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疯文学”的《女神》研究路径
1
作者 陆凤仙 《郭沫若学刊》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起源于网购催货的“发疯文学”,自诞生起便成为年轻人之间流行的语言梗,随后产生了“林黛玉发疯文学”“可云发疯文学”“《女神》发疯文学”等多种体式。这类语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年人的心理状态与处世态度,其中不同变种... 起源于网购催货的“发疯文学”,自诞生起便成为年轻人之间流行的语言梗,随后产生了“林黛玉发疯文学”“可云发疯文学”“《女神》发疯文学”等多种体式。这类语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年人的心理状态与处世态度,其中不同变种又反映了青年人的不同侧面。与其他以人物为中心的发疯文学不同,“《女神》发疯文学”以经典文学为中心,呈现出了当前时代下经典文学文本在青年人中复活的特殊性。该语言热梗隐含着当下青年人彷徨迷茫的心理状态,是经济下行与消费主义盛行之下焦灼与不安症候的具体表现。同时,它也呈现出《女神》跨越时代的文学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疯文学 《女神》 《女神》发疯文学 青年人
下载PDF
网络“发疯文学”:年轻人的自我狂欢与软抵抗
2
作者 顾宇凡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8期46-49,63,共5页
近年来,“发疯文学”逐渐在互联网上流行,表现为毫无逻辑关联的语段,或是完全跳脱当下语境的语句,让人摸不着头脑。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发疯文学”将无逻辑且情绪强烈作为文本特征,同时通过挪用和改编使传受双方获得了文本盗猎的快感... 近年来,“发疯文学”逐渐在互联网上流行,表现为毫无逻辑关联的语段,或是完全跳脱当下语境的语句,让人摸不着头脑。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发疯文学”将无逻辑且情绪强烈作为文本特征,同时通过挪用和改编使传受双方获得了文本盗猎的快感。其承载的身份认同和情绪唤起很快受到群体内成员易受暗示和情绪化的感染机制响应,在特定群体间迅速传播形成影响力。本质上,“发疯文学”属于部分亚文化圈层排解负面情绪的自我狂欢,是青年群体在对未来的迷茫与对现实的失落中产生的对主流话语的软抵抗。这种表达方式也揭露出当代大众流行文化陷入语言同质化与表达性失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 社会符号学 媒介话语分析 话语权力 情绪传播 发疯文学
下载PDF
编码解码视角下网络空间中“发疯文学”的风险分析
3
作者 涂依婷 《科技传播》 2024年第5期122-124,128,共4页
“发疯文学”的编码方式注重共情化编码,沟通方式多渠道化为“发疯文学”的编码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受众在多元赋权的环境下编码的参与度提升。基于此,文章提出编码偏离主流规范可能导致社会整合能力下降,使得社会秩序受到威胁的问题... “发疯文学”的编码方式注重共情化编码,沟通方式多渠道化为“发疯文学”的编码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受众在多元赋权的环境下编码的参与度提升。基于此,文章提出编码偏离主流规范可能导致社会整合能力下降,使得社会秩序受到威胁的问题;误解编码者意图可能引发文本的负面传播,对个人或群体甚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代际区隔导致的话语壁垒使得共通的话语空间缩小,沟通交流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疯文学 编码解码 新媒体
下载PDF
互联网迷因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和生成路径——以“发疯文学”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饶丽君 《视听》 2023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网络流行语已经衍生出多种形式。作为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发疯文学”深受网友的追捧。“发疯文学”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过程中演变出文本、图片和视频三种形式,一定程度上契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形成了相应的迷因效应。其经历了复制、... 网络流行语已经衍生出多种形式。作为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发疯文学”深受网友的追捧。“发疯文学”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过程中演变出文本、图片和视频三种形式,一定程度上契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形成了相应的迷因效应。其经历了复制、变异和选择三个演变过程,逐步生成多种类型、适合多种场景下使用的形式,成为网民狂欢的一种方式和途径。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应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信息的辨别能力,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因理论 发疯文学 网络流行语 传播机制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发疯文学”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章哲涵 赵金红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3期52-55,共4页
从互动仪式链理论出发,梳理所立足的理论框架,从仪式要素、仪式过程、仪式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以社交媒体为互动场的“发疯文学”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动因与传播机制,认为“发疯文学”的传播在经历群体聚焦与边界确立、情感宣泄与集体狂欢... 从互动仪式链理论出发,梳理所立足的理论框架,从仪式要素、仪式过程、仪式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以社交媒体为互动场的“发疯文学”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动因与传播机制,认为“发疯文学”的传播在经历群体聚焦与边界确立、情感宣泄与集体狂欢之后,最终形成反馈强化与身份认同,并对“发疯文学”形成的网络“狂欢”现象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疯文学 互动仪式链 网络社会 青年群体
下载PDF
“发疯文学”的文化批判 被引量:4
6
作者 沈天健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发疯文学”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奇观,经网络平台的培育而流行于青年社群之中。它是由活跃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群体用以抵抗现实压力、纾解精神焦虑而创造并传播的一种语言表达形态,具有独特的网络传播逻辑。与此同时,青年群体通过“发疯... “发疯文学”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奇观,经网络平台的培育而流行于青年社群之中。它是由活跃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群体用以抵抗现实压力、纾解精神焦虑而创造并传播的一种语言表达形态,具有独特的网络传播逻辑。与此同时,青年群体通过“发疯文学”形成身份认同并完成圈层构建,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展现出自身的反叛性与抵抗性,并呈现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因此,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出发,辩证看待“发疯文学”的传播现象,对亚文化网络传播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疯文学 青年亚文化 模因 网络语言
下载PDF
玩梗“发疯文学”:“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表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中禹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3期92-94,共3页
基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归纳“发疯文学”的流行背景及特点,进一步剖析大学生使用“发疯文学”的底层逻辑,探究“00后”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的表演行为。研究认为,“00后”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对于网络变化和新潮思想更加敏感。... 基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归纳“发疯文学”的流行背景及特点,进一步剖析大学生使用“发疯文学”的底层逻辑,探究“00后”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的表演行为。研究认为,“00后”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对于网络变化和新潮思想更加敏感。“发疯文学”持续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大范围地进行传播,掀起了一场以“0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体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疯文学 “00后”群体 青年亚文化 社交媒体 群体互动 自我呈现与表演
下载PDF
“林黛玉发疯文学”模因论阐释
8
作者 杨炎平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20,共7页
“林黛玉发疯文学”在2022年3月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流行语。以1987版《红楼梦》林黛玉经典台词的转写文本为语料,从模因论的理论视角深入探究“林黛玉发疯文学”模因的起源、形成与传播,不仅能为“林黛玉发疯文学”的流行以及使用提供... “林黛玉发疯文学”在2022年3月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流行语。以1987版《红楼梦》林黛玉经典台词的转写文本为语料,从模因论的理论视角深入探究“林黛玉发疯文学”模因的起源、形成与传播,不仅能为“林黛玉发疯文学”的流行以及使用提供语用依据,进而深化网络流行语及人际语用的研究,还能为弘扬中国经典文学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发疯文学 模因论 语言模因 网络流行语
下载PDF
社会安全阀视角下“发疯文学”的文化内涵与运行机制
9
作者 陈澜轩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24期47-50,共4页
“发疯文学”是近年来流行于当代中国青年群体中的一种自由的表达风格,具有交互被动性、表达空泛性及意涵悖离性三重特征。作为“非正式”社会安全阀的“发疯文学”通过实现对抗情绪的转化与对抗场域的转换,将面对压力的不满情绪转变为... “发疯文学”是近年来流行于当代中国青年群体中的一种自由的表达风格,具有交互被动性、表达空泛性及意涵悖离性三重特征。作为“非正式”社会安全阀的“发疯文学”通过实现对抗情绪的转化与对抗场域的转换,将面对压力的不满情绪转变为轻慢与骄易的态度,将青年群体的现实压力转化为数字空间中隐蔽的、无害的叛逆,由此实现社会压力的纾解与释放。因此,对“发疯文学”展开辩证分析,有助于管窥和理解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诉求与现实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疯文学 社会安全阀 青年群体 青年亚文化 网络语言
下载PDF
符号互动理论视域下关于“发疯文学”的若干思考
10
作者 韩莹 《数字出版研究》 2023年第S02期137-141,共5页
“发疯文学”凭其易学性、实用性、潮流性等能产属性,在大众传播媒体宣传和社交媒体分享双重助推作用下具备了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疯文学”在符号互动狂欢中对人们自我的情感构建和身份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厘... “发疯文学”凭其易学性、实用性、潮流性等能产属性,在大众传播媒体宣传和社交媒体分享双重助推作用下具备了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疯文学”在符号互动狂欢中对人们自我的情感构建和身份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厘清“发疯文学”对理解这类新语词的现实生活意义和社会心理影响有重要启发。依照符号互动理论,利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符号与情境、自我与角色、社会与身份三个维度分析“发疯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疯文学 符号互动理论 身份构建 情感构建 情绪传播
下载PDF
青年群体的情绪危机与调适:网络“发疯文学”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11
作者 晏青 郭京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9,共11页
数字媒体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情绪表达上呈现鲜明的数字性、创意性和能动性。近年,青年群体以“发疯文学”这一文体形式,进行狂欢式情感书写与社会表达。这种负面情绪的网络传播,将模糊了身份与圈层信息的媒介“中间地带”... 数字媒体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情绪表达上呈现鲜明的数字性、创意性和能动性。近年,青年群体以“发疯文学”这一文体形式,进行狂欢式情感书写与社会表达。这种负面情绪的网络传播,将模糊了身份与圈层信息的媒介“中间地带”视作狂欢情境,突出强调了情绪与状态,而不具备清晰的表意内容和对象,整体给人以“对空言说”之感。青年群体的情绪累积与狂欢化表达,是诸如传统观念束缚下的矛盾与压抑、优绩主义追寻中的压力与焦虑等社会症候的直观体现。同时,“发疯文学”表现了当代青年情绪调节方式的创新:能够向外宣泄以脱离压力源,向内调节以增强掌控力。开放包容的话语环境也为社会情绪裂痕的弥合提供了弹性空间。研究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青年群体负面情绪生成与传播的内在逻辑,同时也为个体和社会层面开展有效的情绪疏导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传播 青年群体 情绪调节 发疯文学
下载PDF
对网络流行语中“××文学”现象的语言学视角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蕊杏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1期113-115,共3页
自2020年起,“××文学”的语言现象在互联网兴起,许多网友采用了“××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生活状态。这是一种独特的网络语体格式,作者可以根据不同“文学”的特征,创造出新的言论,满足网络交际的需求。我们对... 自2020年起,“××文学”的语言现象在互联网兴起,许多网友采用了“××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生活状态。这是一种独特的网络语体格式,作者可以根据不同“文学”的特征,创造出新的言论,满足网络交际的需求。我们对其中的三个典型案例:“凡尔赛文学”“废话文学”“发疯文学”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试图解释产生这些语言现象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尔赛文学 废话文学 发疯文学
下载PDF
当代青年新型自我表达方式探析
13
作者 吴建平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5,共4页
“发疯文学”源于中文网络环境下年轻一代自发的网络沟通与交互。它具有无逻辑、碎片化、用词简单、情感充沛等特征,并逐步发展出一套特有的网络语言表现范式。“发疯文学”是当代青年网民用简单、直白、自嘲、调侃、无厘头的方式,表达... “发疯文学”源于中文网络环境下年轻一代自发的网络沟通与交互。它具有无逻辑、碎片化、用词简单、情感充沛等特征,并逐步发展出一套特有的网络语言表现范式。“发疯文学”是当代青年网民用简单、直白、自嘲、调侃、无厘头的方式,表达自我的当下状态。青年利用“发疯文学”来调整负面情绪、维护自我边界,解构传统的庄重,用幽默手法重构消极事件,在建立真挚、平等的感情联盟基础上,呼唤建立起多元一体的新型心态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发疯文学 情绪调节策略 认知重构 心理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