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30例分析
1
作者 邵林 林欣 +1 位作者 王国文 麻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林 潘海涛 +1 位作者 王新婷 孙钟万 《中国骨伤》 CAS 1995年第5期37-38,共2页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邵林,潘海涛,王新婷,孙钟万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简称DSCSC)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损害。我院从1991年~1993年诊治20例。临床资料本组20...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邵林,潘海涛,王新婷,孙钟万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简称DSCSC)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损害。我院从1991年~1993年诊治20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颈椎狭窄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血清差异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卜献忠 卜保献 +5 位作者 许伟 李智斐 杨汉立 王微微 周劲衍 钟远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4-1711,共8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是脊髓型颈椎病各种中医证型中的主要证型。然而,用于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早期诊断蛋白组学标志物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血清蛋白组...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是脊髓型颈椎病各种中医证型中的主要证型。然而,用于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早期诊断蛋白组学标志物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血清蛋白组学差异质,寻找并鉴定两者之间的潜在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采集气虚血瘀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验组)血清9例、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对照组)血清9例,选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TMT)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进行蛋白组学分析,以此寻找并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与结论:①TMT技术共筛选出有意义差异蛋白1027种,最终鉴定出显著性差异蛋白89种(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α-肌动蛋白4、α-肌动蛋白1、细胞分裂控制蛋白42同系物、整合素连接蛋白激酶、Β-肌动蛋白等45种蛋白表达上调;纤维连接蛋白、纤维蛋白原γ链、纤维蛋白原α链、纤维蛋白原β链等44种蛋白表达下调;②基于GO富集分析,这些差异蛋白参与了信号受体结合、激酶结合、蛋白激酶活性、整合素结合、肌动蛋白丝结合等分子功能;③KEGG通路分析,筛选20条主要共同差异信号/代谢通路,分别为粘着斑、紧密连接、Rap1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等信号通路;④PPI分析表明,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之间的共同差异蛋白中ILK,FGA,FGB,FGG,FN1,CDC42,ACTN1,ACTN4,ACTB等位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节点,且与骨生成与破坏系统、神经系统、凝血系统、细胞炎症等系统关系密切;⑤结论:采用TMT联合LC-MS/MS技术成功筛选出了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之间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明确了ILK、FN1、CDC42、ACTN4是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特异性标志物,为进一步阐明其转化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脊髓型颈椎 蛋白组学 TMT技术 差异蛋白 血清特异标志物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人群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4
作者 卜献忠 钟远鸣 +5 位作者 卜保献 李记天 汪利合 李慧英 杨汉立 许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432-5439,共8页
背景:正常健康人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之间的血清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寻找并鉴定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采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血清9例、健康正常人... 背景:正常健康人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之间的血清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寻找并鉴定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采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血清9例、健康正常人群血清8例,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串联质谱标签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筛选2组人群血清的差异蛋白及鉴定,使用Western Blot法对肌球蛋白轻链3(MYL3)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1)串联质谱标签技术:共鉴定出61个差异蛋白(P <0.05),其中与健康正常人群组比,补体成分C1q受体、载脂蛋白A4、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8等14种差异蛋白明显上调,而肌球蛋白轻链3、线粒体翻译延伸因子、核仁磷酸蛋白1等47种差异蛋白明显下调;(2)基因富集分析: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染色体组织、线粒体膜组织、肌肉系统过程的调节等分子功能;(3)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健康正常人群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之间的共同差异蛋白中补体C1q受体、载脂蛋白A4、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8、肌球蛋白轻链3、线粒体翻译延伸因子、核仁磷酸蛋白1等38种位于功能网络节点,且与颈椎骨能量代谢、骨细胞产生、破骨细胞的形成等系统关系密切;(4)运用Western Blot法对主要差异蛋白肌球蛋白轻链3进行验证:其验证结果与蛋白组学结果相一致;(5)结论:通过绝对定量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发现健康正常人群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之间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并初步推测肌球蛋白轻链3可能是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气虚血瘀证)人群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气虚血瘀证 串联质谱标签 血清蛋白标志物 蛋白组学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11
5
作者 康辉 贾连顺 +5 位作者 顾晓民 方家虎 史国栋 周许辉 史建刚 陈雄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始X线片测量颈椎椎体、椎管矢状径,计算Pavlov比值,根据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始X线片测量颈椎椎体、椎管矢状径,计算Pavlov比值,根据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DSS组)和不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NDSS组)。根据CT分别测量两组骨化灶最大厚度,计算椎管矢状径残存率。其中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72例,按JOA标准评分判断术后改善率。[结果]DSS组53例,NDSS组23例;NDSS组骨化灶最大厚度比DSS组大,有统计学意义;发病时两组椎管矢状径残存率有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JOA评分有差别,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程的重要病理基础,创伤是诱发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后路减压术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发育椎管狭窄 创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金望 白云深 +2 位作者 邵国喜 叶啸 高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51-3253,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性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42例,pavlvo比... 目的比较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性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42例,pavlvo比值均〈0.75。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螺钉固定术20例,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人工梯形骨块固定22例。按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复查颈椎CT比较测量两组椎管矢状径情况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7-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两组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颈椎CT上测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管矢状径单开门组大于双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病率单开门组高于双开门组(P〈0.01)。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率,双开门组稍优于单开门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路手术中,单双开门手术均有效,但双开门手术组在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单开门手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 发育颈椎狭窄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惠良 曹立 +1 位作者 张庆明 宋红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目的:评价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接受该术式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临床表现、JOA评分、MRI影像变化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进行... 目的:评价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接受该术式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临床表现、JOA评分、MRI影像变化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未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获得1年以上随访者2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9.2个月,术后3个月、12个月时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66%;16例获得2年以上随访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结论: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可缩短治疗周期,相对节省治疗费用,同时解除了硬膜囊前、后方的压迫,减压彻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椎间盘突出 减压 一期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俊明 赵新建 +1 位作者 廖珊 卢建堂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前后路手术的价值。方法: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中,40例施行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固定术,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入、同种异... 目的:通过对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前后路手术的价值。方法: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中,40例施行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固定术,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架和颈椎Cage等;25例施行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采用JOA分评分标准(17分法)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40例前路手术均没有出现钢板螺钉脱落、植骨块移位、食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8例出现取骨并发症;25例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术没有出现硬膜外血肿、门轴滑向椎管等并发症,6例术后3个月出现第5颈神经麻痹症状。40例前路手术患者症状均于术后第1周得到缓解,术后1周、3个月、1年其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后路手术。结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施行前路手术,能直接去除压迫物,起直接减压的作用,手术效果优于后路间接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 发育颈椎狭窄 手术方式 前路手术 后路间接减压术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秉文 胡有谷 +3 位作者 赵振久 陈伯华 陈晓亮 郑英刚 《颈腰痛杂志》 1991年第4期7-9,共3页
发育性椎管狭窄,可存于脊椎各节段,但临床上对腰椎注意的多,对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往往并入颈椎病中,专题讨论甚少。实际颈椎管狭窄之对脊髓损害,远较腰椎管狭窄之对马尾损害要重的多。由于此概念上的忽略或认识不足,致使对某些病情迟... 发育性椎管狭窄,可存于脊椎各节段,但临床上对腰椎注意的多,对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往往并入颈椎病中,专题讨论甚少。实际颈椎管狭窄之对脊髓损害,远较腰椎管狭窄之对马尾损害要重的多。由于此概念上的忽略或认识不足,致使对某些病情迟迟作不出诊断而延误治疗。对此我们近几年曾作了些实验及临床探讨,现将临床所遇病例,报告讨论如下,敬请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 颈椎椎管狭窄 矢径 脊髓损害 手术减压 黄韧带 神经根管 下肢肌 颈椎活动
下载PDF
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欧裕福 李新 +3 位作者 韦敏克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比较观察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钛板固定,对照组24例采用丝线悬挂,对比... 目的比较观察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钛板固定,对照组24例采用丝线悬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症状改善情况JOA评分,末次随访术后椎板开门角度,脊髓后移距离,术后测量颈椎曲度的改变,轴性症状发生率,以及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2.5±16.0)%,对照组为(59.2±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板开门角度为(43.6±3.5)°,对照组为(40.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脊髓平均后移距离(2.97±1.8)mm,对照组为(2.96±1.7)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8.6±4.8)°,与术前(18.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7.0±5.6)°,与术前(19.9±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皆为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但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更能降低术后再关门及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椎管成形术 单开门 钛板
下载PDF
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威霖 吴涛 +3 位作者 李沫 谢宁 王刚 刘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 :比较两种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为临床两种术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回顾了73例采用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 目的 :比较两种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为临床两种术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回顾了73例采用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38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情程度、C5神经根麻痹症、JOA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种术式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症状及体征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周JOA评分及其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早期较好地减轻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症状,两种术式末次随访疗效相近,但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颈椎间盘突出 椎板切除减压术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海波 贾连顺 《颈腰痛杂志》 1995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报告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38例,手术治疗37例。影像学显示椎管与椎体矢状径比值最窄为0.48:1,最宽为0.72:1,平均0.65:1。合并OPLL,其狭窄率最低为18%,最高为... 本文报告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38例,手术治疗37例。影像学显示椎管与椎体矢状径比值最窄为0.48:1,最宽为0.72:1,平均0.65:1。合并OPLL,其狭窄率最低为18%,最高为68%,平均为41.5%。手术方法: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3例;颈后路减压30例次、包括半椎板减压14例次,全椎板减压5例,椎管成形术11例次。随访29例,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按“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术前平均21.45分,术后32.31分,平均改善率7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10例分析
13
作者 张起南 《浙江医学》 CAS 1994年第5期289-290,共2页
颈椎管狭窄症是指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椎管狭窄,致使脊髓受压、血供障碍而出现的临床症状,其中尤以发育性因素为常见病因.本院自1991年5月至1992年5月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0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发育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20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爱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0期127-127,共1页
发育性颈椎狭窄症(Developmental Stenosis of Cervical Spial Canal,DSCSC),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继发性损害。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诊治20例DSCSC患者,其中9例手术治疗,优良率(85%)。笔者就DSCSC与颈髓性颈椎病的... 发育性颈椎狭窄症(Developmental Stenosis of Cervical Spial Canal,DSCSC),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继发性损害。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诊治20例DSCSC患者,其中9例手术治疗,优良率(85%)。笔者就DSCSC与颈髓性颈椎病的关系和比值法对诊断和预防本病的价值和治疗谈谈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患者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庆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16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侧块螺钉固定术,B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 目的探讨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16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侧块螺钉固定术,B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人工梯形骨块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优良率、椎管矢状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椎管矢状径大于B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病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后路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均明显,但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改善情况优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 椎管扩大成形术 发育椎管狭窄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夏英鹏 张学利 +4 位作者 徐天同 万军 于斌 申庆丰 田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行全椎板减压术55例(B组)。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5年,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和庆应大学的颈椎轴性症状评分(axial symptom score,ASS)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通过手术前和术后5年颈椎X线平片和MRI检查的比较,对患者术后5年脊髓后移程度、颈椎曲度指数(curviture index,CI)和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A组和B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9%±4%和5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ASS为10.8±0.2分,明显高于B组的9.2±0.5分(P<0.05)。术后5年A组和B组的脊髓后移距离分别为4.7±0.2mm和5.1±0.3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CI与术前比较均下降,但A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ROM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FCS患者全椎板减压手术并不能使脊髓获得更大后移,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之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更好地保留骨性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狭窄 椎管成形术 全椎板减压术 中期随访 氟骨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明海 张建湘 +2 位作者 杨庆国 申才良 江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36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手术前后采用JOA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 3~ 36月 ,平均 13个月。JOA评分明显改... 目的 :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36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手术前后采用JOA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 3~ 36月 ,平均 13个月。JOA评分明显改善 ,缓解率达 72 .2 %。无脊髓损伤、颈椎畸形、“再关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认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一种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颈椎狭窄 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 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华燕 尚显文 刘日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依据影像及临床表现确诊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按X线分型:3例为连续型,2例为节段型,2例为混合型,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常规C3 ̄C7减压,...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依据影像及临床表现确诊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按X线分型:3例为连续型,2例为节段型,2例为混合型,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常规C3 ̄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术前和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漏口缝合、取头低脚高位、局部加压等处理痊愈,无硬膜外血肿脊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2个月内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1.5 ̄3年,平均18.5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46.2% ̄87.5%(优2例,良4例,可1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易损伤神经,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 颈椎椎管狭窄 单开门 椎管成形术
下载PDF
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育性椎管狭窄后路手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金望 蒋涛 林炎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7-1408,共2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治疗的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患者34...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治疗的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患者34例,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应用JOA评分和Nurick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按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术前及术后复查颈椎CT比较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显示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明显扩大(P〈0.01);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减压效果好,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发育颈椎狭窄 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 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8
20
作者 贾连顺 袁文 +1 位作者 倪斌 陈雄生 《颈腰痛杂志》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椎管狭窄在临床发病的关系及其发病因素。报告96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研究结果: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解剖学发育异常,退变后引起椎间盘变性、突出及骨赘形成,并造成脊髓或脊髓血... 本文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椎管狭窄在临床发病的关系及其发病因素。报告96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研究结果: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解剖学发育异常,退变后引起椎间盘变性、突出及骨赘形成,并造成脊髓或脊髓血管受压,以脊髓型颈椎病的形式发病。应用前入路直接切除致压物并行植骨融合术,如果椎管后方有致压物,可以有选择地二期施行后路减压。随访优良75例(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狭窄 发育 脊髓型 颈椎 病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