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警当世之道”——试述明清作家对“发愤抒情说”的继承与发展
1
作者
马成生
《浙江学刊》
198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清人潘德舆在论述《水浒传》一书之“愤”时,认为其作者是在“大声疾呼前代之乱,以警当时之道也”。这话,很有代表性。明清作家继承并发展了那个萌芽于先秦、成熟于汉代的“发愤抒情说”。他们在论述小说的社会功能时,不论是“大声疾呼...
清人潘德舆在论述《水浒传》一书之“愤”时,认为其作者是在“大声疾呼前代之乱,以警当时之道也”。这话,很有代表性。明清作家继承并发展了那个萌芽于先秦、成熟于汉代的“发愤抒情说”。他们在论述小说的社会功能时,不论是“大声疾呼前代之乱”,还是本朝之乱,都是为了“以警当世之道”,即为当代的人们敲起警钟,提出警告,以便找出改善的办法。“以警当世之道”,正是明清作家所以要继承并发展“发愤抒情说”的共同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政治腐败
封建专制
民本思想
发愤抒情说
水浒传
何心隐
统治者
论略
李卓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愤抒情论的中西比较谈
2
作者
李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5期58-63,94,共7页
发愤抒情论,源自屈子,中西攸同。通观中西发愤抒情说和忧郁造艺说的整体流变,在意义选择和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于艺术动力机制和创作心理机制两个维面。作为情感表现理论,两者都把情感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在表现方法上,有同有异...
发愤抒情论,源自屈子,中西攸同。通观中西发愤抒情说和忧郁造艺说的整体流变,在意义选择和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于艺术动力机制和创作心理机制两个维面。作为情感表现理论,两者都把情感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在表现方法上,有同有异,但以异为主导。中国的表情法理论发展是沉滞而无序的,古典色彩较浓;西方则是深入递进的,现代性色彩较浓,能够通过形式创造摆脱压抑而成为自由积极的惰感,促进人类情感的不断自我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愤抒情说
忧郁造艺
说
整体流变
表情方法
中西文化异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警当世之道”——试述明清作家对“发愤抒情说”的继承与发展
1
作者
马成生
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浙江学刊》
198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文摘
清人潘德舆在论述《水浒传》一书之“愤”时,认为其作者是在“大声疾呼前代之乱,以警当时之道也”。这话,很有代表性。明清作家继承并发展了那个萌芽于先秦、成熟于汉代的“发愤抒情说”。他们在论述小说的社会功能时,不论是“大声疾呼前代之乱”,还是本朝之乱,都是为了“以警当世之道”,即为当代的人们敲起警钟,提出警告,以便找出改善的办法。“以警当世之道”,正是明清作家所以要继承并发展“发愤抒情说”的共同用心。
关键词
明清
政治腐败
封建专制
民本思想
发愤抒情说
水浒传
何心隐
统治者
论略
李卓吾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愤抒情论的中西比较谈
2
作者
李倩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动态>编辑部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5期58-63,94,共7页
文摘
发愤抒情论,源自屈子,中西攸同。通观中西发愤抒情说和忧郁造艺说的整体流变,在意义选择和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于艺术动力机制和创作心理机制两个维面。作为情感表现理论,两者都把情感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在表现方法上,有同有异,但以异为主导。中国的表情法理论发展是沉滞而无序的,古典色彩较浓;西方则是深入递进的,现代性色彩较浓,能够通过形式创造摆脱压抑而成为自由积极的惰感,促进人类情感的不断自我解放。
关键词
发愤抒情说
忧郁造艺
说
整体流变
表情方法
中西文化异同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警当世之道”——试述明清作家对“发愤抒情说”的继承与发展
马成生
《浙江学刊》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发愤抒情论的中西比较谈
李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