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农业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张居中
陈昌富
杨玉璋
-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共11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项目号:XDA05130500)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40772105)
-
文摘
本文通过对稻(Oryza sativa)作和粟(Setaria italica)作遗存的发现、环境背景和考古学文化关系的分析,梳理了中国早期农业发展的动态过程,将其分为酝酿、萌芽、确立、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五个阶段,并认为"南稻北粟"农业格局从农业初始阶段即已奠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动态变化的模糊地带—稻粟混作区。该区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呈现南北摆动的动态变化状态。水稻的北进、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传播等丰富了黄河流域的作物结构,加上起源于本地区的粟、黍(Panicum miliaceum)、豆(Leguminosae)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生业模式;在南方长江流域,采集经济的比重则随着稻作农业的发展逐渐降低,形成了有别于华北地区且比较稳定的以稻作为主、渔猎采集并重的生业传统。
-
关键词
农业起源
新石器时代
发展稻粟混作区
淮汉文化带
-
Keywords
Origins of agriculture
Neolithic
development
rice-millet mixed-cultivation area
cultures along Huai and Han rivers
-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