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学的后发现代性语境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荣翼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6,共6页
后发现代性是在假定现代性是一种普泛化的、全球性的过程和社会发展性质的情况下,针对并非原发的现代性,也就是受到现代性的影响而兴起的现代性运动而提出的。后发现代性作为当今中国文学的语境,它成为文学创作的基点,同时也应该作为文... 后发现代性是在假定现代性是一种普泛化的、全球性的过程和社会发展性质的情况下,针对并非原发的现代性,也就是受到现代性的影响而兴起的现代性运动而提出的。后发现代性作为当今中国文学的语境,它成为文学创作的基点,同时也应该作为文学研究的基点。后发现代性在积极跟进现代性这样一个目标的前提下,也有着不同于原发状态的现代性的特性。既要承认席卷全球的现代性对于全球所在之处的共同影响力,也要充分考虑到并非原发的现代性对于所在国家文学的特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性 发现代性 语境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台湾的台湾现代派文学研究管窥
2
作者 朱立立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不断的诠释、论争和批评过程 ,概括而言 ,台湾的台湾现代派文学研究有四种话语 :批判与否定现代主义 ,为现代派辩护 ;搁置意识形态与美学观念争执的形式批评 ;现代主义在台湾的历史寻踪与文学史定位。... 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不断的诠释、论争和批评过程 ,概括而言 ,台湾的台湾现代派文学研究有四种话语 :批判与否定现代主义 ,为现代派辩护 ;搁置意识形态与美学观念争执的形式批评 ;现代主义在台湾的历史寻踪与文学史定位。在有关台湾现代派文学长久争议的背后 ,隐藏着一些重要的理论难题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美学冲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现代主义 话语 发现代性
下载PDF
Regional d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and its driving force in east China
3
作者 Liu Ziqiang Li Jing Lu Qi 《Ecological Economy》 2009年第2期144-151,共8页
China's eastern area is at middle and later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during which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ppears maladjusted. The main problems are shrinkage in agricu... China's eastern area is at middle and later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during which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ppears maladjusted. The main problems are shrinkage in agricultural comparative earning and lack of driving forc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calculating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east China from 1996 to 2005, this paper analyzes contributing degree of motive forces of agriculture develop in ten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east China applying GCA (Grey correl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absolut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eastern area. There is no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betwee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ry in some areas. Fertilizer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put had high contributing degree for ten years; however; contributing degree in land and irrigation work input was low. Non-materialization inputs became the leading role in most provinces and cities'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need non-materialization inputs as primary motive force, at the same time, direct material input and facility input as guaranteed function. For some reason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more direct material input, less facility input " in east China now. Optimal driving.force model of fut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east China is that non-materialization inputs are dominant, that perfected facility input arc guarantee, and that certain substance inputs are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Direct material input Facility input. Non-materialization inputs East China
下载PDF
从性别遭遇到现代纠缠:中国台湾日据后期现代启蒙的反思——以吕赫若为中心
4
作者 张影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3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吕赫若作为日据后期中国台湾重要作家,在《庙庭》《春的呢喃》等小说中通过描述知识男性与乡村女性之间的遭遇,表现了男性知识分子新旧纠缠的思想特征与社会位置。由此可见,吕赫若在殖民式统治气焰喧嚣之际,对知识分子受到后发现代性影... 吕赫若作为日据后期中国台湾重要作家,在《庙庭》《春的呢喃》等小说中通过描述知识男性与乡村女性之间的遭遇,表现了男性知识分子新旧纠缠的思想特征与社会位置。由此可见,吕赫若在殖民式统治气焰喧嚣之际,对知识分子受到后发现代性影响做出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民族现代启蒙意识深陷殖民现代与封建传统之中的忧思。不仅如此,在同时期作家张文环与龙瑛宗的小说中,同样能够发现相似的殖民式统治社会男性知识分子形象,传达了不同于殖民式统治者的现代性认知,其背后对抗日本殖民式统治与立足本民族的情感更是如出一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赫若 男性知识分子 发现代性反思 民族现代启蒙忧思
原文传递
“剧场”与“现场”:奉俊昊电影中的舞台化空间及其体验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凯 周方元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7,共5页
近些年,奉俊昊电影中的空间呈现出清晰的舞台转向。从戏剧化的视觉表征到浸没式的临境体验,空间的舞台化倾向让观众欣赏电影时不囿于简单而纯粹的观看,而是将身体置于一种"环境戏剧"式的装置之内,情绪和感受上与电影产生自觉... 近些年,奉俊昊电影中的空间呈现出清晰的舞台转向。从戏剧化的视觉表征到浸没式的临境体验,空间的舞台化倾向让观众欣赏电影时不囿于简单而纯粹的观看,而是将身体置于一种"环境戏剧"式的装置之内,情绪和感受上与电影产生自觉互动。在这一形式中,电影既是高度假定的戏剧舞台,牵引着观影者的感性行为与认知,又深刻抽象、映照着韩国社会的真实问题,使得奉俊昊的电影文本升格出假定与真实冲撞的荒诞感,成为韩国社会隐喻式电影的范式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化 “环境戏剧” “断裂” 荒诞 “后发现代性
原文传递
走出“失语”焦虑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春青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153-156,共4页
在西方学术话语处于强势地位的当下学界,中国人究竟应该如何做学问才能保持自己独特的学术品格——这是不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明眼人不难看出,其实这也就是所谓"失语"问题的另一种说法。有人说,学术是天下公器,哪里分什么"东方"... 在西方学术话语处于强势地位的当下学界,中国人究竟应该如何做学问才能保持自己独特的学术品格——这是不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明眼人不难看出,其实这也就是所谓"失语"问题的另一种说法。有人说,学术是天下公器,哪里分什么"东方""西方"?学术只有对错是非,没有什么地域与民族的差异,所以也就无所谓"独立品格",也就无所谓"失语"。如此来看,上面这个问题是典型的伪问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代性 学术话语 学术立场 意境 真理 方法
原文传递
王国维“意境说”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彭亚非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150-153,共4页
王国维的"意境说"在中国文论学界影响很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样的事实是,一个世纪以来,对这一影响巨大的王氏"意境说"一直缺乏深入的反思。就此而言,我很赞同春青教授的观点:罗钢教授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另外... 王国维的"意境说"在中国文论学界影响很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样的事实是,一个世纪以来,对这一影响巨大的王氏"意境说"一直缺乏深入的反思。就此而言,我很赞同春青教授的观点:罗钢教授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另外,对于春青教授在文章中就罗钢教授的观点所谈的一些意见,我也基本认同——其中有些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不过,有些问题我觉得或许还有进一步斟酌商讨的需要。因此不揣浅陋,在此谈谈我的一些相关想法,以就教于两位教授和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代性 学术话语 学术立场 意境 真理 方法
原文传递
身份防御与全球知识共同体的面向
8
作者 黄卓越 金惠敏 +1 位作者 彭亚非 李春青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143-145,共3页
受制于“后发现代性”的历史语境,现代以来的中国学术一直处在一种认同的困惑之中:我们所操练的这套学术话语是从哪里来的?古人如此言说吗?西方人如此言说吗?现代以来的学者们究竟是古人的“传声筒”,还是洋人的“中国版”?这种... 受制于“后发现代性”的历史语境,现代以来的中国学术一直处在一种认同的困惑之中:我们所操练的这套学术话语是从哪里来的?古人如此言说吗?西方人如此言说吗?现代以来的学者们究竟是古人的“传声筒”,还是洋人的“中国版”?这种困惑一直萦绕在中国学人的心头,挥之不去。我们的文化自卑感、我们对西方学术的盲目推崇都是这一历史语境的产物。那么中国学术究竟应该如何自处呢?在神圣的学术殿堂里,狭隘的民族自尊、鸵鸟战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妄自菲薄都是浅薄可笑的,只有打造一种开放的、兼容并蓄的心态,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态度与立场面对古今中西的一切学术思想才是正路。那种“事亨不如人”的哀叹、“失语”的焦虑和老子天下第一、唯我独尊的狂妄一样,都应该弃之如敝屣才行。至于我们的学术究竟应该选择怎样学术路径与学术立场,我们这里的一组专题文章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讨。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希望引起学界关注,更希望迎来更加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代性 学术话语 学术立场 意境 真理 方法
原文传递
全球化时代的真理与方法
9
作者 金惠敏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146-149,共4页
李春青教授在给我的约稿函中写道:"在我们这样所谓‘后发现代性’语境中究竟应该如何做学术研究?我们借用了西方理论观点或方法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否就成了西方理论的‘翻版’?比如王国维的‘意境’说,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我... 李春青教授在给我的约稿函中写道:"在我们这样所谓‘后发现代性’语境中究竟应该如何做学术研究?我们借用了西方理论观点或方法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否就成了西方理论的‘翻版’?比如王国维的‘意境’说,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西方理论?"〔1〕李教授的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界基本上一直都在纠结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和西方的关系问题,它因各种不同的机缘、话题而被不断地激起、被不断地重新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代性 学术话语 学术立场 意境 真理 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