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7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朱玲 赵否曦 +4 位作者 汪姜涛 杜瑀 吴延莉 张骥 刘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1-687,共7页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T2DM发病风险的...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糖尿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0年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贵州省12个县(市、区)18岁及以上9280名常住居民为队列人群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进行随访,共随访到8163人,剔除基线时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信息缺失者、失访和死亡的对象,最终纳入6743名调查对象。根据基线腰围(WC)和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正常腰围和正常血清三酰甘油(NWN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正常腰围和高血清三酰甘油(NWH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增大和正常血清三酰甘油(EWN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增大和高血清三酰甘油(EWH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分组与新发T2DM之间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58年,6743名调查对象中新发T2DM 706例,发病率为10.47%。在调整了相关的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EWHT组T2DM发病风险是NWNT组的1.486倍(HR=1.486,95%CI=1.185~1.865,P=0.001)。亚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农村、年龄<45岁、超重/肥胖人群中,EWHT组T2DM发病风险分别是NWNT组的1.792倍(HR=1.792,95%CI=1.297~2.476,P<0.001)、1.483倍(HR=1.483,95%CI=1.115~1.971,P=0.007)、1.540倍(HR=1.540,95%CI=1.083~2.190,P=0.016)、1.614倍(HR=1.614,95%CI=1.123~2.321,P=0.010)。结论对大样本人群进行中位随访6.58年后,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贵州省T2DM的发病风险,在男性、农村、年龄<45岁、超重/肥胖人群中更为显著。因此,对这类人群应该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从而控制体质量,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是预防T2DM发病的必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三酰基甘油类 腰围 发病风险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LncRNA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玖妹 高金金 +6 位作者 梁锦铃 赵德敏 张新 孙淼 马明 刘颖华 徐芳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生殖代谢性疾病,影响很多女性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伴随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已被证明在PCO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等特点...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生殖代谢性疾病,影响很多女性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伴随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已被证明在PCO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等特点,在防治PCOS中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其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多种LncRNA参与PCOS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总结目前中药单体、复方及中医特殊疗法通过调控LncRNA改善PCOS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为明确PCOS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改善PCOS提供新的作用靶点,为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长链非编码RNA 发病机制 中医药 胰岛素抵抗 高雄激素血症 肥胖
下载PDF
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3
作者 杨若彤 赵国英 王浩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新生儿由于气道较窄、肺泡发育不完全等因素易发生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严重者可发展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新生儿ALI发生及进展的机制涉及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氧化应激、铁死亡、炎性反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期... 新生儿由于气道较窄、肺泡发育不完全等因素易发生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严重者可发展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新生儿ALI发生及进展的机制涉及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氧化应激、铁死亡、炎性反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期待相关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探索新型治疗方案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项背肌筋膜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仉培臻 郭锰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204-209,共6页
项背肌筋膜炎是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频发的一种非特异性无菌性炎症,其临床发病特征以项背部肌肉组织疼痛、僵硬、运动受限为主。该病病情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病机假说主要涉及炎症因子、致痛物质、肌纤维粘连、痛阈改变等。目前现代... 项背肌筋膜炎是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频发的一种非特异性无菌性炎症,其临床发病特征以项背部肌肉组织疼痛、僵硬、运动受限为主。该病病情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病机假说主要涉及炎症因子、致痛物质、肌纤维粘连、痛阈改变等。目前现代医学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大多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干扰电流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为主,还涉及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等。中医学则采用针灸推拿、中药汤剂等疗法进行治疗,主要通过调节组织肌肉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压迫、抑制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达到治疗效果。分析现代医学和中医学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现状,论述项背肌筋膜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探讨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治疗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防治项背肌筋膜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背肌筋膜炎 发病机制 治疗方案 综述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征、发病机制及其中西医治疗现状
5
作者 田晓伟 宋颖 耿婉如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病情多呈进行性发展,存在一定二次入院风险,若未能及时控制病情进展较易引发不同类型并发症,影响生命安全。明确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可为后续制定治疗措施提供参考,达到优化患者功能状...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病情多呈进行性发展,存在一定二次入院风险,若未能及时控制病情进展较易引发不同类型并发症,影响生命安全。明确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可为后续制定治疗措施提供参考,达到优化患者功能状态、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西医治疗,虽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缺乏全面性。中医治疗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治疗方式较为多样化,可与西医治疗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现就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征、发病机制及其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后续制定针对性诊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西医 中医 发病机制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在近视发病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泽 颉瑞萍 刘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99-103,共5页
近视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基因的相互作用。Wnt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组织重塑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在近视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研究表明,Wnt... 近视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基因的相互作用。Wnt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组织重塑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在近视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通过调节视网膜细胞(包括RPE细胞和ipRGCs)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如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巩膜重塑和眼轴增长,最终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文章总结了不同眼组织(视网膜和巩膜)中Wnt信号通路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Wnt信号通路的近视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近视相关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WNT信号通路 发病机制 巩膜 视网膜细胞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三种肠道传染病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7
作者 赖凤霞 王仕鸿 +5 位作者 赵乐 黄瑞贤 杨子华 张之怡 孔丹莉 丁元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9,共7页
背景肠道传染病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分析和预测其流行现状能够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预测2020—2030年... 背景肠道传染病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分析和预测其流行现状能够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预测2020—2030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BD),收集1990—2019年中国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数据,根据变化率(%)和年估计百分比(EAPC)分析以上3种肠道感染疾病的变化趋势。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20—2030年中国以上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1990—2019年腹泻病的发病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EAPC=0.09,P>0.05),而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EAPC分别为-4.0%、-0.64%,P<0.05)。1990—2019年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EAPC分别为-8.39%、-3.38%、-1.87%,P<0.05)。在各年龄组中,2019年≥70岁人群腹泻病的发病率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且呈上升趋势(EAPC=0.27,P<0.05)。1990—2019年所有年龄组以上3种肠道传染病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我国腹泻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预计以上3种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58793.04/10万、5.26/10万、0.447/10万。此外,2020—2030年我国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预计2030年以上3种疾病的死亡率分别为0.214/10万、0.039/10万、0.026/10万。结论2030年我国腹泻病、伤寒与副伤寒和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除腹泻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提示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应当重视关注腹泻病,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伤寒 副伤寒 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 发病 死亡率 趋势预测 ARIMA模型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用药研究进展
8
作者 钟秀玲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期49-51,共3页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可能涉及多个系统。MPP是儿科常见疾病,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但也可出现重度咳喘或无发热的病例。本文对小儿MPP...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可能涉及多个系统。MPP是儿科常见疾病,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但也可出现重度咳喘或无发热的病例。本文对小儿MPP发病机制及临床用药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小儿MPP及其相关混合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发病机制 临床用药 综述
下载PDF
2015~2019年中国居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特征分析
9
作者 颜流霞 厚磊 +3 位作者 蔡小宁 龙政 陈晓荣 吴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8-975,共8页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中国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死亡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00个县(市、区)的“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登记系统”数据,纳入2015~2019年报告的AMI发病和死亡病例,以监测地区常住人口...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中国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死亡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00个县(市、区)的“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登记系统”数据,纳入2015~2019年报告的AMI发病和死亡病例,以监测地区常住人口为分母,计算年度AMI粗发病率;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化法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运用Joinpoint模型分析AMI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变化趋势;以年度AMI个案的死亡数量(例)与报告发病数量(例)的比值计算死亡发病比。结果:2015~2019年,监测地区共累计报告AMI发病病例257686例,死亡病例149169例。2019年AMI粗发病率为82.76/10万,男性AMI粗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2015~2019年AMI粗发病率趋于平稳(P>0.05),男性AMI粗发病率升高6.05%(APC=1.30%,95%CI:0.56%~2.02%),女性下降11.80%(APC=-3.10%,95%CI:-4.54%~-1.68%)。2019年AMI年龄标化发病率为94.82/10万,比2015年下降16.59%(APC=-4.32%,95%CI:-5.32%~-3.34%),男性和女性AMI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降低12.57%(APC=-2.72%,95%CI:-3.78%~-1.67%)和23.96%(APC=-6.56%,95%CI:-8.57%~-4.58%),城市和农村分别降低14.37%(APC=-3.08%,95%CI:-6.01%~-0.08%)和19.24%(APC=-5.18%,95%CI:-10.19%~0.03%)。AMI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相比2015年,2019年城市35~44岁男性和45~54岁男性AMI发病率分别升高77.16%(APC=13.52%,95%CI:3.29%~24.57%))和26.36%(APC=5.71%,95%CI:-0.95%~12.68%),而≥65岁总人群的AMI发病率则趋于下降,65~74岁降低26.58%(APC=-6.68%,95%CI:-11.98%~-1.01%),75~84岁降低19.85%(APC=-5.64%,95%CI:-11.57%~0.65%),≥85岁降低14.53%(APC=-4.44%,95%CI:-7.75%~-1.04%)。2015~2019年总体AMI死亡发病比为0.58,女性死亡发病比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相比2015年,2019年AMI总体死亡发病比降低16.12%(APC=-4.28%,95%CI:-5.75%~-2.83%),其中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AMI死亡发病比趋于下降(P均<0.05),而农村女性维持稳定(P>0.05)。结论:2015~2019年间监测地区AMI发病率总体平稳,老年人和女性AMI发病率下降,城市中年男性AMI发病率升高。AMI死亡存在城乡、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化分布,需要进一步提升AMI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 死亡发病 登记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妍 卓洪民 +6 位作者 张帆 周璇 袁承志 喻昶 彭清华 曾梅艳 宋厚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04-711,共8页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986篇,运用CiteSpace(6.2.R.4)和VOSviewer(1.6.18)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地区及关键词。结果:美国发文量最多(243篇),其次是中国(121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外研究机构是哈佛大学(37篇),国内研究机构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发文量并列第一。Louis R. Pasquale(21篇)是最高产的英文作者,王宁利是该领域最活跃的中国研究者。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包括小梁网、眼压、房水、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等。结论: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大,哈佛大学为该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POAG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结构方面转移到了基因层面,基因研究与中医治疗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2017-2022年中国内地结核病发病率时空特征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洁 张辉国 +1 位作者 胡锡健 王森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2-818,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内地结核病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方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7—2022年中国内地结核病发病率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建立空间滞后模型探究结核病发病率... 目的分析中国内地结核病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方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7—2022年中国内地结核病发病率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建立空间滞后模型探究结核病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筛选出结核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2017—2022年中国内地31省市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0.53/10万、59.27/10万、55.55/10万、47.76/10万、45.37/10万、39.7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局Moran’sⅠ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空间分布图及LISA聚集图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率呈现出由西到东递减趋势。空间滞后模型将6个影响不明显因素的系数收缩为0,筛选出人均GDP(系数为-0.259)、城镇失业率(系数为-0.198)、全年日照时长(系数为-0.332)、年平均相对湿度(系数为-0.433)、年平均NO 2浓度(系数为-0.263)、年平均PM 10浓度(系数为-0.336)6个重要因素。结论2017—2022年中国内地结核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并呈现出西高东低中部平稳的空间差异性及空间聚集性;社会经济、气候及空气污染对结核病发病有明显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更加重视西部地区结核病的防治,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空间自相关 发病 重要因素筛选 空间滞后 发病率时空特征
下载PDF
2015~2019年中国居民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晓荣 颜流霞 +3 位作者 厚磊 蔡小宁 龙政 吴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中国居民脑卒中发病、死亡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4年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00个县(市、区)建立的中国心脑血管事件登记系统中2015~2019年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数据,以监测地区常住人口为分母,计算年度脑卒中...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中国居民脑卒中发病、死亡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4年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00个县(市、区)建立的中国心脑血管事件登记系统中2015~2019年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数据,以监测地区常住人口为分母,计算年度脑卒中粗发病率;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化法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运用Joinpoint模型分析脑卒中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变化趋势;以年度脑卒中病例的死亡数量(例)与报告发病数量(例)的比值计算死亡发病比。结果:2019年脑卒中粗发病率为468.48/10万,比2015年升高9.41%(APC=2.12%,95%CI:1.43%~2.82%,P_(trend)<0.01),且男性脑卒中粗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和女性的粗发病率分别升高11.26%(APC=2.53%,95%CI:1.83%~3.24%,P_(trend)<0.01)和7.26%(APC=1.63%,95%CI:0.81%~2.46%,P_(trend)<0.01)。2019年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为523.82/10万,比2015年下降7.47%(APC=-1.72%,95%CI:-3.23%~-0.20%,P_(trend)<0.05),女性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降低9.56%(APC=-2.27%,95%CI:-3.99%~-0.52%,P_(trend)<0.05),城市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降低13.19%(APC=-3.49%,95%CI:-5.34%~-1.61%,P_(trend)<0.05),城市女性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下降幅度(15.82%,APC=-4.27%,95%CI:-6.34%~-2.15%,P_(trend)<0.01)大于城市男性(11.40%,APC=-2.95%,95%CI:-4.56%~-1.31%,P_(trend)<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粗发病率升高。相比2015年,2019年45~49岁年龄段的脑卒中粗发病率升高了12.48%(APC=3.18%,95%CI:1.67%~4.72%,P_(trend)<0.01),而80~84岁年龄段则降低15.76%(APC=-4.39%,95%CI:-7.63%~-1.04%,P_(trend)<0.05)。2015~2019年总体脑卒中死亡发病比为0.19。总体死亡发病比的年龄分布呈现“U”型,50~54岁及55~59岁人群的死亡发病比最低(0.10),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85岁最高(0.45),且各年龄段的城市死亡发病比均低于农村。结论:2015~2019年间监测地区脑卒中发病形势严峻,存在城乡、年龄、性别的差异化分布。未来有必要加强脑卒中防控,并在年龄、地区广泛覆盖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发病 死亡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生存率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3 位作者 焦艳 高旸 熊娟 许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26-731,共6页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世界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不同性别和地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016年新报告的宫颈癌病例进行主动和被动生存随访,采用生存分析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 of Mantel-Cox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1.60/10万、14.64/10万与14.71/10万,宫颈癌发病率农村(23.32/10万)高于城市(17.67/10万)(χ^(2)=6.96,P<0.01)。宫颈癌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00/10万、2.79/10万与3.02/10万,宫颈癌死亡率农村(5.65/10万)高于城市(3.53/10万)(χ^(2)=5.42,P=0.02)。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五年生存率为64.32%,城市地区宫颈癌五年生存率(76.35%)高于农村地区(5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5,P<0.01)。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五年生存率较低,应重视宫颈癌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发病 死亡率 生存率
下载PDF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康复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旭 谢鸿宇 +1 位作者 汤昕未 吴毅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86-194,共9页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呼吸障碍(SDB)、失眠、日间嗜睡(EDS)与不宁腿综合征(RL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等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尽早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开展康复治疗。本研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康复治...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呼吸障碍(SDB)、失眠、日间嗜睡(EDS)与不宁腿综合征(RL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等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尽早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开展康复治疗。本研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康复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中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包括脑卒中后SD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与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失眠发病机制;脑卒中后ED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RL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脑卒中后SDB康复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体位治疗、口咽肌训练];脑卒中后失眠康复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针刺疗法、无创性经颅神经调控技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光照疗法];脑卒中后EDS康复治疗(CPAP和光照疗法);脑卒中后RLS康复治疗(针刺)。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基础研究仍处于表型确定阶段;康复治疗仍存在治疗依从性、安全性、精准度等方面的问题,且脑卒中后EDS和RLS的康复研究较少。下一步研究需要探索适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为开展基础性研究提供支撑;同时,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发病机制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探讨氧化应激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及中药防治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竹 王超 李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13-220,共8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由吸入变应原诱发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涉及鼻腔细胞和炎症细胞、细胞因子、介质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各种成分参与过敏性鼻炎的过程。A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流鼻涕、...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由吸入变应原诱发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涉及鼻腔细胞和炎症细胞、细胞因子、介质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各种成分参与过敏性鼻炎的过程。A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以及嗅觉减退。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鼻/口服皮质类固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和短期鼻充血减轻剂,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患者精神压力大,因此深入探索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与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氧化应激是机体在内外环境损害下产生活性氧(ROS)所引起的疾病生理和病理异常,氧化应激加剧了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与AR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参与信号通路转导、细胞凋亡、自噬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病理状态,是促进AR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中医药对于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已有上千年历史,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成效也得到大量研究结果的肯定,基于氧化应激途径,进一步阐明了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可凭借多靶点、多组分和多途径的生物学优势对AR起到整体性保护作用。作者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中医药相关研究进展,对氧化应激在AR中的防治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临床防治AR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变应性鼻炎 发病机制 中药防治
下载PDF
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一峰 周逸夫 +1 位作者 韩丽媛 赵凤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7-233,共7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率、重复发病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4年江北区手足口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接种资料来自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筛选多...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率、重复发病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4年江北区手足口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接种资料来自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筛选多次感染的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4年重复发病发生率为5.40%,手足口病患者发病月龄中位数单次发病为33.77(20.03,47.83)月,重复发病为38.26(22.05,54.75)月,第一次发病为23.93(15.87,36.87)月;重复发病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0.27(5.23,16.06)月。3-岁组的重复发病发生率最高(χ2=37.51,P〈0.001)。职业分布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性别为女性是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的保护因素(OR=0.73,95%CI:0.57-0.92),职业为幼托儿童是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的危险因素(OR=1.46,95%CI:1.16-1.84)。重复发病病例所在街道7 d内罹患率中位数为10.36(9.29,11.44)/10万,对照组街道同期罹患率中位数为8.95(8.16,9.74)/10万,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P〈0.001)。重复发病儿童(病例组)与对照组接种针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P=0.17)。结论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疫情较严重,应重点关注男童、幼托儿童等人群,减少其与患者接触,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复发病 发病 重复发病发生率 重复发病 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媛媛 李涛 +4 位作者 夏辉 张丽杰 张慧 赵雁林 王黎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8-1208,共11页
目的:系统性描述和分析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完善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7—2023年《全国疫情资料汇编》和《疾病监测统计报告》及“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肺结核发病数据... 目的:系统性描述和分析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完善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7—2023年《全国疫情资料汇编》和《疾病监测统计报告》及“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肺结核发病数据,分析全国及各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的时空变化趋势,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人群分布特征,以及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结果:1997—2023年,全国共报告肺结核患者2190.66万例,由1997年的41.82万例逐年上升至2005年最高的125.93万例,随后下降至2023年的61.31万例。2005—202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4.78%,95%CI:-5.44%~-4.13%,P<0.001),西部地区下降较慢(AAPC=-4.42%,95%CI:-5.77%~-2.89%,P<0.001);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2.22∶1,<15岁儿童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AAPC=-5.74%,95%CI:-6.01%~-5.50%,P<0.001),≥65岁老年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AAPC=3.80%,95%CI:3.61%~3.99%,P<0.001);报告发病数排在前5位的职业依次是农牧渔民(61.50%,13421197/21822416)、家务及待业(9.32%,2033078/21822416)、工人(5.89%,1285335/21822416)、学生(5.44%,1186104/21822416)、离退休人员(4.69%,1022406/21822416);2023年报告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为67.08%(392569/585187)。结论:1997年以来,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各个时期卓有成效的结核病防治策略实施的成果。今后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特点分类施策,推动新技术新措施的应用实施,加速终结结核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发病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8
作者 杨琳 赵守琴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8-331,共4页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 )是一种以中耳腔积液、耳闷、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常见多发病,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其发病机制及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咽鼓管的机械性阻塞及功能障碍是共认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 )是一种以中耳腔积液、耳闷、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常见多发病,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其发病机制及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咽鼓管的机械性阻塞及功能障碍是共认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感染及免疫反应在SOM 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将SOM 的发病机制学说进行综述,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发病机制 常见多发病 儿童发病 机械性阻塞 SOM 听力下降 发病原因
下载PDF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龙 王广军 梁群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脓毒症是一种危重病,由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目前认为,脓毒症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异常复杂。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方法也逐渐得到了研究与应用,属治疗脓毒症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鉴于此,本文旨在对脓毒症发病... 脓毒症是一种危重病,由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目前认为,脓毒症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异常复杂。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方法也逐渐得到了研究与应用,属治疗脓毒症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鉴于此,本文旨在对脓毒症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发病机制 中西医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009—2019年江苏省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趋势及年龄变化分析
20
作者 吴玲玲 刘付东 +3 位作者 缪伟刚 韩仁强 周金意 罗鹏飞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945-950,共6页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江苏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年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09—2019年肿瘤登记数据连续、完整且符合质量标准数据资料,最终纳入16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统计分析指标包括宫颈癌的粗发病率...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江苏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年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09—2019年肿瘤登记数据连续、完整且符合质量标准数据资料,最终纳入16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统计分析指标包括宫颈癌的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平均发病年龄、标化平均发病年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通过构建出生队列模型,分析2009—2019年出生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及其发病趋势。结果 2009—2019年江苏省女性宫颈癌的粗发病率的AAPC为5.62%(95%CI:3.47~7.82),标化发病率的AAPC为4.14%(95%CI:2.06~6.27),二者均呈上升趋势。农村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AAPC=4.46,95%CI:1.13~7.91)上升幅度要高于城市(AAPC=3.83,95%CI:2.81~4.86)。女性宫颈癌实际发病平均年龄从2009年的51.53岁增长至2019年的55.07岁(β=0.36,P<0.05),标化平均发病年龄从2009年的48.89岁增加到2019年的50.43岁(β=0.21,P<0.05)。2019年60岁及以上宫颈癌构成比为31.90%,高于2009年的22.40%(β=3.66,P<0.05),且相同年龄组出生年份不同的人群,随着出生年份推移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2009—2019年江苏省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变化趋势比城市地区更明显,平均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发病 发病年龄 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