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光二极管红光治疗仪联合抚纹霜治疗萎缩纹临床研究
1
作者 易斌 郭庆霞 +2 位作者 何军 韩克影 王畅畅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S0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发光二极管(LED)红光治疗仪联合抚纹霜治疗萎缩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10月接受萎缩纹治疗的25例受试者,剔除7例因自身原因不愿接受治疗或无法保证治疗时间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脱落者,最终纳入18例。所有受试者均在专... 目的探讨发光二极管(LED)红光治疗仪联合抚纹霜治疗萎缩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10月接受萎缩纹治疗的25例受试者,剔除7例因自身原因不愿接受治疗或无法保证治疗时间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脱落者,最终纳入18例。所有受试者均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接受CY-1002C型LED红光治疗仪照射治疗,并联用小分子肽抚纹霜,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萎缩纹的颜色、面积、凹凸感、弹性、紧致感评分,并分析年龄、疗程长短、胎次、分娩方式、使用过程中是否出汗对疗效的影响。结果2个统计周期后,基本治愈0例(0),显效7例(38.89%),有效9例(50.00%),无效2例(11.11%),治疗总有效16例(88.89%)。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萎缩纹的颜色、面积、凹凸感、紧致感变化评分差异显著(t=5.50,3.29,4.89,2.92,P<0.01),弹性变化评分无显著差异(t=1.84,P=0.0827)。疗程为8周以上对疗效影响显著(t=-2.63,P=0.0184),年龄、胎次、分娩方式、使用过程中是否出汗对疗效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LED红光治疗仪联合抚纹霜治疗萎缩纹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萎缩纹的颜色、面积、凹凸感、紧致感,且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红光治疗仪 抚纹霜 萎缩纹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发光二极管红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贾朗 宋琦 虞乐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2-623,共2页
目的观察发光二极管(LED)红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2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在7mmol/L以下。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LED红光配合甲钴胺治疗,对... 目的观察发光二极管(LED)红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2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在7mmol/L以下。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LED红光配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甲钴胺进行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各项评分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8.75%,优于对照组的36.67%,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各项评分中,麻木、疼痛、手套感、袜套感、蚁行感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LED红光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红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原文传递
发光二极管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丹丹 谢小兰 +1 位作者 关务洁 陈燕群 《现代临床护理》 2018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按照患者入住的不同... 目的探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按照患者入住的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麻木得分、足背动脉血流量情况、踝肱指数以及多伦多临床症状量表(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麻木得分、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TCSS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肢体麻木评分、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大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结论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延缓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发光二极管单波红外红光照射 中药离子 护理
下载PDF
发光层掺杂对红光OLED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安涛 夏艳峰 +1 位作者 南晶彪 高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制备高效率、高亮度的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显示器实现全彩色的关键,对高性能的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掺杂剂(DCJTB)浓度对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影响.实验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选取结构为ITO/... 制备高效率、高亮度的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显示器实现全彩色的关键,对高性能的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掺杂剂(DCJTB)浓度对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影响.实验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选取结构为ITO/2-TNATA(20nm)/NPB(30nm)/AlQ(50nm):(X%)DCJTB/AlQ(30nm)/LiF(0.8nm)/Al(100nm)的红光器件,在高准确度膜厚控制仪的监控下,实现了有机薄膜功能材料的精确蒸镀.研究表明:红光掺杂剂掺杂浓度为(2.5~3.0)%时,在12V电压下,可以得到发光亮度最高达到8 900cd/m2,发光效率大于2.8cd/A,且发光光谱波长为610~618nm较为理想的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空穴注入层 2-TNATA 发光亮度
下载PDF
带有周期性微结构的InGaAlP量子阱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大军 章 蓓 +3 位作者 栾 峰 杨 涛 徐万劲 马骁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87-90,共4页
在分析和研究圆盘型光学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并研制成功一种带有周期性环形沟槽结构的新型In-GaAlP量子阱发光二极管.这种LED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结果证实,与同样面积方形台面普通LED相比,这种LED的出光强... 在分析和研究圆盘型光学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并研制成功一种带有周期性环形沟槽结构的新型In-GaAlP量子阱发光二极管.这种LED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结果证实,与同样面积方形台面普通LED相比,这种LED的出光强度和效率都得到明显的增强和提高,为改进发光二极管的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InGaAlP量子阱 红光发光二极管 出光效率 回音壁模式.
下载PDF
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
6
作者 邓艳红 朱莹 +5 位作者 陈默 戴志新 王金江 包焱 李丹丹 刘昱 《发光学报》 EI CAS 2024年第10期1683-1698,共16页
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以其卓越的节能降耗特性而备受关注,其可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再生与代谢过程,并在显示技术、照明系统、农业栽培及医疗领域均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用于红光PeLEDs的材料本质特征,剖析当前面... 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以其卓越的节能降耗特性而备受关注,其可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再生与代谢过程,并在显示技术、照明系统、农业栽培及医疗领域均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用于红光PeLEDs的材料本质特征,剖析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并探讨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特别聚焦于采用共间隔阳离子调控策略、精细分子工程策略、高效钝化技术、原位无机配体引入策略、迁移活化能增强方法、亚稳相结晶优化途径,以及添加剂诱导的晶体重构策略等,以实现高效红光发射的PeLEDs。此外,本文深入阐述了发展低毒性、低环境负担的无铅PeLEDs的迫切需求及其面临的挑战,通过抑制Sn2+离子的氧化倾向、探索新型替代元素以取代铅元素,以及开发无铅双钙钛矿材料等途径,力图提升无铅红光PeLEDs的性能。文章还展示了红光PeLEDs在促进室内植物健康生长及推动柔性显示技术革新等具体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最后,展望了红光PeLEDs领域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与潜在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与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 高效策略 低毒性方法
下载PDF
AlGaInP红光LED的复合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的生长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仲明 牛萍娟 +4 位作者 王迪 刘宏伟 卢天博 于丹丹 郏成奎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438,共5页
复合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可以拓展反射图谱的宽度,从而能够反射更长波长的光,通过设计不同的波长组合得到的复合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可以优化其反射率。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法生长复合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样品,并使用光致... 复合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可以拓展反射图谱的宽度,从而能够反射更长波长的光,通过设计不同的波长组合得到的复合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可以优化其反射率。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法生长复合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样品,并使用光致发光光谱测试法进行反射图谱测试,得到不同的反射谱。对比结果后发现红光发光二极管(LED)的亮度随着反射谱的拓宽而增加,垂直反射占主导地位意味着主反射谱的个数不能减小。通过优化设计及测试比较最终选择了最优复合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结构即620nm×15加670nm×3加720nm×3加770nm×3加820nm×3加870nm×3的组合作为红光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设计 红光发光二极管 AlGaInP材料 外延生长
下载PDF
高亮度AlGaInP红光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8
8
作者 韩军 李建军 +5 位作者 邓军 邢艳辉 于晓东 林委之 刘莹 沈光地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3,共3页
对用于提高AlGaInP红光发光二极管(LED)出光效率的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和增透膜进行了分析,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生长了包含DBR和增透膜的LED,在20mA注入电流下,LED的峰值波长为623nm,光强达到200mcd,输出光功率为2.14mW... 对用于提高AlGaInP红光发光二极管(LED)出光效率的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和增透膜进行了分析,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生长了包含DBR和增透膜的LED,在20mA注入电流下,LED的峰值波长为623nm,光强达到200mcd,输出光功率为2.14mW。与常规的LED相比,光强和输出光功率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发光二极管(LED) 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 增透膜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
原文传递
宽反射角DBR红光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军 李建军 +5 位作者 邓军 邢艳辉 于晓东 林委之 刘莹 沈光地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6-458,共3页
对用于提高AlGaInP红光发光二极管出光效率的传统DBR进行了分析,用MOCVD生长了包含对垂直入射光反射的DBR和对斜入射光反射的DBR复合在一起的红光LED,在20mA注入电流下,LED的峰值波长为630nm,轴向光强达到137mcd,输出光功率为2.32mW。... 对用于提高AlGaInP红光发光二极管出光效率的传统DBR进行了分析,用MOCVD生长了包含对垂直入射光反射的DBR和对斜入射光反射的DBR复合在一起的红光LED,在20mA注入电流下,LED的峰值波长为630nm,轴向光强达到137mcd,输出光功率为2.32mW。与常规的LED相比,光强和输出光功率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发光二极管 分布布拉格反射镜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
原文传递
MOCVD生长双有源区AlGaInP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军 邢艳辉 +5 位作者 李建军 邓军 于晓东 林委之 刘莹 沈光地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1-594,共4页
设计并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生长了双有源区AlGaInP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的两个Al-GaInP有源区用高掺杂的反偏隧道结连接。双有源区发光二极管在20 mA注入电流下,主波长为623 nm,峰值波长为633 nm,电压为4.16 V,光强为163 mcd。
关键词 红光发光二极管 隧道结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
原文传递
630 nm LED红光照射后THP-1来源M0巨噬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11
作者 林默楠 曹国丁 +4 位作者 苏在雨 潘昱霖 宋武琦 刘海亮 张凤民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630 nm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产生红光照射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来源M0巨噬细胞的作用与机制。方法用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处理THP-1细胞,制备THP-1来源M0巨噬细胞,并使用强度... 目的分析630 nm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产生红光照射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来源M0巨噬细胞的作用与机制。方法用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处理THP-1细胞,制备THP-1来源M0巨噬细胞,并使用强度为28.8 J/cm^(2)的630 nm LED红光照射M0巨噬细胞,随后采用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注释和富集;通过string在线网站(https://cn.string-db.org/)和Cytoscape软件分析蛋白质互作情况,根据关键蛋白的作用,分析630 nm LED红光照射与THP-1来源M0巨噬细胞的关系。结果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630 nm LED红光照射THP-1来源M0巨噬细胞后,62个差异表达蛋白能够显著富集在细胞对刺激反应、线粒体膜电势负性调控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等相关生物学进程。在显著性排名前10的生物学进程中,细胞对刺激反应相关生物学进程占70%,主要为对糖刺激反应(4个进程)、对神经生长因子反应(2个进程)等;进一步分析细胞应对刺激相关生物学进程中涉及的8个蛋白间蛋白互作情况结果显示,转录因子叉头箱蛋白O3亚基(forkhead box O3,FOXO3)、炎症相关蛋白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或称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炎症因子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为关键互作蛋白,并且在630 nm LED红光照射后的THP-1来源M0巨噬细胞中,FOXO3和IL-18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PTGS2(COX-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630 nm LED红光照射对THP-1来源M0巨噬细胞的作用,类似于糖和神经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刺激反应;通过上调THP-1来源M0巨噬细胞中FOXO3蛋白的表达抑制M0巨噬细胞中PTGS2(COX-2)介导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发光二极管 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系 巨噬细胞 蛋白质组学 叉头箱蛋白O3亚基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环加氧酶2)
原文传递
Ⅴ/Ⅲ对P型GaP掺杂及红光LED量子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丁亮 李建军 +4 位作者 康玉柱 于晓东 邓军 韩军 沈光地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7-869,共3页
利用低压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LP-MOCVD),对红光发光二极管(LED)的窗口层掺杂进行研究。分别在Ⅴ/Ⅲ比为13、26和52的情况下生长GaP材料,结果发现,Ⅴ/Ⅲ比影响Mg的掺杂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在上述Ⅴ/Ⅲ比下生长的GaP,外延生长出红光... 利用低压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LP-MOCVD),对红光发光二极管(LED)的窗口层掺杂进行研究。分别在Ⅴ/Ⅲ比为13、26和52的情况下生长GaP材料,结果发现,Ⅴ/Ⅲ比影响Mg的掺杂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在上述Ⅴ/Ⅲ比下生长的GaP,外延生长出红光LED外延片并制备器件,结果发现,生长GaP层时,Ⅴ/Ⅲ比为52的红光LED与Ⅴ/Ⅲ比为13相比,输出光功率提高了23.7%,轴向光强提高了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发光二极管(LED)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 GAP Ⅴ/Ⅲ比
原文传递
面向微显示的小电流655 nm Micro-RCLED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建军 曹红康 +4 位作者 邓军 文振宇 邹德恕 周晓倩 杨启伟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70-175,共6页
针对微显示对高外量子效率、低工作电流和稳定光谱波长的红光LED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将共振腔发光二极管与AlAs侧向氧化技术相结合的Micro-RCLED。该器件利用共振腔改变有源区自发辐射场的空间分布,将更多的光分布在光提取角之内以提高光... 针对微显示对高外量子效率、低工作电流和稳定光谱波长的红光LED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将共振腔发光二极管与AlAs侧向氧化技术相结合的Micro-RCLED。该器件利用共振腔改变有源区自发辐射场的空间分布,将更多的光分布在光提取角之内以提高光提取效率,而且共振腔还有利于输出光谱波长的稳定。AlAs氧化孔对电流的横向限制既有利于降低侧壁的Shockley-Read-Hall非辐射复合,又可减少漏电,从而提高辐射复合效率。另外,P电极出光孔的直径大于AlAs氧化电流注入孔的直径,因此,金属P电极对出射光的吸收可以有效避免。同时,制作了3个并联的655 nm Micro-RCLED,每个单元的出光孔径为17μm。IdV/dI-I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120Ω的串联电阻器件在1 mA时的输出光功率为0.21 mW,外部量子效率大于10%,并且可以在低于1μA的注入电流下点亮单个单元。另外,当工作电流密度变化12.5倍时,峰值波长仅增加1.5 nm,光谱的半峰全宽仅增加0.33 nm。这使得RCLED作为单色光源在Micro-LED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发光 谐振腔 AlAs横向氧化 微型发光二极管 红光发光二极管
原文传递
Red emitting tungsto-molybdate phosphor for near-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based solid-state lighting 被引量:2
14
作者 XIE An YANG WeiYi ZHANG MinShu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229-1234,共6页
A series of novel red tungsto-molybdate phosphors, LiEul-xSmx(WO4)0.5(MoO4)1.5 (x = 0, 0.25%, 0.50%, 0.75%, 1.00%, 2.00% 4.00%, 6.00%, 8.00% and 10.00%), were synthesized using conventional solid state reaction ... A series of novel red tungsto-molybdate phosphors, LiEul-xSmx(WO4)0.5(MoO4)1.5 (x = 0, 0.25%, 0.50%, 0.75%, 1.00%, 2.00% 4.00%, 6.00%, 8.00% and 10.00%), were synthesized using conventional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 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m^3+ changes neither the crystal structure nor the shape and position of the emission spectra. However, it extends the excitation region at 400 nm and enhances the emission at 615 nm. The reason for the im- provement of red emission of Eu^3+ by the introduction of Sm^3+ and the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 from Sm^3+ to Eu^3+ was in- vestigat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gsto-molybdate red emitting phosphors white LEDs energy transf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