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污染土壤毒性的发光菌法诊断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彬 李培军 +2 位作者 王晶 杨桂芬 张海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43-446,共4页
应用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性进行诊断 ,确定了实验室中采用人为定量投加污染物的情况下 ,土壤的最佳平衡时间为 2 4h ,最佳浸提时间为 2h ,最佳浸提剂为 0 .1mol·L-1Hcl.对单一和复合... 应用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性进行诊断 ,确定了实验室中采用人为定量投加污染物的情况下 ,土壤的最佳平衡时间为 2 4h ,最佳浸提时间为 2h ,最佳浸提剂为 0 .1mol·L-1Hcl.对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土壤毒性研究表明 ,单一重金属污染条件下 ,重金属的投加量与发光菌的发光度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根据剂量效应曲线得出 4种重金属的EC50 分别为Cd 2 6 .12mg·kg-1、Cu 2 91.48mg·kg-1、Zn 72 .46mg·kg-1和Pb 2 174.93mg·kg-1,复合污染条件下 ,由于金属的协同作用 ,毒性明显增加 ,从而为污染土壤的优先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发光菌法 土壤污染 重金属污染 诊断
下载PDF
Cd污染土壤生物毒性的发光菌法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万水霞 李帆 +3 位作者 王静 蒋光月 吴萍萍 武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57-60,共4页
[目的]测定及评定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方法]选取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指示微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利用发光菌方法评价施用不同调理剂的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结果]Cd污染土壤... [目的]测定及评定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方法]选取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指示微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利用发光菌方法评价施用不同调理剂的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结果]Cd污染土壤提取液对发光菌的发光有抑制作用,并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发光菌的发光强度逐渐减小,其发光抑制率与Cd浓度呈正相关,Cd的EC_(50)为10.97 mg/kg。与CK对比,施用白云石的处理显著降低了Cd的有效性及Cd的生物毒性。Cd有效性和青海弧菌的发光抑制率降低幅度分别为29.95%、15.35%;用发光菌方法测得Cd的生物毒性与化学方法测得Cd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结合化学分析与生物毒性检测可为污染土壤评价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生物毒性 发光菌法 青海弧Q67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毒性的发光菌法与斜生栅藻法诊断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彬 李培军 +1 位作者 王晶 张海荣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8-451,共4页
应用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明亮发光杆菌T3(Phy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性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斜生栅藻的增长率和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相关,并且随重金属投加量的增加,其增长... 应用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明亮发光杆菌T3(Phy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性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斜生栅藻的增长率和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相关,并且随重金属投加量的增加,其增长率和发光度逐渐降低,对3种测试参数进行比较,发现采用细胞数增长率作为土壤毒性的检测指标比采用光密度增长率和相对发光度更为敏感。复合污染情况下,由于金属间的协同作用,使土壤的毒性比单一重金属污染时有明显的增强,从而为污染土壤的优先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毒性 发光菌法 斜生栅藻 诊断 明亮发光 增长率 测试参数
原文传递
底泥疏浚对湖泊沉积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爱菊 孔繁翔 +2 位作者 史小丽 于洋 谭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5-569,共5页
采用淡水沉积物质量基准和微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对疏浚前后五里湖沉积物提取液和全底泥沉积物的生态毒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疏浚后,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污染物的总体含量均显著降低,但是铬、铅和镍的含量仍然分布在阈值效应低... 采用淡水沉积物质量基准和微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对疏浚前后五里湖沉积物提取液和全底泥沉积物的生态毒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疏浚后,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污染物的总体含量均显著降低,但是铬、铅和镍的含量仍然分布在阈值效应低值(TEL)和可能效应水平值(PEL)之间的灰色区域,仍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疏浚后1个月,沉积物提取液中发光菌发光试验的EC50值降低约50%,毒性增加近1倍;与疏浚前相比,全底泥沉积物的细菌毒性试验的EC50值降低11%-30%;全底泥月芽藻毒性试验的EC50值也有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 沉积物质量基准 发光菌法 全底泥微生物试验 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