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5型大孔吸附树脂发酵分离灵菌红素的工艺优化
1
作者 孙诗清 冯德明 +2 位作者 刘晓侠 尤忠毓 王玉洁 《嘉兴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1-86,共6页
使用预实验筛选出的X-5型大孔树脂,对粘质沙雷氏菌产灵菌红素的发酵与分离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发现,X-5型大孔吸附树脂在粘质沙雷氏菌接种发酵培养基5 h后添加60 g L^(-1)树脂继续发酵36 h,灵菌红素产量可提高23. 12%.其分离优化工艺... 使用预实验筛选出的X-5型大孔树脂,对粘质沙雷氏菌产灵菌红素的发酵与分离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发现,X-5型大孔吸附树脂在粘质沙雷氏菌接种发酵培养基5 h后添加60 g L^(-1)树脂继续发酵36 h,灵菌红素产量可提高23. 12%.其分离优化工艺条件是径高比为1∶4,30%乙醇洗脱体积流量为1 BV·h^(-1),洗脱体积为3 BV; 95%乙醇洗脱体积流量为1. 5 BV·h^(-1),洗脱体积为3 BV.制成的灵菌红素质量分数为(40. 37±0. 64)%,回收率为(79. 63±0. 94)%.该方法为进一步探索灵菌红素的发酵与分离耦合、提高灵菌红素产量与回收率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推动灵菌红素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5型大孔吸附树脂 发酵分离 灵菌红素
下载PDF
CO_2气载乙醇固态发酵分离耦合过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永胜 王立言 +1 位作者 王瑞明 贾士儒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固态乙醇发酵中高浓度产物乙醇和发酵温度升高对酵母的抑制作用严重地制约了发酵的性能。本研究以固态基质材料发酵乙醇,利用发酵过程中由酵母产生的CO2 作为循环载气,将载气在冷凝器中冷却分离乙醇与气体,降温后的CO2 重新加压返回固... 固态乙醇发酵中高浓度产物乙醇和发酵温度升高对酵母的抑制作用严重地制约了发酵的性能。本研究以固态基质材料发酵乙醇,利用发酵过程中由酵母产生的CO2 作为循环载气,将载气在冷凝器中冷却分离乙醇与气体,降温后的CO2 重新加压返回固态基质反应器中,及时有效的除去产物乙醇,并能使固态基质反应器的温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解除了两者的抑制,提高了发酵效率,从而为解决大规模固体厌氧发酵温度的控制问题提供了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载分离耦合发酵 固态乙醇发酵 酵母
下载PDF
小诺霉素发酵液组合连续絮凝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明 邵琼芳 +2 位作者 周解 石琦 高浩其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3,共4页
将发酵液的输送过程、絮凝过程和固液分离过程组合为一连续操作体系,对小诺霉素发酵液进行组合连续絮凝分离技术研究。其技术路线为:泵和管道输送发酵液→絮凝剂和发酵液在管道混合器中混合→絮凝柱连续流动絮凝→分离器固液分离。结果... 将发酵液的输送过程、絮凝过程和固液分离过程组合为一连续操作体系,对小诺霉素发酵液进行组合连续絮凝分离技术研究。其技术路线为:泵和管道输送发酵液→絮凝剂和发酵液在管道混合器中混合→絮凝柱连续流动絮凝→分离器固液分离。结果显示在适当条件下,组合连续絮凝分离技术比容器实验絮凝法的过滤速率提高63%,沉降速率提高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实验法改进 发酵分离 组合絮凝 连续操作
下载PDF
高浓度发酵及膜分离技术在2-酮基-D-葡萄糖酸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文敬 魏转 +2 位作者 林琳 余泗莲 周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44-246,共3页
研究中和剂和底物总浓度对2-酮基-D-葡萄糖酸补料分批发酵的影响,并初步考察膜分离技术在发酵产物提取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酮基-D-葡萄糖酸的补料分批发酵中,以NaOH或Na2CO3代替CaCO3作为中和剂,能够有效提高发酵培养基中的... 研究中和剂和底物总浓度对2-酮基-D-葡萄糖酸补料分批发酵的影响,并初步考察膜分离技术在发酵产物提取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酮基-D-葡萄糖酸的补料分批发酵中,以NaOH或Na2CO3代替CaCO3作为中和剂,能够有效提高发酵培养基中的底物总浓度,且发酵转化率可达90%左右;在NaOH或Na2CO3作为发酵中和剂的情况下,膜技术可应用于2-酮基-D-葡萄糖酸的提取中,且有助于其提取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高浓度发酵:膜分离技术 提取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发酵新工艺生产L-苹果酸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纯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36,共4页
研究开发一种L-苹果酸发酵的新工艺——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发酵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其中,分离发酵起点为36h,稀释率为0.15h-1,分离发酵周期为96h。与常规分批发酵相比,采用分离发酵法生产L-苹果酸,能明显提高菌体的糖转化率和产酸速率... 研究开发一种L-苹果酸发酵的新工艺——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发酵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其中,分离发酵起点为36h,稀释率为0.15h-1,分离发酵周期为96h。与常规分批发酵相比,采用分离发酵法生产L-苹果酸,能明显提高菌体的糖转化率和产酸速率,并显著缩短发酵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离子交换树脂 分离发酵
下载PDF
冷浸渍结合皮汁分离发酵工艺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金辉 刘树文 +2 位作者 董新平 曹军 王染霖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9年第4期25-28,共4页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了冷浸渍结合皮汁分离发酵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发酵工艺相比,发酵前对葡萄原料进行低温浸渍、酒精发酵过程采用皮汁分离...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了冷浸渍结合皮汁分离发酵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发酵工艺相比,发酵前对葡萄原料进行低温浸渍、酒精发酵过程采用皮汁分离可以提高葡萄酒中苯乙醇含量,并且所得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含有较多的香气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 香气成分 冷浸渍结合皮汁分离发酵
下载PDF
高职“发酵工程与分离技术”课程改革及实践——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晓菊 谢亚利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4期81-83,88,共4页
"发酵工程与分离技术"课程是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核心课。探索基于工学结合的"发酵工程与分离技术"课程的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课程改革的方法,有效地... "发酵工程与分离技术"课程是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核心课。探索基于工学结合的"发酵工程与分离技术"课程的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课程改革的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型的生物发酵专业技术人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发酵工程与分离技术 课程改革 实践
下载PDF
发酵与分离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倪现朴 陈光 +3 位作者 田威 李丹 张怡轩 夏焕章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29-32,64,共5页
发酵与分离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大型生产实验无法开展、实验演示操作学生看不清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教学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强实验课程资源建设,建立了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操作与讲解视频等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发酵与分离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大型生产实验无法开展、实验演示操作学生看不清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教学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强实验课程资源建设,建立了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操作与讲解视频等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将教师讲授式教学改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教改后学生预习效果、实验操作标准程度、实验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因此,通过制作虚拟仿真、实验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供学生自学,结合翻转课堂式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分离工程实验 虚拟仿真 实验视频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生产乳酸链球菌素工艺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浩 吴兆亮 +1 位作者 殷昊 阎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为了解除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生物高分子乳酸链球菌素的抑制作用,提出发酵吸附分离耦合技术。在研究树脂对乳酸链球菌素吸附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了树脂及加入时间对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和乳酸链球菌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113对细胞生长影... 为了解除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生物高分子乳酸链球菌素的抑制作用,提出发酵吸附分离耦合技术。在研究树脂对乳酸链球菌素吸附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了树脂及加入时间对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和乳酸链球菌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113对细胞生长影响很小,当发酵温度30℃,pH6.25,在100mL发酵液中加入2g树脂,加入时间第5.5h,发酵液中乳酸链球菌素的总效价是5189IU/mL,与不加树脂的对照组相比,发酵吸附分离耦合技术使乳酸链球菌素效价提高了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素 发酵吸附分离耦合 离子交换树脂D113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普那霉素发酵与吸附分离耦合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喜 金志华 +1 位作者 梅乐和 张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8-675,共8页
根据S.pristinaespiralis E-71普那霉素发酵过程的代谢特性提出了一个针对产物合成期的普那霉素合成动力学方程,结合液膜-孔扩散理论,建立了描述2.5L通气搅拌发酵罐中JD-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原位耦合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产物... 根据S.pristinaespiralis E-71普那霉素发酵过程的代谢特性提出了一个针对产物合成期的普那霉素合成动力学方程,结合液膜-孔扩散理论,建立了描述2.5L通气搅拌发酵罐中JD-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原位耦合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产物生成速率常数、产物抑制常数及液膜传质和孔内扩散系数。结果表明该发酵-吸附耦合过程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这一原位分离耦合发酵生产普纳霉素过程。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树脂添加量及树脂半径对原位分离耦合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JD-1树脂能有效移走发酵液主体相中高达90%的普那霉素,且原位分离效果随树脂粒径减小而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树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添加70g.L-1半径为0.195mm的树脂时,普纳霉素产量达到1.01g.L-1,其中被树脂吸附的高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旋链霉菌 普那霉素 大孔吸附树脂 发酵分离耦合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循环回流发酵与膜分离、泡沫分离耦合工艺生产多粘菌素E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丹丹 郑辉杰 +1 位作者 高迎迎 吴兆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为了提高多粘菌素E的效价,提出了一种多粘菌素E的生产工艺,应用发酵、膜分离与泡沫分离耦合通过蠕动泵构成循环回流装置生产多粘菌素E。此工艺发酵生产多粘菌素E,可以延长菌体生长的稳定期,有效解除产物抑制,防止菌体被泡沫带出,保证营... 为了提高多粘菌素E的效价,提出了一种多粘菌素E的生产工艺,应用发酵、膜分离与泡沫分离耦合通过蠕动泵构成循环回流装置生产多粘菌素E。此工艺发酵生产多粘菌素E,可以延长菌体生长的稳定期,有效解除产物抑制,防止菌体被泡沫带出,保证营养物质充分利用。研究了不同耦合开始时间、间歇时间、流速、单次分离时间对多粘菌素E效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设定在23.0 h开始耦合,间歇时间为1.0 h,液体流速为20 m L×min^(-1),单次分离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发酵48.0 h多粘菌素E的效价达到28634 U×m L^(-1),相比非耦合发酵多粘菌素E的效价(23597U×m L^(-1))提高了21%。总的来说,该工艺有效地提高了多粘菌素E效价,对于其他表面活性物质的分离也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发酵与泡沫分离耦合 循环回流 多粘菌素E
下载PDF
无锡他汀分离式分段发酵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牟琳 诸葛斌 +1 位作者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1-54,共4页
无锡他汀是一种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ST2710)转化产生的产物之一。转化产物Ⅰ则作为洛伐他汀转化为无锡他汀的中间产物,是影响无锡他汀生成及其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2种产... 无锡他汀是一种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ST2710)转化产生的产物之一。转化产物Ⅰ则作为洛伐他汀转化为无锡他汀的中间产物,是影响无锡他汀生成及其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2种产物形成时的pH值有所不同。为提高无锡他汀产率,研究以pH值为主要调节因素,对发酵过程pH值调节、菌体补加和pH值协同调节,以及分离式分段发酵工艺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结果表明,分离式分段发酵模式最好,即将产物Ⅰ分离提纯后作为底物再次发酵生成无锡他汀,2个阶段的pH值分别为7.5和5.5。同时也考察了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研究表明,Fe2+、Mg2+和Cu2+对2种产物的生成均有一定促进作用。经策略优化,无锡他汀转化率提高15%,缩短了发酵时间,并使最终产物更易纯化。这种利用同菌株分离式分段发酵模式广泛为生成过程中存在中间产物或发酵时间较长的发酵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他汀 同一菌株分离式分段发酵 pH值控制策略
下载PDF
双菌微囊化发酵耦合泡沫分离强化乳链菌肽生产的工艺
13
作者 周静萍 刘伟 +2 位作者 杨春燕 殷昊 卢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79-186,共8页
本研究拟通过共培养乳酸链球菌与酿酒酵母解除产物抑制效应,并将泡沫分离耦合于微胶囊固定细胞发酵强化乳链菌肽(Nisin)的生产。采用液芯微胶囊固定乳酸链球菌和酿酒酵母细胞,并对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乳糖为底物... 本研究拟通过共培养乳酸链球菌与酿酒酵母解除产物抑制效应,并将泡沫分离耦合于微胶囊固定细胞发酵强化乳链菌肽(Nisin)的生产。采用液芯微胶囊固定乳酸链球菌和酿酒酵母细胞,并对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乳糖为底物碳源,乳酸链球菌与酿酒酵母的初始接种比例102:1时,共培养发酵液中Nisin效价高达3436.3 IU/mL。海藻酸盐-壳聚糖-海藻酸盐(ACA)液芯微胶囊的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5 g/L和壳聚糖浓度5.5 g/L。在微胶囊固定细胞发酵与泡沫分离耦合时间为21 h,分布器孔径180μm,气体体积流率40 mL/min条件下,Nisin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5.8和63.1%,总效价为3973.2 IU/mL。本研究建立的双菌微囊化发酵-泡沫分离耦合工艺能够有效解除产物抑制和菌体细胞损失,为高密度、连续发酵生产Nisin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链菌肽 共培养发酵 ACA液芯微胶囊 细胞固定化 发酵-泡沫分离耦合 乳酸链球菌 酿酒酵母
下载PDF
原位分离技术在乙醇发酵体系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14
作者 蔡闯 白从广 +1 位作者 罗霞 毕研芳 《酿酒科技》 2019年第5期44-50,共7页
原位分离技术(in-situ product removal technology)是目前发酵行业广泛采用的新型技术,在发酵过程中过多的产物会对发酵过程产生反馈抑制作用,并且也会产生一些对发酵菌具有毒副作用的代谢产物。原位分离可以促进反应向合成目标物方向... 原位分离技术(in-situ product removal technology)是目前发酵行业广泛采用的新型技术,在发酵过程中过多的产物会对发酵过程产生反馈抑制作用,并且也会产生一些对发酵菌具有毒副作用的代谢产物。原位分离可以促进反应向合成目标物方向进行,提高发酵产量,也能减少发酵结束后续分离纯化产物的工作量。在传统的白酒发酵工艺中也包含类似技术的操作步骤,但由于白酒发酵相对于其他发酵工业具有发酵菌体系复杂、发酵底物复杂、发酵产物复杂这三点难题,所以在白酒发酵生产中对于这一技术尚无系统性描述与科学的解释,本文以发酵体系中乙醇为例研究了原位分离技术在白酒发酵体系中的理论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乙醇 原位分离发酵技术 发酵 发酵效率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发酵酸奶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乐坚 黎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4,共2页
大豆酸奶是以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牛奶为主要原料,经 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营养保健酸奶。本文介绍了大豆 分离蛋白预处理条件,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大豆分离 蛋白的酶解条件和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与牛奶共同发酵 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蛋白酶 乳酸菌 发酵
下载PDF
2003~2006年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李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1X期83-84,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临床分离菌株进行Kirby-Bauer法药敏试验,结果按NCCLS2004年版标准判断,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6年我院...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临床分离菌株进行Kirby-Bauer法药敏试验,结果按NCCLS2004年版标准判断,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6年我院共收集2432株临床分离菌株,其中,非发酵菌744株,占革兰阴性菌株数的45.3%。亚胺培南对非发酵菌抗菌活性最强,其中,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其他假单胞菌未发现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为20.2%。其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亦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耐药率多在11.5%~30.5%。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64.5%~100.0%。结论:本组资料对非发酵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临床分离发酵
下载PDF
家用自分离啤酒发酵桶和发酵方法
17
作者 李华宾 崔云前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28期175-177,共3页
随着啤酒业的发展,啤酒爱好者以及啤酒制造商对啤酒发酵的工艺要求也不断提升。目前现有的商用设备需在合适的时间手动添加酵母,且在发酵完成后仍需人工分离酵母和啤酒产品。本文介绍了一种家用的自分离啤酒发酵桶及其发酵方法,相比现... 随着啤酒业的发展,啤酒爱好者以及啤酒制造商对啤酒发酵的工艺要求也不断提升。目前现有的商用设备需在合适的时间手动添加酵母,且在发酵完成后仍需人工分离酵母和啤酒产品。本文介绍了一种家用的自分离啤酒发酵桶及其发酵方法,相比现有发酵技术而言,更便于用户操作。同时,由于传统发酵桶易滋生菌群,本文介绍的发酵桶能有效减少菌落的滋生,提高发酵啤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发酵 分离发酵 家用
下载PDF
“膜技术在发酵液分离与精制过程开发的研究”通过天津市科委鉴定
18
作者 李占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12-12,共1页
由我校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晓龙研究员承担的天津市科委“膜技术在发酵液分离与精制过程开发的研究”项目于近期通过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
关键词 发酵分离 膜技术 中空纤维膜 双向流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耦合乙酸分离的过滤培养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杜鹏 叶勤 俞俊棠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8-530,共3页
A fed batch fermentation integrated with filtration process was proceeded in a synthetic medium with the use of a hollow fibre membrane filter.The activity of α A interferon reached 1.4×10 9u/L,which was increas... A fed batch fermentation integrated with filtration process was proceeded in a synthetic medium with the use of a hollow fibre membrane filter.The activity of α A interferon reached 1.4×10 9u/L,which was increased 320% over that of a control process.The integrated process was then proceeded in the synthetic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yeast extract during the earlier stage.The addition of yeast extract not only reduced the accumulation of acetate,but also promoted the production of α A interferon.The maximum activity achieved 1.9×10 9 u/L during the fermentation,which was increased 480% over that of a normal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分离耦合 乙酸 干扰素 大肠杆菌 E.COLI
下载PDF
丙酮丁醇发酵的研究进展及其高产策略 被引量:29
20
作者 靳孝庆 王桂兰 何冰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27-1732,共6页
从代谢机理的阐明、生产菌种的改良和发酵工艺的改进3个方面综述了丙酮丁醇发酵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针对丙酮丁醇发酵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丁醇耐受性菌种的选育、高丁醇比例菌种的选育、发酵细胞的高效利用、发酵与高效低能耗分离工... 从代谢机理的阐明、生产菌种的改良和发酵工艺的改进3个方面综述了丙酮丁醇发酵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针对丙酮丁醇发酵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丁醇耐受性菌种的选育、高丁醇比例菌种的选育、发酵细胞的高效利用、发酵与高效低能耗分离工艺的耦合等高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发酵 CLOSTRIDIUM 丁醇耐受性 菌种选育 发酵分离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