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语用学视域下学龄前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程璐璐 高阳 刘艳芹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发展语用学从知识、语言、行为层面为剖析儿童如何获得语用能力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其中,叙事能力是儿童语用能力向纵深发展的力证。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来看,儿童语用发展阶段是取效行为阶段。本研究选取216名正常发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发展语用学从知识、语言、行为层面为剖析儿童如何获得语用能力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其中,叙事能力是儿童语用能力向纵深发展的力证。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来看,儿童语用发展阶段是取效行为阶段。本研究选取216名正常发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独立检验和对应分析法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在不同的叙事维度中使用知识、语言、行为及其交互关系的情况,并从取效行为角度验证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使用语用指标完成叙事任务的数量显著增长且所使用的语用指标更显灵活。本研究旨在将儿童和受话人通过叙事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互动过程和完成社会交际的效果作为评价儿童语用发展能力的标准之一,也为系统揭示儿童语用发展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语用学 学龄前儿童 取效行为 叙事能力
原文传递
发展语用学视域中的语用障碍问题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尚晓明 程璐璐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发展语用学强调儿童习得和运用适当的言语和非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和非言语意图,或研究在一定的语境中实现交流目的的方式。发展语用学提供了从知识、语言、行为等层面透视语用障碍儿童语用发展全过程的机会和路径。而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取... 发展语用学强调儿童习得和运用适当的言语和非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和非言语意图,或研究在一定的语境中实现交流目的的方式。发展语用学提供了从知识、语言、行为等层面透视语用障碍儿童语用发展全过程的机会和路径。而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取效行为,其内涵则涵盖知识、语言和行为各个层面。因此,如何从发展语用学视角出发,将取效行为与语用障碍研究相结合,并从多维角度全面阐释语用障碍的制约机制,为提出语用障碍干预策略和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成果还可为我国语用障碍儿童的康复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语用学 语用陣碍 取效行为 千预策略
原文传递
基于发展语用学的学龄前儿童会话能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程璐璐 尚晓明 许文胜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会话能力是评价儿童语用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216名普通话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NCA-A和自定义编码方式编码儿童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考察不同年龄段儿童在会话阶段的语用发展特点。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借助语用指标进行... 会话能力是评价儿童语用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216名普通话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NCA-A和自定义编码方式编码儿童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考察不同年龄段儿童在会话阶段的语用发展特点。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借助语用指标进行会话活动的数量呈递增态势,且调用的不同语用指标类型更显灵活。本研究可丰富并延伸取效行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发展语用学 会话能力 取效行为
原文传递
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以认知语用学为个例分析
4
作者 田晓星 彭庆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3-95,共3页
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追述当代语用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根据近期国内外语用学的研究主题和探索路向,发现语用学的研究的已超出指示语、言语行为、会话含义等传统议题,日渐体现出语言使用的语用纵观论。其次,语言使用与理解的语用探索再也... 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追述当代语用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根据近期国内外语用学的研究主题和探索路向,发现语用学的研究的已超出指示语、言语行为、会话含义等传统议题,日渐体现出语言使用的语用纵观论。其次,语言使用与理解的语用探索再也不是单向的语用学研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界面研究日益凸显。另外,语用与认知之间的相互结合和渗透,或从认知语用的视角分析言语交际,已成为当今语用学发展的一大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语用学 语用学发展趋势 认知语用学
下载PDF
多模态认知语用学新发展——介评《视觉与多模态交际:运用关联原则》 被引量:1
5
作者 韩艳方 《外文研究》 2022年第3期101-104,110,共5页
多模态认知语用学研究方兴未艾,是当前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Charles Forceville推出力作《视觉与多模态交际:运用关联原则》,更是为多模态认知语用研究提供了新颖的分析范式,并聚焦多模态认知语用研究的热门议题,比如多... 多模态认知语用学研究方兴未艾,是当前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Charles Forceville推出力作《视觉与多模态交际:运用关联原则》,更是为多模态认知语用研究提供了新颖的分析范式,并聚焦多模态认知语用研究的热门议题,比如多模态“症候”交际、信息富衍、体裁回归、多模态歧义消解和指代分配等话题。本文对该书进行介评,希望有助于学界了解多模态认知语用研究的前沿议题,拓展多模态语用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认知语用学发展 关联 Charles Forceville
下载PDF
语用学的回顾与展望
6
作者 王晓红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08年第1期79-80,共2页
对英语语用学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作以简要回顾。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30年代作为一个术语被提出,到70年代以后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人们语言的运用,可谓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今天,语用学已成为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备受关注。可... 对英语语用学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作以简要回顾。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30年代作为一个术语被提出,到70年代以后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人们语言的运用,可谓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今天,语用学已成为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备受关注。可见,语用学虽还年轻,但定能有着光明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运用 语用学发展 语用
下载PDF
论语用原则的文学功用
7
作者 林燕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合作原则” 语用原则 礼貌原则 菲利普 《德伯家的苔丝》 文学语言 戏剧性冲突 遵守与违反 发展语用学 塑造人物
下载PDF
语用·认知·社会文化·外语教学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自然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1,共4页
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语用学概论》、《现代英语语法教程》、《语用学与英语学习》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根据1997年7月在长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以下简称长春会议)上获得的信息,我们语用学者的任务,首要的... 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语用学概论》、《现代英语语法教程》、《语用学与英语学习》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根据1997年7月在长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以下简称长春会议)上获得的信息,我们语用学者的任务,首要的还是继续大力普及语用学,同时要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研究 关联理论 社会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 语用分析 语用语言学 认知语用学 社会语用学 研究方法 发展语用学
下载PDF
汉语儿童请求协商事件及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戈玲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80,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三名2;04-5;05岁(2岁4月龄-5岁5月龄)汉语儿童的自然会话交际语料,探讨儿童请求话语构式和请求协商事件序列,揭示儿童请求言语行为习得与儿童语用能力发展模式。研究发现,汉语儿童的元语用意识和间接言语行为能力较强,常使... 本文通过分析三名2;04-5;05岁(2岁4月龄-5岁5月龄)汉语儿童的自然会话交际语料,探讨儿童请求话语构式和请求协商事件序列,揭示儿童请求言语行为习得与儿童语用能力发展模式。研究发现,汉语儿童的元语用意识和间接言语行为能力较强,常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构式发起请求;2;04-5;05岁儿童依次习得直接请求、规约化间接请求和非规约化间接请求;3岁左右儿童对交际语境很敏感,能使用多种汉语构式请求序列;4岁以上儿童具备请求协商能力,能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社会距离、权势关系等调整语用策略。在与家人、老师及同伴的互动过程中,儿童习得请求言语协商序列、会话交际规则、礼貌策略和社交礼仪,语用能力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语用学 儿童请求序列 请求协商事件 儿童语用能力
原文传递
Developing Chinese Complimenting in a Study Abroad Program
10
作者 金丽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5年第3期277-300,368,共25页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n empirical study investigating what and how two college-level American learners of Mandarin Chinese develope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complimenting speech act while participati...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n empirical study investigating what and how two college-level American learners of Mandarin Chinese develope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complimenting speech act while participating in a 7-week intensive language study abroad program. A case study approach was adopted with a focus on participants' self-reflection data supplemented with the researcher's observation data to unpack each participant's pragmatic developmental process throughout the program. Guided by sociocultural theory, the study uncovered the dynamic, complex and highly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al process each participant experienced.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Chinese people's special treatment of the two American students provided more constraints than opportunities for them to acquire Chinese complimenting. However, the learners' own motivation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lso significantly shaped their learning process and outcomes. Pedagogical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study abroad contexts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2 Pragmatic Development Study Abroad Mandarin Chinese Complimenting American College-level Learners of Chinese
原文传递
Social Language Learning Spaces: Affordances in a Community of Learners 被引量:5
11
作者 Garold MURRAY Naomi FUJISHIMA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3年第1期140-156,共17页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thnographic inquiry into the linguistic and sociocultural affordances available to English and Japanese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through their engagement in a social learning space at a Japa...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thnographic inquiry into the linguistic and sociocultural affordances available to English and Japanese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through their engagement in a social learning space at a Japanese university. By social learning space we refer to a facility in which students come together in order to learn with and from each other in a non- formal setting. To explore the social learning dynamic in this environment, we carried out a longitudinal ethnographic inquiry. Data came primarily from interviews with learners and administrators, supported by participant-observations. A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data, informed by ecological and community of practice perspectives, pointed to the emergence of a community of learners and revealed how closely the affordances were connected with the emergent community.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he findings related to the affordances which gave rise to languag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affordances to the conditions which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y of learners, and the role of learner autonomy in regard to these two interrelated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fordances AUTONOMY community of practice ECOLOGY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ocial learning spa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