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女性类传的发轫之作──刘向《列女传》的传记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慧禾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82-85,共4页
《列女传)是我国传记文学史上第一部全以女子为传主的类传,具有重大的传记意义。从传记文体发展的角度说,它是我国第一部杂传;从女性描写方面说,它运用一些文学描写的手段,为描写历史女性初步积累了经验;另外,它还创立了重视妇... 《列女传)是我国传记文学史上第一部全以女子为传主的类传,具有重大的传记意义。从传记文体发展的角度说,它是我国第一部杂传;从女性描写方面说,它运用一些文学描写的手段,为描写历史女性初步积累了经验;另外,它还创立了重视妇女历史地位的先例。《列女传》影响了后来的正史列女传,尤其是《后汉书·列女传》的创作。无论是在立传标准、命名还是取材上,《后汉书·列女传》都与刘向《列女传》有直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女传》 刘向 发轫之作 中国女性 传记文学 司马迁 《史记》 《后汉书》 类传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报告文学的发轫之作——李大钊的《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渭双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30-31,共2页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不仅是中国新诗的拓荒者,同时也是中国报告文学艺术形式的探索者与开拓者。 李大钊以“明明”的笔名发表的《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以追记的形式,及时、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唐山煤厂工人的斗...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不仅是中国新诗的拓荒者,同时也是中国报告文学艺术形式的探索者与开拓者。 李大钊以“明明”的笔名发表的《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以追记的形式,及时、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唐山煤厂工人的斗争和悲惨生活。这是一篇报告文学的发轫之作。 李大钊这篇报告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年代,是“五四”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夜。当时,北洋军阀政府奉行独裁卖国投降政策,镇压人民革命。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经济掠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报告 中国新诗 文学艺术形式 发轫之作 工人生活 悲惨生活 北洋军阀政府 经济命脉 文学 经济掠夺
下载PDF
一本全面了解荣德生的发轫之作——读汪春劼教授所著《绅商之道:荣德生的28个侧面》
3
作者 张新宇 《江南论坛》 2021年第1期61-62,共2页
初识荣德生,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当时只知道荣氏兄弟是民国时期有名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对于荣德生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再识荣德生,是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介绍荣氏兄弟的创业传奇,脑海中对荣德生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如今... 初识荣德生,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当时只知道荣氏兄弟是民国时期有名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对于荣德生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再识荣德生,是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介绍荣氏兄弟的创业传奇,脑海中对荣德生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如今读罢江南大学汪春劼教授所著《绅商之道:荣德生的28个侧面》(凤凰出版社,2020年7月版),我对这位20世纪的商业大亨有了更深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课本 凤凰出版社 荣氏兄弟 荣德生 绅商 大学老师 汪春 发轫之作
下载PDF
从《白夜》看毕飞宇现实主义创作在文革题材中的发轫
4
作者 陈晓雪 《菏泽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以三十岁为分界,毕飞宇前期与后期的创作显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在经历转型期后,毕飞宇将视线对焦于现实主义创作,并以《白夜》为起点在文革题材的写作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他将儿童时期的经历放置于小说中,不仅还原了时代... 以三十岁为分界,毕飞宇前期与后期的创作显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在经历转型期后,毕飞宇将视线对焦于现实主义创作,并以《白夜》为起点在文革题材的写作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他将儿童时期的经历放置于小说中,不仅还原了时代的现实图景,同时也深含作家对自身的反思与忏悔。而作品《白夜》也正是透过时代记忆中厚重的意象才得以让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在当代文学中焕发出真正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夜》 毕飞宇 现实主义 发轫之作
下载PDF
一种新闻叙事学的多学科研究视角——读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弦 华进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Z期20-21,共2页
在伴随着历史发展起来的诸多叙事形态中,新闻是最为普遍的叙事形态之一,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体样式。如今,在众多有关叙事学研究的视野当中,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跨门类的交叉融合倾向。重... 在伴随着历史发展起来的诸多叙事形态中,新闻是最为普遍的叙事形态之一,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体样式。如今,在众多有关叙事学研究的视野当中,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跨门类的交叉融合倾向。重温上世纪80年代梵·迪克关于新闻叙事学的发轫之作《作为话语的新闻》,依然能给予我们强烈深刻的理论启示。新闻学与叙事学的交融:多学科联姻深化了新闻学研究新闻学与叙事学的碰撞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叙事学 叙事形态 新闻学研究 叙事学研究 多学科研究 电视新闻 发轫之作 理论启示 叙事文本 认知心理学
下载PDF
传统颠覆与颠覆传统——周星驰李力持喜剧的反差修辞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7-61,共5页
向来谈论周星驰电影的论文很多,把周星驰与李力持放在一起讨论的却付诸阙如。李力持在周星驰1990至2000年期间的电影中贡献良多,甚至被誉为"御用导演"。1989年的《盖世豪侠》被公认为周星驰喜剧风格的发轫之作,剧中周星驰的... 向来谈论周星驰电影的论文很多,把周星驰与李力持放在一起讨论的却付诸阙如。李力持在周星驰1990至2000年期间的电影中贡献良多,甚至被誉为"御用导演"。1989年的《盖世豪侠》被公认为周星驰喜剧风格的发轫之作,剧中周星驰的口头禅,例如"坐低饮啖茶,食个包"及"你讲嘢呀?"为当时港人争相传诵,风靡全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星驰 喜剧风格 颠覆传统 发轫之作 口头禅
下载PDF
冯幺爸·菜贩子及江水英
7
作者 刘诵樵 《当代文坛》 1982年第11期18-19,共2页
在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来,以何士光的《乡场上》为发轫之作,出现一大批表现新时期农村农民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作品。冯么爸跃然文学画廊。
关键词 菜贩 江水 评论 何士光 发轫之作 生产责任制 农村变革 文坛 “伤痕”
下载PDF
狂人形象新论
8
作者 王晨 《普洱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3-28,41,共7页
作为中国白话小说的发轫之作,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自它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赞赏。许多评论家、文学史家曾不止一次地指出:《狂人日记》是投向当时封建势力的一颗极其猛烈的炸弹;是“五四”运动的一篇代用或非正式的宣言;是反封建制度... 作为中国白话小说的发轫之作,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自它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赞赏。许多评论家、文学史家曾不止一次地指出:《狂人日记》是投向当时封建势力的一颗极其猛烈的炸弹;是“五四”运动的一篇代用或非正式的宣言;是反封建制度的一支激越人心的嘹亮号角;等等。这些意见.在今天看来,毫无疑义,仍然是非常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鲁迅 白话小说 文学史家 迫害狂 发轫之作 文学评论 艺术构思 荒唐之言 病态心理
下载PDF
全能战士 明基DQ60刻录机
9
作者 疯清羊 《数字世界》 2006年第3期31-31,共1页
明基的DVD^3之路2005年的明基光存储产品上升势头明显,发轫之作当数DW1600,而深受好评的当数DW1640,这次给大家介绍的DQ60则是一款集大成之作,堪称全能战士。其实早在2005年7月,明基就已经获得日本TEAC公司DVD-SuperMulti刻录机的OEM订... 明基的DVD^3之路2005年的明基光存储产品上升势头明显,发轫之作当数DW1600,而深受好评的当数DW1640,这次给大家介绍的DQ60则是一款集大成之作,堪称全能战士。其实早在2005年7月,明基就已经获得日本TEAC公司DVD-SuperMulti刻录机的OEM订单,所以当年年底明基推出自有品牌的DVD-SuperMulti刻录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录机 DQ60 光存储产品 集大成之作 倍速 发轫之作 盘片 测试过程 噪音控制 内部设计
下载PDF
“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二三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全红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7,共12页
在有关汉译英诗孰为“第一”的问题上,不仅人言人殊,就是同一人对同一作品的看法也时有摇摆不定之现象。因为一些译作当初署名不详或者根本就没有署名,致使今天对译者的考证颇费周折,文章对钱锺书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或补充。
关键词 汉诗英译 发轫之作考证 钱钟书
原文传递
《秋》赏析
11
作者 王荣国 王颖 刘莹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5期106-107,共2页
杜运燮《秋》的创作手法,对1979年习惯了固定、直白抒情方式的读者的艺术感受力提出了挑战。1980年8月号的《诗刊》发表了章明的责难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对《秋》提出尖锐质疑,说“十分晦涩、怪僻,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 杜运燮《秋》的创作手法,对1979年习惯了固定、直白抒情方式的读者的艺术感受力提出了挑战。1980年8月号的《诗刊》发表了章明的责难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对《秋》提出尖锐质疑,说“十分晦涩、怪僻,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一解。”《秋》由此成为80年代初期“朦胧诗”命名的发轫之作。在轰轰烈烈的争论中,不少人发表文章指出此诗并不朦胧。九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诗刊》 杜运燮 九十年代 抒情方式 感受力 发轫之作 袁可嘉 令人 当代文艺思潮
原文传递
为了灵魂的呐喊——访谈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赟 蒋韵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0,共4页
张赟: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访问!您从事写作很早,早在1979年,您的处女作《我的两个女儿》,就与郑义的《枫》一起成为新时期山西"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您的文学道路算到今天有三十五年了,但后来您一直远离文坛流行的各种潮... 张赟: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访问!您从事写作很早,早在1979年,您的处女作《我的两个女儿》,就与郑义的《枫》一起成为新时期山西"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您的文学道路算到今天有三十五年了,但后来您一直远离文坛流行的各种潮流,创作上的特立独行一直是您身上标志性的特征——众多研究您的论文都必定提到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发轫之作 文学道路 小说形式 生活在别处 新时期文学 我自己 电影蒙太奇 都市小说 顾长卫
原文传递
《中国历代僧诗集》简介
13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名誉主编 唐代诗歌 编纂工 赵朴初 禅诗 文献性 发轫之作 版面设计 唐五代 理论探究
原文传递
我去你来无尽意……——怀念贤亮
14
作者 陈忠实 《朔方》 2015年第2期62-64,共3页
贤亮谢世已有三月余,他的影像和声音,仍然时不时地映现在眼前响在耳边。往常里没有这样频繁的现象,在确知他不幸谢世的那一瞬,心脏和大脑顿时发生轰然崩塌的感觉之后,他的到老依然不失俊俏的面孔和耳熟能详的声音便频频出现。
关键词 发轫之作 尽意 灵与肉 张贤亮 白鹿原 章永璘 怡情 熊召政 话语中心 镇北堡
原文传递
袁国祥:军垦第一犁见证者
15
作者 张光辉 《当代兵团》 2015年第12期53-53,共1页
说不清是在哪一年看到《军垦第一犁》这幅图片的,看后的那种震撼一生难忘,从此,我记住了作者袁国祥的名字,但从来不曾谋面。对于《军垦第一犁》这幅图片,我有颇多感慨:《军垦第一犁》是兵团屯垦戍边的见证;是兵团铸剑为犁的发端;是传... 说不清是在哪一年看到《军垦第一犁》这幅图片的,看后的那种震撼一生难忘,从此,我记住了作者袁国祥的名字,但从来不曾谋面。对于《军垦第一犁》这幅图片,我有颇多感慨:《军垦第一犁》是兵团屯垦戍边的见证;是兵团铸剑为犁的发端;是传承兵团精神的载体;是兵团屯垦戍边的发轫之作。对于兵团人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军垦第一犁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垦第一犁 兵团屯垦戍边 兵团精神 兵团人 发轫之作 铸剑 中都 兵团日报 就这样 文化艺术
原文传递
《狼犬丹尼》:吹开懵懂的心智
16
作者 刘克华 《电影画刊》 2005年第7期61-61,共1页
一台钢琴,几下跳跃的音符,在丹尼懵懂不开的大脑中,一如吹进一股和煦的春风。于是一个意念,一如孩提般的执著,让丹尼的心田吹进了春的种子。"我要钢琴!"面对巴特的询问,丹尼坚韧地就是一句:"我要钢琴!"这是影片让... 一台钢琴,几下跳跃的音符,在丹尼懵懂不开的大脑中,一如吹进一股和煦的春风。于是一个意念,一如孩提般的执著,让丹尼的心田吹进了春的种子。"我要钢琴!"面对巴特的询问,丹尼坚韧地就是一句:"我要钢琴!"这是影片让我感动的一个细节,也是李连杰不同于以往银幕形象的地方。或许也是他自己称为"颠覆性"作品的发轫之作!《狼犬丹尼》不同于李连杰原来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影片中参杂了许多人性化的元素,李连杰也从一个武打明星演化成用演技证明自己的演员。怯懦的眼神、吃饭的笨拙、弹琴的欣喜……或许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一个4岁就让人像狗一般圈养的人心智的转变。"我不想再杀人!"面对再次身遭禁锢的丹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幕形象 李连杰 狼犬 发轫之作 参杂 文艺片 巴特 山嘲 生活圈
原文传递
深沉忧郁梁小斌
17
作者 钱欢青 《走向世界》 2014年第47期115-115,共1页
2008年4月,在一个名为"创建山东诗意校园——春天送你一首诗"的活动中,我见到了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梁小斌。热爱诗歌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个诗人曾经写下的那些坚实、清澈、透明而深邃的诗句。活动是在南部山区卧虎山水库边上的历城一中举... 2008年4月,在一个名为"创建山东诗意校园——春天送你一首诗"的活动中,我见到了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梁小斌。热爱诗歌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个诗人曾经写下的那些坚实、清澈、透明而深邃的诗句。活动是在南部山区卧虎山水库边上的历城一中举行的。同学们特别热情,来自北京的诗人和山东本土的诗人也都朗诵了诗歌。本来梁小斌也要朗诵诗歌,但是他却临时取消了。活动结束后,一行人在附近找了家饭店吃饭。我趁机坐到梁小斌和他的夫人旁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敢说真话 卧虎 文学史家 呼啸而过 顾城 朗诵会 文学理想 发轫之作 思想力量
原文传递
诗冠光辉耀千古,仁圣情怀动天地
18
作者 袁圆 张斌 朱芒芒 《小学语文教学》 2016年第6期13-20,共8页
【文本解读】 杜甫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诗歌创作领域,其不朽的"诗史""散发出浓郁的参与意识"。杜诗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伟大的仁爱情怀,让我们在了解宏阔历史的进程中,更真实地拥有了生动细腻的历史画面的"在场"体验。《兵车行》... 【文本解读】 杜甫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诗歌创作领域,其不朽的"诗史""散发出浓郁的参与意识"。杜诗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伟大的仁爱情怀,让我们在了解宏阔历史的进程中,更真实地拥有了生动细腻的历史画面的"在场"体验。《兵车行》是杜甫诗歌创作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一个起点,也是诗人反战思想表现于诗歌的发轫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车行 杜甫诗歌 仁圣 叙事视角 走向 文本解读 发轫之作 以意逆志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
原文传递
寻找中国舞剧的“根”
19
作者 罗斌 叶进 《中华文化画报》 2014年第3期78-85,共8页
作为艺术的中国舞剧肇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吴晓邦的三幕舞剧《罂粟花》乃发轫之作。至新中国成立之时,可称之为舞剧者,八部而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欧阳予倩、戴爱莲等创作的《和平鸽》,彪炳了新中国首部舞剧在民族、传统与西方观... 作为艺术的中国舞剧肇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吴晓邦的三幕舞剧《罂粟花》乃发轫之作。至新中国成立之时,可称之为舞剧者,八部而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欧阳予倩、戴爱莲等创作的《和平鸽》,彪炳了新中国首部舞剧在民族、传统与西方观念、方法的整合创新中的新生,北京舞蹈学校的建立也构建了之后中国舞剧的摧枯拉朽之势。继而,五十年代末的舞剧《宝莲灯》,语汇融中国民间舞、戏曲舞蹈于一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舞 《宝莲灯》 五十年代 戴爱莲 欧阳予倩 西方观念 舞蹈学校 戏曲舞蹈 吴晓邦 发轫之作
全文增补中
用一生换一首诗
20
作者 李婷鸿 璩艳霞 《十几岁》 2022年第2期36-37,共2页
武汉大学教授尚永亮说过,生老病死,是严酷的人生规律,但由于人们长久地沉溺于日常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对它应有的觉察和感知。而悼亡诗词则将死亡事实鲜明地、集中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趋于麻木的心灵产生刹那的震颤,获得感同身受的生... 武汉大学教授尚永亮说过,生老病死,是严酷的人生规律,但由于人们长久地沉溺于日常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对它应有的觉察和感知。而悼亡诗词则将死亡事实鲜明地、集中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趋于麻木的心灵产生刹那的震颤,获得感同身受的生命体验。从悼亡诗到悼亡词广义的悼亡诗指所有悼念友人、亲人、爱人的诗歌,狭义的悼亡诗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诗经·邶风·绿衣》和《诗经·唐风·葛生》可以被视为悼亡诗的发轫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亡诗 悼亡词 邶风 《诗经 武汉大学教授 葛生 生老病死 发轫之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