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蛤蚧发声通路核团定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君利 唐业忠 +2 位作者 李东风 王祖望 韩彧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4,共4页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方法和电刺激技术对爬行类动物蛤蚧发声通路的神经核团进行了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在延脑部位 ,疑核和迷走神经运动核参与对蛤蚧发声活动的调节 ,但以疑核对发声活动的调节作用最为重要 .疑核对蛤蚧发声器的支...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方法和电刺激技术对爬行类动物蛤蚧发声通路的神经核团进行了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在延脑部位 ,疑核和迷走神经运动核参与对蛤蚧发声活动的调节 ,但以疑核对发声活动的调节作用最为重要 .疑核对蛤蚧发声器的支配为双侧性的 ,但以同侧为主 .而迷走神经运动核只有单侧的标记 .实验结果提示 ,中脑的中央灰质区 (SGC)的背外侧核团可能通过对疑核的调节来影响蛤蚧的发声活动 ,大脑皮质的背侧皮质区 (DX)也可能参与对发声活动的调节 ,且均为双侧性的调节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P 电刺激 发声机制 蛤蚧 爬行动物 发声通路 神经核团 定位
下载PDF
白腰文鸟原纹状体栎核发声通路与SP-免疫组化的定位
2
作者 张信文 曾少举 +2 位作者 李佳 马骏 左明雪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对白腰文鸟端脑原纹状体栎核 (RA)的神经联系和SP 免疫阳性神经细胞或纤维在发声通路中的定位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生物素结合的葡聚糖胺 (BDA)双向示踪方法和P物质 (substanceP ,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将BDA微量注入RA内 ,经ABC... 目的 :对白腰文鸟端脑原纹状体栎核 (RA)的神经联系和SP 免疫阳性神经细胞或纤维在发声通路中的定位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生物素结合的葡聚糖胺 (BDA)双向示踪方法和P物质 (substanceP ,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将BDA微量注入RA内 ,经ABC反应。结果 :①RA接受发声控制的高位中枢HVC和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 (MAN)外侧部的传入投射 ,由RA发出的神经纤维投射到中脑背内侧核 (DM )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nXIIts) ,由此组成发声控制通路。②SP 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大量分布在端脑的HVC ,MAN ,RA内。SP 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或末梢密集分布在发声运动中枢中脑的DM、延髓的nXIIts、舌下神经 ,以及中脑背外侧核壳区 (MLdshell)、中脑丘间核 (ICo)和丘脑卵圆核壳 (OVshell)内。 结论 :由于SP广泛分布在发声控制中枢内 ,提示SP可能在发声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腰文鸟 原纹状体栎核 发声通路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黄眉鹀上纹状体腹侧尾核的两条发声控制通路的探讨
3
作者 张信文 蓝书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8-82,共5页
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黄眉(EmberizaChrysophrys)端脑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IMAN)及嗅叶X区的纤维联系;并将HRP溶液分别微电泳入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及古纹状体粗核(RA... 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黄眉(EmberizaChrysophrys)端脑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IMAN)及嗅叶X区的纤维联系;并将HRP溶液分别微电泳入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及古纹状体粗核(RA),观察其传出投射。结果发现:(1)IMAN接受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的传入投射,由IMAN发出的纤维投射至RA;(2)X区接受HVc的传入投射,并发出纤维投射至丘脑背外侧核的内侧部;(3)HVc发出两束纤维,分别投射至RA及X区;(4)RA也发出两束纤维,分别投射至中脑背内侧核及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因此HVc可能通过两条路径控制发声行为:一条是HVc直接投射至RA,再由RA支配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的直接通路;另一条是HVc→嗅叶X区→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IMAN→RA的间接通路。后者可能参与发声学习和记忆等高级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纹状体 腹侧尾核 黄眉 发声通路
下载PDF
金丝雀端脑发声控制通路及左半球优势现象的研究
4
作者 张信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1995年第4期63-69,共7页
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金丝雀端脑发声控制中枢上纹状体腹侧尾端核(HVc)的纤维联系及古纹状体株核(RA)的左半球优势现象。结果表明,HVc投射到发声控制的主要运动中枢RA以及嗅叶的X区;HVc接受蓝斑核、丘脑... 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金丝雀端脑发声控制中枢上纹状体腹侧尾端核(HVc)的纤维联系及古纹状体株核(RA)的左半球优势现象。结果表明,HVc投射到发声控制的主要运动中枢RA以及嗅叶的X区;HVc接受蓝斑核、丘脑葡萄形核、端脑听区、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和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内侧部的传入投射.提示HVc亦参与发声学习、听觉记忆及植物性和情绪性反应等功能.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脑 发声通路 左半球优势 金丝雀
下载PDF
鸣禽栗鵐前脑古纹状体粗核及其周区的神经联系
5
作者 王学斌 李广军 李广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91-393,共3页
关键词 鸣禽 栗Wu 古纹状体 粗核 神经联系 发声通路
下载PDF
鸣禽端脑发声运动通路的电生理学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玮 顾兵 李东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7-456,共10页
鸣禽是除了人类以外极少数具有发声信号学习能力的动物,其已成为研究运动序列控制和学习记忆神经过程的理想模型。鸣禽端脑中的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和脑干中的运动核团... 鸣禽是除了人类以外极少数具有发声信号学习能力的动物,其已成为研究运动序列控制和学习记忆神经过程的理想模型。鸣禽端脑中的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和脑干中的运动核团构成了控制发声的运动通路。该文对鸣禽端脑发声运动通路的电生理学特性及其在发声控制和鸣唱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禽 端脑 发声运动通路 电生理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