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发酵酸面团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及细菌功能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文馨 安飞宇 +1 位作者 曹恺欣 乌日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7,共5页
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发酵时期自然发酵酸面团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并利用PICRUSt对细菌群落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细菌,共检测到5个细菌门,不同发酵时期绝对优势菌门不同,发酵前期(D1)为蓝藻细菌门(Cyanobact... 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发酵时期自然发酵酸面团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并利用PICRUSt对细菌群落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细菌,共检测到5个细菌门,不同发酵时期绝对优势菌门不同,发酵前期(D1)为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中期(D2~D3)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后期(D4)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共检测到34个细菌属,发酵前期绝对优势菌属为未分类的蓝藻门(norank_c__Cyanobacteria),中期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后期为未分类的γ-变形菌纲(unclassified_c_Gammaproteobacteria)。对于真菌,共检测到13个真菌门,发酵过程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共检测到12个真菌属,未分类的酵母目(Saccharomycetales_unclassified)为绝对优势菌属,后期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也被大量检出。通过PICRUSt进行分析预测,细菌群落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基因功能主要有能量产生和转化、转录、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等,该研究结果可为筛选酸面团内优良发酵功能菌种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酸面团 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功能预测
下载PDF
发酵酸肉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胆固醇作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丁苗 刘洋 +2 位作者 葛平珍 王丹 周才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03-207,共5页
采用不同培养基筛选发酵酸肉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结果从发酵酸肉中分离出18株降胆固醇乳酸菌,其中菌株SR10降胆固醇能力最强,胆固醇降低率达33.78%,对应降胆固醇的量为68.49g/mL。经对筛选菌株SR10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指标鉴定及16S rRN... 采用不同培养基筛选发酵酸肉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结果从发酵酸肉中分离出18株降胆固醇乳酸菌,其中菌株SR10降胆固醇能力最强,胆固醇降低率达33.78%,对应降胆固醇的量为68.49g/mL。经对筛选菌株SR10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指标鉴定及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该乳酸菌为消化乳杆菌;并初步研究了该消化乳杆菌SR10的降胆固醇作用机理,发现SR10降胆固醇酶主要来源于胞内,胞内酶比活力是胞外酶的8.7倍,在降胆固醇作用中胞内酶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 降胆固醇乳 筛选 鉴定 胞内酶
下载PDF
侗族发酵酸肉中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4
3
作者 章德法 徐为民 徐幸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6-988,共3页
关键词 发酵酸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乳酸发酵酸聚沉叶蛋白的反应过程与机理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鹏 黄虎 +1 位作者 罗翠兰 葛旦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利用乳酸发酵酸作叶蛋白的沉淀剂,其聚沉反应可明显分为叶蛋白聚凝和聚凝物沉降两个阶段.乳酸发酵酸的酸效应使叶蛋白等电点聚凝,酸液具有较强的缓冲容量和较高的电导率,能增加其聚凝效果;酸液含有的乳酸菌和生物活性大分子均有促... 利用乳酸发酵酸作叶蛋白的沉淀剂,其聚沉反应可明显分为叶蛋白聚凝和聚凝物沉降两个阶段.乳酸发酵酸的酸效应使叶蛋白等电点聚凝,酸液具有较强的缓冲容量和较高的电导率,能增加其聚凝效果;酸液含有的乳酸菌和生物活性大分子均有促进叶蛋白聚凝的作用,制备的酸液越新鲜,乳酸菌越多,大分子活性越高,聚凝效果越好.叶蛋白聚凝物的沉降速率与酸液密度呈负相关,酸液密度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蛋白 絮凝 沉淀剂 发酵酸 植物
下载PDF
AFLP技术对发酵酸面团中乳酸菌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海星 曹郁生 +1 位作者 付琳琳 刘晓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0-53,共4页
乳酸菌是酸面团发酵的主要细菌,它对面团的质量、营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AFLP技术对分离自酸面团中的20株乳酸菌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其中乳酸菌的多态性及其分型。研究优化并确定了AFLP技术的各种实验条件,然后利用该技术对乳酸菌的... 乳酸菌是酸面团发酵的主要细菌,它对面团的质量、营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AFLP技术对分离自酸面团中的20株乳酸菌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其中乳酸菌的多态性及其分型。研究优化并确定了AFLP技术的各种实验条件,然后利用该技术对乳酸菌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软件ProBiosys 1.0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面团 AFLP 多态性
下载PDF
米粉及食盐添加量对发酵酸肉蛋白质降解及γ-氨基丁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成龙 袁军 +1 位作者 刘淑贞 周才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2-206,共5页
以新鲜猪瘦肉为原料,研究米粉及食盐添加量对发酵60 d成品酸肉蛋白质降解及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酸肉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取高GABA含量的酸肉。结果表明:米粉和食盐添加量可影响蛋... 以新鲜猪瘦肉为原料,研究米粉及食盐添加量对发酵60 d成品酸肉蛋白质降解及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酸肉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取高GABA含量的酸肉。结果表明:米粉和食盐添加量可影响蛋白质降解及GABA的形成,制备高GABA含量酸肉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米粉添加量12.73%、食盐添加量4.74%、发酵温度16.50℃。此时发酵60 d的成品酸肉中GABA含量最高为282.36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 发酵条件 蛋白质降解 响应面法 Γ-氨基丁
下载PDF
菠萝汁酶解大豆多肽发酵酸豆乳的研制 被引量:6
7
作者 顾仁勇 刘春成 傅伟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利用菠萝汁中所含蛋白水解酶将豆乳中的蛋白质部分水解成为功能性多肽,再添加乳酸菌发酵剂制成酸豆乳。酶解条件的优选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蛋白质水解度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菠萝汁用量15%;pH=7.0;温度45℃;时间70 min。... 利用菠萝汁中所含蛋白水解酶将豆乳中的蛋白质部分水解成为功能性多肽,再添加乳酸菌发酵剂制成酸豆乳。酶解条件的优选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蛋白质水解度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菠萝汁用量15%;pH=7.0;温度45℃;时间70 min。发酵豆乳产品的配方设计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感官品评分数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产品配方为:蔗糖含量4%;乳粉含量3%;豆水比1∶4;稳定剂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菠萝蛋白酶 大豆多肽 发酵酸豆乳
下载PDF
乳酸发酵酸法提取甘薯叶蛋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世宽 于海光 许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517-6518,6556,共3页
[目的]优化甘薯叶蛋白提取工艺。[方法]用发酵酸法提取甘薯叶蛋白,在探讨各单因素(发酵酸与滤液体积比、沉淀时间、发酵酸循环次数)对甘薯叶蛋白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甘薯叶蛋白提取工艺。[结果]用发酵酸沉淀... [目的]优化甘薯叶蛋白提取工艺。[方法]用发酵酸法提取甘薯叶蛋白,在探讨各单因素(发酵酸与滤液体积比、沉淀时间、发酵酸循环次数)对甘薯叶蛋白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甘薯叶蛋白提取工艺。[结果]用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可达63.28%,提取率可达52.57%。最优提取参数为发酵酸/汁液(V/V)=3∶1,沉淀时间20min,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为1次。[结论]该研究为甘薯叶蛋白的工业化提取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叶蛋白 发酵酸 提取率
下载PDF
不同增稠剂对凝固型发酵酸豆乳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孟岳成 林海知 陈洁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1,共4页
研究了明胶、果胶、改性琼脂和变性淀粉4种增稠剂对凝固型发酵酸豆乳质构的改良效果。通过测定产品冷藏期间凝胶强度、表观黏度、持水力等指标的变化,得出了这4种增稠剂在凝固型发酵酸豆乳中单独使用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明胶0.6%,果胶0.... 研究了明胶、果胶、改性琼脂和变性淀粉4种增稠剂对凝固型发酵酸豆乳质构的改良效果。通过测定产品冷藏期间凝胶强度、表观黏度、持水力等指标的变化,得出了这4种增稠剂在凝固型发酵酸豆乳中单独使用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明胶0.6%,果胶0.3%,改性琼脂0.4%,变性淀粉0.5%(均为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豆乳 增稠剂 质构
下载PDF
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月英 李成龙 +2 位作者 韦诚 朱丽娟 周才琼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5,共7页
以传统发酵酸肉为原料,制备胆酸盐结合肽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磷酸盐缓冲液溶解法提取发酵20 d酸肉粗肽含量较高且胆酸盐结合能力较好。通过不同极性大孔树脂筛选,发现DA201-C对酸肉粗肽样品的吸附和解吸效果最好,纯化酸肉粗肽最... 以传统发酵酸肉为原料,制备胆酸盐结合肽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磷酸盐缓冲液溶解法提取发酵20 d酸肉粗肽含量较高且胆酸盐结合能力较好。通过不同极性大孔树脂筛选,发现DA201-C对酸肉粗肽样品的吸附和解吸效果最好,纯化酸肉粗肽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5 mg/m L、上样流速1.5 m L/min、洗脱流速3 m L/min、洗脱体积3.5 BV、洗脱剂体积分数75%乙醇(V/V)。进一步采用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得到F1和F2两组分,F2组分胆酸盐结合能力较好,是由分子质量范围在265 Da^1.4 k Da的混合小肽组成,F2有高含量的疏水性和芳香族氨基酸。这可能是F2组分具有胆酸盐结合效果的原因,苯丙氨酸可能是其具有胆酸盐结合活性的关键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 盐结合肽 分离纯化 初步鉴定
下载PDF
用发酵酸法提取营养酸模叶蛋白的工艺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群 邓勇 唐建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分别用德氏乳杆菌发酵淀粉糖化液和泡菜水作为母酸,对营养酸模榨汁液进行发酵制备发酵酸,用来沉淀叶蛋白。用由德氏乳杆菌制成的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9.22%~61.25%,提取率为35.3%~43.5%;用由泡菜水制... 分别用德氏乳杆菌发酵淀粉糖化液和泡菜水作为母酸,对营养酸模榨汁液进行发酵制备发酵酸,用来沉淀叶蛋白。用由德氏乳杆菌制成的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9.22%~61.25%,提取率为35.3%~43.5%;用由泡菜水制成的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6.32%~59.48%,提取率为40.00%~4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叶蛋白 发酵酸 提取率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发酵酸驼乳中乳酸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运 黄彭 +4 位作者 李远 张晓燕 许珍珍 王冰峰 石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176,共4页
从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发酵酸驼乳中筛选稳定、活力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用MRS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进行活化后,经DNA提取和PCR扩增,将扩增成功菌株的PCR产物测序结果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对酸驼乳中乳酸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和已报道的乳酸菌菌... 从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发酵酸驼乳中筛选稳定、活力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用MRS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进行活化后,经DNA提取和PCR扩增,将扩增成功菌株的PCR产物测序结果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对酸驼乳中乳酸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和已报道的乳酸菌菌株16S rDNA序列用MegAlign Fast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A3与Lactobacillus rhamnosus(HM162419)相似率为94.6%,菌株B1与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EU872262)相似率为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 分子鉴定 发酵酸驼乳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乳酸菌发酵酸豆奶工艺研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玉昌 周大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3,共3页
本文研究了市售酸牛奶和自制酸泡菜中分离筛选菌种,确定菌种间的比例。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条件进行初步摸索,以鲜豆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液态发酵,可生产出色、香、味俱佳,不含任何防腐剂的纯天然酸豆奶新产品,从而为工业化生产... 本文研究了市售酸牛奶和自制酸泡菜中分离筛选菌种,确定菌种间的比例。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条件进行初步摸索,以鲜豆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液态发酵,可生产出色、香、味俱佳,不含任何防腐剂的纯天然酸豆奶新产品,从而为工业化生产乳酸菌发酵酸豆奶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豆奶 混合发酵 发酵酸豆奶 多菌种 工艺研制 混合 工业化生产 分离筛选
下载PDF
大豆低聚糖提取工艺及在发酵酸豆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泽 邵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3-84,共2页
通过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实验,确定了浸提、活性炭脱色和离子交换脱盐等过程的较优工艺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发酵酸豆奶中,为产品加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豆低聚糖 提取工艺 发酵酸豆奶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的化学抗氧化作用及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诚 李成龙 +2 位作者 朱丽娟 谢月英 周才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5-230,共6页
本实验对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分子质量范围265~1 400 D,肽含量75.7%)的化学抗氧化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化学抗氧化活性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对·OH、O_2^-·和1,1-二苯基-2... 本实验对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分子质量范围265~1 400 D,肽含量75.7%)的化学抗氧化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酸肉胆酸盐结合肽化学抗氧化活性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对·OH、O_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半清除浓度分别为2.04、2.79、2.50 mg/m L,表明其对·OH有更好的清除效果。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样品肽对血管内皮细胞不具有明显毒性,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NO的释放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分泌,高剂量组刺激分泌效果显著高于空白组。实验表明酸肉胆酸盐结合肽可通过抗氧化活性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 盐结合肽 化学抗氧化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 前列环素
下载PDF
发酵酸法提取水花生叶蛋白的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葛旦之 罗翠兰 《中国饲料》 1995年第15期12-14,共3页
本文研究了发酵酸法提取水花生叶蛋白的工艺条件。在上清液中加0.5%的蔗糖或使母酸用量与上清液用量比例保持在1:1以上发酵,经24小时上清液PH值可接近4.0,达到叶蛋白沉淀剂要求。将发酵酸加入榨汁液,混合后PH值在4.08左右叶蛋白沉... 本文研究了发酵酸法提取水花生叶蛋白的工艺条件。在上清液中加0.5%的蔗糖或使母酸用量与上清液用量比例保持在1:1以上发酵,经24小时上清液PH值可接近4.0,达到叶蛋白沉淀剂要求。将发酵酸加入榨汁液,混合后PH值在4.08左右叶蛋白沉淀效果最好,沉淀物N可占纯蛋白N的96.84%-9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水花生叶蛋白 提取 发酵酸 工艺
下载PDF
发酵酸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凡枝 田丽萍 +1 位作者 薛琳 李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5-637,共3页
为研究发酵酸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效果,试验在体积比(发酵酸体积/滤液体积)、混合液静置时间和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三因素不同水平上研究了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发酵酸... 为研究发酵酸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效果,试验在体积比(发酵酸体积/滤液体积)、混合液静置时间和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三因素不同水平上研究了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体积比>混合液静置时间,最佳工艺为体积比2:1,发酵酸循环使用1次,沉淀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发酵酸 叶蛋白
下载PDF
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的添加对肉丸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莉君 肖妍 +4 位作者 朱瑶迪 李苗云 马阳阳 徐丽娜 张颖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38,共6页
为探究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对肉丸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添加量的肉丸感官、出品率和质构进行评价,确定酸肉风味肉丸的最佳配方,并将用最佳配方制作的肉丸与空白对照组及市售代表性较高的肉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酵酸肉... 为探究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对肉丸品质的影响,对不同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添加量的肉丸感官、出品率和质构进行评价,确定酸肉风味肉丸的最佳配方,并将用最佳配方制作的肉丸与空白对照组及市售代表性较高的肉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酵酸肉和抗性淀粉的添加对肉丸品质存在显著性影响,肉丸的最佳配方为6%发酵酸肉、6%抗性淀粉,且添加鸡肉酸肉和猪肉酸肉的肉丸体外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81.65%、83.20%,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消化180 min的血糖生成指数分别为70.70,70.16,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适量酸肉和抗性淀粉可以改善肉丸的品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外蛋白质消化率,降低血糖生成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 抗性淀粉 肉丸 血糖生成指数 体外蛋白质消化率
下载PDF
发酵酸水解法提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瑞 刘文文 刘洁琼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研究并建立一种提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方法—发酵酸水解法。方法:对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以期建立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穿山龙药材用2mol/L的硫酸100mL水解4小时,残渣用氯仿150mL提取6小时,薯蓣皂苷元得率最高。结论... 目的:研究并建立一种提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方法—发酵酸水解法。方法:对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以期建立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穿山龙药材用2mol/L的硫酸100mL水解4小时,残渣用氯仿150mL提取6小时,薯蓣皂苷元得率最高。结论:发酵酸水解提取法成本低、易操作、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 薯蓣皂苷元 正交设计 发酵酸水解法
下载PDF
香蕉果肉发酵酸牛乳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韦同 《广西畜牧兽医》 2002年第3期10-12,共3页
本试验采用荷斯坦奶牛奶为主要原料 ,添加成熟香蕉果肉浆 ,对生产发酵凝固型水果风味酸乳的发酵条件、最佳底料配比进行研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发酵温度为 43℃ ,发酵时间为 :2小时 2 0分 ,乳酸菌接种量为 3 % ,添加果肉的量为 5 %。
关键词 香蕉果肉发酵酸牛乳 加工工艺 产品质量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