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刺大椎放血治疗后发际疮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志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共1页
关键词 点刺大椎放血 治疗 毛囊炎
下载PDF
膀胱经放血疗法治疗发际疮8例
2
作者 侯小藏 王淑华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28-728,共1页
关键词 膀胱经 放血疗法 治疗
下载PDF
肿瘤医院患者压疮发病率及护理干预效果的调查分析
3
作者 陈绚娜 蔡一波 +1 位作者 谢玲女 汪和美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2期2341-2342,共2页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患者压疮的发病率,探讨压疮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5年9月第一次调查全院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病率,然后采取入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加强翻身、减压气垫及压疮敷料等相应的治疗护理干预措施,2016年9月再对全院住院患者...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患者压疮的发病率,探讨压疮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5年9月第一次调查全院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病率,然后采取入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加强翻身、减压气垫及压疮敷料等相应的治疗护理干预措施,2016年9月再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压疮发病率调查,比较两次压疮发病率。结果第1次调查住院患者1388例,发生压疮患者13例,压疮发病率为0.94%;第2次调查住院患者1560例,发生压疮患者5例,压疮发病率为0.32%;两次调查的压疮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医院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病率较低对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率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重剂大黄治疗顽疾发际疮1例
4
作者 陈晶波 孙立峰 《吉林医学信息》 2002年第9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大黄 顽疾 中医药疗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委中穴放血治愈顽固性后发际疮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乔丽达 于国强 孙申田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7期37-37,共1页
患者王某,男,30岁,2009年11月13日初诊。主诉:后发际多处脓疱,瘙痒疼痛4月余。该患者于4个月前饮酒之后,发现头后发际处出现红色丘疹,伴有痒感,时未在意,数日后发为脓胞,黄豆大小,破溃流脓,
关键词 委中穴 放血 个案报道
下载PDF
火针治愈发际疮一例
6
作者 沈永勤 《青海医药杂志》 1993年第4期43-43,共1页
患者、男性、64岁,退休干部。 1989年10月28日初诊:述国庆前三天颈部突然出现数个聚集一处疖肿,疼痛难忍,即在外院诊治,服用土霉素、消炎痛及外用药(药物不详)无效。
关键词 退休干部 肌注青霉素 消炎痛 外用药 温通经脉 针点 脉弦滑数 仙方活命饮 火毒
下载PDF
《针灸资生经》发灸疮要旨浅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璐 杨丹红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8期605-605,共1页
《针灸资生经》由宋代王执中(今浙江瑞安人)编撰而成。书中灸法内容全面,对灸疮的处理及治疗方法尤为独到,其后的针灸著作如《针灸大成》《针灸集成》等中的灸法及灸疮内容,多出自本书。化脓灸,又名瘢痕灸,
关键词 针灸资生经 化脓灸 中医学术
下载PDF
挑刺治疗发际疮78例
8
作者 何福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94-394,共1页
挑刺治疗发际疮78例何福山(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1临床资料本组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2个半月;曾用抗菌素治疗无效者32例。2治疗方法患者背... 挑刺治疗发际疮78例何福山(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1临床资料本组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2个半月;曾用抗菌素治疗无效者32例。2治疗方法患者背向外骑坐在椅子上,两手扶椅背,躯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刺法 治疗
下载PDF
隔蒜灸加复方黄连液治疗“发际疮”
9
作者 黄一梅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1年第1期24-24,共1页
“发际疮”是指好发于项后发际之间的疮疖,常因此伏彼起,反复发作,缠绵几月甚至几年不愈,殊为医患所苦脑,1973年起用隔蒜灸加复方黄连液治疗本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作介绍。方法:首先剃除患部头发,对初起红肿坚硬高出皮肤者,用大蒜头切成... “发际疮”是指好发于项后发际之间的疮疖,常因此伏彼起,反复发作,缠绵几月甚至几年不愈,殊为医患所苦脑,1973年起用隔蒜灸加复方黄连液治疗本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作介绍。方法:首先剃除患部头发,对初起红肿坚硬高出皮肤者,用大蒜头切成薄片敷盖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蒜灸 复方黄连液 切成薄片 艾柱 本证 蒜片 常因
下载PDF
割治大椎穴治疗发际疮
10
作者 孙国 《河北中医》 1983年第1期24-24,共1页
发际疮是生于颈后发际部的一种多发性毛囊疖肿,多见于青壮年。该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此愈彼起,极其顽固.缠绵难愈。笔者采用割治大椎穴,效果较好,特介绍如下。
关键词 大椎穴 割治 治疗 反复 青壮年
下载PDF
针刺放血治疗发际疮50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李春玲 《河北中医》 1988年第6期42-42,共1页
笔者自1963年~1988年5月先后用耳后三脉络放血治疗发际疮50例,疗效满意,报导如下:一临床资料50例病人中,男性48例,女性2例,年龄在18~64岁,病程长短不一,短的3个月,长的达28年之久。
关键词 针刺放血治疗 疗效观察 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 病程长短
下载PDF
“灸疮”考辩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芳芳 王一辰 +7 位作者 林殷 廖艳 张聪 潘诗霞 柯秀慧 赵丰润 李孟慧 韩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385-389,共5页
古人有"灸必发疮"方能奏效之说,本文通过考辩灸疮出处、医理及其坏证以明辩真伪。灸疮最早出自汉代《武威汉代医简》《金匮要略》,本义为灸后灼伤疮疡,至晋代《针灸甲乙经》始有用草鞋热烫促使灸疮感染化脓的记载,"发灸... 古人有"灸必发疮"方能奏效之说,本文通过考辩灸疮出处、医理及其坏证以明辩真伪。灸疮最早出自汉代《武威汉代医简》《金匮要略》,本义为灸后灼伤疮疡,至晋代《针灸甲乙经》始有用草鞋热烫促使灸疮感染化脓的记载,"发灸疮"法成为化脓灸的标志。考化脓灸须在辨证选穴正确前提下,兼气血充盛、取穴准、灸量足三因素方可得效;若艾灸过度、选穴不准、触犯外邪、护养不当则易产生坏证。历代医家对灸疮安全性和疗效提出质疑,提出禁用八木之火、设禁灸穴以防其害。临床证实灸感"气至"为灸法得效标志,"灸必发疮"之说多系古人为加强灸量刺激达到"气至"得效标准,而过度艾灸所致,非特指灸法得效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灸 化脓灸 灸感 灸效 考辩
下载PDF
夏至杨梅止渴来
13
作者 木子 《绿色大世界》 1998年第4期22-22,共1页
夏天来临,杨梅上市。在街头小巷的果物摊上,一堆堆紫红色的杨梅,颜色鲜艳,香气扑鼻,令人口舌润滑,有怡情悦性之感。杨梅古称"机子",又名圣生梅、珠红、白蒂杨、树梅。追根溯源,杨梅树始栽于汉代,迄今已有2000多年。杨梅果实... 夏天来临,杨梅上市。在街头小巷的果物摊上,一堆堆紫红色的杨梅,颜色鲜艳,香气扑鼻,令人口舌润滑,有怡情悦性之感。杨梅古称"机子",又名圣生梅、珠红、白蒂杨、树梅。追根溯源,杨梅树始栽于汉代,迄今已有2000多年。杨梅果实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多种维生素等。杨梅颜色鲜艳,汁液丰富,入口酸甜,令人流涎。除供鲜食外,还可作果浆、果汁、蜜饯、糖水罐头及酿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果 舌润 圣生梅 杨梅树 果浆 怡情 明代李时珍 抗癌物质 发疮 令人
下载PDF
孙思邈有何长寿术
14
作者 唐黛 《家庭中医药》 1994年第4期37-38,共2页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医学家,也是一位养生家,据专家考证,他至少活了102岁。传说他年幼时体弱多病,为治病求药,几乎耗尽了家产。既然如此,他何以能年逾百岁,如此高寿呢?简单地说,他的长寿秘术是因为他善于养生保健...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医学家,也是一位养生家,据专家考证,他至少活了102岁。传说他年幼时体弱多病,为治病求药,几乎耗尽了家产。既然如此,他何以能年逾百岁,如此高寿呢?简单地说,他的长寿秘术是因为他善于养生保健。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优越的生活环境 孙思邈虽长期在京城(今西安)一带行医,但并不羡慕繁华的都市生活。他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家 养生保健 秘术 背山 中医养生学 专家考证 孜孜汲汲 发疮 少食多餐 风痛
下载PDF
中药三黄洗剂在皮肤科的应用
15
作者 石秀兰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05-105,共1页
中药三黄洗剂在皮肤科的应用石秀兰多年来,笔者采用自制中药三黄洗剂外用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大黄、黄芩、黄柏、苦参各等分研成粉未取10~15g,医用石碳酸1g,加蒸馏水100ml,用时摇匀即可... 中药三黄洗剂在皮肤科的应用石秀兰多年来,笔者采用自制中药三黄洗剂外用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大黄、黄芩、黄柏、苦参各等分研成粉未取10~15g,医用石碳酸1g,加蒸馏水100ml,用时摇匀即可。例1:黄水疮(脓疱疮)张××,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洗剂 单纯疱疹 传染性软疣 皮肤科 清热利湿 黄芩甙 皮肤病 石碳酸 六安地区
下载PDF
南星贯胆汤的临床运用
16
作者 李秀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0-511,共2页
关键词 南星贯胆汤 周光英 蛇串 痒风 白屑风 肾囊风 浸淫
下载PDF
刺络放血治疗疑难病举隅
17
作者 薛金声 张宇享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60-160,共1页
1 静脉炎 王某,女,63岁,离休教师。1990年6月16日诊。9日前,半夜突然发病,左小腿疼痛难忍,彻夜未眠,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下肢静脉炎,用中药汤剂和消炎痛片治疗9天,因效微出院后求余诊治。刻诊:面色少华,精神疲乏,左小腿后部静脉屈曲怒张... 1 静脉炎 王某,女,63岁,离休教师。1990年6月16日诊。9日前,半夜突然发病,左小腿疼痛难忍,彻夜未眠,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下肢静脉炎,用中药汤剂和消炎痛片治疗9天,因效微出院后求余诊治。刻诊:面色少华,精神疲乏,左小腿后部静脉屈曲怒张,色青紫,腘窝尤甚,自觉患肢胀痛,沉重。饮食欠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针疗法 静脉炎 中耳炎
下载PDF
远距离取穴治疗毛囊炎14例效果观察
18
作者 吕雨春 《河北中医》 1984年第1期34-34,共1页
毛囊炎,粗国医学称为“发际疮”,常顽固不愈,反复出现,近年来笔者以针刺治疗14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 一般临床资料:本组14例均为枕骨下颈后部硬结性毛囊炎患者,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在20~54岁之间。病程最短一个半... 毛囊炎,粗国医学称为“发际疮”,常顽固不愈,反复出现,近年来笔者以针刺治疗14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 一般临床资料:本组14例均为枕骨下颈后部硬结性毛囊炎患者,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在20~54岁之间。病程最短一个半月,最长四年,复发次数最少两次,最多十八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结性毛囊炎 取穴治疗 距离 针刺治疗 临床资料 次数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NGINA DECUBITUS
19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4 位作者 姚康宝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姚民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4-216,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ngina decubitus (AD). Method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three groups: 20 individuals without cardiovascul...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ngina decubitus (AD). Method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three groups: 20 individuals withou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tudied as group Ⅰ.Group Ⅱ included 20 pat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without AD. Thirty-one patients with AD and ejection fraction(EF)>50% were studied as group Ⅲ. Group Ⅱ and Ⅲ were matched for age, EF and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sults. Left ventriculography (LVG) showed that left ventricular (LV) first 1/3 filling fraction(1/3F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Ⅲ than in group Ⅱ and Ⅰ(both P<0001),but LV late 1/3 FF was much higher in group Ⅲ than in group Ⅱ and Ⅰ(P<005, P<001).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was markedly increased before and after LVG in group Ⅱ and Ⅲ as compared with group Ⅰ (both P<005, both P<0001). The difference of LVEDP caused by left atrial contraction (left atrial contraction pressure difference, LACPD)before and after LVG was much higher in group Ⅲ than in group Ⅰ ( P<001, P<0001). However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VEDP and in LACPD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LVG only in group Ⅲ (both P<001).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AD have LV diastolic dysfunction, which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angina decubi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na decubitus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下载PDF
消炎方
20
《医学文选》 1990年第4期61-62,共2页
一、药物组成:黄连6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银花10克,蚤休10克,连翘10克,三棵针15克,生甘草6克。二、适应证:坐板疮,发际疮。三、制法: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二次。四、用法:每日一剂。
关键词 消炎方 坐板 水浸泡 适应证 三棵针 生甘草 赤芍 黄连 连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