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茯苓多糖和三萜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雷 刘常丽 +1 位作者 张群 陈科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8-151,共4页
以茯苓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此作为其品质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了传统发汗切制和趁鲜切制2种初加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在10-10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趁鲜切制与... 以茯苓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此作为其品质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了传统发汗切制和趁鲜切制2种初加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在10-10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87.77%和91.44%,方差分析显示F=15.30〉F0.01;三萜类成分在10-7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三萜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2.318‰和2.334‰,方差分析显示F=0.1880〈F0.05。表明茯苓采用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多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发汗切制法高于趁鲜切制法,对三萜类成分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趁鲜 发汗切制 茯苓 多糖 三萜类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