于损伤后3d内行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椎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中医揿针 脊髓损伤 术后功能
下载PDF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梗死后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红颖 单晶丽 王凤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8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 目的:观察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治疗。各组分别在康复开始前1天和康复第30天进行2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ADL采用巴氏指数评分法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更加有效,能进一步促进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电动起立床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连伟 邓敏仪 +3 位作者 王雪勤 王芳 周荃 黎剑奇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2期217-220,共4页
探讨一康A1系列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对两种机型的结构原理和故障维修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设备痉挛报错故障、通用串行总线(USB)未连接报错、无法进入游戏、显示器黑屏、闪屏或无显示、站立数值偏差和... 探讨一康A1系列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对两种机型的结构原理和故障维修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设备痉挛报错故障、通用串行总线(USB)未连接报错、无法进入游戏、显示器黑屏、闪屏或无显示、站立数值偏差和本体感觉数值偏差等故障案例,逐步排查软件设置、硬件检查、灵敏度设置、检测USB连接、游戏文件检测、主机视频图形阵列(VGA)接口检测、角度传感器测试和压力传感器检测等方法,及时处理和解决出现的故障,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设备正常使用率,保障患者及时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反馈训练系统 故障原因 维修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小萍 贺郁琳 +2 位作者 徐月花 吴希杭 杨加亮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 探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对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下肢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4月我院康复科气管套管留置时间≥1个月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1例(201... 目的 探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对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下肢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4月我院康复科气管套管留置时间≥1个月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1例(2018年5月-2019年10月)和观察组30例(2019年11月-2021年4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进行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气管套管拔除率、下肢运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气管套管拔除率和Fugl 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分别为76.7%和(13.200±4.197)分,高于对照组的51.6%和(10.645±3.028)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在缩短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抗阻运动 下肢运动功能 气管切开 护理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尉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该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7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5例。两组均予常规运动康复疗法,观察组联合下肢智能... 目的探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该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7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5例。两组均予常规运动康复疗法,观察组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辅助训练。康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Fugl-Meyer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led步行功能分级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运动疗法 脑卒中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辅助治疗对不完全性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
19
作者 汤婷婷 金旦飞 刘莹莹 《医疗装备》 2022年第2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辅助治疗对不完全性腰段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就诊的78例不完全性腰段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9例... 目的探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辅助治疗对不完全性腰段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就诊的78例不完全性腰段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辅助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力、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及步行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与SCI步行指数联合评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腘绳肌及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腘绳肌及股四头肌肌力分级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FAC及SC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FAC及SC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辅助治疗不完全性腰段SCI患者可显著增强其下肢肌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腰段 不完全性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肌力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联合计算机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晋楠 龚炜 王群有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5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联合计算机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61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 目的分析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联合计算机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61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该基础上给予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联合计算机认知训练。采用MoCA量表分析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分析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及FMA评分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MoCA总评分为(25.83±5.14)分,高于对照组的(21.10±3.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1,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训练后1周、2周的FMA评分分别为(47.79±8.16)分、(53.94±12.08)分,高于对照组的(43.37±7.22)分、(46.65±1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2.192,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有明显升高,研究组进食、洗澡、个人卫生、行走及穿衣等各方面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32.64±4.94)分,高于对照组的(26.65±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3,P<0.05)。结论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联合计算机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上肢功能,在临床上应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认知障碍 上肢智能力反馈训练系统 康复训练 计算机认知训练 肢体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