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散性红色毛癣菌肉芽肿一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弓娟琴 刘训荃 +3 位作者 曾学思 徐宏彬 陈炜 胡素泉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报道1例播散性红色毛癣菌肉芽肿。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真菌学检查、组织病理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46岁女性,手足、躯干红斑、脱屑30年,头皮、躯干、上肢结节、溃破2年。检查见头皮、颈、躯干和上肢有紫红色浸润性斑块、结... 目的报道1例播散性红色毛癣菌肉芽肿。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真菌学检查、组织病理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46岁女性,手足、躯干红斑、脱屑30年,头皮、躯干、上肢结节、溃破2年。检查见头皮、颈、躯干和上肢有紫红色浸润性斑块、结节,部分皮损表面破溃、渗液、结痂。皮损内穿刺液及甲直接镜检菌丝阳性,培养为红色毛癣菌生长。皮损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上皮细胞样肉芽肿,其中央大片坏死,周围见结节样上皮样细胞团块,伴少许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PAS染色真皮内见真菌菌丝。诊断为播散性红色毛癣菌肉芽肿。伊曲康唑治疗3个月后皮损消退,遗留萎缩性瘢痕。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播散性红色毛癣菌肉芽肿临床少见,伊曲康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癣菌属 肉芽肿 伊曲康唑 皮肤真
下载PDF
达克宁,“花样”癣病的克星
2
作者 徐慧珍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5年第12期44-45,共2页
皮肤癣菌病简称癣,主要由毛发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引起的毛发、皮肤及指(趾)甲感染。此类疾病发病率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易复发或再感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翳。真菌喜欢温暖潮湿,其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C℃。
关键词 癣病 达克宁 皮肤癣 表皮癣 小孢子 指(趾)甲 疾病发病率 发癣菌属
下载PDF
一株耐热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14
3
作者 章强强 李民 +2 位作者 朱利平 李莉 王家俊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1株引起特殊皮肤肉芽肿损害的红色毛癣菌菌株的真菌学特点及其基因序列的变化。方法常规真菌学鉴定法和使用PCR方法测定菌株的核糖体保守区及非转录区(NTS)内trs-1区基因序列。结果耐热菌株经真菌学鉴定及核糖体保守区基因序列... 目的探讨1株引起特殊皮肤肉芽肿损害的红色毛癣菌菌株的真菌学特点及其基因序列的变化。方法常规真菌学鉴定法和使用PCR方法测定菌株的核糖体保守区及非转录区(NTS)内trs-1区基因序列。结果耐热菌株经真菌学鉴定及核糖体保守区基因序列测定均证实为红色毛癣菌,但其核糖体基因非转录区(NTS)内trs-1(串联重复亚单位)区基因序列测定显示有明显的不同。结论核糖体基因NTS区内trs-1区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的解释为此株耐热红色毛癣菌为红色毛癣菌的一个同型变种,这一变种具有较强的侵袭力,能导致特殊的皮肤损害;亦或为菌株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发生的基因水平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红色毛癣 基因型 Majocchi肉芽肿 序列分析 发癣菌属 病历资料
原文传递
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在体外对毛发的破坏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鹏 朱敬先 +2 位作者 高顺强 林元珠 胡沙沙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对毛发破坏的程度,比较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对不同年龄组毛发感染时间的差异。方法临床采集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毛发,分别对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进行改良毛发穿孔试验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须... 目的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对毛发破坏的程度,比较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对不同年龄组毛发感染时间的差异。方法临床采集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毛发,分别对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进行改良毛发穿孔试验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均可致毛发破坏。在各个年龄组中,须毛癣菌对毛发的感染时间明显短于犬小孢子菌(P<0.01)。无论是须毛癣菌还是犬小孢子菌,对毛发的感染时间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P<0.01)。结论须毛癣菌较犬小孢子菌对毛发的破坏早且严重。年龄越小,毛发越易受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癣菌属 小孢子 毛发穿孔试验 显微镜检查 电子 扫描
原文传递
红色毛癣菌raubitschekii变种致Majocchi肉芽肿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蕾 李若瑜 +2 位作者 余进 万喆 王晓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报道1例Majocchi肉芽肿,对其病原菌红色毛癣菌变种raubitschekii的形态学、生理学及分子学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基因分型的方法分析其深在感染与浅表皮肤感染的关系。方法进行临床和病理检查,真菌镜检和培养,尿素酶试验,内转录... 目的报道1例Majocchi肉芽肿,对其病原菌红色毛癣菌变种raubitschekii的形态学、生理学及分子学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基因分型的方法分析其深在感染与浅表皮肤感染的关系。方法进行临床和病理检查,真菌镜检和培养,尿素酶试验,内转录间隔区(ITS区)序列分析。对来源于该患者病变趾甲及组织的菌株及7株红色毛癣菌的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串联重复亚单位1(TRS—1区)进行PCR。结果48岁女性患者,背部、臀部、大腿出现红色丘疹、结节2个月。9个月前曾行肝移植术,甲癣病史3年,术后加重。经病理和真菌学检查,确诊为Majocchi肉芽肿。足趾甲和组织真菌培养菌落和显微镜下形态、尿素酶试验阳性,结合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证实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变种raubitschekii。TRS—1区扩增后显示,病变趾甲和组织来源的菌株基因型完全一致,与其余临床分离株有差异。结论NTS区的TRS—1区显示基因多态性,病变趾甲和组织基因型完全一致,提示两者来源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癣菌属 Majocchi肉芽肿
原文传递
64组家庭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夏修蛟 刘泽虎 +1 位作者 沈宏 许爱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 了解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病原菌分布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收集患者和所养宠物均培养出皮肤癣菌的64组病例,按家庭分组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运用ITS序列测定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进行分子鉴定,分析两者的同源性.结果 64组组内均... 目的 了解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病原菌分布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收集患者和所养宠物均培养出皮肤癣菌的64组病例,按家庭分组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运用ITS序列测定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进行分子鉴定,分析两者的同源性.结果 64组组内均培养出同一菌种,共分离出146株菌,菌种为犬小孢子菌(93株)或指(趾)间毛癣菌(53株),其中42组分离出犬小孢子菌(65.7%),22组分离出指(趾)间毛癣菌(34.3%).14个养兔组、6个养猫组、2个养狗组均培养出指(趾)间毛癣菌,34个养猫组、8个养狗组培养出犬小孢子菌.有明显临床症状(红斑脱屑、脱毛等)的宠物54只(75.0%),无明显症状的18只(25.0%,全部是猫).18只无症状猫中,14只培养出犬小孢子菌,4只培养出指(趾)间毛癣菌.ITS序列测定和RAPD显示组内病原菌间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犬小孢子菌和指(趾)间毛癣菌是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两者具有宿主特异性,人畜传播是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的传播途径,应重视无临床症状动物(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孢子 发癣菌属 宠物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动物传染病
原文传递
多部位红色毛癣菌感染分离菌株DNA分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辉 刘维达 沈永年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多部位红色毛癣菌感染不同部位分离菌株基因型的差异。方法采用巢式PCR 扩增真菌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中Trs-1片段,检测基因多态性。并比较同一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分离菌株的基因型差异。结果受试36株菌株按照PCR指纹图共分为10... 目的探讨多部位红色毛癣菌感染不同部位分离菌株基因型的差异。方法采用巢式PCR 扩增真菌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中Trs-1片段,检测基因多态性。并比较同一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分离菌株的基因型差异。结果受试36株菌株按照PCR指纹图共分为10型,基因型分布与感染部位关系不大。在17例受试患者中,8例不同感染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基因型有差异,且与不同感染部位的病程差异无关。结论多部位红色毛癣菌感染可能为多菌株引起,提示部分多部位皮肤癣菌感染患者不同部位皮肤癣菌感梁的传染源可能来源于外界,而与机体原已存在的感梁灶关系可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分型 发癣菌属
原文传递
鲁比切克毛癣菌致体癣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先进 吕桂霞 +4 位作者 沈永年 陈伟 胡素泉 徐宏彬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97-499,共3页
患者男,54岁,右侧臀部红斑伴瘙痒半年,皮损逐渐扩大,出现脱屑。体检见右侧臀部红色斑片,覆散在鳞屑,边界清楚,边缘略高于皮面.鳞屑明显。真菌学检查:取皮屑行10%KOH直接镜检,见带有折光性的透明菌丝。皮屑真菌培养,培养物... 患者男,54岁,右侧臀部红斑伴瘙痒半年,皮损逐渐扩大,出现脱屑。体检见右侧臀部红色斑片,覆散在鳞屑,边界清楚,边缘略高于皮面.鳞屑明显。真菌学检查:取皮屑行10%KOH直接镜检,见带有折光性的透明菌丝。皮屑真菌培养,培养物在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绒毛状,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培养产红色色素,中央有紫红色色素颗粒形成;②小培养见梨形或棒状小分生孢子,圆柱状大分生孢子,丰富的节孢子;③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阴性。取培养菌落提取DN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扩增菌株rDNA的ITS1—4区,测序结果与已知的鲁比切克毛癣菌或红色毛癣菌ITS1-ITS4片段序列进行比对,显示完全一致。分离菌株鉴定为鲁比切克毛癣菌。诊断:鲁比切克毛癣菌所致体癣。治疗:口服特比萘芬片0.25g·kg-1·d-1,2周后皮损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癣菌属 鲁比切克毛癣
原文传递
湖北地区须毛癣菌复合体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瑶 董碧麟 +1 位作者 童中胜 李东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96-800,共5页
目的:对分离自患者不同部位的须毛癣菌临床株进行种内分型研究,比较不同靶位对须毛癣菌复合体的鉴定效能。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近3年临床分离的须毛癣菌48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尿素酶试验进行表型鉴定。分别以核糖体DNA(rDNA... 目的:对分离自患者不同部位的须毛癣菌临床株进行种内分型研究,比较不同靶位对须毛癣菌复合体的鉴定效能。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近3年临床分离的须毛癣菌48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尿素酶试验进行表型鉴定。分别以核糖体DNA(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28S rDNA)D1-D2区为靶位,PCR扩增ITS区和D1-D2区后对产物进行测序,联合应用Clustal X2和MEGA 6.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度法进行序列分析并建立遗传进化树。结果 ITS树提示,受试菌株和趾间毛癣菌聚类在同一主支的概率为92%,D1-D2树无法有效区分癣毛癣菌昆克变种和趾间毛癣菌。趾间毛癣菌形态多变,可表现为羊毛型、绒毛型、乳皮型、粉末型和颗粒型。结论 ITS区可将须毛癣菌鉴定到种水平,其鉴定效能优于D1-D2区,形态学方法不能作为其种内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癣菌属 DNA条形码 分类学 DNA 核糖体间隔区 核糖体亚单位 分型技术
原文传递
甲真菌病患者多部位红色毛癣菌感染分离株DNA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昌吉 骆志成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42-545,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真菌病患者多部位红色毛癣菌感染分离株基因型的差异.方法 采用PCR扩增红色毛癣菌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中TRS1片段,并用随机引物OPAA11随机扩增DNA,检测基因多态性.比较同一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分离菌株的基因型差异.结果 ... 目的 探讨甲真菌病患者多部位红色毛癣菌感染分离株基因型的差异.方法 采用PCR扩增红色毛癣菌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中TRS1片段,并用随机引物OPAA11随机扩增DNA,检测基因多态性.比较同一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分离菌株的基因型差异.结果 共分离30株红色毛癣菌,按照PCR扩增TRS1区指纹图分为5型,随机引物OPAA11扩增指纹图分为11型,基因型分布与感染部位关系不大.在10例受试患者中,PCR扩增TRS1区显示,7例不同感染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基因型有差异;随机引物OPAA11扩增显示,8例不同感染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基因型有差异.结论 甲真菌病患者不同部位红色毛癣菌感染可能为不同菌株引起,提示部分甲真菌病患者不同部位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存在不同菌株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癣菌属 分型技术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原文传递
播散型皮肤红色毛癣菌肉芽肿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璐 沈永年 +3 位作者 王乐 冯素英 陈浩 孙建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60-362,共3页
患者男,35岁,全身出现泛发红斑、斑块、结节伴瘙痒8年。皮肤科检查:头面部及躯干四肢大片丘疹、红斑、浸润性斑块及结节,部分皮损边界清,伴少量鳞屑、结痂、萎缩性瘢痕,双眼睑肿胀,右耳廓已破坏消失,左耳廓变形,头发、眉毛、... 患者男,35岁,全身出现泛发红斑、斑块、结节伴瘙痒8年。皮肤科检查:头面部及躯干四肢大片丘疹、红斑、浸润性斑块及结节,部分皮损边界清,伴少量鳞屑、结痂、萎缩性瘢痕,双眼睑肿胀,右耳廓已破坏消失,左耳廓变形,头发、眉毛、睫毛稀疏脱落,指(趾)甲甲板均肥厚、变形、断裂。真菌学检查:取皮损处皮屑直接镜检示分枝分隔菌丝阳性,真菌培养鉴定为红色毛癣菌生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真皮浅中层可见上皮样细胞团块,伴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散在嗜酸粒细胞及多核巨噬细胞。PAS和银染色均可见真皮浅中层散在分布分枝分隔菌丝。诊断为播散性皮肤红色毛癣菌肉芽肿。伊曲康唑治疗3个月后皮损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及萎缩性瘢痕,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均示阴性,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癣菌属 肉芽肿 伊曲康唑 皮肤真
原文传递
菌落PCR在快速鉴定头癣病原菌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赖美玲 葛小丽 +3 位作者 张海平 周成龙 张晓利 杨莉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评价菌落PCR在快速鉴定头癣病原菌中的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儿童头癣病例17例,采用菌落PCR技术检测病原菌,同时与常规PCR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菌落PCR应... 目的评价菌落PCR在快速鉴定头癣病原菌中的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儿童头癣病例17例,采用菌落PCR技术检测病原菌,同时与常规PCR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菌落PCR应用于头癣病原菌鉴定的可靠性。结果17例儿童头癣患者临床标本经培养收集菌种、菌落PCR均扩增成功,从断发或皮屑标本中取材至DNA模板制备成功耗时(3.82±0.50)d,较传统形态学鉴定(14d)明显缩短。以常规PCR鉴定结果为标准,菌落PCR菌种鉴定正确率为100%,优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正确率88.2%)。结论菌落PCR可用于临床头癣病原菌的检测,是一种快速、经济、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聚合酶链反应 小孢子 发癣菌属 落PCR
原文传递
小鼠酸性哺乳动物壳多糖酶基因的表达及对真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
13
作者 陈凌 沈柱 +2 位作者 刘玉峰 刘斌 高天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酸性哺乳动物壳多糖酶(AMCase),分析其对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方法从小鼠胃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扩增AMCase基因,并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28a(+)-AMCase,表达和纯化AMCase蛋白。测定AMCase与红... 目的克隆和表达酸性哺乳动物壳多糖酶(AMCase),分析其对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方法从小鼠胃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扩增AMCase基因,并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28a(+)-AMCase,表达和纯化AMCase蛋白。测定AMCase与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细胞壁制备物作用后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浓度。结果成功克隆了小鼠AMCase基因,表达并纯化得到了 AMCase蛋白,纯化后的AMCase可以水解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细胞壁。结论在原核系统中成功表达的AMCase基因具有水解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细胞壁的活性,提示该蛋白具有潜在的抗真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酶 壳多糖 发癣菌属 念珠 白色
原文传递
须癣毛癣菌肉芽肿株与体癣株形态学、致病性及比较蛋白质组学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静 杨国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8-242,共5页
目的筛选须癣毛癣菌肉芽肿株和体癣株的差异表达蛋白,探讨须癣毛癣菌致深部和浅部感染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4株肉芽肿株和4株体癣株须癣毛癣菌,行27℃和37℃平皿及钢圈法小培养,观察形态变化。取8只豚鼠,糖皮质激素干预改变豚鼠的... 目的筛选须癣毛癣菌肉芽肿株和体癣株的差异表达蛋白,探讨须癣毛癣菌致深部和浅部感染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4株肉芽肿株和4株体癣株须癣毛癣菌,行27℃和37℃平皿及钢圈法小培养,观察形态变化。取8只豚鼠,糖皮质激素干预改变豚鼠的免疫状态,每只豚鼠对称部位分别采用表面和皮下两种接种方式接种同一种菌,制备体癣模型和肉芽肿模型,接种后2周左右直接镜检及培养、组织病理检查,验证感染效果。筛选肉芽肿株强毒株和体癣株弱毒株各1株,行双向电泳,质谱检测和NCBI数据库分析。结果须癣毛癣菌37℃培养,4株肉芽肿株较4株体癣株生长良好;27℃培养,两者形态差别不明显。豚鼠感染实验,所有菌株均构建了体癣模型,4株肉芽肿株较4株体癣株炎症反应明显。3株肉芽肿株形成皮下结节,直接镜检及培养、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感染成功。比较蛋白质组学,肉芽肿株和体癣株分别检测到蛋白点(463±20)个与(398±17)个,肉芽肿株有62个蛋白上调表达,体癣株有21个蛋白上调表达,肉芽肿株中有致病意义的蛋白包括烯醇化酶、热休克蛋白家族、丝一苏氨酸蛋白酶、细胞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能量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及一些假想蛋白。结论须癣毛癣菌肉芽肿株较体癣株耐热,易感染宿主;两者蛋白质水平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癣菌属 蛋白质组学 毒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