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胡春燕 张金玲 姚楠楠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1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及非血肿扩大组,每组各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有无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及非血肿扩大组,每组各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血肿形态、入院时NIHSS评分、意识障碍、血肿性质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血肿扩大的单因素(P<0.05);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NIHSS评分(高)、意识障碍、血肿性质(不均匀)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NIHSS评分(高)、意识障碍(有)、血肿性质(不均匀),临床医务工作者需重视相关危险因素,及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保障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发病24h 血肿扩大
下载PDF
替罗非班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发病24 h内未行溶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存良 易芳芳 +5 位作者 谭若利 张瑛瑛 洪早云 赵子攀 颜艳 李长茂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发病24 h内未行溶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IS患者69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替罗非...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发病24 h内未行溶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IS患者69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两组治疗周期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炎症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6.08±1.54)分,低于对照组[(8.72±1.73)分],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68.81±6.51)分,高于对照组[(57.73±5.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hs-CRP和IL-6为(4.21±1.28)mg/L、(18.84±4.25)ng/L,低于对照组[(5.68±1.19)mg/L和(32.14±6.6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Hcy为(7.98±2.15)μmol/L,低于对照组[(10.74±2.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发病24 h内未行溶取栓治疗的AIS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细胞炎症反应,降低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 丁苯酞 发病24h内 未行溶取栓 疗效
下载PDF
用丁苯酞对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冯飙 顾正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3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发病至入院时间未超过24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 目的:分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发病至入院时间未超过24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丙二醛(MD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和脑动脉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脑动脉的血流灌注指数(PI)、搏动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脑血管的储备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发病24 h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脑血管储备功能
下载PDF
基于ASPECT评分的发病6~24 h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研究
4
作者 王曙光 樊宇 姜长春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8-24,共7页
目的:评估通过ASPECT评分筛选发病6~24 h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之间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发病24 h内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 目的:评估通过ASPECT评分筛选发病6~24 h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之间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发病24 h内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并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详细登记患者基线及血管内治疗相关信息,比较发病6~24 h患者与发病6 h内患者血管内治疗的血管开通、预后以及手术安全性的情况。血管开通成功定义为mTICI分级2b-3级,功能独立的结局定义为mRS评分0-2分,手术安全性指标为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比率,将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69例患者入组。全部入组患者按发病6 h组及发病6~24 h组经单因素分析均没有差别;在校正了所有单因素分析:90 d功能独立(OR=0.840,95%CI:0.557~1.267;P=0.405)及良好预后(OR=0.968,95%CI:0.623~1.505;P=0.887)仍没有差别,在校正了单因素年龄、性别、NIHSS评分、ASPECT评分后比较两组之间的90 d功能独立(OR=0.696,95%CI:0.439~1.104;P=0.124)及良好预后(OR=0.750,95%CI:0.453~1.241;P=0.264)依然没有差别,在校正了单因素年龄、性别、NIHSS评分,、ASPECT评分、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进展性卒中、病变部位、存在ICAS、补救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后比较两组之间90 d功能独立(OR=0.579,95%CI:0.300~1.116;P=0.103)及良好预后(OR=0.965,95%CI:0.482~1.932;P=0.920)没有差别。结论:ASPECT评分用于筛选发病6~24 h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同样有效,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可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ASPECT评分 颅内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发病6~24 h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6~24 h患者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朱存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9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6~24 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24 h)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常规治... 目的观察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6~24 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24 h)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常规治疗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替罗非班组接诊后即刻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治疗48 h,停用替罗非班前6 h启动叠加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和疾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替罗非班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0.00%(χ^(2)=5.455,P=0.020);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替罗非班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1,P=0.554);替罗非班组再次梗死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脑出血和其他部分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6~24 h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发病6~24 h 替罗非班 炎性因子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晓艳 王娅 +5 位作者 李静逸 季晓亮 姚丽萍 孙琴 石慧 吴娟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每日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神经内外科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区一设为试验组和病区二设为对照组,每组各47例... 目的探讨每日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神经内外科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区一设为试验组和病区二设为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患者按照每日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方案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后、出院后1个月时的肌张力、焦虑抑郁和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每日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康复路径 每日目标 发病24h 肌张力 多学科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