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相关反馈运动估计与生物软组织应变成像
1
作者 王素品 崔崤峣 +3 位作者 李俊博 魏黎旸 万明习 周晓东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16-724,共9页
作为一种逐步发展起来并得到应用的低风险和低成本的成像手段,超声弹性成像已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它能获得生物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这些特性的变化与组织中病理变化的对应关系。文中将相关反馈技术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 作为一种逐步发展起来并得到应用的低风险和低成本的成像手段,超声弹性成像已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它能获得生物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这些特性的变化与组织中病理变化的对应关系。文中将相关反馈技术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相关反馈运动估计方法(genetic algorithm based correlation feedback technique,GACF),GACF算法与其他运动估计方法相比,有对微小运动灵敏度高,误差小等优点,适用于施加小应力条件下的软组织运动位移与应变估计。在此基础上,通过活体动物软组织印压实验方法,进行正常软组织与挫伤后软组织弹性参数的比较,由此使定量研究软组织挫伤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软组织 生物力学 超声弹性成像 遗传相关反馈运动估计 运动位移 应变估计 遗传算法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王斌 高松年 +1 位作者 刘巧云 董新春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精细化康复训练。根据脑梗死患者(卧床患者、可坐立患者、借助辅具可站立患者和无辅具可挺直站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给予相应的运动康复训练(如肢体关节训练、身体转移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5 d/周,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被动运动模式、有助力运动模式和主动训练模式的上肢/下肢运动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精细化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及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淑娴 郑雅丹 +4 位作者 李鑫 胡昔权 刘远文 黄丽 李莉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及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恢复期手及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试验组每日接受40min常规作业治疗和20min智能运动反馈系统训练,对... 目的:初步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及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恢复期手及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试验组每日接受40min常规作业治疗和20min智能运动反馈系统训练,对照组每日接受1h常规作业治疗,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WMFT和MB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UE、WMFT和MBI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UE、WMFT和MBI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FMA-UE和WMFT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MBI评分及治疗前后MBI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及上肢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及上肢功能 运动反馈训练
下载PDF
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侯红 王彤 +1 位作者 李奇 蔡可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训练组20例,运动反馈训练组38例。2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训练6周后进行对比。观察评定指标:①前... 目的:探讨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训练组20例,运动反馈训练组38例。2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训练6周后进行对比。观察评定指标:①前臂旋转活动度;②腕背伸活动度等。结果:①前臂旋转活动度:患者的平均前臂活动度由治疗前的141.33°±19.31°(旋前+旋后),训练后即刻提高到161.00°±17.09°,训练6周后增加到175.83°±12.8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腕背伸活动度:训练前患者的平均活动度0.71°±20.36°,训练后即刻增加到27.43°±25.07°,训练6周后增加到43.29°±19.2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运动反馈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在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训练6周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集康复训练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运动反馈训练系统,让患者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作业中接受功能训练,吸引患者的主动参与,提高患者的注意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反馈训练 游戏 康复
下载PDF
反馈式强化躯干和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宁 马奇 李小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有明确任务目标游戏的躯干和下肢运动控制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总体运动功能(包括躯干控制能力、Berg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进行常... 目的:探讨基于有明确任务目标游戏的躯干和下肢运动控制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总体运动功能(包括躯干控制能力、Berg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加躯干和下肢强化训练;反馈组40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加躯干和下肢运动反馈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进行对比。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BBS、FAC、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反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躯干和下肢的运动控制训练能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而且患者更加乐于接受具有游戏性质的反馈训练,表现出较高的主动参与性,因而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躯干 下肢 运动反馈训练 平衡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万新炉 叶正茂 +1 位作者 潘翠环 沈怡 《中国康复》 201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前后采用E-LINK评估系统评定肘关节... 目的:观察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前后采用E-LINK评估系统评定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并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屈肘肌群及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屈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反馈系统提供的寓教于乐的康复方法能提高训练的趣味性、积极性,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反馈训练 脑卒中 痉挛
下载PDF
新Bobath技术结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捷 吴福春 +1 位作者 莫国清 余德标 《康复学报》 2018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结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作业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新Bobath技术及智...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结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作业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新Bobath技术及智能运动反馈训练。比较2组手腕运动功能FMA-U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偏瘫侧腕关节背伸最大活动度的差异。结果:治疗2、4、6周后,2组FMAUE、MBI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最大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周后,治疗组FMA-UE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最大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结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新Bobath技术 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偏瘫 手功能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秋芳 张芬 +3 位作者 刘亚楠 蔡琛 车文生 张智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24期2181-2186,共6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研究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研究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功能、手功能、步行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侧手指各项功能评分及FMA评分均增加,腕屈肌MAS评分及触觉阈值、两点辨别觉均减小,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评分及步幅、步速、步频均增加,研究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MoCA、SS-QOL评分均增加,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HF-rTMS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功能及手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还有助于患者步行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 手功能
下载PDF
“XOS”综合运动反馈仪训练对青年四肢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旗 王彤 +1 位作者 王翔 苏建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69-571,共3页
观察“XOS”综合运动反馈仪训练对正常人肘、膝关节屈伸肌力的影响。方法:对22例健康人进行30天“XOS”反馈仪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等速测试仪进行双侧肘、膝关节肌力测试。结果:“XOS”运动反馈训练后肘、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 观察“XOS”综合运动反馈仪训练对正常人肘、膝关节屈伸肌力的影响。方法:对22例健康人进行30天“XOS”反馈仪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等速测试仪进行双侧肘、膝关节肌力测试。结果:“XOS”运动反馈训练后肘、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耐力比均有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训练前后肘、膝屈/伸峰力矩比值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XOS”综合运动反馈仪训练能明显提高肘、膝关节肌肉力量,并维持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OS”综合运动反馈 肌力训练 青年 四肢肌力 康复
下载PDF
运动生物反馈训练对运动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继刚 田宝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2,共3页
运动生物反馈训练的含义与构成是指借助指示语和现代化仪器,把机体的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使之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的练习。运动生物反馈训练的实施需要通过介绍(introduction),确认(identification),模拟(simulation),转移(transfo... 运动生物反馈训练的含义与构成是指借助指示语和现代化仪器,把机体的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使之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的练习。运动生物反馈训练的实施需要通过介绍(introduction),确认(identification),模拟(simulation),转移(transformation),应用(realization)等5个阶段。大量研究认为,运动生物反馈训练在降低运动员的焦虑、提高肌肉表现水平、结合运用心理技能训练以及对提高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效果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效果,但对此尚未取得完全相同的结论。提出了编制不同运动项目生物反馈训练大纲,改进测试仪器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反馈训练 运动效果 生理机能 影响
下载PDF
XOS综合运动训练反馈仪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彤 周士枋 苏建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XOS综合运动训练反馈 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 平衡能力 骨关节病
下载PDF
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余永胜 冉唯君 +1 位作者 刘菲 叶多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其中22例给与推拿治疗(推拿组),22例给与推拿联合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组)。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其中22例给与推拿治疗(推拿组),22例给与推拿联合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组)。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BS量表)、步行能力(FAC量表)、日常生活自主活动能力(MBI量表)。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推拿组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治疗后第4、6、8周联合组FAC、M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结论在推拿治疗基础上开展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脑卒中 恢复期偏瘫 下肢功能
下载PDF
运动反馈虚拟现实四肢康复系统训练模块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俊华 吴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5-848,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具有虚拟现实、运动反馈和精准康复的智能四肢康复系统.方法采用双手柄、双脚踏及其锁定结构,采用计算机传感器技术提供多自由度运动选择和协调训练模式,3屏合1显示屏以及不同难易的3D虚拟场景和多传感器交互技术,提供多种... 目的设计一种具有虚拟现实、运动反馈和精准康复的智能四肢康复系统.方法采用双手柄、双脚踏及其锁定结构,采用计算机传感器技术提供多自由度运动选择和协调训练模式,3屏合1显示屏以及不同难易的3D虚拟场景和多传感器交互技术,提供多种虚拟现实运动反馈训练模块.结果和结论设计出一种基于运动反馈的四肢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不同瘫痪程度患者可进行单或双上肢康复训练技术和双脚踝协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反馈 虚拟现实 四肢 康复 康复系统
下载PDF
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改善ICU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相莲 何园园 许林海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4期2280-2284,共5页
目的观察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MOTOmed训练和运动视觉反馈... 目的观察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MOTOmed训练和运动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FIM),采用量角器测量患侧踝背伸活动度(AROM),采用Myo Trac Infiniti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评估训练系统测定患者主动踝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时的肌电积分值(IEMG),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评定患者痉挛的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MAS、FIM、AROM、I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12.23±2.78)分,FMA(22.37±7.39)分,FIM(38.10±8.33)分,AROM(15.33±3.42)度,IEMG(85.22±17.25)μV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1),M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NIHSS、FMA、MAS、FIM、AROM、IEMG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能改善ICU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背屈能力,降低肌肉痉挛,提高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训练 运动视觉反馈 重症监护室 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贞贞 汪佳 +1 位作者 任晓艳 徐明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0期3157-3161,共5页
目的为了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运动反馈训练和穴位按摩进行融合,并应用到临床照护过程中,探究其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 目的为了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运动反馈训练和穴位按摩进行融合,并应用到临床照护过程中,探究其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3.22±6.87)岁;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2.78±6.23)岁。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穴位按摩。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为(22.18±2.33)分,高于对照组(19.33±1.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分别为(69.78±6.59)°、(45.70±7.62)分,均高于对照组(58.59±6.87)°、(35.47±7.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7.27±13.14)分,高于对照组(58.33±13.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反馈训练 穴位按摩 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下载PDF
“XOS”综合运动训练反馈仪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永丰 杨福俊 +2 位作者 苏建新 王彤 何小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606-607,共2页
关键词 “XOS”综合运动训练反馈 测试结果 统计分析 康复 主动疗法
下载PDF
遥操作工程机器人系统临场感技术研究——6自由度临场运动感觉反馈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丁选 黄海东 +2 位作者 宫文赋 山田宏尚 武藤高义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研究开发出一种遥操作工程机器人系统 ,可以应用于诸如火灾现场的修复作业等广阔的领域 .该系统由伺服控制的工程机器人、2根从远处操纵工程机器人的操纵杆、视频系统和 6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组成 .操作者坐于座椅上 ,座椅固定于运动模拟... 研究开发出一种遥操作工程机器人系统 ,可以应用于诸如火灾现场的修复作业等广阔的领域 .该系统由伺服控制的工程机器人、2根从远处操纵工程机器人的操纵杆、视频系统和 6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组成 .操作者坐于座椅上 ,座椅固定于运动模拟器的上方 .该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操纵者高质量地获得工作现场的临场运动感觉 .提出了一种 6自由度临场运动感觉反馈方法 ,其信号源来自工程机器人上安装的 6个加速度传感器 .该方法的有效性已为实验所证明 ,即应用 6自由度运动模拟器不但可以高质量地模拟工程机器人单个自由度的运动 :滚动、俯仰、转动以及前后、左右、上下的平移 ,而且可以高质量地模拟工程机器人的各种复合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感觉反馈技术 研究进展 遥操作系统 工程机器人 6自由度运动模拟器 虚拟现实 临场运动感觉
下载PDF
智能运动反馈系统在手外伤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丹丹 方琼 季益军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56-157,共2页
目的:研究智能运动反馈系统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43例)和运动反馈训练组(41例),常规康复组进行主被动运动、理疗及关节松动术治疗,而运动反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每日两次运动... 目的:研究智能运动反馈系统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43例)和运动反馈训练组(41例),常规康复组进行主被动运动、理疗及关节松动术治疗,而运动反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每日两次运动反馈手功能训练,在治疗前后进行手总主关节活动度(TAM)、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并比较结果。结果:8周康复治疗后两组TAM、UEFI指数均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后运动反馈训练组TAM、UEFI指数高于常规康复组,其中UEFI指数差异更加明显(P<0.01)。结论:手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智能运动反馈系统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手部功能,改善手部控制能力及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反馈系统 手外伤 总主关节活动度 上肢功能指数
下载PDF
上肢圆周运动及反馈仪对偏瘫患者的作用分析
19
作者 张丽霞 王彤 +3 位作者 孟殿怀 陆晓 范亚蓓 苏建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2-914,共3页
目的:证实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在左、右侧肢体偏瘫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人及左、右侧偏瘫患者各10例,均接受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测定,其中偏瘫患者均接受30min/d共1个月的仪器训练,训练结束后再次接受仪器测定,获取综合力向... 目的:证实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在左、右侧肢体偏瘫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人及左、右侧偏瘫患者各10例,均接受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测定,其中偏瘫患者均接受30min/d共1个月的仪器训练,训练结束后再次接受仪器测定,获取综合力向量值、时间、频率参数,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左侧肢体偏瘫患者在三区的力向量均值、时间、频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右侧偏瘫患者力向量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正常人和左侧偏瘫患者各区力向量均值在训练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能客观反映左侧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改善左侧偏瘫上肢综合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圆周运动反馈 综合力向量 偏瘫 功能障碍
下载PDF
采用脑网络分析的应激诱发脑-机接口运动感知与反馈激活时序规律研究
20
作者 张凯 徐光华 +5 位作者 李文平 李辉 杜成航 韩丞丞 张四聪 谢杰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共10页
为解决运动诱发脑-机交互过程中,意念感知环路与运动反馈神经环路协同激活时序同步性弱的问题,受到脉冲时间依赖的突触可塑性理论的启发,开展了运动激活响应的时序作用规律探索与闭环脑机时序同步强化的方法研究。基于应激刺激下运动中... 为解决运动诱发脑-机交互过程中,意念感知环路与运动反馈神经环路协同激活时序同步性弱的问题,受到脉冲时间依赖的突触可塑性理论的启发,开展了运动激活响应的时序作用规律探索与闭环脑机时序同步强化的方法研究。基于应激刺激下运动中枢激活响应特性,通过采集与整合不同应激运动响应任务下力-位移-脑电多源信息,开展了应激诱发下中枢环路时序激活响应检测方案设计;基于检测得到的时序参数,应用脑功能网络分析技术对脑-机交互过程运动感知反馈激活时序规律进行了有效量化。通过在线实验验证和统计分析,验证了应激运动诱发范式保留了传统运动诱发模型的特点:既能够不通过真实运动而激活皮层运动区域,又能有效增强受试者在脑控闭环过程中的运动感知激活响应时效性;在受试者群体中,闭环脑控的感知与反馈响应的时延在0.15~0.90 s之间,最大激活响应时间的持续时间为400~600 ms,激活响应的同步性相较于传统范式具有增强效果。所提方法揭示了应激诱发脑机调控过程的时序作用规律,可为实现运动感知同步性增强的脑-机接口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应激诱发 运动感知与反馈 时序规律 同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