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在处理农作物秸秆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曹玉凤 李英 +2 位作者 刘荣昌 刘国艳 李建国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26,共2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居世界第一。每年秸秆产量达57亿t,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而目前用于饲料部分还不足10%。所以,如何处理秸秆提高其饲用价值是当今畜牧业的重点课题。近年来用生物技术处理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居世界第一。每年秸秆产量达57亿t,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而目前用于饲料部分还不足10%。所以,如何处理秸秆提高其饲用价值是当今畜牧业的重点课题。近年来用生物技术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报道很多,本文根据处理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饲料 农作物 微生物 发酵贮存
下载PDF
搅拌频率对液体粪污氮养分变化规律的影响
2
作者 曹体智 王妍玮 《乡村科技》 2024年第4期146-150,共5页
为解决我国中小规模养殖场液体粪污发酵效果差、氨气排放多、养分损失大等问题,基于液体粪污回流搅拌技术,探索不同搅拌频率对液体粪污贮存过程中氮养分变化的影响。试验设有4组处理,分别为CK(静置贮存)、T1(3 d进行一次回流搅拌)、T2(... 为解决我国中小规模养殖场液体粪污发酵效果差、氨气排放多、养分损失大等问题,基于液体粪污回流搅拌技术,探索不同搅拌频率对液体粪污贮存过程中氮养分变化的影响。试验设有4组处理,分别为CK(静置贮存)、T1(3 d进行一次回流搅拌)、T2(6 d进行一次回流搅拌)、T3(9 d进行一次回流搅拌),对液体粪污贮存过程中pH值、电导率(EC)、氨气排放量与氮养分(总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有机氮质量浓度)等指标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2处理相较于其他处理,对氨气减排能力更佳,且在氮素固持方面效果更好。搅拌处理液体粪污提高了液体粪污贮存效果,在氨气减排与氮素固持方面更具优势,为液体粪污贮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粪污 贮存发酵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湿贮玉米的制作与价值评估
3
作者 冯光彩 周会光 +1 位作者 王黎 张护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105-108,113,共5页
玉米在收获时含水量高于26%,发酵后可以作为饲料原料饲喂以压片玉米、玉米面等衍生品为主要饲料的动物。因其营养价值和消化率高、毒素含量和成本低,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益,也对玉米种植户节本增效十分明显,从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 玉米在收获时含水量高于26%,发酵后可以作为饲料原料饲喂以压片玉米、玉米面等衍生品为主要饲料的动物。因其营养价值和消化率高、毒素含量和成本低,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益,也对玉米种植户节本增效十分明显,从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湿贮玉米的概念、优缺点、关键制作技术及其贮存、饲喂和霉变控制等内容,同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广大种植户和养殖户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贮玉米 制作技术 贮存发酵 价值评估
下载PDF
畜牧养殖业与机械化技术发展浅析
4
作者 秦瑞海 《农业机械化研究文集》 2002年第2期11-12,共2页
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受到很大冲击,农业和畜牧业与世界接轨,必须改变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模式向经济型、环保型、无害化发展。畜牧的饲料主要来源于作物的秸秆,而作物肥料主要是化肥。秸秆中吸收了化肥的化学物质,通过家畜的食... 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受到很大冲击,农业和畜牧业与世界接轨,必须改变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模式向经济型、环保型、无害化发展。畜牧的饲料主要来源于作物的秸秆,而作物肥料主要是化肥。秸秆中吸收了化肥的化学物质,通过家畜的食用,残留在畜产品内,使其出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要走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实践证明,畜牧业同种植业为互利条件,又相互补充。种植业的发展为畜牧业刨造了充足的饲料条件,畜牧业的发展又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过腹还田),从而促进农业无害化的发展,提高奶品质量和肉的质量.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机械化技术 中国 机械挤奶技术 饲料机械加工技术 秸秆氨化技术 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 秸秆草粉制作技术
下载PDF
Viability of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5 in the Presence of Williopsis saturnus vat. suaveolens
5
作者 Sabrina Neves Casarotti Aline Teodoro de Paula Marilia Goncalves Cattelan Catharina Calochi Pires de Carvalho Ana Lucia Barretto Penna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4期176-186,共11页
Maintaining the viability of probiotic microorganisms from production to consumption has long been a technological challenge for the food industry.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interactio... Maintaining the viability of probiotic microorganisms from production to consumption has long been a technological challenge for the food industry.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interaction between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5 and Williopsis saturnus var. suaveolens and the effect of this yeast on acidification kinetics, viability of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nd post-acidification in fermented milk during refrigerated storage at 5℃. The in vitro study showed a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cid cell free-supernatant (CFS) ofprobiotic bacteria La-5 and the yeast. The addition of W. saturnus var. suaveolens increased the fermentation time due to consumption of the organic acids produced by L. acidophilus. During the refrigerated storage of the samples, the presence of the yeast increased the viability of L. acidophilus and reduced post-acidification.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such interaction of bacteria and yeast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iotic lactic acid bacteria YEAST W. saturnus var. suaveolens fermented dairy products VIA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