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汗控制系统的解对发汗剂流速的连续依赖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卜春霞 杨学实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96年第11期20-28,共9页
本文研究发汗烧蚀控制问题的解及其解的性质。引入变换将含有附加方程的问题化为发展方程,通过应用算子半群理论,研究其相应产生的发展系统,证明了发汗烧蚀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及其系统温度对发汗剂流量的连续依赖性。
关键词 发汗 烧蚀 控制系统 发汗剂 飞行试验
下载PDF
“桂枝汤不是发汗剂”吗?——与陈治凎同志商榷
2
作者 刘亚生 《福建中医药》 1985年第4期55-56,共2页
陈治淦同志在贵刊1984年第6期上发表了《桂枝汤不是发汗剂》一文,提出了桂枝汤应属于和解剂的观点。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发表已见的精神,确实可嘉。然而,其论则难以赞同,特提出商榷,敬请鉴谅和赐教. 一、桂枝汤与发汗陈氏在讨论太阳中风... 陈治淦同志在贵刊1984年第6期上发表了《桂枝汤不是发汗剂》一文,提出了桂枝汤应属于和解剂的观点。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发表已见的精神,确实可嘉。然而,其论则难以赞同,特提出商榷,敬请鉴谅和赐教. 一、桂枝汤与发汗陈氏在讨论太阳中风的病机“营弱卫强”时认为是“营卫俱虚”,我认为此说欠妥,实际上是因外邪的侵犯破坏了营卫的平衡,“卫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和解剂 临床应用 伤寒 阳旦汤 方剂 沙门氏杆菌病 陈治 自汗出 自汗 发汗剂 解表剂
下载PDF
再谈桂枝汤不是发汗剂
3
作者 陈治淦 《福建中医药》 1985年第4期56-57,共2页
拙文《桂枝汤不是发汗剂》发表之后,不同观点展开讨论,对我很有启发.学术争鸣对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非常有益。争则进,鸣乃兴。笔者今再借贵刊一角,补述一二,旨在与同道共研讨. 发汗、自汗与桂枝汤汗法理论渊源于《内经》.《素问·... 拙文《桂枝汤不是发汗剂》发表之后,不同观点展开讨论,对我很有启发.学术争鸣对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非常有益。争则进,鸣乃兴。笔者今再借贵刊一角,补述一二,旨在与同道共研讨. 发汗、自汗与桂枝汤汗法理论渊源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可见汗法为表证而设,邪在表方可汗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自汗 调和营卫 汗出 表证 微汗 阳旦汤 汗证 表里 营卫不和 发汗剂 解表剂
下载PDF
俞根初运用发汗剂的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宁 周波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925-929,共5页
俞根初所著《通俗伤寒论》提倡以六经钤百病,其认为正治不外六法,而汗法为六法之首。俞根初总结了发汗十二方,包括以苏羌达表汤辛温发汗、以葱豉桔梗汤辛凉发汗、以香苏葱豉汤理气发汗、以葱豉荷米煎和中发汗、以新加三拗汤宣上发汗、... 俞根初所著《通俗伤寒论》提倡以六经钤百病,其认为正治不外六法,而汗法为六法之首。俞根初总结了发汗十二方,包括以苏羌达表汤辛温发汗、以葱豉桔梗汤辛凉发汗、以香苏葱豉汤理气发汗、以葱豉荷米煎和中发汗、以新加三拗汤宣上发汗、以麻附五皮饮温下发汗、以小青龙汤化饮发汗、以越婢加半夏汤蠲痰发汗、以九味仓廪汤益气发汗、以七味葱白汤养血发汗、以加减葳蕤汤滋阴发汗、以参附再造汤助阳发汗。俞根初应用发汗剂以发汗为出路,以利水为去路,扶正中又注重气血阴阳,遣方以实际病证为准,细腻入微,灵活变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汗剂 俞根初 《通俗伤寒论》 汗法 利水
下载PDF
发汗冷却系统烧蚀界面的能控性条件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学波 尚亚东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0-75,共6页
本文讨论在给定时段内 ,用发汗剂流量控制烧蚀界面不超过给定界面的可控性问题 。
关键词 发汗冷却系统 烧蚀界面 发汗剂流量控制
下载PDF
一类发汗控制问题的解
6
作者 卜春霞 郑世斌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3期9-14,共6页
本文研究用偏微分方程描述的发汗冷却控制问题.于景元等在非烧蚀的情形下证明了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在本文中,对具有表面烧蚀的情形下。
关键词 烧蚀 发汗冷却控制 发汗剂 偏微分方程
下载PDF
水发汗温度场控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学实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在文献[1,2]研究氦气发汗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水发汗剂.水在沸点会汽化,热层内存在热漏,对此采用“假想节点”思想,导出了差分公式,建立了三对角方程组,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当给定控制参数m_L的函数形式为级数时,闭合回路控制数字仿真结... 在文献[1,2]研究氦气发汗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水发汗剂.水在沸点会汽化,热层内存在热漏,对此采用“假想节点”思想,导出了差分公式,建立了三对角方程组,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当给定控制参数m_L的函数形式为级数时,闭合回路控制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级数能够有效地控制热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汗 温度场控制 发汗剂
下载PDF
一类冷却系统的双控制元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旭霞 王辉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24-27,共4页
本文研究带活动边界的发汗控制系统 ,把发汗剂秒流量与气动热流密度综合在一起作为双控制元讨论了发汗冷却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利用泛函数分析方法证明了冷却系统双控制元的存在唯一性 .
关键词 冷却系统 双控制元 活动边界 发汗控制系统 发汗剂秒流量 气动热流密度 飞行器
下载PDF
《伤寒论》汗法获效指征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罗伟康 《国医论坛》 2018年第2期6-7,共2页
目的:从发汗力度不同的仲景方出发,探析《伤寒论》中汗法的获效指征。方法:选取《伤寒论》中发汗代表方剂,分大发汗剂、中发汗剂、小发汗剂3类,从药物配伍、药物用量、所治病证、药后调护等角度,结合《伤寒论》条文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目的:从发汗力度不同的仲景方出发,探析《伤寒论》中汗法的获效指征。方法:选取《伤寒论》中发汗代表方剂,分大发汗剂、中发汗剂、小发汗剂3类,从药物配伍、药物用量、所治病证、药后调护等角度,结合《伤寒论》条文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张仲景发汗代表方剂的发汗力度参差不齐,但获效指征均在于求取微汗为宜。结论:《伤寒论》中汗法获效指征均为微汗,临床运用发汗剂时,应避免汗出不足、汗出过度等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汗法 微汗 发汗剂 获效指征
下载PDF
药后观汗的临床体会
10
作者 李淑香 李秀娥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2期178-178,共1页
药后观汗,是指医者不仅在辨证时要辨汗,而且在用药后,特别是用了发汗剂后要观察病者有汗、无汗和汗多、汗少或发汗后有何变证,这是使用发汗法后,所必须注意的。 发汗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使病邪随汗而解,只能适可而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 药后观汗,是指医者不仅在辨证时要辨汗,而且在用药后,特别是用了发汗剂后要观察病者有汗、无汗和汗多、汗少或发汗后有何变证,这是使用发汗法后,所必须注意的。 发汗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使病邪随汗而解,只能适可而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太过则伤律耗气,不及则病邪余留。张仲景对此很为重视,在《伤寒论》中有许多论述,如桂枝汤方后就有详细的记述,不仅详谈了桂枝汤的煎服法,禁忌,还说明了桂枝汤服后,若其人微微汗出,是药到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伤寒论》 临床体会 煎服法 发汗 发汗剂 药物的作用 变证 邯郸市 张仲景
下载PDF
喝凉开水可健身长寿
11
《体育科研》 1995年第2期25-25,共1页
新加坡《联合晚报》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指出,想要长寿,你一定要纠正“喝水是为了解渴,口不渴就不用喝水”的错误观念。每天喝足量的水,对身体健康是有莫大助益的。
关键词 凉开水 健身 《联合晚报》 口不渴 美国医学 错误观念 理化物性 茶杯盖 发汗剂 水疗法
下载PDF
桂枝汤应为温补剂吗?——与周宜强等同志商榷
12
作者 王树谦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41,共1页
历来方剂学把桂枝汤多列为解表剂,而《河南中医》1988年第4期发表的周宜强等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周文)认为应是温补剂,并讲了四方面的理由,探讨了桂枝汤的温补作用,读来使人受益非浅。但对桂枝汤列为温补剂.
关键词 桂枝汤 周文 阳旦汤 调和营卫 补剂 解表剂 发汗剂 方剂 解肌发表 止汗
下载PDF
诸经论汗及心得
13
作者 赫忠朴 巴雅尔 王凤琴 《内蒙古中医药》 2000年第S1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解表剂 甘草 发汗剂 方剂 补气药 调和诸药 发汗解表 中药五味 辛温
下载PDF
水发汗冷却控制模型解的稳定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津刚 金勇 翟红村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74,共9页
本文研究了带活动边界的水发汗控制系统解对初边值条件及控制参数的连续依赖性 ,稳定性 .
关键词 发汗冷却控制模型 稳定性 初边值条件 偏微分方程 发汗剂 控制参数
原文传递
动态有限元法与水发汗冷却控制模型
15
作者 武津刚 金勇 翟红村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8-72,共5页
本文研究了带活动边界的水发汗控制系统 。
关键词 动态有限元法 发汗冷却控制 模型 多孔材料 结构温度 活动边界 发汗剂
原文传递
二蕊紫苏中1种新的2-羟基黄烷酮
16
作者 李春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1年第1期41-41,共1页
二蕊紫苏(Collinsonia canadensis)的根及根茎常用作发汗剂和利尿剂,并用于治疗胆绞痛及水肿。从其叶及茎部的分泌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种新的黄酮类化合物,运用现代NMR技术,包括1<sup>H</sup>-1<sup>H</sup> C... 二蕊紫苏(Collinsonia canadensis)的根及根茎常用作发汗剂和利尿剂,并用于治疗胆绞痛及水肿。从其叶及茎部的分泌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种新的黄酮类化合物,运用现代NMR技术,包括1<sup>H</sup>-1<sup>H</sup> COSY、<sup>1</sup>H-<sup>13</sup>C HMQC及HM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黄酮类 杨芽黄素 黄烷酮 羟基 苏中 胆绞痛 NMR技术 发汗剂 利尿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