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明传统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以胡适与顾颉刚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岸峰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2期157-166,共10页
疑古思潮随着中国历代的民族危机而逐渐扩大,及至清末民初生死存亡之秋,终于汇聚成汹涌的激流。疑古思潮在“五四”时期的冲击无所不在,其力量亘古未见。胡适、顾颉刚以至于当时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相信,“‘传统’导致”是民族衰落的最... 疑古思潮随着中国历代的民族危机而逐渐扩大,及至清末民初生死存亡之秋,终于汇聚成汹涌的激流。疑古思潮在“五四”时期的冲击无所不在,其力量亘古未见。胡适、顾颉刚以至于当时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相信,“‘传统’导致”是民族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亦是阻碍国家进步的一大负累,故而由反传统进而疑古。此中,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冲突以及关于“国故整理”的论争,揭示了胡适与顾颉刚的“发明传统”,而白话文的提出、白话文学史的建构、国故整理的思想,以及此中所蕴含的民族主义,均值得进一步的思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顾颉刚 发明传统 白话文学史 民族主义
下载PDF
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如何发明传统
2
作者 刘巧荣 李长中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5-78,共4页
民族传统文化是族群成员的精神依托和用以区别于他族的本质所在。在现代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被消融于主流文化之中的危险。为了继续使传统文化有效存续及发挥其身份确认的功能,少数民族诗人发现,只有适应环境... 民族传统文化是族群成员的精神依托和用以区别于他族的本质所在。在现代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被消融于主流文化之中的危险。为了继续使传统文化有效存续及发挥其身份确认的功能,少数民族诗人发现,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来重新"发明传统",才能确认其文化和民族身份。在这里,作为"特定文化持有者"的少数民族诗人,为何要"发明传统"、这些"传统"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以及存在的病象等问题,亟需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诗歌 发明传统 身份 病象
下载PDF
“游客凝视”与“发明传统”:关于民俗旅游的文化阐释
3
作者 谢卓潇 《神州》 2014年第9期29-30,共2页
真实性是吸引游客民俗旅游的唯一动因么?民俗旅游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活动?游客为什么选择这种活动?本文通过引入“游客凝视”和“发明传统”两个概念,阐释民俗旅游活动游客与当地人的互动,描绘和解构民俗旅游的表征及背后的文化意义。笔... 真实性是吸引游客民俗旅游的唯一动因么?民俗旅游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活动?游客为什么选择这种活动?本文通过引入“游客凝视”和“发明传统”两个概念,阐释民俗旅游活动游客与当地人的互动,描绘和解构民俗旅游的表征及背后的文化意义。笔者认为,我认为在“凝视”的角度上,“发明传统”对于活动主体有多重意义:它是游客与旅游地“合作”表演,在凝视与被凝视之间,一些民族文化(形象、符号)得以传播。它也是一种当地人的集体行动,能标示和强化自我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旅游 发明传统 旅游凝视 文化阐释
下载PDF
发明传统与制造边界:美国“博雅学院”的类型概念起源
4
作者 孙碧 刘梓泰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00,共11页
“博雅学院”并非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自始就存在的机构类型,而是20世纪初一批学院采用“传统的发明”策略,主观建构出的概念。当高等教育机构转型升格为“大学”被视为符合现代潮流时,阿姆赫斯特等学院却选择另类发展路径,发明和利用旧... “博雅学院”并非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自始就存在的机构类型,而是20世纪初一批学院采用“传统的发明”策略,主观建构出的概念。当高等教育机构转型升格为“大学”被视为符合现代潮流时,阿姆赫斯特等学院却选择另类发展路径,发明和利用旧时学院的传统话语和资源,以大学为“他者”作出概念性区分,建构了“职业主义-培养全人”、“庞大而失去灵魂的喧嚣场所-小型亲密的共同体”和“异质的群体-优雅的同伴”等象征边界分类。至20世纪30年代,“博雅学院”的类型概念已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雅学院 传统发明 象征边界
原文传递
“被发明的传统”:现代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兴贵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82,共8页
摆手舞是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之一。从"被发明的传统"的视角透视现代土家族摆手舞,更能展现出摆手舞的历史演变轨迹及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文化内涵。摆手舞自身的祭祀特点是其得以被发明的内在因素。中... 摆手舞是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之一。从"被发明的传统"的视角透视现代土家族摆手舞,更能展现出摆手舞的历史演变轨迹及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文化内涵。摆手舞自身的祭祀特点是其得以被发明的内在因素。中国社会发展的断裂性及其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增强是摆手舞在现代社会里得以复兴的外在因素。"被发明"的现代土家族摆手舞,本质上只是借用了古代摆手舞中的一系列文化要素,而非按照传统的摆手舞特点进行全面的复制和照搬,体现了土家族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成为多个民族共享的公共文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传统 摆手舞 公共文化产品
下载PDF
国家记忆、文化合成和传统发明——红色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朱新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研究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尚未形成特定的研究范式、甚至缺少必要... 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研究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尚未形成特定的研究范式、甚至缺少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深度的理论阐释等问题。引入既有的社会科学概念或理论,实现红色文化研究与既有的社会科学理论相衔接,从总体上建构红色文化研究的基本范式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就此而言,文化学研究领域的三种重要理论——“国家记忆”“文化合成”和“传统发明”为红色文化研究范式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国家记忆”有助于厘清红色文化的本质属性,“文化合成”有助于阐明红色文化的生成逻辑,“传统发明”有助于揭示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建构红色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对于推进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中国共产党 国家记忆 文化合成 传统发明
下载PDF
传统的发明与文化的销售——以泰国东北部Isan地区的排笙制作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永祥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2-88,共7页
作者通过对泰国东北部Isan地区Tha Lua村排笙制作的田野考察,探讨了传统的发明和销售文化的方法和条件,以及其人类学意义。认为传统的发明和销售需要市场的推广和国家的帮助,传统文化的销售应该以社区中的村民为基础,不以大公司的利润... 作者通过对泰国东北部Isan地区Tha Lua村排笙制作的田野考察,探讨了传统的发明和销售文化的方法和条件,以及其人类学意义。认为传统的发明和销售需要市场的推广和国家的帮助,传统文化的销售应该以社区中的村民为基础,不以大公司的利润为目的,也不以单纯的GDP增长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为目的,而是以增加村民收入为目的,以农民公平受益、农民优先受益为目的,这样的传统销售是我们所应当追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明 销售文化 排笙制作 泰国东北部
下载PDF
民俗旅游与“传统的发明”——桂林龙脊景区的个案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赣丽 《文化遗产》 2009年第4期113-120,158,共9页
近年来,学界对旅游中的文化生产现象关注颇多,很多人批评民俗旅游中的文化失真。本文从田野个案入手,描述和分析民俗旅游中传统的发明现象,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关注较多的"文化真实性"概念加以讨论。作者认为,开发者为了满足游... 近年来,学界对旅游中的文化生产现象关注颇多,很多人批评民俗旅游中的文化失真。本文从田野个案入手,描述和分析民俗旅游中传统的发明现象,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关注较多的"文化真实性"概念加以讨论。作者认为,开发者为了满足游客对民俗传统的多种需要,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集中地方文化资源,制造民俗标志物,营造民俗氛围,借用民俗的外包装,创造地方(民族)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并没有丧失殆尽,而是被融进当地现代新传统中,并且新的地方(民族)文化被创造出来。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评估民俗旅游对文化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龙脊 民俗旅游 传统发明 文化真实性
下载PDF
“传统”的发明:建国“十七年”中国古典文学英译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倪秀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9期79-83,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十七年(1949-1966,简称建国"十七年")是一个新生的现代民族国家力求在国际社会上赢得认同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国家机构主动对外翻译中国文学的开创时期。由作为国家对外宣传机构的外文出版社组织翻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十七年(1949-1966,简称建国"十七年")是一个新生的现代民族国家力求在国际社会上赢得认同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国家机构主动对外翻译中国文学的开创时期。由作为国家对外宣传机构的外文出版社组织翻译了一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意图藉此对外再现作为新中国之遗产的古典文学形象,为新生的民族国家提供历史合法性。翻译古典文学作品由此成为重构或者"发明"新中国"传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十七年'古典文学英译 发明传统 民族国家
下载PDF
传统的发明与迪庆州藏族的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8,共5页
迪庆藏族传统的发展模式是农、牧、商三业并举。1997年后,为适应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迪庆藏族通过"传统的发明",促成了"香格里拉"落户迪庆和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初步实现了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发展模式的延续与转型。
关键词 迪庆州藏族 传统发明 文化自觉
下载PDF
何谓传统?——读《传统的发明》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树杰 《百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2-65,共4页
对于传统,目前学界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那么《传统的发明》却为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传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的内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传统发明 传统 内涵
下载PDF
传统的发明:丽江棒棒节的传承与变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杰宏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9,共6页
任何传统文化都是为满足时代要求而发明的产物。在当下文化旅游热、"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时代背景下,诸多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而得以重生,从而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对传... 任何传统文化都是为满足时代要求而发明的产物。在当下文化旅游热、"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时代背景下,诸多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而得以重生,从而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利用,导致传统文化的庸俗化、同质化、碎片化等恶果。新时代语境下传统的发明,必须合乎生产力发展要求,吸纳外来优秀文化,促成社会不同阶层的合力,尊重民众的主体性原则,满足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明 棒棒节 当美空普 木氏土司 传统
下载PDF
在“传统”与“发明”之间:关公信仰的社会文化功能演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爱萍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在当下,诸多传统文化被重新"发明",关公信仰作为关帝故里"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也在以"关公牵线、旅游搭台、经贸结亲"为主格局的关公文化经济模式中被重新"发明",其社会文化功能在历史承继的基... 在当下,诸多传统文化被重新"发明",关公信仰作为关帝故里"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也在以"关公牵线、旅游搭台、经贸结亲"为主格局的关公文化经济模式中被重新"发明",其社会文化功能在历史承继的基础上,也发生着当代的传统发明。透过这些社会文化功能演变,可以发现只有发生"在地化"的关公信仰,才能使关公信仰得以保持"原真性"而普遍流行。这一观点也可以推广到对于凡能体现统一国家历史的诸多神圣文化现象的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与“发明 关公信仰 功能演变 “在地化”
下载PDF
发明的传统:论社会转型期传统体育的固守与超越——从台湾“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变迁谈起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辉 方千华 +1 位作者 杨海晨 万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74-80,共7页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台湾"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变迁史进行了调研。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传统体育"的变迁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转型期内,传统体育的变迁会经历"没落、抗拒、调适和创新"等阶段的"固守与...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台湾"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变迁史进行了调研。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传统体育"的变迁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转型期内,传统体育的变迁会经历"没落、抗拒、调适和创新"等阶段的"固守与超越"博弈,耦合了"文化涵化"过程。没落是因为传统文化神圣的根基受到更具影响力的外来文化现实精神的冲击;抗拒是由于传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调适包括传统本身与传承人思想观念碰撞后的内部信仰调适和传统与外来文化对抗的外部形式调适;调适的结果会导致整合、附加和取代,从而形成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天民俗技艺团” 发明传统 涵化 调适 体育人类学
下载PDF
仪式实践与“传统的发明”——浙江淳安县富山村方仙翁信仰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穆兴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5期79-91,共13页
用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理论来梳理方家村方仙翁信仰及仪式活动,有静止、被割裂、不连贯、无创新之嫌。但引入"传统的发明"理论,把这些理论视角串联起来,同特纳的"社会戏剧"概念一起,可以全面呈现方家村方仙翁信仰及仪... 用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理论来梳理方家村方仙翁信仰及仪式活动,有静止、被割裂、不连贯、无创新之嫌。但引入"传统的发明"理论,把这些理论视角串联起来,同特纳的"社会戏剧"概念一起,可以全面呈现方家村方仙翁信仰及仪式活动的历史实践逻辑。从而可以看出,当下的方仙翁信仰及仪式活动是自然地理变迁、历史更替、国家时代发展、村落后靠移民重建、非遗等重要事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社会戏剧” 传统发明 村落秩序
下载PDF
光棍节:暂时性的集体狂热还是新的“被发明的传统”——读《传统的发明》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英永青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光棍节作为近些年来年轻人热衷于参与的节日,在各个方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解读,而光棍节能否成为一项传统而被继续传递呢?英国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传统的发明》一书中"被发明的传统"这一概念的提出,可启发我们辩证的看... 光棍节作为近些年来年轻人热衷于参与的节日,在各个方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解读,而光棍节能否成为一项传统而被继续传递呢?英国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传统的发明》一书中"被发明的传统"这一概念的提出,可启发我们辩证的看待光棍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棍节 传统 发明传统
下载PDF
“发明传统”的尝试:上海近代英文报刊与“开埠五十周年庆典”的制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美慧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96,共11页
1893年11月17日的“开埠五十周年纪念日”庆典是上海近代城市历史上一个隆重的事件,寓沪西侨耗费了十个多月的时间,设计了庆典的仪式内容,并希望其成为一个能够被重复使用的“传统”,从而起到社会整合的作用。英文报刊《字林西报》和《... 1893年11月17日的“开埠五十周年纪念日”庆典是上海近代城市历史上一个隆重的事件,寓沪西侨耗费了十个多月的时间,设计了庆典的仪式内容,并希望其成为一个能够被重复使用的“传统”,从而起到社会整合的作用。英文报刊《字林西报》和《北华捷报》在其中扮演了勾连事件的持续发展、激发社会公众参与、阐释和固化庆典意义的作用。本文以社会生活史“传统的发明”的相关论述为基本视角,通过全面梳理这一庆典的筹划、举办、报刊报道的过程来揭示该事件的复杂肌理、社会结构之间相互交缠的关系以及报刊在其中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明 庆典 《字林西报》 《北华捷报》
原文传递
“传统的发明”与仪式实践
18
作者 方穆兴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11期285-286,共2页
用"传统的发明"理论视角来论述非物质文化时期富山村的方仙翁信仰及仪式活动,更能体现出传统应该作为过程,而非产物,传统是不断传承和发明的过程。在富山村方仙翁信仰及仪式活动的"发明"过程中,突出了当下仪式由娱... 用"传统的发明"理论视角来论述非物质文化时期富山村的方仙翁信仰及仪式活动,更能体现出传统应该作为过程,而非产物,传统是不断传承和发明的过程。在富山村方仙翁信仰及仪式活动的"发明"过程中,突出了当下仪式由娱神变成自娱,形成了重行为轻信仰的趋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感是仪式走向未来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明 自娱 传承责任感
下载PDF
驯鹿:从传统到现代——传统的发明与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旅游 被引量:1
19
作者 斯格尔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0-33,共4页
生活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我国现今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将驯鹿文化传承延续至今的民族。饲养驯鹿不仅仅是他们发展经济与取得物质收入的手段,在驯鹿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驯鹿文化,更是... 生活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我国现今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将驯鹿文化传承延续至今的民族。饲养驯鹿不仅仅是他们发展经济与取得物质收入的手段,在驯鹿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驯鹿文化,更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精神象征。在2003年实现生态移民后,为适应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敖鲁古雅鄂温克乡通过对传统驯鹿饲养与驯鹿文化的延伸,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在旅游业的开发和带动下,敖鲁古雅乡驯鹿业初步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型。旅游业不单促进了敖鲁古雅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也对当地驯鹿文化的延续与保存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鲁古雅 鄂温克 驯鹿 传统发明
下载PDF
从《传统的发明》看民族认同标志的公共记忆转变叙事
20
作者 林雪青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2期353-353,共1页
《传统的发明》一书对那些看似久远的传统的起源演变过程进行了历史的还原,社会记忆概念及其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之中。因此文章力图通过对传统的发明的这一还原模式的解读,来为我们的政治生态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传统发明 公共记忆 叙事模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