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1
作者 郭骥 吕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FTS患者10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23),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一般...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FTS患者10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23),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症状、PLT、凝血指标及SFTSV载量差异,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发热持续时间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发生消化道出血、神志改变、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低于生存组,而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FTSV载量的拷贝数对数值≥5的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DIC、PLT、TT和SFTSV载量是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方程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60~0.97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0%和81.80%。结论SFTS患者预后受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DIC、PLT、TT和病毒载量因素的影响,且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方程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预后 新型布尼亚病毒 载量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及宿主互作蛋白的筛选和分析
2
作者 骆丽可 程子文 +3 位作者 程廓 李永刚 王大为 杨宝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6-1296,共11页
目的:通过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的方法筛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非结构蛋白(NSs)的宿主互相作用(互作)蛋白,探讨互作蛋白的功能、亚细胞定位及参与的生物途径,为阐明SFTSV的复制和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S... 目的:通过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的方法筛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非结构蛋白(NSs)的宿主互相作用(互作)蛋白,探讨互作蛋白的功能、亚细胞定位及参与的生物途径,为阐明SFTSV的复制和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SFTSV-NSs-Flag (实验组)和Flag-CMV-3 (阴性组)分别转染进人胚胎肾293T细胞中,同时设置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收集各组细胞裂解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SFTSV NSs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蛋白裂解液经protein A/G处理,采用免疫沉淀法富集与NSs结合的宿主蛋白,通过银染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初步分析捕获的互作蛋白,观察各组蛋白差异条带。采用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技术得到蛋白质的序列信息,保留可信蛋白基于UniProt数据库检索,对鉴定到的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蛋白结构域和功能位点数据库(IPR)、真核生物同源蛋白簇(KOGs)功能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亚细胞定位和转录因子(TF)功能注释,确定互作蛋白的亚细胞结构、基因功能及参与的生物过程。结果:SFTSV NSs在相对分子质量33 000处表达单一特异性条带,免疫荧光检测其定位于细胞质中,且聚集呈砂粒体包涵体样。银染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实验组和阴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条带。质谱筛选出46种潜在互作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KOGs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与病毒翻译、细胞代谢及蛋白质运输相关的生物途径富集到较多数目的蛋白,注释中有8种蛋白具有中间丝蛋白结构域。亚细胞定位所占百分率最高的是细胞质蛋白;与NSs定位场所一致。TF功能注释,有1种蛋白来自NF-Y家族。结论:互作蛋白在协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参与核糖体翻译和构成细胞骨架等进程中发挥作用,可能参与了抗病毒复制,可作为候选蛋白进一步研究SFTSV的复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非结构蛋白 蛋白-蛋白互相作用 免疫沉淀 质谱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13a系统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丁康慧 黄俊 +4 位作者 范娇 邱少富 刘洪波 刘鸿博 宋宏彬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系统的快速、灵敏的现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酸检测方法。方法首先,经序... 目的建立基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系统的快速、灵敏的现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酸检测方法。方法首先,经序列比对分析得到SFTSV S基因特异性保守区,设计并筛选多酶恒温扩增(multienzyme isothermal rapid amplification,MIRA)引物和靶标CRISPR RNA(CRISPR RNA,crRNA),经荧光信号和免疫层析试纸读取检测结果。为提升检测敏感度在单反应体系中加入多个检测靶标crRNA。并利用蜱感染模拟样本和蜱源样本验证该方法对蜱样本现场核酸检测的有效性。结果MIRA-CRISPR/Cas13a荧光法检测SFTSV的最低检测限为1 copy/μL,试纸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特异性实验表明SFTSV与其他4种阴性对照病原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蜱感染模拟样本的灵敏度优于RT-PCR法。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29份蜱源SFTSV样本,共检出20份阳性样本和9份阴性样本,与RT-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SFTSV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CRISPR/Cas13a 等温扩增 核酸检测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4
作者 余珊珊 张旭红 赵雪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734-737,共4页
总结57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等问题,采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严密监测病情及检验结果,早期正确识别重症患者预... 总结57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等问题,采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严密监测病情及检验结果,早期正确识别重症患者预警指标;积极预防并发症;运用强化心理护理,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经严密监护和精准化管理,患者入院后1~30d出院,出院随访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并发症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重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脑炎一例
5
作者 徐金梅 刘兵舰 +3 位作者 关鸿志 单萍 陈国华 梅俊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患者女性,65岁,农民。主因间断性发热伴腹泻、尿频6天,近事记忆减退伴言语不能1天,于2022年5月7日收入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10天(4月29日)被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夹破右手示指,未予重视;入院前5天(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 患者女性,65岁,农民。主因间断性发热伴腹泻、尿频6天,近事记忆减退伴言语不能1天,于2022年5月7日收入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10天(4月29日)被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夹破右手示指,未予重视;入院前5天(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呈黄色水样便(5~6次/d),尿频(每5分钟1次,每次约20 ml),伴头晕、后颈部胀痛、胸闷,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重度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脑炎 宏基因组学 基因检测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2023年版)
6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8-920,共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我国于2009年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多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春、夏季。如不及时诊治,SFTS病死率可高达20%。为进一步规范SFTS临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我国于2009年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多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春、夏季。如不及时诊治,SFTS病死率可高达20%。为进一步规范SFTS临床诊疗工作,在2010年原卫生部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征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一、病原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征病毒(SFTSV)属白蛉纤细病毒科(Phenuiviridae),班达病毒属(Bandavirus Genus),分类为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 Virus,D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征病毒 RNA病毒 流行病学 诊疗方案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潘琳琳 余强 袁春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预后,并进一步明确预后不良独立性风险因素,以期为SFTS预防及诊疗提供关键指导。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11月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69例SFTS病例作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预后,并进一步明确预后不良独立性风险因素,以期为SFTS预防及诊疗提供关键指导。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11月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69例SFTS病例作回顾性分析,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案分析SFTS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且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54例)、预后不良组(n=115例),收集两组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包括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明确预后不良独立性风险因素。结果869例SFTS病例中2021年收治412例(47.41%)、2022年收治457例(52.59%);男376例,女493例,男女比例1:1.31;发病年龄中位数61岁,60~69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达35.44%(308/869);发病时间分布于4~11月,以5~8月为发病高峰期,尤以5月发病率最高,达24.28%(211/869);信阳市下辖8县2区中以商城县、光山县发病率居1、2位,占比依次为28.65%(249/869)、22.90%(199/869),固始县最低,占比为1.96%(17/869);发病人群中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比达94.02%(817/869),其他职业5.98%(52/869);852例(98.04%)于发病2周内存在户外活动或劳作史,302例(34.75%)明确有蜱叮咬史;869例SFTS病例均因急性发作前来就诊,就诊时间1-18d,平均(5.45±2.10)d,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占比99.54%(865/869),其次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及淋巴结肿大等,部分病例存在腹泻、肌肉酸痛、咳嗽咳痰及皮疹。若病情严重者,还可引发早期出血及神经系统症状;869例SFTS病例中WBC下降857例(98.62%),PLT下降854例(98.27%),HGB下降157例(18.07%);尿蛋白阳性532例(61.22%);尿潜血阳性72例(8.29%);LDH升高843例(95.74%)、CK升高627例(72.15%)、AST升高857例(98.62%),ALT升高561例(64.56%),ALB下降415例(47.76%),Tn I上升316例(36.36%)、Scr上升165例(18.99%)、BUN上升184例(21.17%);PT延长89例(10.24%),APTT延长406例(46.72%),FIB降低149例(17.15%)、D-D升高431例(49.60%);PaO_(2)降低167例(19.22%)、PaCO_(2)升高152例(17.49%);高SFTSV载量278例(31.99%);869例SFTS病例中重症例数214例,重症率24.63%,经救治后死亡115例,死亡率13.23%;除性别、WBC、HGB、尿蛋白、尿潜血及FIB外,两组年龄、合并症、就诊时间、早期出血、神经系统症状、PLT、AST、ALT、ALB、LDH、CK、Tn I、Scr、BUN、PT、APTT、D-D、PaO_(2)、PaCO_(2)及SFTSV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预后不良独立性风险因素为年龄、就诊时间、早期出血、神经系统症状、AST、ALT、LDH、CK、APTT、D-D、PaO_(2)、PaCO_(2)及SFTSV载量。结论SFTS流行特征明显,且临床特征典型,尤需对高龄、就诊时间延迟、出现早期出血或神经系统症状、生化,凝血,血气分析指标异常及SFTSV高载量患者诊治引起重视,有利于降低预后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言 曾晓燕 +6 位作者 焦永军 张国强 张黎 罗兰 金秋 张建平 史智扬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制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衣壳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该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克隆N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mb3XSS-NP,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F′,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6HIS-NP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 目的制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衣壳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该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克隆N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mb3XSS-NP,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F′,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6HIS-NP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制备NP的鼠源单克隆抗体。经鉴定后,选择1株1C8-C6进行大量制备、纯化,并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用该酶标抗体对SFTSV感染人的急性期血清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成功表达、纯化SFTSV重组的NP。经小鼠免疫、细胞融合和ELISA筛选后,共获得4株鼠源单克隆抗体。具较高滴度的1C8-C6酶标抗体能与SFTSV感染人的急性期血清中的NP在Western blot水平上结合,而与汉坦病毒、登革热病毒感染人急性期血清及正常人血清不反应。结论 SFTSV NP的表达及其单抗的制备为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核衣壳蛋白(NP) 单克隆抗体(mAb)
下载PDF
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尤爱国 杨建华 +4 位作者 唐晓燕 许汴利 康锴 杜燕华 黄学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病例和80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应用荧光RT-PCR和IgM、IgG抗体试剂盒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及抗体。采用... 目的探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病例和80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应用荧光RT-PCR和IgM、IgG抗体试剂盒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及抗体。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农民占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50/80)(P<0.01)。病例组暴露于养狗、养猫、养牛、家禽养殖、生活区周围有蜱、病前1月被蜱叮咬、从事田间作业、工作区及住宅周围有杂草灌木的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值均大于1,P值均小于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民族和职业因素后,生活区周围有蜱(OR=5.44,P<0.01)是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形式的蜱暴露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吕沐天 孙颖 +1 位作者 刘沛 罗恩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86-88,共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重点介绍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重点介绍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8例报告 被引量:112
11
作者 陶文元 陶欣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91-92,共2页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白蛉病毒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指标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国胜 胡立芬 +1 位作者 许夕海 李家斌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及对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2...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及对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2例),对两组影响预后的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农民居多,41例(占97.62%),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主要症状为纳差、乏力、全身酸痛等,主要体征为淋巴结肿痛,肢体震颤,皮下出血。42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均有升高。其中21例淀粉酶升高,6例肾功能损害。治疗后42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1,t=12.979;P<0.001);其中存活40例,死亡2例。死亡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生存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281,P<0.001)。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并常伴实验室指标异常;血小板显著下降、凝血功能及肌酶明显升高是导致SFTS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谷草转氨酶 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Gn和Gc蛋白的分段表达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文帅 迟莹 +3 位作者 张黎 温恬 曾晓燕 焦永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分段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Gn和Gc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SFTSV Gn和Gc基因上三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Gn1、Gn2、Gn3、Gc1、Gc2、Gc3,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 目的分段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Gn和Gc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SFTSV Gn和Gc基因上三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Gn1、Gn2、Gn3、Gc1、Gc2、Gc3,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将其分别转化感受态菌BL21,IPTG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鉴定Gn1、Gn2、Gn3、Gc1、Gc2、Gc3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Western blot可见Gn1、Gn2、Gn3、Gc1、Gc2和Gc3编码蛋白的成功表达。结论 Gn和Gc蛋白的分段表达成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FTSV的Gn和Gc蛋白结构与功能及精确定位其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Gn和Gc蛋白 分段表达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玲 徐鹏 何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致SFTSV致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带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蜱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致SFTSV致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带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蜱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经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后,19例临床治愈出院,3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出院。结论:SFTSV致SFTS是一种新发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小宁 黄学勇 +2 位作者 杜燕华 尤爱国 许汴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目的:构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蛋白(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并具有抗原性的重组表达蛋白。方法:提取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后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通过连接pMD18-T构建克隆载体,测序正确后连接至原核表达... 目的:构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蛋白(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并具有抗原性的重组表达蛋白。方法:提取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后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通过连接pMD18-T构建克隆载体,测序正确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IPTG诱导表达、纯化MBP-NP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对融合蛋白进行分析;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SFTSV患者血清NP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NP,通过优化表达条件获得了纯化的带MBP标签的融合蛋白,经免疫印迹杂交证实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性。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96例SFTSV患者血清,阳性率为40.6%;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阳性率为55.2%,两者符合率为77.1%(Kappa=0.550,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SFTSV NP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了具有抗原性的MBP-NP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发SFTSV的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核蛋白 原核表达 抗原性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的皮肤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婷婷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7期2393-2394,共2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 virus,SFTSV)简称新型布尼亚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1],是一种近年来发现、被确认为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新型病毒。临床上以发热、乏力...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 virus,SFTSV)简称新型布尼亚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1],是一种近年来发现、被确认为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新型病毒。临床上以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部分病人有出血、皮下瘀点瘀斑、或伴有尿粪隐血阳性等体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类病人以工作、生活在丘陵地区的居民为主,这些地区山林植被丰富,部分病人家里饲养家畜。病人皮肤有明显的蜱虫叮咬史,叮咬后皮肤上留有焦痂。我科自2011年-2012年共收治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共23例。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皮肤护理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非结构蛋白NSs的原核表达及初步鉴定
17
作者 张文帅 张黎 +4 位作者 温恬 迟莹 黄超 曾晓燕 焦永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非结构蛋白NSs,对其功能初步鉴定。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经密码子优化后的SFTSV NSs基因,并克隆至PGEX-4T-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NSs,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化表达菌BL2... 目的克隆、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非结构蛋白NSs,对其功能初步鉴定。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经密码子优化后的SFTSV NSs基因,并克隆至PGEX-4T-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NSs,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化表达菌BL21(DE3),再经诱导、纯化得到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NSs融合蛋白,用Western Blot验证融合蛋白GST-NSs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GST-NSs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在BL21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实现了SFTSV重组NSs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非结构蛋白(NSs) 原核表达 功能鉴定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5
18
作者 贺淑梅 王可玲 +2 位作者 邹腾燕 张静 孙美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5期442-444,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10月2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做好隔离防护、护理指导与观察,除3例死亡外,其余20例均治愈出院。...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10月2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做好隔离防护、护理指导与观察,除3例死亡外,其余20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隔离与防护,重视患者心理护理与宣教,加强专科护理和病情观察,是促进疾病恢复、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护理
下载PDF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人源性单链抗体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文帅 曾晓燕 +2 位作者 迟莹 刘静娴 焦永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单链抗体(scFv)文库,并用SFTSV颗粒对文库进行初步筛选。方法提取8例SFTS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并以此为模板PCR扩增人源抗体轻链库(Vκ和Vλ)和重链库(V... 目的构建人源性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单链抗体(scFv)文库,并用SFTSV颗粒对文库进行初步筛选。方法提取8例SFTS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并以此为模板PCR扩增人源抗体轻链库(Vκ和Vλ)和重链库(VH),再经过重叠PCR随机拼接成scFv基因文库,最后克隆入噬菌粒载体pComb3XSS中,将重组噬菌粒电转化感受态XL1-Blue细胞,得到SFTSV抗体文库,检测文库库容及多样性,并用SFTSV颗粒作抗原对抗体文库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构建的人源SFTSV抗体文库的库容为2.8×10~7,测序结果表明文库多样性好,经过初步筛选获得21个克隆的人源化scFv,具有与SFTSV颗粒结合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源抗SFTSV的scFv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人源抗体文库 单链抗体(scFv)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时学秀 张晓娟 +2 位作者 孙利敏 贠文晶 孙同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2502-2506,共5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诊断的8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mNGS在SFTS诊断中的应用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m... 目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诊断的8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mNGS在SFTS诊断中的应用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mNGS的诊断价值及该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短期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发病年龄(52.88±9.31)岁,均为农民,3例为重型,5例为危重型,均有发热、乏力、纳差、肌肉酸痛、血小板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或肺泡灌洗液mNGS检出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序列,给予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后6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死亡,该2例SFTSV序列数较高。结论SFTS患者易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血小板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mNGS对SFT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感染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